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32989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海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章 “十一五”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第一节 主要工作成就“十一五” 期 间,我州旅游 业在州委、州政府的 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一圈三 线” 旅游 业发展布局,坚 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兴办旅游的方针。切实按照“ 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层次招商、高水平经营”的总体发展要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强化行业管理,全州旅游业形成了加快发展,强力推进的发展格局。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 计 划主要指 标。 预计到“ 十一五”末,旅游总人数达到 87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0.33 亿元,为“十二五” 实现旅游业跨越式

2、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 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十一五” 期 间,州委、州政府高度重 视 旅游业发展,从全州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旅游发展基金。 “十一五”期间州县财政共列支旅游发展基金 1660 万元。旅游发展基金的建立,使我州在景区(点)开发、人才培养、旅游宣传促销、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一五” 期间,根据海北旅游发展实际,成立了海北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两次旅2游发展大会,提出了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出台了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意见、 加快旅游餐饮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

3、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各县政府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州上下形成了抓规划、重建设、打品牌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日益受到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成为富民强州的重要力量。二、 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海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产业富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海北实际,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 230 余万元,先后编制完成了金银滩原子城旅游景区发展规划、 海晏沙岛旅游景区建设性详规等 11 个单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青海湖北岸 315 国道旅游服务经济带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金银滩草原保护与旅游利用修建性详规,配合青海省旅游局编制完成了祁连林海旅游业总体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

4、明确了全州旅游景区建设重点,确定了以青海湖北岸 315 国道自然风光游和祁连山草原风情游为两大旅游带,以金银滩(原子城)、沙岛、鸟岛、仙女湾湿地、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门源百里油菜花海、黑河大峡谷、祁连山草原八大旅游景区为重点,以海北全境游、环青海湖游、金银滩原子城一日游为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每年着力建设一个旅游产品的发展思路。三、 旅游服务设施显著改善适应旅游市场日益扩大和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大众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根据海北旅游资源禀赋,按照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多渠道争取资金,使全州主要景区基础3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西海镇作为全州旅游服务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

5、作先进单位和全国首批特色旅游景观城镇,其服务带动作用日益凸现。十一五”期间,全州共投入旅游项目建设资金 11.9 亿元,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 6.08 亿元,使主要景区的服务功能和四县区域城镇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旅游产品得到有效供给各县按照州委、州政府每年建设一个景点的要求,相继开发建设了金银滩藏家风情苑、原子城纪念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门源百里油菜花海、祁连卓尔山、达玉部落民俗文化村、金银滩自驾车露营地、沙柳河湟鱼家园、青海湖仙女湾、高原海滨藏城等旅游景点和接待服务设施。按照国家 4A 级景区标准,完善设施和服务,使海北成为全省 4A 级景区全覆盖的地区。同时,根据海北旅游商品特性

6、,开发了蜂产品、鹿产品、祁连玉、剪纸、民族刺绣等系列产品和商品,增加了旅游产品和商品有效供给,延长了旅游产业链。五、招商引资工作对景区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 “十一五” 期间,先后引进招商项目 14 个。组建成立了青海金银滩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引进了藏家风情苑旅游有限公司、青海原子城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海北金银滩草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按三星级标准新建了旭恒假日大酒店、祁连大酒店、鸿湖大酒店,对海北宾馆、门源浩云宾馆进行了改扩建。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州旅游服务水平,为海北旅游业发展注

7、入了新的活力。六、旅游形象得到提升4通过举办“海晏国际 沙雕节” 、“祁连山之夏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王洛宾音 乐艺术节 ”、“祁连山草原文化旅游节”、 “刚察青海湖观鱼放生节”、 “国际摄影大 赛”、 “海北网络媒体行 ”、承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环湖赛等重大节庆活动,借助中央和省内外各大媒体,开通旅游网站,制作旅游宣传图册等方式,针对主要客源地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促销活动,通过多形式的宣传促销,使我州“梦幻青海湖” 、“神秘原子城 ”、“浪漫金银滩”、 “百里油菜花海”、 “圣湖仙女湾” 、“欢乐沙岛” 等旅游 产品在国内旅游市 场上有了一定影响力,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海北旅游知名度显著提高

8、,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州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资金短缺,旅游投入和实施难度较大。旅游景区六大要素关联性不强、线路连接不完整、旅游产品不完善、服务不配套、旅游产品链条短。二、 “旅 长游短 ”问题 依然突出,旅游人均消 费水平低,旅游产品闲置期长。三、投入不足。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缺乏,旅游投入难度大,导致现有的宾馆、饭店设施陈旧,上不了规模和档次,接待能力有限,旅游旺季吃、住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州、县旅游环境硬件不够,软件服务差。四、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少而且小,缺乏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发展

9、面临更大的5压力。五、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全民旅游服务意识不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第二章 “十二五”海北州发展环境第一节 有利条件、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十二五” 是我国旅游业继续处于高速增 长的新阶段,也是国内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在这一时期建成世界旅游强国。随着小康社会建设,休闲旅游业将成为新的旅游时尚,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支持青海藏区意见的实施,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二、省委省政府对海北旅游业发展的新定位2008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

10、了海北要在发展特色旅游业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要求,为海北旅游业加快发展确定了目标。海北位于全省旅游业“ 一圈三线 ”核心区域,处于全省 “四区二带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是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全省旅游业“十二五” 规 划把海北列 为 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 进行重点建设。随着兰新铁路复线、湟源西海一级公路、西武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为我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三、州委州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6州委、州政府对“十二五 ”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按照全省 “四区二带一线”发 展新格局, 积极实施旅游强 州战略,加大高原旅游名州建设进程和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要求,为全州“十二五”

11、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布局。 第二节 制约因素一、旅游经济总量小,人均消费水平低全州旅游经济收入总量只占全州 GDP 的 1.8%左右,旅游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虽在上升,但龙头引领作用不够显著;旅游服务从业人数少,人均消费水平低,2009 年人均消费只有 108 元,占全省人均消费水平的五分之一。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投资建设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资金短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虽然各地对景区建设有了一定的投入,但是只停留在初始阶段,景区建设水平低,与资源禀赋相差较大。目前,景区建设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投入,而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有限,对国家和上级投资依赖性程度大,景区建设缓慢

12、。三、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十二五” 期 间,全州主要旅游景区基 础设 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景区公路、停车场、环卫厕所、标识导示、给排水、垃圾处理、救援系统等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区域城镇旅游服务功能不强,影响了接待服务水平。四、自然条件对旅游产品损坏性大,产品闲置期长7海北地处东南季风,西北干旱,青藏高原三种气候交汇区,区内平均海拔 3100 米,海拔超过 3000 米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85%,年平均气温-0.7 ,最高气温 27,最低气温-39,无绝对无霜期。“五月解冻 ,八月草黄, 长冬无夏,春秋相 连” 是全州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全州旅游黄金时间只有 100 天

13、左右,漫长的冬季对旅游产品破坏性大,致使景区招商难度大,建设困难。第三章 “十二五”海北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规划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新格局,积极实施“旅游活州 ”战 略,加快高原旅游名州建设进程,坚持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围绕绿色、生态、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旅游富民强州进程,使旅游业成为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载体,逐步将海北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

14、旅游目的地。第二节 目标任务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项目支撑、全民参与,使我州生态旅游资源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实施重点开发,集中打响8“生 态 海北 ”旅游品牌,把我州建成生 态环 境保护完整、屏障效应突出、生态与经济双赢、服务功能设施齐全、生态旅游产品丰富,集森林、草场、冰川、雪山、湿地、河流、湖泊、沼泽、沙漠、峡谷、野生动植物观赏和高原冷凉农业观光为一体的青海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优质、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高原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是: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 “十二五 ”末使海北生 态旅游示范区建 设初见成效。到 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 1

15、1 亿元,年均增长 30%。第三节 发展原则一、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依托全州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永续利用。二、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从长远发展着眼,从实现阶段目标着手,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做好与其他专业规划的衔接,整体设计、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分步实施,促进旅游业整体稳步发展。三、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重点开发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旅游行政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和单位

16、紧密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旅游发展格局,整合资源,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市场运作9的理念,科学定位,使全州旅游业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相衔接、融合。四、坚持项目带动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认真谋划、筛选一批优势资源、带动性强、参与性广的项目进行捆绑式开发建设,以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景区(点)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章 “十二五”海北旅游业发展重点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重点布局按照海北旅游产业发育程度,重点做好景区和旅游城镇的规划、建设等基础工作,以重点景区和重点城镇建设为重点,促进全州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 的原则,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精心培育

17、旅游产品。 一、重点建设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对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治理,旅游城镇民族特色化的建设改造;旅游交通通达能力建设;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旅游企业的扶持、引导;旅游服务节点的建设、规范;主要节庆活动的策划、包装等一系列工程,将海北建成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生态旅游产品丰富,集森林、草场、冰川、雪山、湿地、河流、湖泊、沼泽、沙漠、峡谷、野生动植物观赏和高原冷凉农业观光为一体的青海省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二、着力打造环青海湖旅游圈10充分利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青海湖鸟岛、沙岛、仙女湾等品牌形象,依托青海湖沿线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开发一批具有海北民族特色、集观赏性、参与性

18、强的民族文化、体育健身活动项目。重点建设金银滩(原子城)、西海温泉、海晏达玉民俗文化村、刚察年钦夏格日山、沙柳河、仙女湾、哈尔盖褡裢湖等景区景点。以金银滩(原子城)景区为基点,进一步挖掘王洛宾音乐文化、 “两弹” 红色文化、 “青海湖祭海文化”、 “湟鱼”文化、十五亿绿度姆本康等环湖沿线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将北线建成集观光、休闲、探秘、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使其成为青海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三、加快建设环海北旅游圈以青海湖北岸 315 旅游服务经济带和祁连山风光旅游服务经济带为主线,充分利用“浪漫金银滩” 、“神秘原子城”、 “金色门源”、 “祁连风光”、湖 滨藏城 ”等品牌,依托丰富的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温泉疗养、红色探秘等旅游产品。以金银滩原子城、湖滨藏城、门源百里油菜花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祁连山下好牧场等旅游产品为重点,围绕自然和人文景观,改善基础设施,整合游览线路,加快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油菜花海、祁连山草原、祁连林海、金银滩草原自驾车营地建设,形成景区游览内容丰富、旅游线路连接顺畅、旅游服务功能完善的海北旅游圈,使海北成为自驾车旅游的黄金线路。四、加快建设青海湖北岸315旅游服务经济带和祁连山风光旅游服务经济带以315国道、217国道和宁张公路线为纽带,整合海北段沿途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