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问题探析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衍生金融工具也随之产生。衍生金融工具规避了价格风险,降低了筹资成本,提高了证券市场流动性,它强大的生命力顺应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就像是把双刃剑,在为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同时,它作为一种投机工具可能导致市场巨大的波动及风险,如果操作不好将会导致巨大的损失。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为代表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给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2、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是滥用衍生金融工具,这也使得专家越来越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同时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可能使企业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会计人员也应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对它进行正确的会计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相比国外,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起步晚,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品种数量少,而且我国在监管方面极其薄弱,没有完整的监管体制,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渠道。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纷纷出现,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深入,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大量的相关金融风险,如何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成为了金融界和会计
3、界讨论的热点。对于会计界来说,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是研究重点,同时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也在会计要素定义、实现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影响和冲击。研究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中提到所谓金融工具,在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第二条规定提出金融工具是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而所谓的衍生工具,在其第三条规定中指出衍生工具是指本准侧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
4、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从会计角度来讲,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指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之中的合约,它是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一种投资工具。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简单来说就是用来确认和计量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张杰,2009)二、主体部分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会计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理论上的研究与探索没有停止过
5、,不断地在改进完善。(一)国际上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1990年IASC金融工具项目筹委会批准发布了“原则公告草案”,金融资产与负债应以公允价值计量。1995年的LAS32金融工具露与列报要求企业对每一类已确认和未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披露公允价值信息,标志着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中应用。1999年的L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取代了LAS32的部分披露条款,完整地规定了以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商品期货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一书中提到了美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较早地涉及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1981年12月发布了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换算与19
6、84年8月发布了第80号财务会计准则期货合约会计这两项准则规范了新兴金融工具交易所引发的会计问题,对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产生了积极地作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第105号对具有表外风险和信用集中风险的金融工具的揭示、第107号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揭示、第119号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揭示这些准则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及披露提出了规范和建议。(耿建新,1997)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中提到了英国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方面也作出了贡献。1996年,英国的ASB发布了衍生产品及其金融工具讨论稿,打算在制定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方面分两步走,先披露,后确认和计量。1998年
7、的FRS13衍生工具与其他金融工具披露要求主体在附录中分别作文字披露,并对其金融资产和负责进行分类,提供每一类别的公允价值信息。1996年,澳大利亚AASB和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准则委员会在AS32的基础上发布了AASB103拟AS33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该准则规定主体应对每一类别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无论是否确认的公允价值信息、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重要的假设加以披露。2004年7月,为了与其第4号政策报告书“国际趋同和协调政策”相一致。从SB在重新修订的LAS32和IAS39的基础上发布了AASB132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和AASB1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王晓军,2
8、008)(二)国内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学习国外的理论知识,从国情出发,会计界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这三方面来看。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研究刍议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风险监控中指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有两个层面的要求(1)、必须制定合理的金融工具业务会计指南,以合理解决现存财务会计未能涉及的金融工具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2)、加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间协调,以消除处理过程中的差异,走上国际化轨道。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传统会计理论事实上是有所冲突的。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9、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基于此,要确认一个会计要素项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确认项目相关的经济利益将会流出或流入企业;第二,确认项目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曹艳铭,2007)金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新探中提到确认是财务会计日常记录及编制财务报表的把关标准,在何时确认符合何种条件下才能确认是研究确认的重要任务。金融衍生工具在不同阶段有其会计确认。主要包括(1)、金融衍生工具的初始确认。尽管在签订合约时合约所约定的风险和报酬并未实现,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契约性,使其在签订时就已经拥有了对未来风险和报酬的控制权,因此符合扩展后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达到会计确认的要求,在合约签订时即可进
10、行相应的会计确认程序。考虑到金融衍生工具巨大交易额的确认会不合理地扩大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在账务处理时,就只以实际交付金额计价,即以取得该项资产所付出或产生该项负债所得到补偿的实际价值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入账金额。(2)、金融衍生工具的再确认。金融衍生工具从签约到最终履约其价值并非恒定不变,而呈现了较高的价值波动性,为了及时反映市场参与者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真实价值,传递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动态信息,在每一会计报表结算日,有必要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再确认。(3)、金融衍生工具的终止确认。当合同约定的未来交易发生时,企业也即丧失了对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和报酬的控制权,就要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终
11、止确认。(朱德奇胡胜,2008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的思考中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不符合传统会计的确认原则,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杠杆作用,使其所能导致的未来经济利益或经济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在时间和金额上具有极大地不确定性,对企业而言具有很大风险,它也提到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建议,是参考国外的成熟做法,按国际会计准则IASC在LAS39中提出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在金融工具的特殊标准。(王冬梅王菲徐珊珊,2009)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及相关会计准则比较中提到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复杂的金融工具业务并不普遍,而且如果对其终止确认问题引入如此繁杂的测试程序,涉及大量的人为主
12、观判断,很可能引起实务中的混乱,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降低。因此,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删繁就简,以可操作性强为原则进行设计,以金融合成分析法为基础,参照国际相关准则,认为当企业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部分金融资产的合约权利丧失控制时,就对该金融资产或部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王炳燕,2009)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研究中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存在的问题(1)、衍生金融工具与原生金融工具性质不同但会计确认相同,原生金融工具主要是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衍生金融工具不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引起的,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2)、衍生金融工具与原生金融工具收益和成本的配比确认时间不同,原生金
13、融工具会计确认的原则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其实质是凡是归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都记入本期,而不论其在何时收到或支付款项。而衍生金融工具这种待执行的合约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因为只有已发生的收入与费用成本才能予以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只是一种契约形式,签约双方只是享有某种权力和义务,交易事项将在未来发生。(3)、衍生金融工具与原生金融工具确认时点不同,原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在交易发生时就可以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合约性,而其交易事项是在未来时点完成的。(4)、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套期保值确认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5)、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的会计科目过于笼统,是一个共同类科目,即可以核算资产又可以核算
14、负债,因此,企业在确认上就会出现确认资产与负债都使用同一科目的问题,而这可能就会使会计科目反应内容太过笼统。(张明霞陈金昌,2010)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中指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问题(1)、公允价值可能无法可靠地进行计量。2、所谓的公允价值可能不公允,采用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无法反映某项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组合中的价值,另外一些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的资信情况等相关,其价值要根据持有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3)、报表中公允价值再计量的信息,由于报表公布时间差,可能对报表外部使用者的有用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相关性。(4)、报表编制者由于披露成本
15、、经理报酬计划和其他信息等对企业有潜在影响的原因,可能对报表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从而对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影响。本文中也提出了几条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建议及对策(1)、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2)、提高计价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程度。(3)、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董文军,2008)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提到根据计量理论,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和记录财务报表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计量单位是指对计量对象某一计量属性进行计量时具体使用的标准尺度。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和外在表现形式,具体到会计要素,是指能用货币单
16、位计量的方面,即一个项目要予以数量化的方面。对于会计要素计量,出现过多种传统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现值等。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单纯采用传统的计量属性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公允价值”概念应运而生。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屈琦,200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探讨中指出,历史成本计量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局限性,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历史计量提出了挑战。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它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条件变动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
17、类型合约相比,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较少。在初始交易时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基础工具的交易尚未发生,此时无历史成本可循,即使存在少量的初始净投资,其金额也相当小,不足以表现该衍生工具的真实价值。但事实上,在交易实体成为衍生工具的合约一方后,双方的风险和报酬就已经开始转移,即使权利和义务尚未实际履行,基础工具的交易尚未实际发生,为了反映衍生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报酬,会计上也应该予以确认和计量。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衍生金融工具面前显现出其不足。(张小驰,2009)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中提到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计量的影响。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计量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交易发生
18、时所付出的原始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并维持这个属性,一直到相应的资产已耗用或销售,或负债已经清偿为止然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由于它们风险包括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太大,其市价随利率、汇率双重变动而波动,起伏很大。若继续实际成本计价,已难以反映其真实价格及损益。具体来说(1)、按历史成本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难以反映企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真实情况。“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实现浮动汇率制。衍生金融工具在动荡的汇率和利率影响下,市价起伏较大,沿用历史成本计价已说明不了问题,显得苍白无力。(2)、按历史成本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难以反映持仓盈亏变动情况。持仓盈亏,从传统会计看是一种未实现损益
19、,不应视为期货投资损益。但期货投资风险大。客观上又必须向报表使用者提供这方面的重要信息。如果在会计上仅仅提供期货开仓购入与开仓卖出的财务信息,对于持仓浮动盈亏不予反映,那么会计报表使用者就无法了解企业期货交易的过程及其真实的盈亏变动状况。于建刚,2009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计量问题浅析中指出因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不是一步到位的,因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同样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伴随着对其进行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的同时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对金融衍生工具计量的核心是公允价值对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计量的表现形式。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运用“公允价值”来作为计量属性,其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外乎有两种公开市
20、场上的市场价格和成交价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金融衍生工具都一定进行后续计量,有些衍生工具因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目的决定了可以不进行后续计量。(王京,2010)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影响分析中指出完善我国金融工具信息披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应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为契机,从以下方面提高我国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首先,尽快颁布执行详细的操作指南,加强培训工作。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做法,尽快制定并执行详细的操作指南,特别是对公允价值的估值、套期的确认标准以及风险的定量测算三方面,给出详尽的解释和例证。可以考虑聘请国外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帮
21、助会计人员和监管人员熟悉和掌握国际会计惯例,并提升相关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系统建设。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准则实行的有效保障,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理念。同时,在信息系统尤其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上加大投入,为准则实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再次,促进监管协调和沟通,完善监管法规。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监管部门协力合作。当前,我国监管当局出台的有关制度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存在较大差异,这势必会影响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效果。有关部门如财政部、证监会和银监会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尽可能填补
22、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要求上的差距。此外,建议监管当局加强对逃避信息披露行为的处罚力度,把信息披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吴鸣,200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中提到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有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表内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是经过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项目,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权益变动表,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的内容都需要依照企业会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主要包括缴纳的保证金、支付的期权费、签约时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合同金额、衍生金融工具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等一系列相关的内容。表外的信息主要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
23、转移的有关规定披露编制财务报表时对金融工具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例如金融工具分类方法、确认和终止确认条件、初始计量采用的计量基础,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基础,确定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的客观依据以及计算减值损失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另外,还应披露有关减值损失、违约借款、套期活动、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金融工具风险等信息。(赵静高海霞,2008)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的创新中说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的创新中指出了目前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表外披露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会计披露的信息含量越来越高,但在很多方面离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仍然相距甚远,无论在内容
24、上还是形式和手段上,会计披露却应当进行创新。也提出了三点建议就是扩大会计披露的内容,创新会计披露的形式及披露手段。(王栋,2008)浅议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中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实现原则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以表内货币性指标为主要信息的报告模式。这样,以合同或契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因其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的标准,不具有实物形态或非货币性形态,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而不加重视。财务报告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不同的时期,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5、,人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关注未来信息,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范围大为扩大,对会计信息质量比如相关性和可靠性、可比性和一致性等的理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财务报告暴露出很多的局限性,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国胜,2008)基于会计视角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分析中提到,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方法主要是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定量披露采用数学上的确认和披露。这对于投资者尤为关键,它将量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水平,帮助投资者决策定性披露采用文字说明,给投资者提供了额外信息,帮助投资者更加清楚的理解量化信息,同时还可披露无法用数学确认的一些背景性和前瞻
26、性信息。对于披露的模式主要分为表内披露表外披露及增设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报表“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附表和“综合收益表”。(吴志男,2009)三、总结部分综上所述,近几年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也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在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来说也重视了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上的确认、计量以及披露。虽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的会计发起了挑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入,最终传统的会计将会被新会计所替代。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论,结合我国现有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在新准则下来处理衍生金融工具。而我也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披露上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初始确认、后续确认以及终止确认,
27、对于计量上着重讲以公允价值来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在披露上也以创新的方式来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四、主要参考文献1张杰中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P37382耿建新商品期货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3王晓军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3P29304曹艳铭刍议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风险监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P41425朱德胜,胡胜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新探J财会通讯,2008(5)P29316王冬梅,王菲,徐珊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思考J经济师,20093P1891917王炳燕衍生金融工
28、具的终止确认及相关会计准则比较J北方经贸,20099P1141158张明霞陈金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0(1)P1011049董文军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08(9)P9610屈琦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J财会研究,2008(9)P293111张小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探讨J企业导报,2009(9)P919212于建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9(8)P21221313王京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计量问题浅析J财务与审计,2010(2)P767714吴鸣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7(10)P6615赵静高海霞
29、,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08(3)515216王栋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的创新J商业会计,2008(4)P111217杨国胜浅议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P313418吴志男基于会计视角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分析J财经界,2009(9)P131419LOYDDSCOT,CRAWFORDMICHAELAGASBISSUESSTATEMENTONDERIVATIVEINSTRUMENTPART3OF3JGOVERNMENTALGAAPUPDATESERVICE,8/30/2008VOL8ISSUE16,P17,7P,620BERMANERICSINVESTMENTDERIVATIVETRANSACTIONSUNDERGASB53JGOVERNMENTALGAAPUPDATESERVICE,8/30/2010VOL10ISSUE16,P18,8P,3CH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