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河南农村演化及前景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区域研究简介 (1) 2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农村的演化 (2) 2.1 收入方面的演化 (2) 2.2 衣着方面的演化 (3) 2.3 食物方面的演化 (3) 2.4 住房方面的演化 (4) 2.5 出行方面的演化 (5) 2.6 教育方面的演化 (5) 2.7 医疗方面的演化 (6) 3 前景 (7) 3.1 广阔的发展前景 (7) 3.2 研究区域农村发展的措施 (7) 3.2.1 充
2、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资源 (8) 3.2 增加农民收入 (8) 3.2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8) 参考文献 (8) Abstract (9) 第 1 页(共 9 页) 河南农村演化及前景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农村的调查进行研究的,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故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农村居民的收入、衣、食、住、行、教育和医疗七各方面,探索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演化过程,进而探讨 此地 农村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演化;恩格尔系数; 农村改革;前景 1 研究区域简介 河 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 “河南 “。 2000 多年前
3、,河南是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简称 “豫 “,且有 “中州 “、 “中原 “之称。河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 , 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 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 44.3%,平原面积占 55.7%。境 内有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 53%。 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信阳市平桥区位于河南省南部 ,淮河 之滨,北与驻马店市相邻,
4、西与豫西南重 镇南阳市 交界, 为宜居城市 信阳市新兴城区。 2009 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 县域经济发展论坛暨市委书记话发展 ” 论坛上,平桥区被评为 “ 新中国 60年县域经济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城市 ” 。 平桥区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这里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区,四季分明,兼有南北气候之长,享有 “ 北国之江南,江南之北国 ”的美誉。 之所以 选择信阳市平桥区作研究农村演化的代表地,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的家乡,而且此地 自古就有 “ 鱼米之乡 ” 的美称,山地、丘陵、平原多种地形在这里交错聚集,境内河流、水第 2 页(共 9 页) 库众多,水资源丰富,淮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流长 122公
5、里,有一级支流 10 余条,中型水库 6 座,小型水库 76 座 ,所以对于农村的演化及前景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至于因为某种独特的地形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农村的演化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河南省信 阳 市平 桥区农 村的演化 父亲告诉我,他的那个年代,改革前的家乡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那是的家乡只是一座小小的乡 村 , 而那时家乡人的物质生活更可以直接用贫穷和困苦来形容。 2012 年 改革开放三十多周年时,收入、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 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2012 年 3 月 5 日乘着回家的时间我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通过到邻居家的攀谈,村里农户人家的采访以及他们
6、填写的调查表来进行一个统计,其中问卷共准备了 200 份,收上来的有效问卷有 120 份,问卷主要从收入、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几个方面调查了一下平桥区彭家湾乡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 2.1 收入方面的演化 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多生孩子被他们理解为多个依靠,以至于上 了岁数的农民都有很多兄弟姐妹, 一般的家庭都是四到六口人,大部分的农民都是靠着传统的土地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水稻虽然卖价 不低,但是遇到旱涝却抵御性很弱,当地没有水井和沟渠等备用防御设施,以至于水稻的产量基本上靠天意,仍处在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是越来的越高,收入来源的途径也越来的越多, 1
7、978 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农村人民的年均人均收入是 134元, 1990 年增长到 686 元,到 2000 年增长到 2253元,在 2008年更是增长到了 4761 元,虽然与城镇人们的年均人收入有一定的差距 ,但从改革开放开始农村人民的收入也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收入的提高主要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人民的收入方式越来的越多, 1978 年时农村人民的收入主要是靠农业, 1990 年极大部分仍然是靠农业来增加收入的,有一小部分是靠外出打工来第 3 页(共 9 页) 增加收入的, 2000 年的时候除了农产品,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是靠做生意等来增加收入的,在 2010 年随着农村生
8、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更强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出挣钱的,其中年轻一辈的有 90%都是外出打工的,在家务农的寥寥无几,而且在以后农村的人口居住地会越来越往当地的镇上或市里聚 集 1。 2.2 衣着方面的演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 “ 蓝色的海洋 ” 买布靠布票,穿着是 “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有一句农村流行语: “ 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 ” 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 物质的丰
9、富和思想的解放, 市场商品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究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 , 人们 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样式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 而且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人们用在服装上的支出也越来
10、的越多 2: 197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 服装支出占每月总支出的百分比 13.12% 8.40% 6.70% 6.02% 每月总支出 9.67 元 48.72元 145.08元 311.07元 服装每月支出 1.27 元 4.09 元 9.72 元 18.73 元 这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的越高了,通过调查老一辈的基本都没牌子观念,但是年轻一辈的却越来越追求名牌,那么在第 4 页(共 9 页) 未来的几年里农村人口在衣着上的消费可能会进步的增多,名牌走进农村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2.3 食物方面的演化 有一句话叫 “ 民以食为天 ” ,可以说人们 将 “ 食
11、” 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 “ 食 ” 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 1978 年 ,粮票还在使用。 19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 “ 食 ” 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 有。 人们每月用于食物的支出也是越来的越多: 1978 年 199
12、0 年 2000 年 2010 年 人均食物支出占每月总支出的百分比 63.96% 54.90% 47.12% 40.40% 人均每月总支出 9.67 元 48.72元 145.08元 311.07元 人均食物每月支出 6.18 元 26.75元 68.36元 125.67元 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 2,由表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 “ 吃好 ” ,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
13、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2.4 住房方面的演化 改革开放之前,农民家庭多居住土墙草顶的房屋, 土房所占的比例高达 98.46%, 家景稍好的砌成砖墙草顶房屋或用瓦接檐;富裕人家多以砖为墙,八柱落脚,房盖瓦,房内地面铺砖。建房第 5 页(共 9 页) 是一大事,旧时多注意 “ 风水 ” 。 住房多取坐北向南,但限于地形,通常只考虑山形向背,不建正北正南房屋。平原住房多建在地势稍高的平坦地方。 90 年代开始,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
14、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 ,这种房屋占 79.23%。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 2000 年的时候已有 72.31%的住户改为了一层的平房,到了 2010年更是有 64.61%的住上了二层小洋楼。 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2.5 出行方面的演化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
15、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 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 1978 年 ,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 “ 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 ” 并且,速度也非常慢, 那时的人们出门走亲戚或上街买东西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随着改革开放之风的吹来 8.64%的人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到 2000 年的时候有自行车的已经很多了,而且有 5.38%的有了摩托车,十年磨一剑,到 2010 年的
16、时候电动车,自行车可谓是每家必备了,有 4.61%的家庭已经有了小轿车作为自己的出行工具。 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 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 第 6 页(共 9 页) 2.6 教育方面的演化 温家宝曾经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
17、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 1978 1985 年,农村基础教育恢复与重建。与改革同行,中国 的农村基础教育政策也随之发生着悄然变化。 1986 2002 年,启动农村基础教育全面体制改革。 2002 年至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农村基础教育政策新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农村重男轻女,再加上家庭收入少,所以当时小学的普及率就很低,而且大部分还都是男生,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流行一个说法就是要想摆脱农村的生活到城市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上学,渐渐的人们对于教育的投资越来你的越大,农村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就越来越高了,现在虽然农村的大学生的数目增多了,但是通过调查
18、得知经商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大学无关紧要,只要长大了能够挣 钱就可以了,而对于务农的家长则都希望孩子能好好的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来脱离农村,进入城市中生活。 2.7 医疗方面的演化 在改革开放时,合作医疗(制度)与合作社的保健站(机构)和数量庞大的赤脚医生队伍(人员)一起,被称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三大法宝。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正是这三大法宝使农村人口在收入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得以用较低的花费获得卫生防疫和流行病防治方面的服务,有效的减少了农村人口因小病不治而丧失健康和劳动能力的风险,对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与生活水平,避免出现较大的社会震荡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自 1990 年以后每个村庄的都
19、出现了小的诊所,由于当时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人们生病了也都是去村里诊所去治,除非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到 2000 年以后,随着交通的拓展,农民治病的也慢慢的开始往镇上的医院迁移,进而导致一些农村的诊所关闭,将近 2010 年自从由国家补助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室之后弄的医疗才算得到一点点的改善。 第 7 页(共 9 页) 3 前景 3.1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民是农村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平等参与现 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制度保证 3。 河南乡村正面
20、临着重新定向,应以社会经济变迁的研究主线,探讨空间结构及其规律。用于指导农村发展的实践。 河南农村解放前,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生产力相当落后。人们处于贫困阶段,经济发展困难。农村发展处于停滞期间。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近十年来,农村经济在缓慢中前进。农村科技人员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这条曲线。让这一条曲线更猛进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是一个重大决策,又是河南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5。 在市场经济下发展农业主体是农业生产者,但是政府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一些设施上给农民补贴,
21、提供公益服务,同时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市场的规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政府应该加大农村人员的素质的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医疗保险保证了农民看病难的现象。大学生村官正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注入新活力 4。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绿色经济。保护好农村的土地资源, 减少非农业用地 3。 河南农业的前景是广阔的,进一步完善农业体制,通过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 3.2研究区域农村发展措施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但是这个措施却并不好落实,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资源来供发展,就平桥区彭家湾乡张岗村来说,现在农村的人
22、口大都是 30岁以上的,而 20左右的青年人基本都是在外地的,上学或者是打工,而且当地现在结婚的要求大部分是要求镇上第 8 页(共 9 页) 有房子的,所以导致现在张岗村的农村人口外流量比较大,其根本原因是当地的资源还不能满足其需要,为了有效的配合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本村必须的充分的利用本 村的资源,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2.1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资源 本村最有利的资源就是京港澳高速公路此处经过,并且恰好有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在此地,由于该服务区并不是全封闭的所以本村可以充分的利用该资源,在该服务区外村委会可以组织一些村民在此处开一些快餐店,小卖部之类的盈利部门,可以让他们按月交
23、取一定的资金来供本村的发展。 3.2.2增加农业收入 现在张岗村的人口流动比较的严重,种田的大都是中老年人,而且人数也不是很多,有一部分天地都已经荒废,而且耕作方式也是比较的多样,为了增加本村的收入,本 村村委会可以在稻谷收割的时候统一的租赁收割机,这可以小部分的增加村委会的收入,然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再用那些钱来为本村经济增长做贡献。 3.2.3加强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 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要提高农村的素质,农村的改革和各项工作 , 都要立足于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我们要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村的村委会可以组织有才艺的村民来宣传本村的文明。 农村的
24、改革和各项工作 , 都要立足于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我们要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孙文凯、路江涌、白重恩: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 J. 2007. 8: 43-57 2 谢子远、王合军、杨义群: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参数估计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 2007. 5: 43-52 3 冯婷:农村的前景与农民的前途 也谈农村建设的道路和前景 J. 2008. 11 4 许义、柳文: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J .2003. 2: 3-10 5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 J .2008. 27(2) 6杨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 移 J . 2003. 12(2) :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