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 沈阳教育网.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32830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 沈阳教育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 沈阳教育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 沈阳教育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 沈阳教育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 沈阳教育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贺静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一、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证实、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以实验为基础,因为实验教学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于亲自参与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的本质,把实验作为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促进学生了解问题内在联系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意识的将新知识有机的融

2、入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改造和更新。这也是建构式教学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学习某一概念、现象或理论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讨论这些观点,并动手实验。二、 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一) 、教学内容1、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地球与宇宙部分的教学目标要求是: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2、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3、 我们的地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就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

3、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共分为五个部分,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4、 我们的地球单元概念图:水域变化构成外部力量 内部力量陆地地球表面 内部形状大小5、 地球的形状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开篇。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材介绍了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了科学的地球形状的概念。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视野扩大认识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证明“

4、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6、 地球的形状主要教学活动框图:模拟“月食”现象实验汇报、分析、总结:形成“地球的形状”科学概念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前概念:关于地球,你知道什么?资料收集:了解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通过自然现象认识科学事实 通过实践认识科学事实模拟“进港帆船”现象实验环球航行 观测(二) 、重构教材,做教材的运用者: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把握“通过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形状”这一内容时(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我增设了一个模拟月食现象的实验,

5、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样设计不仅贯彻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结合了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到了使教材为学生的“学”服务。(三) 、教学方法梳理:我们的地球教学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尺度的、宏观的、远距离的东西,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宏观的空间想象力,造成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探究发现法:教师通过提供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加强。2、实验探索法:开展实验教

6、学,能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形成科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3、小组讨论法: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讨论时,通过小组成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扩大信息量,学生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4、信息搜集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专题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三、学生认知发展与障碍点分析:1、知识:关于地球形状的结

7、论很简单,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对地球的形状早已有了了解,但对人类为探索地球的秘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就不是很清楚了,在头脑中没有一个系统的过程。2、技能: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对于通过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形状等内容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3、情感态度: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宏观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漫长过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造成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但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4、采取措施:本节的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艰辛且不断的修正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本次教

8、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资料收集、亲历月食、小船进出港的模拟实验等活动,把重点放在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帮助人类更准确的认识地球形状的。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三次飞跃,以形成科学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观点。三次飞跃是:无根据的猜测(天圆地方)-有根据的猜测(球形)-观测(不规则椭球体)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是 40091 千米,地球表面积是 510067866 平方千米。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

9、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资料准备: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形状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2、直观教具:地球仪、小船、用于模拟地球的不同形状的石膏像,用于模拟月球的排球、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史资料。八、教学过程设计:一、重

10、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环节一:了解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臆想(一)填写“我的地球卡”,了解学生前概念教师提问:同学们,你知道我们这颗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有哪些证据呢?生:1、填写“我的地球卡”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2、汇报:我对地球的了解,证据是什么。师:大家对地球的形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板书:地球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填写“我的地球卡”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因此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会使教学有的放矢,使科学课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

11、果。 )(二)合作学习,收集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信息教师提问: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呢?大家收集相关资料。生:1、资料收集:盖天说、龟驼说、浑天说等说法。2、组内交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3、组间资源共享:以图片、ppt、文字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汇报。教师提问:了解了最初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对他们的猜想有什么质疑? 生交流评价: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 ,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

12、会学、乐学的目标,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促使学生确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不迷信教师,同时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可以使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可以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启发,学会交流与合作。 )环节二:模拟探究,通过自然现象认识科学事实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用实证修正猜想和探究,比如我国的张衡,还有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模拟实验(一)月食现象1、课件播放“月食过程”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生:进行月食现象的模拟实验,填写实验记

13、录单。讨论交流、汇报:月食现象说明了什么?师:了解了亚里士多德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使学生领悟:人们不断用实证来修正猜想和探究.)(设计意图: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因此,我让学生去经历月食现象的模拟实验,自己去观察现象,根据现象进行猜测,亲自去验证地球是球形的。孩子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会产生一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渗透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模拟实验二:帆船进出港现象教师提问: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见远处的帆船进港和出港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假设当你站在大海边,此时船只正进港和出港,你分别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现象。教师谈话: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实验。请同学们首先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个实验你们组打算怎样做,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生:1、进行模拟对比实验(船只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观察进出港的船只,填写实验报告单,论证地球的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