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180193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院制全日制教育硕士类别 在职教育硕士 1学位论文题目: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选题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 2017 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动职业教育向着现代化目标加快前进,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确保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力争上游、努力走在前列;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着力培养大国工匠、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关键变革时期,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不断摸索着前进。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

2、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又对学生未来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探索出顺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二)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重专业课,忽视德育课,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生对单纯的说教式教学不感兴趣,课堂气氛压抑,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德育必修课,涵盖了经济政治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触多门专业课,但对经济类和政治类知识了解不多,对自己的未来还不明确,同时,鞍山职教城的学校以技术类为主,学生毕业后多是产业工人,因此确立好奋斗目标和职业

3、理想,成长为合格的专业人员,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就构筑成了“中国梦” ;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国家就能实现“两个 100 年”的奋斗目标。(三)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履行义务,承担责任。2016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生 474.71 万,就业人数为 459.15 万人,就业率为 96.72,尽管这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比较顺利,有些专业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从总体上来看,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中职学生的择业观、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随之

4、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缺2乏合作意识、个人情绪控制能力差;有的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嫌工作条件差、工作累、待遇低,不能安心工作;这一系列就业思想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解决,就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影响到中职学校的就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四)是学生现有的学习现状决定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从课程的内容上是一门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常识教育,涉及社会热点多、涉及政策理论多、涉及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治国策略,所以理论性强、内容不生动,比较枯燥,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等特点,出现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容理解比较难,困惑比较多,逐渐对这门课

5、失去兴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实践中运用也比较少,使得学生运用知识停留在抄写书本,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应付考试的现象,而没有达到真知。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本文在探讨提升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明确影响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兴趣低下的因素,从当前对学习兴趣的研究中,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兴趣的研究非常少,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学生这个群体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关注,对中职学生群体的研究近几年开始增多,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的缺失,且在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丰富了教育领域中职学生兴趣培养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学者此方面研究提

6、供意义参考。(二)实践意义当前对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兴趣研究大部分停留于理论分析,实践方面较少,本文从鞍山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中职学生、教师角度出发,研究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培养,在实践意义上:对中职学生个人而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利用好在校时间,为今后的实习和就业规划好道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根据调查反馈的问题,制定可实行的教育教学方案,按照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访谈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及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使学生由不感兴趣转变为感兴趣的成功案例,从中借

7、鉴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3的对策,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4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特色一、核心概念界定(一)中职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所谓中职学生就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上过学或已经毕业的学生,根据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 。这类学校主要招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到三年。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或三年,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 ) 。这类学

8、校大部分是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四年) 。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 4五年一贯制的职业院校。这类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可以获得高职(大专)学历,但前三年仍然属于中职教育。 5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 ) 。这类学校招收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包括待业人员和就业人员) ,有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主要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学制二年或三年,也有短期培训。6其他机构(教学点) ,这些机构一般没有独立招生资格,主要是挂靠上述四种学校,只负责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完成学业,颁发挂靠学校的毕业证书。本文中“中职学生”的概念主要

9、指上述 1.2.3.4 学校的学生。(二)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德育必修课之一,是在中职学校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是由五个单元组成,分别是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分别 15 课,其课程性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5形成

10、提供思想保证。(三)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实际上指学生积极地寻求对某一知识或事物的认识研究的心理倾向以及情绪状态。这是一种与学生的情感紧密相联系的倾向。它具体表现为学习知识时特别的喜欢某类书籍、某个学科、某种课外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愿意把精力花在感兴趣的方面,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学生因为兴趣的驱使而去主动、自觉地学习相关知识或者学科,积累越多兴趣愈加浓厚,以此往复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依照兴趣形成的稳定性及深度,学习兴趣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有趣、乐趣、志趣。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也能够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初级状态,属于“有趣” ,表现为学生对其有感性认识,被新事物、现象吸引。这个阶段的兴趣持续

11、性差,容易受干扰。第二阶段中级水平,属于“乐趣” ,以第一阶段为基础,产生探索事物的兴趣,稳定性较强,时间较长。最后是最高层次的兴趣“志趣” ,他往往是终生的追求,为了某种研究奋斗终身,是长期性的兴趣。只有达到这一层次,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学习兴趣及培养的研究国内最早的关于兴趣的研究要追述到 2000 多年前的孔子。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人们能够对某事物有一定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以其饱满、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学习。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我国对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发展起

12、来,五四运动之后,欧美的新教育思潮传入中国,西方关于兴趣研究的思想逐渐受到我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其中,蔡元培、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开始倡导兴趣教学。随后,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兴趣的研究真正进一步发展。国内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大多是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例如,郭戈的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提出,借鉴并发展兴趣教学原则,有利于构建兴趣教育理论,推进教育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并从兴趣教学原则的依据、实施及启示进行阐述;也有学者论述了各兴趣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涂阳军,姚利民的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研究述评及其启示分析了学习兴趣发展的各研究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承继、补充和不断深化

13、的关系。6到现在,对学习兴趣的研究更加深入,比如陈琦、刘儒德指出, “人们的兴趣指的是其从事某种活动或者作用某一对象的一种内心倾向。 ”此外,人们产生和继续发展的对某种对象的内心倾向这与其自身的社会实践有着密切关联。此外,他们还对兴趣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直接的和间接的兴趣。叶枫岚在其兴趣是最好的教育里将学生学习兴趣定义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能推动他们有效学习的原动力,还是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内心倾向。 ”此外,这部论著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兴趣教育”这一观点。在实践办学中,还根据“兴趣教育”这一创新性观点制定了“从兴趣出发,拓展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快乐和自主全面发展”的理念。2.关

14、于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兴趣的研究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潘庆华在其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初探中结合教材的教学观念、学校德育理念及自身的教学方法,总结了五个“走进”: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也灵、走进网络。万雁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体会中提出“要有创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的生活化与实践性、把握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改革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 ”徐亚杰的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经济政治课程的兴趣一文中列举了“改变教学方法、运用幽默语言营造轻松课堂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举措来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

15、的兴趣,在其另一篇浅谈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堂有效性的文章中提出了“广泛应用情景教学、利用学生乐于表现的特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多样化”等方式方法来提高课堂有效性。黄建棠的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中指出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目前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问题包括“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与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倾斜的教学态度” ,针对此,他提出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增强教学双方互动、增强教学内容实用性的方面增强” 。杨玉清的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兴趣中指出学校要给教师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应该用一些学校的规章条文来减轻教师的身心负担。

16、赵月萍提升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吸引力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指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仇7良保的关于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优化的思考中也指出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手机教学软件云课堂,雨课堂等,把课堂教学内容从电脑迁移到手机上,打破时空的界限,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张艳清的提升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效果思考中指出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学会换位思考,在教学中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来讲,还可以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打破原来一张试卷定优劣的方法,建立考评贯穿于教育始终。张月琴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中也

17、指出要转变评价方式,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发展性,以激励性为原则,制定积极有效的评价体制,对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张小梅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有效性方法探析中指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文字等融合在一起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国外对学习兴趣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强调受教者对学习要充满兴趣和热情,从智者的问与答中获得真知。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倡导遵循自然天性,注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始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尊重儿童

18、的兴趣,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儿童心理来说就是巨大变化,他的思想导致整个教育界发生一次“哥白尼”式的大革命。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兴趣会让学习变得其乐无穷,然而失去了兴趣便是枯燥乏味,他还总结概括了兴趣的三大特征:兴趣是个体的一种活动状态,即运动状态。兴趣有具体真实的目标,兴趣具有个体性,这种兴趣在心理学领域称作“个体兴趣” 。他还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他把“兴趣”与“训练”作为一对范畴,赋予了不同的理解方式。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论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学习的关键,过多的外界刺激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在学生的主观能

19、动性上加以强化,而外因则要适度弱化。其次,他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教材的枯燥乏味性,只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符号性模式表征。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关于兴趣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兴趣不仅有感性的兴趣,更加要具有理性的批判兴趣,不仅要有对自然的兴趣也要有对社会的兴趣,要辩证地看待兴趣。德国另一位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是对兴趣研究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把兴趣分为六种,即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以及宗教的兴趣,前三种兴趣称为自然或者知识的兴趣,后三种称为历史或者同

20、情的兴趣。他认为所有的兴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都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种观点与学科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假设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兴趣也对其他学科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各门学科的概念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可以使学生的统觉组成一体,形成全面的知识库。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决定学习好坏关键在于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另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即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顺利完成学习的三条定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者通过研究分析

21、把学习兴趣分为情境兴趣和个人兴趣两部分。情境兴趣是指活动或学习任务的特征对个体产生吸引力,进而激发个体产生一种即时性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情境兴趣对于学生暂时的学习状态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保持长期的兴奋状态比较难。个体兴趣则突出个体对一项活动或一种行为比较稳定的心理偏爱倾向。在学习中,个体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与个体兴趣相比,情境兴趣具有即时性与自发性的特点。2.关于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自文艺复兴开始到 19 世纪下半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德国赫尔巴特站在心理学角度进行了教育理论的论述。在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等著作中提

22、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按照对学生心理活动的认识,将教学活动分为明确、联想、组织、方法等四个环节。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把单一兴趣与多方面兴趣结合起来.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巧妙地补充新观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集中其注意力,使之产生“专心的活动”而排斥其它的思想活动,以便弄清具体的、特殊的事物和问题.在学生对这些事物和问题“明了”之后帮助学生惊醒相关的联想 ,利用已有的各种有关知识对主体进行研究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很短的周期内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 ”9随着时代的进步,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逐渐发展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早期主张学习

23、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对学习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结果,有兴趣的学习就是儿童彰显自己天性的学习,而无兴趣的学习则是压抑天性的学习,只有释放儿童的天性进行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活泼、愉快的气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一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就难有学习积极性,乌申斯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兴趣教学的相关问题。19 世纪末到至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又有了显著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应仅仅为了追求表面的兴趣而不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获得,更

24、不该放任兴趣。例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冲突法” , “即通过教学设计造成学习者的认知冲突 ,从多种角度让儿童学习那些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与观点有所不同的新事物,以此促进学生适应新的情境,达到新的认知水平。通过上述方法,皮亚杰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激励学生建立兴趣的方案,满足学生兴趣的诉求,尤其是贯彻适度新奇准则,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将学生引入兴趣之处,而同时注意内容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提出有意义学习,坚决反对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主张学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去吸收他自己感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

25、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布鲁纳的“发现法” , “小组教学” ,使关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更加具有理论性,更加成熟。我们从上文中可以看到国外的著名教育家们对学习兴趣作了很多研究,但是这些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或者弊端。西方研究者大多在特定的阶段研究学习兴趣的培养,并没有从某个学科的角度,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来探讨学习兴趣的培养,过于共性,少于个性。同时,一些的研究过于追求数字化,而忽视了每个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三、本研究的特色尝试了新的研究视角利用中职德育课中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来研究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多这方面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的高度,真正深入到学生中的还是不多的。本文以兴趣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并根据自己从教几年的经验,使研究带有很强的操作性,希望对中职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