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探析-社会心理学论文.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212513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探析-社会心理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探析-社会心理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探析-社会心理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探析-社会心理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探析-社会心理学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学 号 16217007030 姓 名 罗红玉 所 在 学 院 马克思主义 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考 试 科 目 社会心理学 考 试 日 期 课 程 学 时 开(闭)卷 题号 分 数 阅卷人12345678910总分注 意 事 项1、考生必须遵守考场纪律。2、答题必须写清楚题号。3、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整洁。4、试题随试卷一起交回(试题写在黑板上时,答题时应抄写题目)。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探析摘要: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且大学生是对新生事物接受比较快的、思想活跃的一个群体。大部分大学生将网络运用为其发泄对社会现象不满、针砭时弊的舞台。由于

2、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处于多变阶段,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难免会产生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愤青”现象易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于这个现象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客观看待。从其产生原因出发,探寻大学生“愤青”现象的危害;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大学生运用理性、客观、辩证、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愤青;“愤青”这个称谓由来已久,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是指一部分带有偏见、激进思想的年青一代。其中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扩招,大学生成了“愤青”的主流群体。加之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生

3、活和学习的工具了。正是这样一个灵活的平台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发表言论的方式,由于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易受社会舆论影响、外来文化和意识形态侵袭等原因,在此中不免产生一些不良的思维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因此,对大学生“愤青”现象的分析很有必要性。首先,我们先来探寻到底“愤青”是如何产生的及其含义。1.“愤青”相关概述1.1“愤青”的来源愤青(英文:Angry Young Men) ,中文称谓发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愤怒青年”的简称。 “愤青”之名的由来,至今众说纷纭。中国“愤青”有的说是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左翼工人运动;有的认为起自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些

4、说法皆难以考证。不过,英文“Angry Young Men”这个专有词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就已经出现,指的是一班思想激进的作家,其较著名的作品有奥斯 1965 年的剧作愤怒的回顾 1(Look Back in Anger) 。“愤青”最早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在欧美国家的左翼青年,他们大都有叛逆倾向。后来在西方, “愤青”也用来指那些拥有理想抱负、充满激情、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在我国,最早的“愤青”是指“文革”时下乡的部分知青,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造就了他们愤世嫉俗的性格。 2北大教授张千帆则坦率地说:我指的“愤青”是动机比较纯(或者压根没什么“动机” )而说话比较“冲”的

5、那类青年。 31.2“愤青”的概念具体而言,愤青即愤怒青年,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基于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特定人群(主要是青年) ,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如网络舆论)表达对现实社会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4“愤青”广义上指凡是怀有对某些社会现象和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不满情绪的愤怒青年。事实上, “愤青”不限于任何一个时代与国家,古今中外都有。如满怀报国之志,却遭猜忌而投汨罗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再如带领法国人民征服整个欧洲的拿破仑;还有像毛泽东这样的历史风云人物;甚至连希特勒、斯大林、本拉登;他们的早年都可称为广义上的“愤青” 。 “愤青”狭义上是指对社会、政府

6、、国家的明天已经彻底失去希望,以激进的言辞表达想法的人士。因此,狭义上的“愤青”他们不是消极逃避,就是盲目乐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愤青” 。 “文革”的“愤青”是造反有理的红卫兵,80 年代“愤青”是摇滚青年,90 年代的“愤青”是顶鸡冠头的朋克。新世纪的“愤青”为网络拍板块者。具体来说“愤青”通常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接触互联网居多,很大一部分为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我国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 BBS 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

7、。而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二十一世纪的“愤青”大多上网,尤其是现代的大学生群体。但也有一些“愤青”依然会走上街头,激烈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情绪。1.3 当代大学生中的“愤青”表现通过以上概念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愤青”的主要群体就是年轻一代。而随着社会制度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愤青”的群体越来越具有知识,即“愤青”群体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对网络的运用越来越娴熟。现代社会的“愤青”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其一,他们处在一个相对简单校园的

8、环境,大学生活相对很自由。其二,大学生的学习也是很自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关注社会现象。其三,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很频繁。从而网络给大学生搭建了更方便快捷的平台,使其不满情绪很容易发泄。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大学生,通过自我发泄的方式表达愤怒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愤青”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常见,那么其表现具体有哪些呢?一种是“愤世嫉俗”型。此类型的大学生“愤青”普遍有很强烈的爱国之心,胸怀广大人民,对社会和未来满怀期待,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这类型的大学生大多比较有激情,情绪很高亢。他们有着坚定的内

9、心信仰和价值判断,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事务有强烈参与的意识。他们能自觉的将国家、民族的安危和前途与个人紧紧地联系起来。有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 ”的朴实的报国理想。他们有着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和社会改造思想,凭着一腔书生意气痛斥社会丑恶,他们积极加入学生社团组织,或参加网络评论、或发起公益活动等希望通过自己的振臂一呼,从而推动社会的改造。例如,2012 年出现的“钓鱼岛事件” ,西安各高校近三万大学生自发游行示威,抗议日本挑起钓鱼岛主权争端。针对这样的事件应教育的学生理性爱国,不要出现过激行为。个人而言比较喜欢此类大学生,有正义感,有担当,对这类大学

10、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他们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种是“满腹牢骚”型。此类的学生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充满抵触情绪。属于现实主义者,功利心较强;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对待什么都讲究是否有用?对社会现实也比较消极挑剔;常常抱怨社会不公。且不言社会、国家政策,就有关于自身利益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学生干部的评选等等,除非对他们有力,否则他们宁愿相信背后的潜规则,以此抱怨不公。对社会言论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通过网络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痛斥很多不公平现象。这类型的大学生太自私,负面情绪太多。也就是负能量较正能量大,容易导致自身的心胸狭隘,影响心理健康。对社会对自己都是有危害的。最后一种是“盲目跟风

11、”型。此类大学生缺乏主见,对社会现象缺乏明确的价值判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浑浑噩噩。对于重大事件很难有自己的主见,易随大流,在网络上表现为谁的支持率高就支持谁,缺乏独立的理性思维,不愿意认真思考问题,只看表象而不追究根本原因。从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理解带有偏见或者片面性的观点。这样的大学生“愤青”立场不明确,意志不坚定。很容易被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利用,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都会带来危害。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意志力薄弱,缺乏坚定的信念。2.当代大学生中出现“愤青”现象的原因分析随着社会制度的改进和经济的提高,网络发展、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网络已经覆盖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自身有很多优点

12、和其功能的强大性,其一,网络舆论有很多是匿名评论,即使说了偏激的言论,对自身也不会带来不利影响。其二,社交软件的更新升级,提供了情绪发泄的新途径。例如时下很流行的术语“互联网+” ,导致大学生“愤青”很容易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情绪发泄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愤青”现象呢?通过调查分析和查阅资料,总结了以下五点原因:第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稳定,很容易激动,易导致情绪化。一言不合就会出现极端行为,自控力较差。大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在发展和形成阶段,没有坚定的价值观念,对于社会舆论的判断力不太准确,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第二,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的差异,导致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13、念。每个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同的,因此,很容易形成性格各异的人格特质。对于网络上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和评论无法合理的筛选,从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愤青”现象。第三,理性思维较差,不能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和现象。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出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不能深刻的认识到问题所在。第四,自我理想和社会现实产生矛盾,自我无法进行合理的平衡,从而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会导致反社会行为。第五,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其关注度很高,很容易让大学生进行各种情绪的发泄。网络几乎覆盖了大学生的一切生活,很多对现实不满或者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时,心里会极度愤慨,网络正是可以给他们提供便捷的发泄渠道

14、,只顾着心理垃圾的发泄而忘却了自身的不满带来的负面影响。3.正确引导网络中大学生的“愤青”现象对于网络的兴起与高速发展,我们应理性运用这个新兴的工具,将它的优点充分利用。大学生在网络上应理性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毕竟是作为现代的高素质人才,不能做出与自身身份相去甚远的行为和举动。面对社会现象要理性看待,全面深入的考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面对有与国家不利的相关事件,要理性的进行爱国,而不能跟风行动,导致过激行为和言论,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加强控制自我的能力。具体而言对于网络中大学生的“愤青”我们应进行正确引导。第一,对学校而言,首先,应加强大学生使用网络安全管理,引导大学生

15、合理的使用互联网进行时事评论。其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关注,出现负面心理应及时进行疏导、沟通,杜绝大学生“愤青”现象。第二,对大学生个人而言,平时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对网络合理的运用,对于当下的社会现象要有理性批判思维。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判断,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理性思维的培养,形成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人格。正确、合理的运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言论,注意言论的措辞,不要过于太极端,凡是要理性对待,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才能使网络发挥其积极的效果和作用。最后,大学生要学会平衡自身遇到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要极端的处理矛盾心

16、理。第三,对社会而言,应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不信任,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加上外来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侵袭,人们变得功利,失去了原有的淳朴。从而使社会舆论极端甚至导向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很多大学生因本身的价值观念不坚定,易受社会舆论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愤青”现象。对此,我们应加强社会风尚和社会舆论导向的建设,提升公民素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第四,对国家而言,要加强网络管理体制和改进社会制度;对媒体“把关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正向的舆论导向,合理引导大众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向大学生公开国家事务知情权,使他们了解国家动

17、向,而不会因为无知出现过激言论。4总结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要理性爱国,理性做事,要有统摄全局的大风范。而非过激行为和言论。理性的素养是需要大学生自身在理论上夯实,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砺。锻造出火眼金睛,看问题、做事情一针见血,找到正确、合理的解决方式和情绪发泄渠道。使大学生中“愤青”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参考文献:1张弛.中国网络议政现象初探以关于国际问题的网络辩论为研究视角J.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严涛.浅谈愤青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5).3张千帆.中国宪政需要“愤青”推动J. 政府法制.2011(20).4代浩云.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及引导策略解析J.社会民生.201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