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8436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现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 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答题技巧: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 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 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答题技巧: 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 指出文中的某个

2、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根据是什么(关键:联系上下文,原文中找答案)答题技巧: 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 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照抄原文。4 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答题模式:相关术语+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5 文章写某事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事物的/ 概括文章写某事物的内容和特点6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3、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对比:强调了.突出了.设问: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与思考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 .7 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全面,有条理,要拓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情主旨联系起来)8 赏析文章的标题 /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为什么要以“.”为标题/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9 文章用了第几人称,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答题技巧:使用人称的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10 线索的赏析/文章以 .为线索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答题技巧:从上下文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所写内容有几个方面就从几个方面概括;如果内容集中写一个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为几个方面时,应考虑从手法(虚实、正反、点面)方面分点概括11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思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情感12 人物鉴赏/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或先从几方面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13 鉴赏语言/赏

5、析文章语言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的角度去鉴赏答题模式:语言特点/手法 +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 抒发情感/观点/内容14 从取材构思(选材构思)角度对文章简要赏析/本文在取材构思上有什么特点答题技巧:术语+结合全文15 分析、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对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概括/ 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归纳答题技巧:结合全文16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简要分析答题模式:文章是以为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17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

6、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8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如何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注意:(关键词、句;联系原文)1 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2 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如何答3 不要一字不漏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在原文中找,再根据这些词句重组答案。4 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5 需要

7、术语的要分清术语,不能混淆术语,也不能乱凑术语。6 答题时答题模式要灵活贯通,不能墨守成规7 看分答题(一)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 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

8、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具体说明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_ 和 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 的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

9、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 深化中心)(二) 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 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 或曲)的内容。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语句作用、

10、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 ,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社会

11、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 (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 1+2 或 1+3 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

12、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 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

13、有科学性 )。B、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三) 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知识积累与运用一、书写题: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 ;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4、学会审题。二、选择题:1、直选法 2

14、、排除法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1、删减 2、添加 3、替换 4、换位 5、重组四、名著阅读: 水浒 、 西游记 、 三国演义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鲁滨逊漂流记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3、教育意义五、语言运用: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2 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 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4 句

15、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四)阅读题技巧(一) 、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 ,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四、修辞方法及表达

16、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 ,使文章有起伏。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

17、承上启下; 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七、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 、 “同意不同意” 、 “好不好”?

18、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方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侧面(间接) 描写:其他的人或事细节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

19、切、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五) 、材料作文应对策略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1、材料作文的特点:(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2、材料作文的形式:(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 、明确要求。(一) 、给文字材料作文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 ,确定立

20、意、结构。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 。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 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 失分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 不把话题当标题。3、拒绝三段式。5-8 段为宜,段与段详

21、略分明、长短兼顾。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 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词语理解: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 (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 ,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

22、语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比喻:用 XX 比喻 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拟人:把 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

23、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

24、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6.某段起什么作用:(1)此段在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

25、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此段在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分为:(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 XX 的特点,突出人物 XX 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种 XX 的气氛,表达一种 XX 的思想感情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公式:谁+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 ,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2.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13. 段意的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