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考核册-考试答案汇总.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636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考核册-考试答案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考核册-考试答案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考核册-考试答案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考核册-考试答案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考核册-考试答案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设计语文作业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标;应用启发性,避免机械操练,着眼于素质教育;形式多样,开发学生智力;份量适当,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应具有弹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有哪些具体任务? 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理论指导不够明确; (2 分 )总体 规划不够明晰; (2 分 )分级目标不够清楚; (3分 )实用性不够突出。( 3 分) 4语文教学

2、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分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的要求? 答: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 (2 分 )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其发展; (2 分 )发挥教师特长,充分利用资源;( 3 分)预想教学过程,制定最优策略。 1我国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对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 答:注重基本功训练;多读多改多写;从模仿人手学作文;先放后收。 2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包括调动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调动学生的记忆能

3、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3教学过程的安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身的实际。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以上四点各 2.5 分。 4简答写作阶段要经历的两个转化。 答:第一,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这是个思维趋向准确和严密的过程,也是选用语言形式的过程,是发展思维和运用语言的统一 。( 5 分) 第二,从模糊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转化。对于记叙文、说明文一类文体的写作,学生心理必须要经历从模糊印象向形象化、具体化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跃的情感,把心灵的模糊印象再现为清晰、生动、具体的表象,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5分)

4、5简答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答:科学性原则,包括教育理论和设计制作两个方面;( 5 分) 适用性原则,包括教育技术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 5 分) 1简答谈话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答:谈话是指说与听在共同创设的语言情境 相互应答的活动形式。( 5 分)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话题灵活,语句松散等。 2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答:多样。一是由教学内容、对象、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二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三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等所决定的; (2 分 )综合。是由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活动以及师生互动,即教与学的统一和综合。要求教师综合地

5、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2 分 )灵活。教学活动是多变的,教师要随机变换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方法是个 变量;( 3 分)创造。要求在教学中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 3 分) 3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促进综合效应。借助多种媒体视听效应完成语言的加工、汲取,使思维受到启发;拓展选择空间。可满足师生的选择自由;提供便捷手段。师生可及时调用所需内容,为语文能力测量提供服务;改善参与条件;扩大共享范围。(以上 5 点各 2 分) 4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涵泳? 答:使学生明白只有虚心定气

6、,才能密察其意。“虚心”是指凝神静气,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还指读书要虚心;( 3 分)引导学生懂得“默识心通”。读书要有一段静默寻思的过程,应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 分)引导学生学会“切己省察”。要求学生读书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知识经验,学以致用; (3 分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涵泳。( 1 分) 5语文教学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答:教育理念;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评价。(以上 5 点各 2 分) 1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1 分)教学目标和任务; (2 分 )教学内容;( 2 分)教师素质; (2 分 )学生特点 ,(2 分 )

7、教学方 法的适用性。( 1 分) 2如何全面理解语文知识教学的综合实践原则? 答:语文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指导言语实践,这种言语实践一定是具有综合性的。因此语文知识教学应该是一个综合统一体,( 3 分)包括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1 分)听说读写各种言语活动的综合;( 1 分)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 1 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 1 分)言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综合;( 1 分)语文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 2 分) 3合作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答: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性的互动;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有效沟通,互相信任, 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对每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

8、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4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倾听的心理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言语知觉阶段,对句子的声音模式进行分析; (3 分 )结构分析阶段,以句子的表面结构为线索来确定句子的意思; (3 分 )利用阶段,把前一阶段得到的信息付诸实际使用。 5简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答: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过程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 1 分)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 2 分)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 3 分)为教师提供反馈 ,改进和优化教学。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1950 年:将 “ 国语 ” 和 “ 国文 ” 合称为 “ 语文 ” ,工具

9、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1953 年:关于 “ 红领巾 ” 教学的讨论。出现把 “ 文学分析 ” 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1956 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1961 1963 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 “ 加强双基 ” 和“ 工具说 ” ; 1978 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1986 1992 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2001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10、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 2、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 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 方法的层次分类: 哲学方法 一般科学方法 特殊方法 具体方法 B 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 逻辑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 直觉思维方法 社会思维方法 C 语文学习的方法的

11、类型: 一般思想方法 一般学习方法 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 语文学科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 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 教学过程的 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所以说,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

12、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 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侧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一个 “ 自我纠正系统 ”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6、 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阅读能力的结构来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阅读能力教学所应该包含的内

13、容: 通过积累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 通过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通过欣赏性阅读培养阅读审美 力; 通过研究性阅读培养阅读评价力; 通过创意性阅读培养阅读创造力; 通过 “ 信息阅读 ” 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1、如何理解写作活动的两个转化? 一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作文构思完毕,就是动笔作文了。就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 由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要反复思考,认真地择词、用句,思考着怎样才能把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清楚。这是一个使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趋向于准确和严密的过程,同时也是选用恰当的词、句等语言形式过程,是发展思维和运用语言的统一。 二是模糊

14、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在作文( 记叙文、说明文)动笔时,学生的心理还要完成另一重转化 把模糊的印象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这时,场面、环境、形象、声音、色彩、质地 甚至氛围,一切都要呈现在头脑里。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而且还伴随着异常活跃而丰富的情感活动。 理解写作的两个转化,可以使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兴趣、情感和认识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从事作文教学。 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 1)发展性。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的 核心 “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相一致的。 ( 2)

15、整体性。整合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 过程和方法 ” 、 “ 知识与能力 ” 三个维度的要求,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整体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 ( 3)操作性。围绕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主要反映活动的过程和步骤,主要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它说明做什么?怎样做的知识用于指导操作。 4、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1)向学生呈现足够数量的有关某一概念的正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16、从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再以准确的语言归纳出一个命题,揭示出概念的定义。 ( 2)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控制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 3)恰当地运用反例。反例传达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在辨别中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反例,可以排除非本质特征对获得概感念的干扰。 ( 4)引入变式进行比较。变式指的是概念在非本质方面的变化。 ( 5)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概念。运用概念是知识的具体化,可使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 5、语文 学科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要考虑哪些问题? 树型结构 指妥善安排课件内容的组合关系,让别人能清晰理解脚本各部分内容的结构关系。 呈现方式 指内容素材用什么方式 用文本,用图片,还是用音频,

17、用视频,用动画来呈现。这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 “ 整合 ” 上的应用。 呈现控制 指利用素材呈现方式的可控性,模拟学生的认知程序,对有关资源内容与师生互动方式进行初步整合(进一步的整合是在应用中),以求提高课堂认知活动的质量。 拓展选择 指利用信息数据的巨大存储功能,利用网页技术的灵活性,从语文学习的实际出 发,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对资源内容进行整合。 6、简述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A 语文专业知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和文学、语文教育史。 B 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教育学。 C 自然科学知识。 D 社会科学知识。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每题 16 分

18、,共 32分) 1分析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联系作文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答: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作文屡遭 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以上 4 点各 1 分)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运用情境教学,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开掘“胸中积蓄”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 3 分)通过阅读来启迪智慧,激发写作热情。( 3 分)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3 分) 联系实际 3 分。 2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什么?请举例进行具体论述。 答: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 创设

19、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 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以上六个方面各 2 分。举例恰当 4 分。 6联系作文教学实际,论述你对写作的个人特点的理解。 答:写作归根到底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个体的言语活动,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带有个人感情的对于事物的独特认识。( 3 分) 具体说来,对于作文的性质,可以从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写作是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写作也是一种存在的需要。( 3 分) (2)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作文的过程都是一个复杂

20、的情感活动和 心智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感活动特征和心智活动特征。( 3 分) (3)作文是一种言语技能。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就语言方面讲,学生需得有对字、词、句、篇、语法、逻辑、修辞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即要有一定的运用语言的技能。而这种言语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的,有一个从内部言语外化为外部言语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3 分) 联系实际论述 4 分。 7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 精要致用:语文知识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便于学生在言语 实践活动中操作和应用,能够形成能力。( 4 分) 综合实践:知识与技能

21、的综合,各种言语活动的综合,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言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综合,语文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 4 分) 注重言语情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定取舍,在疑难处学习,在精彩处学习。( 4 分)以上共 12 分。联系实际具体论述 4 分。 1.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认识观察的重要,培养观察的兴趣; (2 分 )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 (2 分 )提出观察要求,指 导观察方法; (3 分 )提供关于观察对象有关的知识;( 3 分)指导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 3 分) 2具体论述传统学习方法与现代学习方法的一

22、般特征及辨证关系。 答: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一经形成就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总结、归纳的,有着深厚的实践经验基础和现代心理学基础。在中国语文教育中,语文学习方法是在传统学习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的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中不断发展的。( 2 分) 我国古代学习的概念是:通过接受、仿效、练习以习得知识、技能。早就提出“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学过程,非常注意志向、注意、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学习方法具有依赖性、被动性、封闭性、个体性、保守性。( 4 分) 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23、、建构主义学习对我国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的影响很大。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应运而生。与中国传统学习相比,现代学习理论更注重主动发现,重视学习者的个性、主动性,注重过程。( 4 分) 中国传统学习与现代学习理论各有长短,各有其存在的价值,相互补充,相互促 进,二者的辩证统一、矛盾斗争,推动着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4 分) 1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认识。 答: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主要涉及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处理作业、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以上五个方面各 2 分) 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答: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

24、么,提供范文讨论,集体评改,使要求具体化;指点评改的步骤:着眼全局,研究局部,再通读全文,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是否得当。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坚持鼓励原则。(以上 3 点各 4 分)举例论述 4 分。 1、 举例分析古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特点,体现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我国古代语文作为学科不具有独立性,而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学科的非独立性不说明没有语文教学的内容,无论是原始宗教、生产、生活,古代神话故事中,还是奴隶社会的 “ 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

25、教育,其中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语文教育内容。封建社会的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经学教育,当中也含有大量语文教学内容。 、启 蒙先识字,后读经书。主要是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也就是儿童启蒙教学是通过蒙学读物先集中识字,再学习以儒家经典为主,文选为辅的经书。最著名的蒙学读物是 “ 三、百、千、千 ” 。 、读经为主,文选为辅。体现了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的特点。 “ 五经 ” 、 “ 四书 ” 一直是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这是封建社会采取的文化教育专制主义以及封建王朝科举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应该辨证地、历史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文选读本主

26、要用来进行读写训练,所选大都是历代名家名篇,有利 于学生阅读、仿写。 2、如何理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论述之。 关于语文 “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就是语文的人文性,教材上从语文自身以及语文的内容属于文化范畴;语文包含文化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两方面进行了简要阐释。 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语文教材、课文的教学和学习、训练,体现出编选者、教师、学生的一种文化选择。课文内容、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阐释、理解和评价,编选什么、如何阐释、理解了什么,都体现或是说实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次,汉语言本身就内蕴着汉 民族的文化意识; 第三,语文行

27、为(听、说、读、写)的习得和训练过程就是一种对人生、社会各种事物的认识的积累和练习; 第四,语文课程、语文学科目标、语文教学内容之所以确定为这样而不是另外的内容,是特定价值观筛选的结果,体现着特定价值取向。 例: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学语文,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体裁看,从题材看,从语言文字成就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内容看,语文课程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用你自己教学的例子,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 习方法常规过程规定为 “ 引导、探究、运用 ” 三个阶段。我认为教师做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

28、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语文学习过程是怎样施加积极影响的,而主要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还有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常与学生交流谈话。从而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方法, 4、根据教材第 80 页从三到万的教学案例,为它设计出教学目标,并简述所设计的目标的理由。 教学目标:全班同学用揣测法阅读从三到万,必须全部读 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表现程序) 设计目标的理由:指导学生读文章,帮助他们读懂,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对语文教学来说,更重要的还不在于 “ 懂 ” 和 “ 知 ” 这个结果,而在于

29、“ 怎样懂 ”“ 怎样知 ”这个过程这篇语文的学习特点是:结合故事讲道理,叙议结合的写法,做为一名教师当然可以通过讲解深入本落实重点,但在这堂课上,学生的理解不仅得之于深入的阅读而来自他们亲身的实践和体验。 5、举例论述阅读的心理本质。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阅读的性质,会有不完全一致的解释。从微观看,阅读具有多重性质,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特定读者与特定读物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言语操作技能与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是一种审美实践。 具体来说,第一,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作出阐释,并汲取精神的滋养。这一点是阅读的本质特征。读者自身是一个物质

30、的存在,他需要借助各种物质材料进行阅读,记录或保留阅读的过程和结果。阅读通过吸收精神营养,培育和铸造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 过程。读者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阅读、理解是个性化的活动。 第三,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例如朗读时的发音和控声、停连和重音、语气的把握、节奏的变换、手势的辅助等;又如眼动的方式、眼停的次数、阅读本位的变换、视觉广度的宽窄等。 第四

31、,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审美实践。首先是因为读物是一个美的世界;其中 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方面的美学因素。其次是因为在阅读美文和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需要亲自经历一系列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因而有助于形成和完善读者的审美意识系统。 1、结合你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A、作文指导包括审题指导和写作过程指导,应该联系作文几个阶段的心理分析来把握学生写作心理,运用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 B、审题的指导。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审题。 ( 1)审读圈点法。( 2)结构分析法。( 3)题目补充法。( 4)比较辨题法。 C、写作过程的指导。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心理

32、状态是缺乏写作欲望,不想说、无话可说、说不好。所以写作过程的指导,首要的是要自觉运用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要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想说、有话说。可如下指导: ( 1)运用联想的规律指导作文。这里要处理好媒体的选择和教师语言如何 “ 搭桥 ” 这两个问题。 ( 2)按照认识规律来指导作文。 ( 3)运用头脑风暴法来指导作文。这实际上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度对话,产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碰撞,诱发和激活学生的智慧情感、灵感的方法。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注意围绕一个特定话题展开讨论。 2、举例论述表达与交流心理的特点 。 表达与交流心理的特点是临场性、敏捷性、体态语的运用、运用语音表情达意。应

33、该说,通过对教材第六章的学习,大家对于几方面特点的具体论述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在于请大家引进一些实例进行论述分析,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在于,促使大家在口语交际这个新的但又常常被忽略的课题上面多思考一些,借机反思、总结一下自己或身边的行为案例,加深认识,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 3、语文知识内容的构成包括哪些方面?请举例论述。 语文知识的内容的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 社会的语言 /言语规律。包含语言规律和言语规律两个方面。 他人的言 语经验。语文教科书中有大量的经典文篇,其自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就是一种知识。 个体的言语规则 例:略 4、联系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论述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

34、在哪些方面? . 促进综合效应。 . 拓展选择空间。 . 提供便捷手段。 . 改善参与条件。 . 扩大共享范围。 此外,还可以从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法过程的角度,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价值取向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与有效整合的课题。 5 完善语文老师的素质结构 热爱科学 ,提高科学素养 . 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力求教育创新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例 :略 三、分析题( 18分) 分析教学个案,回答问题: 善良教学实录 1在本个案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处理好整体感知与局部分析的关系的?( 14 分) 2举例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

35、生品味语言的。( 4 分) 师: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两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这两个寓言讲的都是善良的人“好心不得好报”。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善良”这个话题,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人善被人欺, 马善被人骑”等谚语、俗语。你对善良有什么看法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王蒙先生的善良,看看他是持什么观点。 (学生通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勾画出的最能表现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 生 1:最后一段中的“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 生 2:我找的是“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 师:本性善良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各种不良事物的影响,使我们逐渐变得复

36、杂,变得有点“邪恶”起来。但亚圣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 们应该努力培养善良的思想来纠正我们的行为,改掉我们的不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能关心他人的人。 师:本节课作业如下: (1)作者在文中说了很多对善与恶的理解的话,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句(或一段) ?联系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潮,课后试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课外阅读狄马的谁跟谁善良一文,然后谈谈它与善良在写作角度、基本观点等方面的异同。 答: 1 (14 分 ) 在学生通读全文并勾画出全文的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教师提问 :作者主张是什么,反对是什么?启发学生与文本、与作

37、者进行初步对话,概括作者的观点,进行整体感知。针对第一、二段,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局部进行解读。学生对文本进行局部分析之后,教师及时启发他们进行概括整合,又促进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文本分层分析和对具体词语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把观点与材料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上 4 点各 3 分。) j 举例分析 2 分。 2( 4 分) 引导品味前两段中暗示作者观点的语句,体会关键词语“似乎”、“但”的作用。( 2分)品味“善良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 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体会其中包含的强烈的爱憎情感。 律诗二首教学实录 分析教学案例,回

38、答以下问题: 8本教学案例中有哪些教学环节?各有什么目的?( 12 分) 9教师的教学具有什么突出特点?收到什么效果?( 6分) 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生甲朗读过 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 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生齐读 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 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它读得比较慢,有

39、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你们听老师把过故人庄吟读一遍。 (老师示范吟读过故人庄) 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味道就是足一点。好,下面请同学们 学着吟读过故人庄。(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老师给它取个名字:一诗四读。(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这是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板书: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 师:课外作业:说读游山西村,对诗人说话。附:板书设计 律诗二首 一诗四读 朗读 译读 背读 说读 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 答:有四个教学环节;朗读,译读,背读,说读。( 4 分) 朗读(吟读)的目的在于整体感知诗词、

40、初品诗的意境;译读的目的在于从文本出发,在理解词、语、句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感知和理解再现诗的意境;背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理解两首诗的相同写作思路,真正读懂课文,领悟诗的意境;说读的目的在于扩展诗意,升华意境,创造性地用新的语言形式再造意境。 以上四点各 2 分。 9教师的教学具有什么突出特点?收到什么效果?( 6 分) 答: (1)以“读”为古诗阅读教学的线索,紧扣文本设计了多种阅读活动,串连起对诗的感受、理解、领悟和扩展,落实了古诗阅读教学的任务。( 2 分) (2)注重学法指导。整堂课将学 法指导作为一个具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给学生一种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而且一个

41、比一个具有挑战性,同时通过课堂上及时的巧妙点拨,引领学生在愉快的互动合作中掌握学习方法。( 2 分) (3)重视示范、引导,起到了示例、启发、引领、激趣的作用,使学生对于教学任务喜欢做,知道怎么做,并能做好。( 2 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实录 1本案例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请梳理出教学思路 j( 12 分) 2本案例突出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 6 分) 师:在当代诗人中,有一个我们颇为陌生的名 字,叫海子。 2001 年,“人民文学诗歌类”在空缺了两年之后,授予给他和另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子的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先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受

42、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讲空话、套话。 生 1:这首诗有某种吸引力,让人总是欲罢不能,也许是作者诗中那种乐观向上感染了我,读时觉得很轻松、清新、温暖。 生 42:海子是死了,走向了另一个世界,然而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我们所应 该具有 的。我们不能轻视生命,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 生 43:尘世中没有幸福的桃源,脱俗的灵魂应当住于天堂。 生 44:虽然作者生前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他留给我们的诗却是无价的。 生 45:人原来可以在想象中活得如此快乐如此脱离现实,而我不是海子,所以我现实地活着,寻找我该寻找的幸福。 生 46:海子,去你所需要的世界,

43、去拥有你所需要的东西吧,谢谢你对我们的祝福。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课! 答: 1.( 12 分) 共 9 个环节:导入一初读一再读一介绍诗人一三读一四读一引入 相关材料一五读一学 生谈体会结束。( 3 分)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 3 分)初读、再读阶段,主要是对诗文进行感知,由对诗文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推测诗人的思想性格 孤独、封闭; (2分 )了解了诗人的情况后的三读、四读,学生对诗文的认识已有所提升 既肯定人间的美好,又固守清高、孤独; (2 分 )在对比他人的文章,五读诗文后,已进入理性认识阶段 珍惜生命,勇敢面对人生。( 2 分) 2( 6 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以体验性学习为主;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将思想 教育和审美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支架,其中也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理念,不单是“育人”。教师的组织、引导到位。学生理解诗作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以上3 点各 2 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