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1 页绪论一、选择题1有关中医外科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A殷商 B周代 C东汉 D晋代 E隋代2在我国医学史上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A春秋 B战国 C周代 D东汉 E西汉3我国最早用全身麻醉进行外科剖腹手术的名医是A扁鹊 B刘涓子 C华佗 D陈实功 E吴谦4有外科鼻祖之称的我国名医为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刘涓子 E陈实功5华佗所处的朝代是A殷朝 B周代 C汉代 D战国时期 E东汉末年6陈实功所处的朝代是A战国时期 B汉代 C晋朝 D明朝 E清朝7巢元方所处的朝代是A春秋时期 B汉代 C隋朝 D明朝 E清朝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A 五十二病方 B 诸病源候论 C 刘涓子
2、鬼遗方D 黄帝内经 E 外科正宗9我国现存最早记载疥疮、漆疮病因病机的著作是A 灵枢.痈疽 B 五十二病方 C 诸病源候论D 刘涓子鬼遗方 E 伤寒杂病论10我国现存最早记载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A 灵枢.痈疽 B 刘涓子鬼遗方 C 集验背疽方D 霉疮秘录 E 疮疡经验全书11 刘涓子鬼遗方的作者是A张仲景 B龚庆宣 C华佗 D陈实功 E吴谦12 集验背疽方的作者是A李迅 B刘涓子 C华佗 D陈实功 E吴谦13 外科正宗的作者是A李迅 B刘涓子 C王肯堂 D陈实功 E王维德14首载阳和汤、小金丹,并创立外科阴阳辨证法的著作为A 灵枢.痈疽 B 诸病源候论 C 千金方D 外科全生集 E 疡科心得集
3、二、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医师分工中的“疡医”主治 疡、 疡、 和 疡。2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医生是 ,有外科鼻主之称的医生是 ,世界上第一位给病人作全身麻醉的我国医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最早专论一种外科疾病的专著是 ,我国第一部专论梅毒的专著和作者分别是 、 。3明清时期外科三大学术流派为 、 、 ,其代表著作分别为 、 、 ,代表医家分别为 、 、 。4创立“阳和汤、小金丹”的医生是 ;创立“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理论的医生是 ;创立 “紫雪丹、至宝丹”的医生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C 4B 5E 6D7C 8C 9C 10C 11B 12A13D 14D二、填
4、空题1肿,溃,金创,折2医询,华佗,华佗, 刘涓子鬼遗方 , 集验背疽方 , 霉疮秘录 ,陈司成3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 外科正宗 , 外科全生集 ,疡科心得集 ,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4王维德,高秉钧,高秉钧第一章 外疡一、选择题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A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D外感暑热 E外感湿热之邪2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感六淫 B感受特殊之毒 C经络阻塞D情志内伤 E外来伤害3下列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外疡的病因与病位的关系A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风热引起 B发于胸腹者多因气郁、火郁引起C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引起 D发于胫足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E
5、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引起4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5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A胃气不和 B胃失和降 C胃阴不足D胃热壅滞 E湿热火毒内生6情志内伤所致外疡的好发部位是A乳房、胸胁 B颜面 C背部D手足 E臀部7外疡的辨证应首辨A病因 B经络 C阴阳 D部位 E善恶顺逆8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 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C局部灼热与否 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E脓液之有无9风肿的特点是A肿块硬如棉、
6、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 C皮色发白微肿D漫肿宣浮 E肿而木硬第 2 页 共 31 页10痰肿的特点是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B皮紧内软随喜怒而消长C肿块硬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 D漫肿,色先青紫后变黄褐E肿势平坦11湿肿的特点是A重按之如烂棉不起 B软如棉、馒 C皮紧内软D肿而宣浮 E肿如结核12寒痛表现为A胀痛 B酸痛 C痛而喜按 D跳痛 E灼痛13外疡辨有脓哪项最重要A疼痛剧烈 B皮肤灼热 C按之应指D脉来滑数 E发热持续14外疡辨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是A判断病情轻重程度 B判断外疡局部发展是否顺利C判断外疡的预后好坏 D判断外疡的发展阶段E以上都不是15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色紫黑
7、,惊悸时作,属A心恶 B肝恶 C脾恶 D肺恶 E肾恶16外疡五善中肾善的表现为A口和齿润 B舌润不渴 C指甲红润D唇色滋润 E皮肤润泽17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A由小渐大 B疮顶高突 C掀红灼热D微红漫肿 E根脚不散18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A精神爽快 B身体轻便 C言语清亮D舌润不渴 E寝寐安宁19透托法的代表方透脓散的药物组成是A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川芎 B黄芪、山甲、当归、皂刺、川芎C黄芪、桔梗、当归、皂刺、川芎 D黄芪、金银花、白芷、皂刺、川芎E黄芪、金银花、当归、皂刺、桔梗20托里消毒散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下列哪组药物A人参、当归、川芎 B自术、茯苓、白芍 C金银花、皂刺、
8、白芷D黄芩、苍术、赤芍 E生黄芪、桔梗、生甘草21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A生石膏 B熟石膏 C升丹 D白降丹 E枯矾22欲取散瘀解毒作用时,箍围药宜用A葱姜汁调 B酒调 C菊花汁调D冷茶水调 E醋调23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A冲和膏 B金黄膏 C生肌白玉膏D生肌玉红膏 E青黛膏24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A太乙膏 B回阳玉龙散 C千捶膏D冲和膏 E玉露膏25半阴半阳证外疡初期宜外敷A阳和解凝膏 B冲和膏 C太乙膏D回阳玉龙膏 E玉露膏26首选砭镰法的疾病为A痈 B下肢丹毒 C无头疖 D有头疽 E附骨疽27对升丹过敏者,提脓祛腐时宜用A千金散 B八宝丹 C平胬丹 D青黛散 E黑虎丹28外疡内治法的总则为A
9、消、托、补 B温、通、补 C消、清、补D消、通、补 E宣、清、补29暑疖的致病因素主要为A外感暑湿热毒 B情志内伤 C饮食不节D感受特殊之毒 E外伤染毒30暑疖好发的对象为A中老年 B儿童 C青壮年 D中年 E青年31下列哪项不是多发性疖病的症状A缠绵难愈 B易于反复发作 C多个有头疖发于一处D好发于项后发际及臀部 E高血压者易患32发际疮常见于A多发性疖病 B痈 C暑疖 D蝼蛄疖 E有头疽33暑疖内治法的最佳代表方剂是A清暑汤 B五味消毒饮 C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E黄连解毒汤34蛇头疔即西医所称的A甲沟炎 B化脓性指头炎 C化脓性腱鞘炎D掌中间隙感染 E急性淋巴结炎35蛇肚疔患指
10、的表现是A屈曲 B伸直 C外展 D过伸 E内收36最易伤及手骨的疾病是A蛇眼疔 B蛇头疔 C蛇肚疔 D托盘疔 E鱼际疔37蛇头疔成脓切开时,应做的切口为A指端背面纵切口 B指端腹面纵切口 C指端侧面纵切口D指端侧面横切口 E以上都不是38红丝疔好发于A前臂外侧 B上肢 C小腿外侧 D小腿内侧 E颈部两旁39颜面疔成脓的时间一般为A23 天 B35 天 C57 天 D710 天 E1014天40颜面疔初期内治法的法则为A清暑解毒 B清热化湿 C祛风清热D清热解毒 E清热泻火41颜面疔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黄连解毒汤 B五味消毒饮 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42下列不属蛇头疔的症状为A痛
11、甚 B肿而有头 C成脓 10 天左右第 3 页 共 31 页D易损伤筋骨 E掀红灼热43手足疔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黄连解毒汤 B五味消毒饮 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44红丝疔局部治疗首选的是A鲜草药外敷 B金黄膏外敷 C玉露膏外敷D砭镰法 E阳和解凝膏外敷45疫疔的疡形特点为A疡形如脐凹 B疡大如梅李 C溃口如蜂窝状D容易腐烂 E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46下列症状中哪一项不属于痈的特点A发病迅速 B局部光软无头 C红肿热痛D易肿易脓 E易致陷证47痈的成脓期一般为A5 天左右 B7 天左右 C10 天左右D2 周左右 E1 月左右48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A臀部 B面部 C四肢 D
12、项背部 E任何部位49有头疽的好发对象一般为A幼儿 B儿童 C青年 D中年老 E少年50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A “十”字形 B “一”字形 C梭形D对口引流 E以上都可以51有头疽实证溃脓期一般在发病的A第 1 周 B第 23 周 C第 3 周D第 4 周 E第 34 周52有头疽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黄连解毒汤 B五味消毒饮 C仙方活命饮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53有头疽溃脓期气虚毒滞证时内服方为A托里消毒散 B五味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D八珍汤 E仙方活命饮54附骨疽的好发对象为A儿童 B妇女 C男性 D青年 E老年55附骨疽初期属于A阳证 B阴证 C半阴半阳证D虚证 E寒证56下列不属
13、于附骨疽初期的症状是A局部色白漫肿 B疼痛彻骨 C寒战D高热 EX 线上有骨膜阴影57诊断附骨疽 X 线摄片最早应在A2 周左右 B3 周左右 C1 个月左右D2 个月左右 E半年左右58关于附骨疽的论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多见于儿童 B初起即可见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C多发于四肢长骨 D初起色白漫肿为阴证E溃后脓淋漓,不易收口59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附骨疽无关A好发于骨与关节,起病缓慢 B好于膝部的称鹤膝痰C好于腰椎的称肾俞虚痰 D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E好发于肌肉丰厚的深处,此处未愈,他处又起60流注属于A阳证 B阴证 C半阴半阳证 D虚证 E寒证61下列不属于流注的选项为A暑湿流注 B余毒流注
14、 C瘀血流注D髂窝流注 E痰湿流注62流注的好发部位为A头面部 B手足部 C上肢D下肢 E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63流注的成脓时间一般为A1 周 B2 周 C3 周 D4 周 E5 周64疽毒内陷的主要病机为A热毒炽盛 B热入营血 C痰火内扰D正虚邪陷 E邪入心包65三陷证是指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66走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正虚 B伤津 C腑实 D邪盛 E表实67流痰的好发对象为A儿童及青少年 B妇女 C男性 D青壮年 E老年68流痰初期的主要症状为A潮热盗汗 B颧红 C疼痛D关节活动障碍 E皮色不变、不肿,仅觉患处隐隐酸
15、痛69下列不属于流痰成脓期的症状为A关节肿胀 B活动障碍 C局部色红灼热D身热早轻暮重 E盗汗、消瘦70流痰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A阳和汤 B二陈汤 C香贝养荣汤D人参养荣汤 E竹叶黄芪疡71流痰的好发部位是A四肢 B肌肉 C皮肉之间 D骨与关节 E躯干72瘰疬初期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A颈项、耳之前后结块如豆粒,数目不等 B皮色不变C按之坚实,推之能动 D全身高热不退E不痛不热73瘰疬痰核酿脓证治法为A理气化痰软坚 B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C养阴清热、托毒透脓D温经络、化痰浊 E滋肝肾、化痰浊74瘰疬的好发部位为A头面部 B颈项两侧 C手足部 D上肢 E下肢75瘰疬的好发对象为A儿童和青年 B男性
16、 C女性 D中年 E老年76瘰疬的主要病因是第 4 页 共 31 页A外感六淫 B内伤情志 C外来伤害D饮食不节 E房室损伤77下列不属于瘰疬初期症状的是A肿块如豆粒 B皮色不变 C不热不痛D边界不清 E一枚或数枚串生78烂疔的疼痛特点为A阵发性 B持续性 C烧灼性 D胀裂性 E鸡啄样79下列不属疫疔特点的是A多见于畜牧业人员 B有传染性 C好发于暴露处D疮形凹陷 E潜伏期较长二、名词解释1外疡-2顺证-3逆证-4五善七恶-5消法-6托法-7补法-8疖-9疖病-10疔-11红丝疗-12痈-13有头疽-14走黄-15内陷-16附骨疽-17流注-18流痰-19瘰疬-20烂疔-21疫疔-三、填空题1
17、六淫邪毒引起外疡的发病因素中,以 、 为多见。2外疡总的发病机制为 、 、 。3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是,发于上部的,多因 、 ,发于中部的,多因 、 ,发于下部的,多因 、 。4外疡的发病过程中,若人体气血旺盛,则外疡 成脓, 破溃, 生肌收口,预后 ;若气血不足者,则 成脓, 破溃, 生肌收口,预后 。5按外疡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 、 、 三个阶段,按照这三个不同阶段,立出 、 、 三个总的治疗原则。6托法分为 托法、 托法,常用的代表方剂分别为 和 。7膏药在古代称为 ,现称为 ;油膏现称为 ;箍围药古称为 ;掺药古称为 ,现称为 。8油膏中,阳证常用 、 ,阴证常用 ,半阴半阳
18、证常用 ,生肌收口常用 、 。9提脓祛腐的主药为 ,临床常用配方有 、 等。10砭镰法俗称 ,其适应证为 、 。11辨脓的形质宜 不宜 ,色泽宜 不宜 。12颜面疔初期的局部特点为其形 ,根 ,如 之状。13蛇眼疗、蛇头疔、蛇肚疔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 、 。14红丝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多发于 内侧,因有 向上蔓延,故命名之。15若治疗、护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疔易引起 ,发于手足部的疔易 。16手指部疔手术切口宜在 ,红丝疔的局部治疗宜用 法。17特殊部位的痈生于颈部的称 ,生于腋下的称 ,生于胯腹部的称 。18有头疽的虚证有 、 之分,分别好发于老年 之人和老年 之人。19内陷证可辨证地
19、分为 、 、 三型。20流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依据发病情况不同可分为 、 、 、 四种名称。21附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和 。22流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其属性为 证,好发的对象为 和 。23瘰疬俗称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其致病菌为 。24瘰疬好发于 两侧, 之前后及腋部,发病对象多见于 、 。四、简答题1外疡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2简述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解释之。3试述气血与外疡的关系。4脓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出脓的意义是什么? 何谓应指?5消法如何应用?6补法在外疡中如何应用?7简述托法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8提脓祛腐药的适应证是什么?如何应用?9什么是砭镰法?其适应证
20、是什么? 临床上如何应用?10何谓药线引流?其适应证是什么?11简述颜面疔的宜忌有哪些?12痈的发病特点主要有哪些?13简述有头疽的病因病机。14简述走黄的病因病机。15附骨疽早期诊断依据在哪些?16走黄与内陷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治疗上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7流注的临床特征有哪些?18流痰的病因病机如何?19瘰疬的病因病机如何?五、病案分析1刘某,男,5 岁。于 7 月 10 日就诊时,上额部见 2 个各约3cm 大小的肿块,上有黄白色脓头,周围色红而硬,伴发热,纳食不香,口渴引饮,小便黄。苔薄黄,脉滑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内外治法。2田某,男,36 岁。臀部常起疖肿半年。近半年来臀部常起小硬
21、结节,局部红肿热痛,上有黄白色脓头,渐破溃,出脓即愈,但隔 10 天左右,又起数个小硬结节,不久脓出而愈,如此不断发生。平素有烟酒嗜好,习惯性便秘。舌苔黄厚,脉滑数。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3王某,男,40 岁。右颧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 3 天。3 天前患处起一粟粒大小的脓头,痒痛并作。曾用手挤压后,渐见红肿扩大,延及右侧面,红肿疼痛,伴发热、恶寒,舌苔薄黄。第 5 页 共 31 页脉数。患者平素有烟酒嗜好。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4张某,男+20 岁。右手食指末节肿胀疼痛伴发热 6 天。6 天前在劳动时,患处指腹部不慎被木刺扎伤,未在意,第二天局部肿痛伴发热恶寒,肿痛渐加剧
22、而时有跳痛感,发热不退,舌苔黄腻,脉弦数。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5陈某,男,43 岁。左小腿内侧有一条红丝自内踝处向上蔓延,局部灼热,微痛,左腹股沟处有一结块肿胀疼痛。伴发热。纳差。舌苔黄腻,脉洪数。患者有糜烂型足癣。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6郑某,女,8 岁。7 天前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咽部肿痛等症状,经治病情好转,3 天前发现左颈及左耳下红肿热痛,大如杏核,触痛明显,仍觉发热、恶寒、头痛、咽部肿痛,舌质淡红、苔黄,脉浮数。要求:诊断;分析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7顾某,男,65 岁。背部生疮,初起肿块上即有粟粒大小的脓头,搔抓后,局部肿痛加剧,色红灼热,脓头渐
23、多,溃后如蜂窝状,范围约 12cm 左右,伴有高热、头痛、纳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8陈某,男,75 岁。颈后生疮伴发热、头痛 20 天。患处见一约 10cm 大小的疮面,色紫滞,脓少而薄,闷胀疼痛,伴发热、神疲、食少、自汗、神昏、气息粗、小便数,舌质淡、苔白,脉虚无力。有糖尿病病史 3 年。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9徐某,男,26 岁。左下腹疼痛,左下肢屈曲,跛行 5 天。曾用抗生素治疗不佳。诊见髂窝部叩击痛,下肢不易伸直,勉强伸直即引起剧痛,伴高热、口渴,舌苔黄,脉洪数。左侧下腹部有压痛,臀部见数个疖肿。血常规示:自细胞15.6109L。
24、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10王某,男,43 岁。右背部生一疖肿 8 天,经治后症状稍好,但昨天起发现下肢有两处肌肉疼痛,局部漫肿,皮色微红,皮肤微热,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11邹某,男,8 岁。右膝部突发肿胀,疼痛彻骨,胫骨上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皮肤微红微热,伴高热寒战、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疗方案。12韩某,男,10 岁。左下肢肿痛伴高热月余,局部胖肿微红疼痛剧烈。检查:X 线检查见左胫骨下端近 13 处有一死骨阴影,长约 3cm 左右,血常规示:白细胞 15.
25、6109L,中性粒细胞为 90,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13刘某,男,45 岁。腰背部疼痛伴有肿块 6 个月。6 个月前患者感到腰背部酸痛,两下肢萎软无力。继则逐渐加重,以致两下肢瘫痪不用,伴形体消瘦,精神萎顿,面色自,畏寒。既往有肺结核和附睾结核病史。检查:第 910 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右侧胸胁部可扪及边界不清的肿块,站立时较明显,不红不热。舌苔薄黄腻,脉濡细。摄片见第 9、第 lO 胸椎间隙狭窄,并见有骨质破坏,有冷脓肿可见。血常规示:白细胞 5109L,中性粒细胞为 45。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14魏某,男,30 岁。左颈部肿块 5 个多月。5
26、 个月前左颈部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肿块,不红不热不痛,2 个月前肿块开始逐渐增大,伴午后低热,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检查:左颈部有一约 3cm 大小的肿块,中等硬度:推之微动,皮色暗红,按之微热应指,舌红少苔,脉细数。要求: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C 4D 5E 6A 7C8E 9D 10C 11A 12B 13C 14C15B 16A 17D 18B 19B 20D 21C22E 23B 24B 25B 26B 27E 28A29A 30B 31E 32A 33C 34B 35A36B 37C 38D 39D 40D 41B 42B43B 44D 45
27、A 46E 47B 48D 49D50A 51B 52C 53A 54A 55A 56E57C 58D 59D 60A 61E 62E 63B64D 65B 66D 67A 68E 69C 70A71D 72D 73C 74B 75A 76B 77D78D 79E二、名词解释l外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疡是泛指一切外科疾病。狭义外疡是指感染因素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性疾患。2外疡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即称为顺证。3外疡在其发展过程中,凡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即称为逆证。4五善是指五脏功能正常,七恶是指五脏功能不正常再加上脏腑衰败、气血衰竭。5消法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使初
28、起未成脓的肿疡得以消散的一种内治大法。6托法是外疡成脓期(中期)用补益气血和透脓托毒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一种内治大法。7补法是外疡的收口期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疡口早日愈合的一种内治大法。8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9疖病是指多个有头疖在一定的部位或散在身体各处发生,并有此愈彼起,反复作发,缠绵难愈等特点。10疔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及部分特异性感染性疾病。11红丝疔是指多发于四肢内侧,有红丝向上蔓延走窜的急性第 6 页 共 31 页感染性疾病。12痈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3有头疽是一种发于肌肉之内的急性化脓性
29、疾患。14疔之毒邪迅速走散,扩人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走黄。15外疡过程中,因正气内虚,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人营血,内陷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内陷。因有头疽最易发生内陷,故又称为疽毒内陷。16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凝、附骨而生的化脓性疾病。l 7流注是一种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急性化脓性疾病。18流痰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19瘰疬是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化脓性疾病。20烂疔是指一种发于肌肉之间、极易腐烂、发展急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21疫疔是因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三、填空题1热毒,火毒2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失调3风温,风热,气郁,火
30、郁,湿火,湿热4易,易,易,好,难,难,难,差5初期,成脓期,收口期,消,托,补6透,补,透脓散,托里消毒散7薄贴,硬膏,软膏,敷贴,散剂,粉剂8金黄膏,玉露膏,回阳玉龙膏,冲和膏,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9升丹,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黄丹10飞针,下肢丹毒,红丝疔等11稠,稀,明净,污浊12小,深坚硬,钉丁13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14急性管状淋巴管炎,四肢内侧,红丝15走黄,损伤筋骨16侧面,砭镰17颈痈,腋痈,胯腹痈18阴虚火炽证,气虚毒滞证,瘦弱,肥胖19火陷,干陷,虚陷20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暑湿流注,余毒流注,瘀血流注,髂窝流注2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31、,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2骨与关节结核,阴,儿童,青少年23老鼠疮,颈淋巴结结核,结核杆菌24颈项,耳,儿童,青年人四、简答题1局部的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是外疡总的发病机制。2凡发于人体上部的,多因风温、风热所致,因为风性上行;凡生于人体中部的,多因气郁、火郁所致,因为气火多发于中;凡发于人体下部的,多因寒湿、湿热所致,因为湿性下趋。3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血旺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或情志内伤等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于发病。病邪侵入人体,与正气相争,即会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通过治疗,除去致病因素,使气血运行正常,则外疡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如外疡在局部气血凝
32、滞进一步发展,则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血肉腐败,酝酿液化而为脓。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外疡的发展及其预后。一般来说,若气血旺盛者,外疡不仅易于成脓、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收口,迅速愈合,预后好;若气血不足者,则难以成脓、破溃,即使破溃了,也难于生肌收口,预后差。4脓是肌腠之内热盛肉腐蒸酿而成,是由气血所化生。脓是肿疡在不能消散所出现的主要症状,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应用按触法辨脓时,一般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端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5消法的运用,应审因辨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湿阻者理湿
33、,热毒蕴结者清热,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气滞者行气,血瘀者和营祛瘀。6补法适用于外疡的收口期,毒邪已去,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疡口难敛者。疡口收敛全赖气血,故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代表方为八汤;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者,宜健脾和胃,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肾精亏损,精不能生血者,宜益肾填精,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等。但毒邪未尽时,切勿遽用补法,以免留邪为患,助邪鸱张,而犯“实实之戒” 。7托法又分为透托和补托二法。透托法,用于肿疡成脓期,毒盛正气不虚,脓成不熟或熟而不溃,以加速成脓,或使其移深着浅,或加速破溃,常用方剂如透脓散。补托法。用于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肿形平塌,根
34、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脓水清稀,坚肿不消,并出现身热,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脉数无力等气血不足者,常用方剂如托里消毒散。8提脓祛腐药适应于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脱,脓水未净,新肉未生的时候。临床使用时,若疮口大者,可掺于疮口上;疮口小者,可粘附在药线上插入。另外亦可掺于药线、油膏上盖贴。在腐肉已脱,脓水已少的情况下,宜减少升丹含量。此外,尚配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例如黑虎丹,可用于对升丹过敏者。9砭镰法俗称“飞针” ,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外疡患处,浅刺皮肤或黏膜,从而放出少量血液,促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证:用于阳证外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等。用法:在常规消毒下,用三棱针或
35、刀锋直刺皮肤或黏膜,迅速移动击刺,使患部少量出血为度。10药线引流:一般采用桑皮纸、丝绵纸、拷贝纸等,按其实际应用,裁成阔狭长短适度,搓成线状。外粘药物或内裹药物制成,俗称“纸捻” 。目前临床多用外粘药物的药线。药线引流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孔中,引导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绞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第 7 页 共 31 页外,尚能探查疡孔之深浅长短,以及有无死骨之存在。适应证:凡溃疡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均可使用。11颜面疔的宜忌包括:饮食:饮食宜清淡,忌食膏粱厚味、辛辣、烟酒等。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忌上火生气。房室起居:有全身症状的,宜卧床休息
36、。忌房事。局部忌挤压、碰撞、挑刺、早期切开。药物:忌内服发散、辛温药物。12痈发病迅速,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明显,范围约69cm ,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纯属阳证;其发无定处,随处可生,可发于任何年龄,性别;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会造成陷证。13患处起一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痛痒相兼。继则肿块逐渐向周围扩大,脓头亦相继增多,形成多个脓头,色红灼热,高肿疼痛。全身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数等。治以散风清热。方用仙方活命饮。14走黄多为生疔之后,早期失于治疗,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过早切开,使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助火生热之品,或加艾灸等,
37、均可造成疔之火毒鸱张,正不胜邪,毒邪走散,客人营血,内攻脏腑而成为走黄之证。15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尤以 10 岁以下的男孩多见。初始多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下肢的胫骨为多见,其次为股骨、肱骨和桡骨。发病前常有外伤及患其他外疡史。起病多急骤,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口干,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局部色白漫肿,患肢疼痛彻骨,12 天即因疼痛而患肢不能活动,继则局部微红微热,病变的骨端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可大于 90以上。16走黄的发生多为毒邪炽盛,而正气并不虚;内陷的发生多为正气已虚,而毒邪相对偏盛,尤以正虚为主。在治疗上走黄以祛邪
38、解毒为主,内陷则以补益扶正为主。17流注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血流缓慢的低位部位,如腰部、大腿后部、髂窝部、臀部等;发病前常有疖、疔、痈、外伤及其他创伤感染史。继而出现高热、恶寒、口渴,便秘、溲赤等热毒炽盛的症状,局部为色白、漫肿、疼痛,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现象。18流痰发于儿童多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有所损伤,致使气血失和,痰浊凝聚,留于骨骼而发生本病;成人患病多为房室过度,或带下、遗精以致肾精亏损,骨骼空虚,风寒乘虚侵袭,阻于骨骼而生本病。总之本病的形成与肾虚有密切的关系。以先天不足,肾亏骨空为本,而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或有所损伤,则为其标。19瘰疬多因情
39、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而痰凝气结于颈部而成;或肺阴亏,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凝结颈部而成本病。病久肝火愈旺,下灼肾阴,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可致气血两虚。五、病案分析1诊断:暑疖。暑湿蕴结证。本病发于夏季、儿童,局部红肿明显,范围较小,伴有暑湿热毒的全身症状。治疗:内治用清暑化湿,解毒散结法。代表方: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外治:金黄膏外敷。2诊断:多发性疖病。病因病机分析:根据患者平素嗜好、习惯性便秘,以及局部红肿热痛,舌苔黄厚,脉滑数等,可知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伤及脾胃,使湿热火毒内生,与风邪相搏而成。3诊断:颜面疔。为饮食不节,脏腑蕴毒,火毒结聚,气血凝滞而成。治
40、疗:内治用清热解毒法。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外治:局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4诊断:蛇头疔。为外伤染毒,毒聚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内治用清热解毒透脓法。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外治:患处在局麻下行侧切后用九一丹提脓引流。5诊断:红丝疔。是由足癣继发感染所致。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外治:患处用砭镰法,泻热消毒后,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并积极治疗足癣。6诊断:颈痈。系外感风热邪毒失治,导致肺失清肃,痰浊内生,风热痰浊,蕴结于颈侧,阻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内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消肿。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外治: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7诊断:有头疽。系热毒蕴结于肌表
41、,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复因搔抓染毒,火毒炽盛,而邪毒扩散,范围扩大。高热,头痛,纳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火毒炽盛之象。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托毒。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外治:八二丹掺于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8诊断:有头疽并发干陷证。患者为老年人,正气不足,患病较久,邪盛而正虚,以致毒邪内陷。治疗:内治宜补益气血,托毒透脓,佐以清心安神。代表方:托里消毒散合安宫牛黄丸。外治:八二丹掺于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9诊断:髂窝流注。余毒结聚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外治: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10诊断:流注。患疖失治,火热之毒流人血分,与
42、气血搏结,阻于肌肉而成。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等均为火毒炽盛之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外治: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11诊断:附骨疽。湿热邪毒蕴结于骨骼,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皮肤微红微热,伴高热寒战、头痛纳差、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等均为湿热蕴结之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通络。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外治: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第 8 页 共 31 页12诊断:附骨疽。热毒炽盛证。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透脓托毒。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合透脓散。外治:尽早切开排脓。13诊断:流痰。阳虚痰
43、凝证。治疗:内治宜益肾温经,散寒化痰。代表方:阳和汤。外治:局部抽取脓液后注入链霉素加普鲁卡因。14诊断:瘰疬。痰核酿脓证。治疗:内治宜养阴清热,托毒透脓。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合托里消毒散。外治:局部抽取脓液后注入链霉素加普鲁卡因。第二章 乳房疾病一、选择题1女子乳房部属A胃 B肝 C脾 D肺 E肾2乳痈最多见于A中年妇女 B初产妇 C妇女妊娠期D多产妇女 E青年妇女3以下所列乳痈的成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产后冲任失调 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 C产后乳头破碎D情志内伤,肝气郁结 E乳汁瘀积4乳痈初起,下列哪种治疗方法宜首选A乳房按摩 B金黄散外敷 C针刺少泽、天宗、合谷D用吸奶器(或其它方法)
44、充分吸出奶汁 E局部热敷5乳房部疾病症见经前乳房胀痛者常见于A乳痈 B乳疬 C乳癖 D乳癌 E乳核6乳癌与下列哪一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火毒外侵,肝、胃二经湿热蕴结而成 B肝气郁结,胃热蕴蒸C痰瘀互结,冲任不调 D脾失健运,湿热内生E气血不足,冲任失调7乳房部乳痈切开排脓的切口应该是A顺皮纹方向 B循经切开 C纵切口D横切口 E放射状切口8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多见于A老年人 B中年人 C青年人D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E30 岁以上的未婚妇女二、名词解释1外吹乳痈-2内吹乳痈-3传囊乳痈-4乳漏-5乳岩-6乳核-7乳癖-三、填空题1乳痈在哺乳期发生的称 ,在怀孕期发生的称 ,在非哺乳期非孕期发生的称 。
45、2乳痈多见于产后 月的 产妇,多为乳房产妇,多为乳房 侧,发病部位多在乳侧,发病部位多在乳房 ,成脓一般多在 天。3乳癖是一种形状 、大小 的瘾癖性肿块,好发于 妇女。4乳癖的发病与 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可按 证、 证而分别选用 和 代表方剂。5女子乳房属 经,乳头属 经;男子乳房属 经,乳头属 经。6乳痈内治原则是 、 。7乳痈相当于西医 ,乳核相当于西医 ,乳癖相当于西医的 ,乳岩相当于西医 。8目前治疗乳岩的主要方法是 ,并配合 疗, 疗和 疗法。四、简答题1简述乳痈的主要病因?2乳痈早期如何内外治疗?3如何预防乳痈的发生?4乳痈并发“传囊乳痈”和“乳漏”应如何处理?5乳癖与乳核应从哪几个方面鉴别?6简述乳癖的分型论治。7乳岩的治疗原则如何?五、病案分析1张某,女,25 岁。左乳房红肿胀痛伴恶寒发热 2 天。患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