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逻辑做什么与怎么做 从一个寓言故事说起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荣立武山东大学 首届微课教学比赛 2013年 4月 逻辑是对于直观的一种形式透视。 Stanisaw Leniewski(莱斯涅夫斯基) 何谓直观? 何谓形式? 何谓逻辑?法儒之争君王当 “以德服人 ”,百姓当 “尊王、循礼 ”。天下之治,在于人人遵纪守法。君王以 “术 ”驭人,以 “刑 ”或 “法 ”维持社会秩序。vs一个寓言故事 韩非子 难一 第三十六 故事背景 :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 “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
2、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 圣人之德化乎! ” 或问儒者曰: “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 “尧为天子。 ”“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 韩非子 难一 第三十六 为什么 “其人弗能应也 ”? 理性直观上不可能1 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定义) 古希腊人的回答 矛盾的定义:
3、 同时肯定和否定同一个主张或事物就是矛盾,不管这个主张或事物是什么。 矛盾: 尧之明察与舜之德化吾盾之坚与吾矛之利 但是,它们的最初形式并非 “同时肯定和否定同一个主张 ”啊?形式透视 最锐利的矛: “a是一只矛,并且对任何其他的东西(尤其是对盾 b来说), 如果 b与 a对碰,则有 a胜 ”。 最坚固的盾: “b是一只盾,并且对任何其他的东西(尤其是对矛 a来说), 如果 a与 b对碰,则有 b胜(即 a不得胜) ”。 直观的形式透视: 同时肯定和否定同一个主张,谓之为 “矛盾 ”。 逻辑直观: 我们有一条普遍的形而上学原则,即所有的矛盾都不能成立。 “同一事物不能既是且非,这就是一切原理中
4、最确实的原理 。 ”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1006a “如果有人认为 同一事物既是且非 ,那么只要对方提出一些理由,我们当用反证法来为之说明这不可能成立;如果他一点理由都不提出,我们也无法向一个不能作任何发言的人作答。 2 所有的矛盾都是不能成立所有的矛盾都不能成立 所有这里的辩论,其起点并不要求对方说出某些事物之或是或非,我们所要求于对方的只是将某些事物说得两方都能明白其辞旨;如果他正想发言,就应该如此。 只要承认这些,我们就由此具有了一些明确的事物,证明就可得进行。然而,此时该负责的并不是证明矛盾不能成立的人,而是听受这个证明的人 【 即认为矛盾可以成立的人 】 :因为正在他解明一个理论时,他又听受着另一理论。 只要人们承认这个,也就已承认了有些事物可以不经证明而显见为真理,因此每一事物就不该既是且非。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100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