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学术论文写作中材料的鉴别取舍 摘 要 :学术论文写作者要反映自己对某一项研究的认识 、 看法 ,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 只能通过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 、 研究 , 找出其特殊性 , 通过材料来表现 。 在阅读之后就需对材料进行整理 , 在整理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材料整理与鉴别的若干原则 。 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要进一步将材料加以鉴别取舍 , 鉴别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 。 材料的鉴别取舍必须围绕科研选题进行并贯穿始终 。 关键词 :论文写作 ;材料 ;鉴别 ;选题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经过阅读 、 分析 、 比较之后对材料进行鉴别取舍也叫识材 。 鉴别是取舍的基础 ,取舍是鉴别的目的 。 各种各样
2、的材料是繁杂的 , 作者收集材料要 “ 多多益善 ” , 所以 , 即使是真实的重要的材料 , 也要看它是否合乎论文选题的观点 、 表达的需要 。 再者 , 论文容量有限 , 即使对论点都有用 ,也还要再度筛选 。 所以 , 收集了材料后 , 对材料进行一番 “ 去粗取精 、 去伪存真 ” 的选择和重新识别 , 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 一 、 材料的作用 1.指导作用 论文的基础在研究 , 研究的基础是材料 。 材料可以提供某项科研项目的信息 , 了解研究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 比如帮助我们弄清某一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是否有人研究 过 ? 进行得如何 ? 取得哪些进展 ?达到怎样的水平 ? 存在哪些问
3、题 ? 对这项课题是否有再研究的必要性 ? 据有关资料 , 我国科研项目与国外重复的约占 30%左右 。 国内也有一些重复研究的项目 。 其中有些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 如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保密 , 不得不自己进行研究 , 但大部分是国外早已公开的技术 。 如果我们事先查阅与掌握了这些材料 , 就不会重复进行研究 , 耗费人力 、 物力 、 财力和时间 , 给科学研究带来损失 。 材料不仅是研究的对象和依据 , 而且从作者最初产生研究 、 写作的动机一直到执笔写作 , 始终处在活跃的位置 , 起着 重要的作用 。 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第一件工作 ,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 , 即从选题 、 制订方案
4、、 观测试验 , 直到理论分析 、撰写论文 , 甚至研究成果的推广 , 都是很重要的 。 可以说 , 一切科研和写作都是从材料开始的 。 2.基础作用 一项科研活动 , 往往是以研究现有的材料开始 ,以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而结束 。 学术论文的本质是提出一个正确 、 新颖 、 独特的论点和见解 。 论点和见解从何而来 ? 它不能是空中楼阁 。 材料是提导 、 形成论点的基础和依据 。 其实 , 搜集 、研究材料的过程 , 也就是论点逐步形成的过程 。 当资料积累和研究分析达到一定的量时 , 即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 ,就产生 “ 飞跃 ” , 就会有所顿悟 , 有所发现 , 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5、。 没有充分而系统的资料作保证 , 是难以形成论点 、 提出见解的 。 材料是形成观点的源泉 。 材料不仅是一切正确观点的来源 , 而 且是进行科学研究、 论文写作的基础 。 动笔前 , 论文主题的提炼依赖于对全部材料的分析研究 ;动笔后 , 论文主题又依靠材料来表现 。“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 一篇论文 , 总不外乎 “ 摆事实讲道理 ” , 事实是客观存在 , 把客观存在的东西 , 经过实验 、 观察 、 分析 、 综合 ,找出规律 、形成论点 。 所以 , 理论观点和材料是构成 论文的两个基本要素 。 从论点的形成 , 到作为论据的 “ 理论根据 ” 和 “ 事实根据 ” , 都源于
6、材料 ;论文没有材料 , 就象人体失去血肉的躯体 , 是无法存在的 。 如果在材料上有了新的发现 , 所谓学术上的创新也就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 3.对比作用 对于科学研究的实质 , 美国资源委员会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 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应用 , 包括已经产生知识的整理 、 统计 、 图表及其数据的搜集 、 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 物种起源 作者达尔文早在 1888年就说过类似的看法 :“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 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 我们 可以通过材料 , 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 提高科研和写作水平 。 作者在研究某项科研课题时 , 为了说明本课题与前人研究
7、工作的联系和背景 , 以及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 都需要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作一番科学的对比和分析 , 看看是否有所提高 。 撰写学术论文 , 具有继承性和探索性 。 探索 , 首先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 。 没有旧的科研成果 ,就没有新的更大的成果 ;不继承就无法进一步创新 。 科学研究工作的继承性 , 就决定了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和累进性 。 总之 , 材料在论文写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写作前是形成科研论文观点的基础 , 写作中 , 材料又是表现观点的支柱 。 作者要反映自己对某一项研究的认识 、 看法 ,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 只能通过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 、 研究 , 找出其特殊性 , 发
8、现其自身的规律 , 或者是相互间的联系 , 从而形成科研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 。 而且 , 作者的这种认识 、 看法 、 观点 ,又必须通过材料来表现 。 如果没有充分的材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 那么 , 轻则单调呆板 , 缺乏说服力 , 重则词不达意 , 引起误解 。 二 、 材料鉴别取舍的原则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许多材料 , 但这些材料不可能都能在我们要写的某篇论文中用上 , 因此要将这些材料进行认 真研究 、 选择 , 寻找出其中最有用的材料 。 即对材料进行整理鉴别 , 使其化为己有 。 而对材料进行整理 、 鉴别取舍的第一步就是阅读 。 阅读的方法有略读 、 选读 、 研读等 。
9、 略读不是大略地看一遍 , 而是用快读法对检索到的文献首先浏览一遍 , 大致了解一下每一篇的内容 。 可先看两头 , 即先看摘要和结论部分 。 选读是根据文献标题和摘要 , 确定主次 , 主要的先读 , 次要的后读 , 或只选取文中有用的部分读 。 有的文献如果与所掌握的文献重复或无新内容的 , 可 放弃不读 。 研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献要重点阅读 , 充分地理解内容 , 并从中选取自己可用 的材料 , 把有用的内容加以摘录 , 如果是外文文献 , 应译出 ;对一些重要的 数据 、 结论 , 则应记忆 。 研读要求精神高度集中 、 思维活跃地进行 。 对一时未能读懂 , 没能充分理解的 ,要反复阅
10、读 , 直至把文献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 , 完全理解为止 。 阅读材料 , 要讲究科学性 。 最好是先读中文资料 , 后读外文资料 ;先读综合性资料 , 后读专题性资料 ;先读近前期资料 , 后读过去资料 ;先读文摘 , 后读全文 ;先粗读 , 后精读 。 在阅读之后就需对材料进行整理鉴别 , 在整理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材料整理的若干原则 , 它们是 :真实 、 典型 、 新颖 、 充分 。 1.真实 真实 , 即要求资料必须是客观的 、 科学的 、 真实的和准确的 。 真实是材料的生命 , 惟有真实 , 才有价值 , 才能从中引出科学的结论 ;相反 , 虚假的材料只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 给研究和
11、写作带来不良后果 。 一篇论文里 , 只要一项材料不真实 , 尽管其他材料都是真实的 , 也会引起人们的怀疑 。 因此 , 材料一定要完全真实 , 既不能夸大 , 也不能缩小 , 更不能捏造 。 研究者要以科学的态度来搜集材料 , 不带个人偏见 ,不先入为主 , 对材料的来处 、 出处 、 真伪 、 优劣都要认真鉴别 、核实校对 , 使材料确凿可靠 , 有根有据 。 造成材 料失真的原因很多 , 除了作者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外 ,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 第一手材料要反复核实 。 第二 ,第二手材料要来源可靠 , 多方考证 。 第三 , 要注意认清材料的真实性
12、的性质 , 不以偏概全 。 切不可任意扩大范围 , 把一些非本质 、 非主流 , 只能说明局部问题的事实 , 扩大为说明本质 、 主流和全局的材料 。 材料的真实性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关键因素 , 它必须是正确可靠的 , 是从科学实践中获得并被证实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知识和事实 。 2.典型 识材也就是要选那些最能说明本质 、 特点 , 具有代表性的典 型材料 。 典型材料能把事物具体化 , 把过程形象化 , 有最强的说服力 。 要使材料具有典型性 , 就要深入挖掘 , 认真比较 , 精心选择 。 典型材料在学术论文中还要求点面结合 , 事实清楚 , 但不一定要有很具体的过程 。 材料的典型性和必要性
13、是一致的 。 必要的材料 即按照课题研究和写作的范围去整理材料 。 材料浩如烟海 , 搜集材料要有明确的目的定向性 。 把自己湮没在一大堆有用和无用的材料中 , 反而事倍功半 ,一事无成 。 因此 , 只能根据主攻的课题去整理搜集相关的必要材料 , 而摒弃大量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 , 以便集中研究课题和进行写作 。 3.新颖 在识材中要求的新颖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指选具有时代特征的材料 , 是近期出现 、 或发现 、 或运用的新动态 、 新信息 、 新思想 、 新事物 。 二是指有作者新感受 、 新认识的材料 , 在此基础上就有可能有新的发展 。 现代科学活动节奏快 , 效率高 , 变化大 ,
14、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现 , 需要人们及时处理和运用 。 在知识更新快 、 知识失率高的今天 , 更应该搜集最新资料 , 获取最新的信息 。 新颖的材料不仅能给读者新鲜感 , 而且能激活作者和读者的思维 , 使论述更鲜明深入 。 有的材料虽然比较典型 , 但是比较陈旧 , 如果继续使用 , 就会使读者感到 厌腻 。 新颖与否还有个角度问题 , 角度就是事物的一个侧面 。 同一个事物 , 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观察 ,去论证 。 要从最佳论述角度来论证观点 , 还需要有充分的材料 。 4.充分 充分 , 即要求对必要的资料最大限度地获取 。 所谓必要的材料 , 是指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 、 数据
15、 、 观点和说明 , 以此作为充分的根据 , 来证明所作的结论具有颠扑不破的真理性 。 尤其是核心论据更要典型 、 周密 、 完善 , 才能角度别致 、 论证有力 。 否则 , 论据就会不新颖 、 不充分 、 不全面 、 不圆满 , 那么 ,论文的论点要么是老调重谈要么难以站住脚 , 或失之偏颇 , 难 以自圆其说 。 三 、 材料鉴别取舍的方法 通过搜集 、 阅读和记录 , 掌握了大量的直接与间接材料 。 但是它们是零碎的 、杂乱无序的 , 需要经过一番整理 、 加工 , 通过分析研究材料 , 寻找学术研究和写作所需的具有真实性 、 典型性 、 新颖性 、 充分性的材料 。 要认真分析研究作
16、者的判断 、 结论 , 以及他的理论依据 、 事实材料 、 推理方法 , 使用语言的准确性等是否正确 , 随时了解所得材料的数量 、 价值和完整程序 , 以便及时补充和调整 。 否则 , 一堆漫无头绪的资料 , 如同废纸 , 很难派上用场 。 材料的整理包括三方面 :资料分类 、 编制目录和分析比较 。 1.资料分类 为课题研究的资料分类有两种 :一是观点分类法 。 也称标题分类法 , 即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资料的内容 、 项目确立若干观点 (或标题 ), 再按这些大 、 小观点 (或标题 )对资料进行组织排列 , 把同一类内容的卡片放在一起 , 组成若干片群系列 , 分散的资料便实现条理化
17、 , 系统化 。 二是项目分类法 。 即按资料内容的属性分项归类 , 一般可把资料分为理论类 、 事实类 、 随想类等 。 每一类下还可以分若干项目 , 如理论类下再分为名言 、 概念 、 定义 、 定理 、 警句 、 格言 、 本人观点 、 感受等 。 在研究和写作时 , 便可根据要求在某一类项目中提取 所需材料 。 2.编制目录 资料经过上述分类整理后 , 根据个人不同的需要的习惯 , 可编成卡片式目录或书本式目录 。 已经编好的资料卡按一定的分类 , 分别放到卡片箱里 , 并在卡片箱上做好标记 , 本身就自成目录了 。 或者把所有资料卡片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目录 , 再制成卡片式目录或本式
18、目录 , 单独存放 。 当需要查找资料时 , 便可按目录提供的线索去查阅 。 3.分析比较 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要进一步将材料加以分析比较和研究 , 在综合别人成果和见解的基础上最终提出自己的创见 。 鉴别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 , 就 是把内容相关的不同国 家机构或作者的资料相比较 ,把资料本身的论点和论据相比较 , 把正在阅读的资料和已经确认可靠的资料相比较 , 把实验数据和大规模生产的数据相比较 , 把宣传性广告与产品目录相比较 , 将私人著作与政府出版物公布的同类数据相比较 , 将科普读物和学会刊物 、 专业刊物相比较等等 , 目的是避免判断失误 。 至于在比较中遇到观点对立 、 难以判定的资料时 , 一般不要偏向某个观点 , 或者继续用实验和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验证 ;或者继续跟踪收集同类资料 , 待资料充足时再作判定 。 参考文献 1 张杰 .大学写作概论 M .武汉 :武汉 大学出版社 , 2000. 2 陈琳 .浅谈学术论文 “ 材料 ” 的积累与研究 J .中国水运 :理论版 ,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