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浅谈我对黄宾虹创作经历的理解和对其“五笔法”的认识.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54244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 ——浅谈我对黄宾虹创作经历的理解和对其“五笔法”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对黄宾虹创作经历的理解和对其“五笔法”的认识以若耶溪西子浣纱石院 (系) 名 称 美术学院专 业 名 称 绘画中国画学 生 姓 名学 号指 导 教 师完 成 时 间 年 月 日摘 要黄宾虹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大师之一。在他之后,中国山水画开启了新篇章,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笔墨语言独具特色,对中国山水画的画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他以道家学说为基准,透过他对于艺术,对于世界的独特视界,通过研究古人山水,总结出了一整套水墨技巧,这便是他闻名于世的“五笔”。他也注重于艺术理论的研究,其个人哲学理念是以道家思想为中心,他通过对古人笔墨的研

2、究所总结的“五笔”和技巧,是他建立在长期的绘画创作,结合对道家学说的研究,从而建立起的对笔墨语言的无限可能性的追求和理解,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黄宾虹;山水;五笔法;传统绘画目 录一、绪论 .5(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 .5(二)研究途径和方法 .5二、黄宾虹的生平、和绘画创作历程 .5(一)黄宾虹的生平 .5(二)黄宾虹创作轨迹 .51.六十岁之前师古人 .62.6070 岁以师造化 .63.70 岁以后形成个人风格时期。 .6三、 “五笔法” .6(一) 阐述“五笔法” .61. 一曰“平”。 .72. 二曰“圆” .73. 三曰“留” .74. 四曰“

3、重” .75.五曰“变” .86. “五笔法”对于黄宾虹的意义 .8四、 “五笔法”之于若耶溪西子浣纱石 .8(一)概述 .8(二)整体分析 .9(三)“五笔法”局部探究 .9第 4 章 总结 .10第 5 章 感悟 .10一、绪论(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中国近现代画坛中一位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在他的艺术生涯之中,他学习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不断师法自然,探索总结,形成了黄宾虹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这个过程中,他创造的“五笔”法更是中国绘画史上灿烂的一笔,当今学界和绘画界对笔墨语言的研究十分重视,黄宾虹的山水画则作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他的作品兼有古

4、人的传统感,并且以探索精神充满了个人符号,创造性地建立了新的笔墨形式,为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将探讨其最重要的笔墨形式“五笔”,以谦逊严谨的心态来感受这位逝去的国画大师。(二)研究途径和方法本次将主要通过对黄宾虹的成长,学习的过程进行阐述,通过其代表作品来分析“五笔”法对于黄宾虹的绘画的意义,比较深入的探究“五笔”法在其作品中的应用。二、黄宾虹的生平、和绘画创作历程(一)黄宾虹的生平黄宾虹,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寓居沪上后又改字宾虹。1865 年 1 月 27日(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黄宾虹生于浙江金华 1。1955 年卒于杭州,终年 92 岁。(二)黄宾虹创作轨

5、迹在黄宾虹长达 92 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将自己和精力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绘画过程,不断游历名山大川,穿行于自然之间,以自然之美冲击自己心灵,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尽可看到其对山川草木的热爱。而在其创作历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1.六十岁之前师古人黄宾虹五十岁前属意研习传统,从年轻时起,以数十年遍求名画,精心摹写。“上自北宋,下自同、光无不浸渍弥厚。然黄宾虹主张“古人无常师”,他广收博采,吸收历代名家精作,以实现“余欲取古人之长皆为己有”的理想。这使他的山水画创作建筑在传统的基础之上 2。2.6070 岁以师造化黄宾虹亦注重“师法造化”,并多次出游,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饱游卧看,心追手摹,积写生

6、稿盈万。在感受和领悟大自然精神韵致的过程中挖掘笔墨的表现力,把积墨法的“层层积染”同笔法的“笔笔分明”结合起来 3。3.70 岁以后形成个人风格时期。黄宾虹对于山水画表现语言的创造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笔墨两个方面,他少年曾得萧山倪谦甫指点,“作画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方不致为画匠也”的真传,加之在书法篆刻方面的深厚功力,并应用于山水画创作中,用笔达到苍健老辣、古拙浑朴、刚柔多变、放纵自由的境界。在用墨方面,晚年作画层层积墨,遍遍加深,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色墨交融,浓墨中见浑厚,见层次,见笔触,浓黑而透亮,达到浑厚华滋的辉煌境界,确立了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将中国的山水画创作推向新的高峰 4。3、

7、“五笔法”(1)阐述 “五笔法 ”笔法,黄宾虹说:“大抵作画当如作书,国画之用笔用墨,皆从书法而来”。并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笔法”,即平、圆、留、重、变。这就是“五笔法”的来源。黄宾虹在其与顾飞书一文中认为这五法中“平”是基础,“圆”、“重”、“留”、“变”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为变提供了前提,而变又作为核心要旨成为五种笔法之“笔魂” 4。黄宾虹先生的“笔墨”,最好是从黄宾虹先生所说的“太极图是书画的秘诀”这一基本观念出发。把笔墨的关系看成太极图,还要把笔的本身和墨的本身作为一个太极图的形式呈现 5。1.一曰“平”。“古称执笔必贵悬腕古称执笔,三指撮管,不高不低,指与腕平,腕与肘平,肘与臂平

8、,全身之力,运之于笔。由臂使指,用力平均,2.二曰“圆”画笔勾勒,如字横直。自左至右,勒与横同;自右至左,勾与直同。起笔用锋,收笔回转。篆法起迄,首尾衔接。隶体变更,章草右转,二王右收,势取全圆,即同勾勒。3.三曰“留”笔有回顾,上下映带,凝神静虑,不疾不徐。善射者,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善书者笔欲向右,势先逆左,笔欲向左,势先向右”。4.四曰“重”重非重浊,亦非重滞。米虎儿笔力能扛鼎,王麓台笔下金刚杵,点必如高山坠石,努必如弩发万均。金,至重也,而取其柔;铁,至重也,而取其秀。5.五曰“变”李阳冰论篆书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三点水为水,四点水为火,-惟能变着不拘于法。6.“五笔法

9、”对于黄宾虹的意义对于笔法的运用与理解,黄宾虹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人,其对于笔法理解的深度非超越同时代的画家。他的“五笔法”对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宾虹讲过,笔法是中国绘画造型的基础,是绘画视觉化的方法方式,造型的重要前提,他在继承中国画笔法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充分地发挥中国画的笔法的特长,探索和创新了中国画的笔法技术,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笔风格。4、“五笔法”之于若耶溪西子浣纱石(一)概述若耶溪西子浣纱石属于黄宾虹的人生创作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其对于笔法研究取得成果逐步形成“五笔法”之后,是他在自己艺术风格最为成熟,对山水画理解最深入的时期所创作的。而在这之前的多幅作品中,

10、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黄宾虹先生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笔法表现方式,并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五笔法”艺术创作风格,因此,我们选取的这幅作品对于阐述其“五笔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具有代表性。(二)整体分析若耶溪西子浣纱石在整体布局、线条稀疏和处理虚实关系等各方面都看得出相当考究。所有构成“五笔法”的元素之间的组合已可以达到了相互呼应,呈现出高度的和谐,形成了均衡的状态。画面通过不同性状的用笔使得各个线条、元素之间相互呼应,从而使画面能够形成相当复杂的用笔上的互补的关系,然而,尽管关系复杂,但是处理起来却恰如其分,各部分相得益彰,相互动感的穿插使用使画面整体关系呈现出高度和谐,主次分明,能融合,能剥离,画面当

11、中所有构成元素在互相的动态变化中达到均衡状态,并在笔法技法上体现了黄宾虹对“五笔”总 结。以下就这幅作品来深入分析黄宾虹在绘画创作中是怎么样达到用笔语言元素上的均衡。(三)“五笔法”局部探究对于笔法的探究我们从其中最能反映笔法的线条开始说起。线条是黄宾虹作品中及其重要的构成元素,线条不仅是撑起画面的骨骼,同时也牢牢控制着画面的动态均衡。在其中,我们从其中挑出有代表性的局部,来感受“五笔法”在整个画面当中的应用及体现。首先,可以发现的是其中线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用笔的方法和笔法位置的部署,黄宾虹先生对于线条的运用有着详尽的研究,这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看出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画面中的每一条线都有其出现

12、的依据,没有一处有马虎拼凑的嫌疑。第 4 章 总结作为画家都知道,理法与变通往往不能两者求全,当理法过度,则守之不能复出;偏重于变通则无法循道而自成体系。黄宾虹则在两者间找到了均衡点,那就是传统理念不变,艺术取向不变,变的是外在的笔墨结构,并在自然与笔墨当中找到契合 6。均衡和谐在我们在山水画创作中要有跟高的体现和要求,同时也可以作为艺术追求的方向。“五笔法”可以看做是山水画创作中极高的标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和调整自己常用的笔法,这样可以使得自己的创作上升到更高的水平。黄宾虹的“五笔法”还有很多富有研究价值的内容,而它们对中国山水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在黄宾虹先生的作品中,我

13、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其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对其绘画产生的深刻影响,所以也可以得出“书画一家”“书画同源”“以书入画”这样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五笔法”的精髓。第 5 章 感悟黄宾虹的绘画作品中,深深地表达出了他对于绘画,对于传统,对于现代,对于布局,对于布局等等的理解,今天我所作出的工作,只是在黄宾虹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身上所蕴含的对绘画理解的宝库的一角,“五笔法”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终究太庞大,我也不能深刻的理解中间的深奥哲理,但是可以抛砖引玉,在阅读了大量的论文,研究成果之后,欣赏完他的多幅作品之后,我选择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若耶溪西子浣纱石作为我主要针对研究的对象,在其中我选取了几个主要的点来分析,试图去解析这幅作品,并在作品中稀释出“五笔法”的踪迹,每一点分析,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离大师越来越近,这对我今后的绘画生涯是一个重要的结点,最后,在这里简短的感谢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想我给予帮助的人,感谢我的导师,感谢家人给我的支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