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 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郊社区旅游开发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摘要 (1) 1 生态文明与社区旅游 (1) 1.1 生态文明 (1) 1.2 社区旅游 (1) 1.3 生态文明对社区旅游的支持与意义 (2) 2 洛阳栾川 重渡沟风景区社区旅游发展概况 (2) 2.1 重渡沟风景区的概况 (2) 2.2 重渡沟社区旅游产品形式 (3) 2.2.1 农家宾馆 (3) 2.2.2 农耕村旅游系列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3) 3 重渡沟社区旅游存在的问题 (3) 3.1 乡村性逐渐弱
2、化,充满了商业气息 (4) 3.2 游客过多,社区环境脏乱嘈杂 (4) 3.3 旅游产品过于单一 (4) 3.4 类似景区多,竞争激烈 (4) 3.5 社区居民利益分配不均 (4) 4 生态文明理论下的重渡沟社区旅游开发对策 (5) 4.1 重渡沟社区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 (5) 4.2 重渡沟社区旅游产品开发 (5) 4.2.1 开发具有山乡本色的旅游产品 (5) 4.2.2 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6) 4.2.3 开发高科技的旅游产品 (7) 5 总结 (7) 参考文献 (7) Abstract (8) 第 1 页(共 8 页)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郊社区旅游开发 摘要 :
3、 生态文明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一种新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理念为城郊社区旅游的 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的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郊社区旅游开发需要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下进行开发。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为例,分析其社区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旅游产品的开发。 关键词: 生态文明;社区旅游;重渡沟 1 生态文明与社区旅游 1.1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进展过程中的一种高端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
4、态,是一种人类自身和自然界一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新文明。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来 看,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知识、教育和科技发达基础上的文明,是人类在环境问题的困扰中、为了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理性选择。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观念,其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1.2 社区旅游 社区概念的提出是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我国“社区”一词的出现是 20 世纪 30 年代由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的学生从英文Community 翻译过来的,社区是指有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 2。 从字面意思看,旅游与社区的结合形成了社区旅游,
5、但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旅游形式或旅游产品,而是强调社区建设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强调用社区的视角来指导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与传统旅游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 1)不仅考虑社区的旅游景观、旅游环境的建设,还要考虑社区本身的建设;( 2)不仅注重游客的满意度,更要强调当第 2 页(共 8 页) 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3)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 3。 社区旅游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从旅游开发的理念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新型的开发理念,与生态旅游比较,生态旅游是一种重视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开发理念, 而社区旅游是一种谋求当地社区发展的理念,以旅游作为社区经
6、济复兴的一种手段,以旅游为源动力,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社区环境和文化资源,以实现社区兴旺为目的。二从旅游产品角度来看: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社区自身就是旅游景区(点),社区和旅游区达到了高度结合,通过这种旅游产品,引导旅游者走进社区,观赏社区风光,体验社区民俗,在社区内享受到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 1.3 生态文明对社区旅游的支持与意义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主张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共同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理念为社区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才能更好地发展社区旅游。从生态文
7、明视角探索社区旅游的发展实践,对促进我国社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2 洛阳栾川重渡沟风景区社区旅游发展概况 2.1 重渡沟风景区的概况 重渡沟自然风景区位于栾川县 潭头镇 西南 10 公里的熊耳山,距洛阳市 150km,栾川县城 50km,九龙山 温泉 18km;有金鸡河、滴翠河、水帘仙宫等景区组成,有景点 200 余个,旅游面积 30km2,是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区内竹茂林密,野生动植物繁多, 800 亩竹林密密层层,可与蜀南竹海相比美。 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并成就帝业而得御赐之名。 重渡沟自然风景区凭借“水清、竹多、落差大”这些自然优势和
8、“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的有机融合,让游客享受不尽乡村漂流的浪漫和情趣,领略到重渡沟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别样风光。景区内林茂草丰,雉飞鹿鸣,四季泉水喷涌,常年飞瀑成群,第 3 页(共 8 页) 翠竹碧水交织,肥鸭壮 鹅嬉戏,水乡特色浓郁,堪称“北国一绝”。 2.2 重渡沟社区旅游产品形式 重渡沟风景区 2004年以前,属潭头镇管辖的乡镇企业, 2004年 8月,栾川县委、县政府对重渡沟风景区进行了改制,现为私营股份制企业。成功改制后 的重渡沟风景区 越来越倾向于社区化自治管理,成立了重渡沟管委会。 现在的 重渡沟不仅成为栾川社区旅游的龙头景区,而且也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省的社区旅游知名
9、景区。重渡沟 的社区参与旅游的方式主要体现在: 2.2.1 农家宾馆 截止 2012年底,重渡沟共有农家宾馆 328家,其中星级农家宾馆68家,其中特殊三星农家 宾馆 12家,三星农家宾馆 18家,二星农家宾馆 38家。现重渡沟同时接待 12000名游客住宿就餐, 2012年仅家庭宾馆的旅游接待综合收入就达到 1.3亿元。 2.2.2 农耕村旅游系列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农耕村位于景区滴翠河尽头处,这里有水打磨、狮子上绳表演场、魔术表演场、陶器作坊、油作坊、酒作坊、旋木作坊、传统饮食区、纺织院、竹编院、千斤拍、山神庙、杏花咀、自耕区、菜园子等。在农耕区游客不但可以观赏、而且可以亲自操作演示。农耕村
10、生产“农耕村牌”重渡沟旅游系列商品。酒、油、醋、竹器、木器、陶器、铁器等手工食用品、工 艺品供游客在景区内选购。 重渡沟风景区有数万亩竹林,景区利用公司 +村 +农户筹措开发资金。已开发成功的数十里竹林长廊、数千米竹林幽径、竹筒米饭、竹制办公用品、竹制旅游纪念品、纯粮酿造的竹筒老酒、清淡高雅的竹叶清茶等。截止到 2012 年底共开发竹产品,竹日常生活用品,竹工艺品 180 多个,精美的竹桌、竹凳、竹椅、竹花蓝、竹花筐等深受游客喜爱,其中以重渡沟村命名的竹编工艺品曾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如今,重渡沟景区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出美观精致的手工艺竹制旅游纪念品。 2012 年,仅此一项就为重渡沟村的
11、 1300 余口人增 加旅游收入 200 多万元。 3 重渡沟社区旅游存在的问题 第 4 页(共 8 页) 3.1 乡村性逐渐弱化,充满了商业气息 重渡沟风景区从改制成功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它的乡村性却越来越弱化,一方面表现在建筑上,除了位于重渡沟街中心地带的二三十年的靳家楼和农耕村外, 300 多家农家宾馆都是采用现代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表现在民风上,目前重渡沟风景区不再展现淳朴的村民和朴素的衣着,而是到处都充满了商业的气息,听到的不再是阵阵的笑声,笛声和欢笑声,而是讨价还价的声音。并且以餐饮为主的“农家乐”菜肴品种单调、雷同,缺少参与性
12、、体验性项目,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效益不高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性。并且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物价抬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5。 3.2 游客过多 ,社区环境脏乱嘈杂 前来旅游的游客人数太多,使景区看起来很杂乱,并且 有些旅游的旅客素质低下,乱扔垃圾。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路边的垃圾桶对某些游客来说形同虚设,他们无视身旁的垃圾桶,将垃圾随手扔向路边,并在我们的调查表上提出垃圾桶摆放过少的建议。如今环保宣传的力度已然不小,我们认为想要遏制这类游客的恶劣行为,必须 在各个景区增加醒目的宣传板,有效的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地将扔垃圾的手伸向垃圾箱。 3.3 旅游产品过于单
13、一 重渡沟景区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游客主要集中在基础观光游,又没很好的向度假转变,重渡沟景区以城市工薪阶层和退休老年游客居多,逗留时间长,回头率高,但消费水平不高。另外现在所提供的农耕民俗文化区活动项目仍然比较单调,参与性不强。 另一方面旅游商品缺乏特色,主要为香菇、木耳、猴头、拳菜、百合等山珍土特产,缺乏明显的地域特色。 3.4 类似景区多,竞争激烈 重渡沟目前经营主要是山水农家游,周边同质资源过多,周围嵩县的白云山、千池山、木扎岭、养子沟,南阳西峡的龙潭沟、内乡的宝天曼,都对本景区的游客有潜在分流,竞争过于激烈。 3.5 社区居民利益分配不均 第 5 页(共 8 页) 重渡沟景区涉及旅游公司
14、、景区居民、村民小组和镇政府 4 个利益主体,四者之间存在着合作与博弈关系, 旅游公司管理人员擅长企业经营管理,了解旅游市场,又有雄厚的资本,再加上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因此,旅游公司负责景区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营销与市场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商业网点管理和农家宾馆管理及业务指导。社区居民整体参 与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经营并以村民代表为代言人参与管理,虽然参加景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议 6。但社区居民与旅游公司相比客观上信息不对称,主观上由于自身素质制约,使他们在景区发展中缺乏前瞻意识,在市场经营决策中话语能力弱。虽然以旅游公司为龙头的一体化经营管理可以有效实现企业间外部效
15、应内部化,规避了社区居民经营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保证景区利益最大化 8。但社区居民经营管理中话语权的缺失存在着旅游公司在利益驱动下抢夺社区居民企业市场的隐患,致使社区居民不能深入到旅游产业体系中,收益有限 7。 4 生态文明理论下的重渡沟社区旅游开发对策 4.1 重渡沟社区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 重渡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原有的乡土气息;其次要挖掘当地特色,不断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再次在居民利益分配问题上,要限制 景区旅游公司的业务拓展,其主要精力应放在引导景区与山岳地区的主导产业的结合上,进行多元化经营,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强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力
16、等。在社区旅游开发时,可以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制合作经营,通过土 地、技术、劳动等形式参与社区旅游的开发。旅游企业通过股金分红支付股东的利益分配,这样,镇政府、村民小组和景区居民可在社区旅游开发中按照自己的股份获得相应的收益,实现社区收益的深层次转变,从而建立起均衡利益的分配机制 5。 4.2 重渡沟社区旅游产品开发 4.2.1 开发具有山乡本色的旅游产品 第 6 页(共 8 页) 重渡沟旅游区定性以美丽的山水风光为基础,以丰富的农耕文化为内涵,集观光采摘、娱乐休闲、科普求知、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利用自然聚落独特的民情风俗、生
17、产生活方式及优良的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抚慰 及农家之乐的体验是重渡沟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景区在建设中应避免城镇化倾向,保持山乡本色和自然野趣。新建建筑物要严格规划审批,建筑景观要有乡土气息,建筑可多用当地生产的竹木材质。农家宾馆、旅游商店、娱乐场所、广告招牌都要在外立面上体现与自然景观的相融性。另外规划时要结合旅游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划分农家风情、竹的世界、水的海洋、农耕文化、休闲度假等功能区,突出乡土风情,体现山水乐园。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环境、资源的检测和管理,使开发过程不致造成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尤其要注意保护乡村的自然和文化传统。 4.2.2 挖掘产品文化内涵
18、,开发特色化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的资源和地理条件为基础,采用需求驱动型的发展模式。根据游客来源、客源结构与类型、市场规模、游客消费能力等来开发适销对路、价值链延伸长的旅游产品。这样,旅游产品才能被旅游者接受和喜爱 5。针对重渡沟旅游区目前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者参与体验程度不高,旅游时间短等情况,规划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包括观光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专项旅游型产品等类型。如专项旅游型产品有健身旅游产品、考察学习旅游产品、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等,要在乡 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文章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
19、色和文化内涵;并使之融于优美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达到发展生产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重渡沟可利用现代都市人崇尚的无污染农产品,利用其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出品种多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色绿色食品和富有特色、具有观赏实用性、蕴含了当地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特征和农业文化特征的旅游工艺品,如竹制品等,以满足游客的使用和购物 需求等。 第 7 页(共 8 页) 4.2.3 开发高科技的旅游产品 重渡沟现有的农耕村是以自然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传统耕作农业,是简单的农事体验活动。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迎合社会
20、发展,可以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建设高科技的农业生态园。以现代科技的设施设备为基础,以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走产销一体,农科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发挥园区生产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 5 总结 重渡沟社区旅游在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重 要的作用。在旅游规划设计中,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分析、合理定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维护社区生态环境等措施,创造出新的旅游形象和品牌地位,实现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曾刚 . 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与新路径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1、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9,41(5). 2 叶俊,于海燕 .国内外近年来社区旅游研究发展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4,(18):2. 3 赵福祥,李德全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思考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35( 3): 137-140. 4 朱元秀,徐长乐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竞合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6,21(6). 5 杨向格 .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探讨 以洛阳是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为例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22(3). 6 李瑞,黄慧玲,刘竞 .山岳旅游景区旅游扶贫模式探析 基于对伏牛山重渡沟景区田野调查的思考 .地域研究与思考 201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