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 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1当代中国的主题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
2、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
3、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紧密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论体系必将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制度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
4、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全面依
5、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当前,中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尚未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
6、有效的制度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制度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当数量,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有待改进的地方。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五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不
7、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
8、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阶段。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深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应对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当代中国处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科学判断的主要根据在于: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9、。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一是当代中国的改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二是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
10、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3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切实遵循改革内在规律。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经济建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
11、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4走共同富裕道路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市场与政府关系、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三、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
12、新常态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也是实现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为此,需要加快推动以下三个转变:一是强化生产的需求导向,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积极发展第一、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
13、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从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二是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三是建立健全创新激励体制机制。四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4强化经济金融风险防控以有效的经济治理和宏观调控来防控经济金融风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一是处理好增长和转变的关系,在保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避免经济过度失速可能造成的失业及社会问题。二是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强化金融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14、的功能,抑制金融投机和虚拟经济泡沫。三是建立和规范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特别要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四是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增进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降低跨境金融风险的冲击力。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1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其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比较落后,还存在技术含量低、经营方式落后、市场竞争力弱、资源短缺且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农业
15、现代化道路。2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四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2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二是深化“引进来”战略。三是加快“走出去”战略。四是探索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式。3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构建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从而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这是“一带一路”
16、建设的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互联互通的物质基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一带一路”为国内相关龙头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新契机,这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提升。为了打破互联互通的融资瓶颈,由中国主导成立了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助于这些金融机构的资本运作,我国与沿线国家将以互联互通为起点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经济合作,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将获得更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一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理论。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
17、理论。三是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 五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六是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七是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相统一的民主。人民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人民民主是全面民主。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18、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四、全面依法治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
19、要求。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五、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主要任务重大成就:一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二是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三是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成效明显。四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丰硕。五是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五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六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
20、义文化理论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三是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理论。四是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理论。五是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六是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七是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
21、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三是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四是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22、、外化于行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4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How:1.加强文化建设,要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任务。2.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4.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5.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
23、,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一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二是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2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三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
24、。四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五是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理论。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一是教育制度。二是劳动就业制度。三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五是社会治理制度。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1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3社会政策要托底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2创新
25、社会治理的目标1.完善社会治理体制。2.维护社会大局稳定。3.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3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3.强化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建设。4.创造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5.健全公共安全体系。6.加强城乡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二是关于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三是关于推进绿色化的理论。四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五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六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七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目标: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生态和环境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3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