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硕士学位论文(20 届)论全流通时代反收购决策权之归属董事会与股东会的理性对决姓 名学 科 、 专 业 经 济 法 学 ( 全 日 制 法 学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商 法指 导 教 师论文提交日期2论全流通时代反收购决策权之归属董事会与股东会的理性对决(硕士论文摘要)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进入了股票全流通的时代。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结终于打通,并购的新时代不可抗拒地到来。然而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规制并购的法律仍不完整,而这种不完善的法制在过去带来了许多问题。那么,迅速转轨的经济将如何与相对落后的法制齐头并进?面对敌意收购,反收购措施是否应该被允许使用?如果回答是“是” ,那么究竟
2、谁应该被赋予反收购决策权?当今世界对此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即英国以股东大会为主的模式和美国以董事会为主的模式。在中国现有的所有权结构下,我国应该借鉴哪一种模式?或者说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法制土壤?在 详 细 界 定 目 标 公 司 反 收 购 权 的 法 理 含 义 和 反 收 购 决 策 权 制 度 后 , 本 文 从 理论 和 实 践 角 度 界 定 了 反 收 购 权 的 合 法 性 。 接 着 , 本 文 详 细 介 绍 了 英 国 和 美 国 两 种立 法 模 式 , 即 分 别 将 反 收 购 决 策 权 赋 予 给 股 东 大 会 和 董 事 会 。 随 后 在 对 中 国 的 所
3、有 权 现 状 进 行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权 衡 了 其 他 诸 如 “内 部 人 控 制 问 题 ”、 机 构 投 资 者规 模 和 股 权 分 置 改 革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得 出 应 由 股 东 大 会 主 掌 反 收 购 决 策 权 的 结 论并 详 细 阐 释 了 原 因 。 考 虑 到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普 遍 存 在 的 “一 股 独 大 ”问 题 , 如 何 保障 股 东 大 会 合 法 行 使 反 收 购 决 策 权 、 如 何 在 各 利 益 主 体 间 寻 求 平 衡 也 随 之 成 为 不可 回 避 的 问 题 。 在 分 析 了 中 国 的
4、各 种 现 实 状 况 后 , 本 文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建 议 来 保 障反 收 购 决 策 权 的 行 使 , 如 董 事 的 说 明 义 务 , 控 股 股 东 的 信 义 义 务 和 股 东 派 生 诉 讼等 。关键字 反收购决策权 董事会 股东大会 信义义务 股东派生诉讼1Takeover Defensive Tactic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Post- Equity Division Reform Era- Board vs. ShareholderAbstract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e Equity Divi
5、sion Reform in China, all shares have become tradable. Thus, the curtain has been torn down. The era of takeovers has arrived irresistibly. However, Chinese takeover law is still incomplete and this has caused problems in the past. How does the fast transition economy deal with legislation which lag
6、s far behind? Facing a hostile takeover, should the takeover defensive tactics be allowed? If the answer is “Yes”, then who should have the decision-making right? As the two major approaches have shown,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and the board are two subjects under the UK and the US approach respecti
7、vely. What about China then? Which approach should the Chinese law follow? It is hard to make a choice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we can copy directly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reality, especially the current ownership structure in China, complicates the issue. After analyzing the theoret
8、ical meaning of the target companys decision-making right, this thesis justified the decision-making right from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n this thesis introduced two major approaches in the world, namely UK and US approach, under which the decision-making right was granted
9、to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and the board respectively. Later on, after analyzing Chinas ownership structures in detail and considering some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insider control problem, the scale of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Equity Division Reform. Finally, this the
10、sis argues that shareholders should be given the decision-making right and explained the reason why. Then there emerg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ensure this decision-right is properly used by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considering the common existence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nd how to strike a bala
11、nce between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After exploring the reality in this 2new era, this thesis suggests some mechanisms, such as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fiduciary duty and shareholders derivative action, to safeguard the decision-making right.Keywords: Takeover Defensive Decision-making Right Boa
12、rd Shareholders MeetingFiduciary Duty Shareholders Derivative Action 1目 录导 言 .1第一章 反收购理论分析 .2第一节 重要概念辨析 .2第二节 目标公司反收购权的法理含义 .4第三节 反收购决策权制度概览 .5第二章 反收购权合法性 .7第一节 反收购权之理论基础 .7一、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7二、默示合同理论 .8三、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失效 .10第二节 反收购权之实践基础 .12第三章 反收购决策权之主要立法模式 .16第一节 英国模式股东大会决定模式 .16一、 收购与兼并城市法典 .16二、判例法 .18三
13、、立法原因透视 .21第二节 美国模式董事会决定模式 .22一、威廉姆斯法 .22二、并购中的经营判断准则 .24三、完全公正性抗辩 .28四、立法原因透视 .28第四章 中国反收购之现实状况及对策分析 .31第一节 中国公司治理现状 .31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 “全流通”时代来到 .32一、股权分置的形成 .332二、股权分置的弊端分析 .34三、股权分置改革进程 .36四、股权分置完成的意义 .38第三节 中国现行法律框架 .39一、 公司法 .39二、 证券法 .42三、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43四、现行法律框架存在的问题 .44五、小结 .46第四节 中国反收购决策权归属之分析
14、 .47小 结 .52第五章 立法建议 .53第一节 反收购决策权归属之明确 .53第二节 董事会之说明义务 .53第三节 控股股东之信义义务 .54第四节 股东派生诉讼 .58一、股东派生诉讼的定义 .58二、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的立法表现 .59三、股东派生诉讼的运行机制 .59四、股东派生诉讼的主要功能 .60五、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建议 .61结 语 .63附 录 .64附录一 常见防御措施种类 .64附录二 首席执行官的虚荣与收购溢价模型 .65附录三 英国股权结构 .66附录四 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情况表 .67附录五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分布 .683附录六 2007 年 13
1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投资者结构图 .69附录七 股票市场换手率国际比较 .70附录八 股票市场上主要机构投资者相对规模的国际比较 .71附录九 19922004 年境内外股票筹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比率 .72附录十 沪深部分 A 股上市公司历史上更名情况一览表 .73附录十一 股权分置改革大事记 .74附录十二 部分股改完成前后市盈率变化情况简单对比 .75参考文献 .76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5后 记 .861论全流通时代反收购决策权之归属董事会与股东会的理性对决导 言业内人士期待已久的股权分置改革终于完成,此后的中国股市将进入全流通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16、。可以预见,在这个过程中并购活动将更加活跃,而作为并购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敌意收购也将成为并购市场中的主角之一。新兴的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并购活动纵然活跃,中国相应的规制收购兼并的法律却还没有做好迎接全流通时代的准备。面对新一轮敌意收购的狂潮,反收购防御措施是否可以使用?如果可以使用的话,那么谁拥有做出决定的权利?在世界上两大主要法域,即英国和美国,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分别主导着这场收购与反收购的较量。那么,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将何去何从?究竟该追随哪种立法模式而去?纷繁复杂的现实状况与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无法完全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而更难把握的则是平衡各方利益以保障反收购决策权的良好运行。为了分析和解
17、决以上问题,本文分了六个部分。首先,作者紧紧围绕反收购阐述了一系列相关概念和目标公司反收购权的法理含义,界定了反收购决策权制度的内涵,为本文的论证界定了范围。其次,作者又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默示合同理论、及被挑战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了反收购权合法性。然后本文对国外在反收购决策权问题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立法模式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进行了介绍。在英国模式之下,反收购的决策权被赋予给了股东大会,而在美国模式之下,反收购的决策权则由董事会行使。同时,本文还是透视了两种不同模式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随后在第四章,本文在对中国反收购的现实状况如中国公司治理的现实困境、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等进行分析后,指出了中国目前的法律体制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中国的反收购决策权应该赋予股东大会的结论,并详细阐释了原因。接着在第五章,本文针对将反收购决策权赋予股东大会后相关法律如何构架的问题,提出了诸项建议来保障此项权力的良好运行,包括董2事会的说明义务,控股股东的信义义务和股东派生诉讼机制。最后,作者对全文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