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211 /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说明:1. 如果是简答题,那么红色字体标记的内容就足够了;如果是论述题、材料题,那除了红色标记内容,还要答蓝色的或者黑色标记的。2. 蓝色标记和黑色标记内容为从不同出处的两种答案。答案大部分来自于百度文库,第10 题为个人整理。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
2、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
3、的做法。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党的执政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实践途径;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的思想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手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
4、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2 / 212 / 21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
5、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强调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
6、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和根本道路问题,强调要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既坚持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的普遍价值原则,又要从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实际出发,走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所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建设问题,强调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领导责任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又能遵循执政规律,切实搞好执政党的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7、、怎样发展,所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问题,强调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理解把握现代化的内涵,不仅在现代化的目标、而且在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上,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保证我国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8、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9、种分配形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 / 213 / 21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指什么?第一种简单的答案:从系统的观点看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体。这其中,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度统一起来; 第二种答案是
10、详细的: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根据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侧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必须始终注意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要坚持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我
11、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现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也仍处于攻坚阶段。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但在推进过程中不仅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会显现出来,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此,深化改革必须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防止改革措施在时间上过于集中。改革措施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认真考虑每项改革措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把握好改革出台的时机和节奏。还要重视建立补偿机制,对在深化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通过一定形式给予补偿。 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正确把握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或
12、者过高,都不利于深化改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既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力,也会带来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慢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扩大,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超过现有资源的潜力,又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样也会造成经济和社会不稳定。这是我们今后要尽力避免的。要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
13、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 ”的衔接。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城镇房屋拆迁与农村土地征收征用中侵犯城镇居民和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不断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体制和结构性原因。继续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健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把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化解到最低程度,把问题解
14、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第一,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4 / 214 / 21第二,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稳定是发展和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
15、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7、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 (2)继续坚持“引进来”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3)实施“走出去” 战略。走出去就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广泛的开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4)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所谓开放,就经济方面来说,不仅东部地区要开放,而且中、西部地区也要对外开放;不仅第一产业要对外开放,而且第二、第三产业也要对外开放;不仅要采取贸易的形式,而且要采取技术交流、资金往来以及其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不仅要在经济上向所有社会
16、主义国家开放,而且要向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总之,我们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把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放到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和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之下,纳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8、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1.深刻理解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
17、来的改革方略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1)创新改革理论。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完整的改革理论,体现为从“试错论”到系统论、协同论。所谓“试错论”也就是试点论,摸着石头过河强调改革在局部、基层试点中进行,错了再调整,积累经验,渐进稳步推进。而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强调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既要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又要在基层首创中把握规律;既要尊重地方和基层的自主创新,又要遵循协同规范;既要认可市场主体在发展中的差异性,又要重视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性。(2)创新改革方略。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是一种改革方略的重大调整,在主要依靠和支持基层创造性推动改革的基础上
18、,突出了国家和政府的改革职能和历史使命,由部门指导改革到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规划和领导改革,履行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职能,着力推动改革。 2.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是一种突破:(1)突破改革观念。从先易后难到突破藩篱。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现在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从以前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进一步提升了改革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改革的紧迫性
19、。5 / 215 / 21(2)突破改革模式。在改革的组织领导上,从部门引导到整体推进,改变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指导的改革模式,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规划改革,改革的领域也从经济扩大到全方位;在改革的路径上,过去注重普惠式改革,现在将会突破既有利益格局,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 3.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是一种提升:(1)提升改革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提升改革战略:做到总体设计、顶层设计、中层设计、基层设计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到 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正确把握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是辩证统一
21、的关系,具体体现在:1.是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的逻辑统一。顶层设计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概括、规律把握基础上的宏观设计,例如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实行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提出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是路线图与试验场的内在统一。顶层设计是在基层创造的基础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路径等的总体设计,描绘改革的路线图,摸着石头过河是对顶层设计的改革路线图的具体实践,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激发地方
22、和基层改革的创造性。3.是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实质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一方面是要从宏观上、全局上把握改革大局和走向,突出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解决改革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和谐、避重就轻、利益固化等问题;另一方面是要继续支持各层次、各领域的大胆探索,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切实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三、实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需要在改革中处理好各种关系:1.制度安排与经验总结有机结合起来。改革的实质是要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
23、、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因此,必须自觉适应制度变迁,调整思维和行为方式,如在发展地方经济中,要自觉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同时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促进制度完善,凸显制度活力。2.国家指导与地方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制度体系,调整利益格局,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加强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划和指导。而实现改革目标,完成改革任务,需要地方创新和基层探索,创造性地解决各地、各行业、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如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
24、乡关系过程中,就需要各地从实际出发,走出一6 / 216 / 21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来。3.政府推动与市场决定有机结合起来。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改革的顶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政府推动改革,但是,激发改革动力,加大改革力度,制定改革措施,加快改革进程等,都要遵循市场规律,依赖市场体系,满足市场需求。而市场决定又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如非公有制各种经济形式要在市场中有更大发展空间,就需要政府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只有实现政府推动与市场决定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各项改革顺利进
25、行。9、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何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
26、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
27、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10、如何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
28、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驱动发展可从以下四方面来具体理解:第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第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第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7 / 217 / 21第四,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实施创新驱动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的长大抉择。这
29、是当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卖相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总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具体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
30、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主要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12、什么是丰富民主形式?什么是扩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就是寻找公民民主参与政治的新方式;拓宽民主渠道就是寻找公民民主参与政治的新途径。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基本路径。所以我们党要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国家的政
31、治制度上,而且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民主形式体现出来的。要探索多种实现人民民主的形式和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方式,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扩宽民主渠道:要通过民主选举、信息公开、社会共识、听证制度、协商对话、舆论监督等途径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广大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13、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
32、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8 / 218 / 21突
33、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5、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等 24 个字,你能说出这 24 个字具体是什么吗?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16、社会建设主要指什么?(有异议)社会建设通常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要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
34、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大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社会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统称。也就是时下在谈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称。17、社会建设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里说的民生具体包括什么内容?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这里说的民生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
35、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 生存状态” ,即:社会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
36、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等等。第二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人不仅要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还要有能力生存下去。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考虑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有能力和机会活下去”的问题,即:一个社会在满足了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就应考虑社会成员基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起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 ,等等。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这
37、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侧重民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问题,即: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民众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准和公共财力的大幅度提升,随着现代制度的全面确立,进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9 / 219 / 21升的福利。主要包括:民众应当享受到较高层面的社会福利,比如,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应当得到全面的保护,等等。应当看到,这一问题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的中国社会尚没有能力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应当将这一层面的民生问题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列入改善民生
38、的中长期目标体系当中。改善民生问题实际上有一个规律,这就是: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民生问题上述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具有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即: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现之后,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倒过来。18、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特点?一是利益主体趋于多样化。 二是利益差距有所扩大。 三是利益冲突有所增强。首先,利益主体趋于多样化。原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发生了变化,新的利益阶层不断涌现,如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员和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39、等。利益主体的分化,导致利益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其次利益差距有所扩大。随着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分配领域的收入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区域、行业收入差距明显。目前矛盾对抗程度有所增强。随着利益主体分化、利益差距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矛盾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难度加大等。从近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绝大多数是属于经济利益问题。由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上述特点一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自身利益的
40、更进一步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增大。19、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传统工业文明的关系是什么?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
41、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20、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主要问题有哪些?(1)人口方面: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2)资源方面:我国资源的自身供给严重不足;我国资源消耗的高峰期已经到来。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不先进、管理不妥当,导致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3)环境方面: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10 / 2110 / 21受到严重破
42、坏。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年扩大。 一是人口资源的不协调,部分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人多地少。200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万人,是1965年的2倍,比1980年增加1000万人,人均耕地只有0.04公顷, 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沿海一些城市和开发区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比较严重;石油依赖省外输入,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仅居全国第24位,且品种单一;金属矿产相对贫乏;资源开发比较粗放,综合利用率不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人口与生态环境不协调。随着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生态
43、环境承载压力还将逐步增大。医疗废弃物污染、电子废弃产品污染、城市噪声污染、矿业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仍较突出,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三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奠定了较好经济基础。但是,与沿海其他发达省份相比,福建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四是人口与社会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比较突出的是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资源不足,行政管理资源短缺,就业问题压力较大,将可能引发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2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体包括哪三个方面?(1)政治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始终发挥总揽全
44、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意志,确定奋斗目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律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 (2)思想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动员、组织和鼓舞人民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组织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推荐德才兼备的干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国家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以推
45、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1982 年宪法在序言中的具体表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46、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两段阐述中,第一段是“过去时” 的回顾,是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段是“将来时”的瞻望,是从完成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需要的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两段关于党的领导的阐述,都具有明显的原则性和政治性,不是对国家权力的具体配置,不是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在我国现行宪法正文对国家权力进行配置的全部阐释中,没有提及中国共产党。可以明确地说,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将任何国家权力赋予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执政党,一是因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体现在了宪法和法律之中,二是因为党推荐的人选依照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