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0548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序言 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 20 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 20 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最后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一是经 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三是世界范围内

2、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1 世纪的人类社会既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共同努力、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实现合作,才能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进。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 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 20 世纪,马克思主

3、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科学真理和富有感召力的学说,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发展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中国威胁论”

4、、“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首先是要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必须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增强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最后,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第一讲 当代

5、世界经济政治略局 1邓小平在 1985 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联系 21 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 展在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答: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当今世界变化的突出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矛盾、新问题。各个国家、各种国际组织和其他经济政治主体都在努力调整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以适应这些新变化。当前和平与发展问题面临的主要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及影响。 上世纪 90 年代,东欧剧变特别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但是,冷战思维依然

6、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 发展的主要根源。一些西方国家坚持要把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别国。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集团正在进一步扩大,并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捍然武装干涉他国内政。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

7、终是 一个国家的首要外交目标,也被认为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风险日益增多,国内问题国际化,安全问题多样化,主权国家的权力受到限制和削弱。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极力推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对我国的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为了有效的维护国家主权和 安全,我们应该继续坚定的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路线,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切实提高人命

8、生活水平。同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变革中,逐渐摆脱西方主导的局面,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健康发展,尊重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竞争比较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3近代以来,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因此国际社会对当前中国国力的增强产生了某些忧虑和猜疑。结合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答: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 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坚持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走和平发展

9、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舞台上的鲜明主张。 第二讲 当代发展问题 1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认识当代发展问题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认识当代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以及重大问题,具有哪些当代意义与价值 ? 答 :当代发展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极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为把握当代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发展理论,它是把握发展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论基础,也是认识当代发展理念、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10、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中。 2人类发展的实践,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保护自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要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 与条件。针对当代发展的重大问题,谈谈如何理解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历史根据。 答:当今世界发展面临一些列的威胁与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枯竭、环境问题、宗教、战争、人口膨胀等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人类解决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与共同课题。人既是实践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存在。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代代相传、更迭延续。当代人类发

11、展的实践,应该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人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当代人类的发展,一定要可持续地维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3共产党宣言预言: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预言对于深刻理解当代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其内在统一性,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答:全面发展,是指社会整体协调、全面进步,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强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目的。人

12、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全面性具有内在关 联。可持续发展,就是克服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内在地要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4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结合中国解决发展问题的实践,深入分析与理解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 :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是发

13、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集中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讲 当代社会建设 1结合当代世界发展,谈谈社会建设的重 要性和着力点。 答:社会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建立

14、和调整社会关系,完善社会服务,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社会建设的内容受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和影响,因此社会建设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一般来说,社会事业、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社会运行体制机制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社会风险治理必须重视防患于未然,必须有着眼于长远的风险意识和标本兼治的切实举措 ?联系中国实际,讨论如何应对各种社会风险。 答: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风险有其特殊性。中国既面临一些全球共同面对的风险,同时由于历史、国情和发展阶段等特殊因素,也面临一些特殊的风险: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国土面积大、区域联系密切,

15、风险影响面比较大;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总体上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人员流动性大,使各种风险容易交织并产生连锁效应;社会管理体系尚在形成完善之中,应对风险的组织体制和责任制度还不完备。这些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应对风险,依靠单个治理主体往往是无法完成 的,需要建立风险共担的新的治理机制,谋求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互补。应对社会风险不仅要有应急处理机制,还必须有预防性的制度安排。风险治理的目标是就地及时解决问题。 3 结合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为什么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6、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是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其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良好的社会管理能够有效维护 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谈谈如何做到这三个“最大限度”。 答: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就是要合理利用资源,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共同管理。继续花大力气

17、谋求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让人民群众有多一点精力和时间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就是要促进成果共享,均衡各方利益积极改善民 生。加快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步子。同时,进一步加强干部的作风转变,使他们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享受到更多发展带来的实惠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抓住矛盾关键,做到科学疏导积极调处。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在最基层,及时查漏补缺,改革不够合理的制度,完善不够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最基层。 第四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 ?为什么说只有

18、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 答: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紧密关联,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也因此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自然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也是人与人 (社会 )关系的“中介”,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人的存在的基础、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人类活动不断使环境“人化”,在环境中实现自己,不断印证人的本质力量,并赋予这种力量以历史的性质。 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 我们人类对自然界

19、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答: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从客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3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 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