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国职业篮球发展的分析与建议 【摘要】我国职业男篮联赛创办已经逾 50 个年头,现在却发展到了一个窘境,国家队战绩不佳,观众群大量流失。与此同时,篮球似乎仍是从小被寄宿在体育学校的少数人的运动,大众即使有参与热情,但进入职业队的希望渺茫,一线队迟迟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取了江苏省南钢篮球队作为研究切入点,希望能从经济学角度揭开中国篮球发展后劲不足之谜,为我国职业篮球联赛提供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男篮,治理结构,政府,俱乐部集团,青训体制 一、背景介绍 江苏作为中国沿海发达省 份之一,篮球事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无论是从篮球全民普及情况方面看,还是从职业
2、篮球赛事和队伍建设方面都是中国典型地区的代表。江苏南钢篮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于 1995 年。上世纪 60 年代末,江苏省篮球队集体下放到南钢集团,因此,南钢集团的篮球队便是江苏省篮球队的前身,这就决定了南钢篮球队的另一个东家是江苏省篮球队的管理部门 南京体育学院。 商业方面的经营运作权保留在南京钢铁集团手上,球队管理训练方面的权力又被保留在南京体育学院手中。 “ 十一五 ” 期间 ,江苏省篮球运动管理中心 在省体育局的领导下 ,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江苏南钢是 CBA 联赛的传统强队, 2003-2004 赛季到 2008-2009 赛季稳居前三, 2004-2005 赛季与总冠军只有
3、一步之遥。但是让人担心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隐患。 2005 年之后,江苏南钢的成绩一路下滑,从 2011 -2012 赛季后连续三次无缘季后赛,成了 CBA 联赛人见人欺的鸡肋。江苏南钢男子篮球俱乐部近年来战绩不佳,且球市萎靡不振。这与之前一方豪强的形象差距颇大。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一)体制僵化。俱乐部的球员大多来自本省的地方体校培养,在职业联赛之初,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大多数球员的所有权是属于地方体育部门的,其人事关系也都挂靠在当地体育部门。随着南钢集团对其收购并改制,南钢集团占有南钢体育局百分之六十的股份,百分之三十股份属于江
4、苏省体育局,剩下的百分之十属于其他事业单位的产权结构。这造成体育局与南钢集团的矛盾。体育局认为,作为人才培养的供给,当地体育部门有权对俱乐部的管理进行管理;而南钢集团则认为,在购买了球队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之后,自己应该有对球队管理 的话语权。而因为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的制度问题,导致双方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影响的是球队中每个球员的切身利益以及江苏球市、篮球氛围的冷淡。 (二)资金限制。僵化的体制和三方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球队没有充足的资金对球队进行升级和改造。球队没有战绩,导致市场的低落,比赛相关产业、产品滞销,球队无法挽回成本;只能通过削减球队内球员、教练组、其他成员的工资来挽回损失;而工资的降低、赢
5、球奖的取消或减少则导致了球员在场上出工不出力,战绩更加惨不忍睹;因为成本的降低,球员的保护措施也相应减少,加大了球员受伤的概率,而每 个球员的健康程度是球队能否积极的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球员、球队、地方政府三方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三方矛盾彼此加深,根本问题无法解决,亟需地方体育部门或俱乐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给一个岌岌可危的球队带来质的变化。 (三)青训体制落后。任何一只 CBA 球队,都需要极强的后备力量来支持球队的发展。江苏南钢近些年的落寞,与其后备力量的薄弱、青训体制的落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甲 A 时代,球队的发展完全由政府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也由当地政府来负责。
6、而在进入职业联盟后,球队俱乐部与当地 体育局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在青训上,俱乐部有心无力,没有足够经费对青年队的发展进行支持。曾有报道,江苏南钢青年队在的训练装备都是自费购买,没有物质保障也没有未来的方向,大多优秀的苗子都被其他球队高价挖走。江苏南钢青年队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江苏南钢对青年队训练的懈怠也导致了成年队在联赛中的成绩一路下滑。究其原因,青年队的成败直接绝对了该球队未来的发展。 三 .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对策 (一)加快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俱乐部实体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劳动分工的俱乐部运营管理体制,促使各 个俱乐部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实体。在运营管理上实行经理负责制
7、,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教练实行合同制。在管理模式上属于董事会领导总经理和总教练分别单独管理制度。经济上实施独立核算的政策,运动员的工薪福利待遇与其表现直接挂钩。通过此类手段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促使俱乐部成为企业实体,促进俱乐部的实体化。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俱乐部的运营管理体制中,增添其的生机活力。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形式的俱乐部制。如按级别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俱乐部等,按组织形式分为企业独办、与体委合办以及个人承办等形式 。 (二)健全俱乐部机构设。俱乐部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其内部结构应与市场接轨方可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经过调查,我国篮球俱乐部的机构一般只有不到三个部门,
8、有 30%左右的俱乐部几乎没有专门机构、法律机构基本属于空白的情况。所以国内俱乐部的发展应借鉴国外俱乐部机构设置的经验,逐步完善俱乐部的机构设置,使各机构真正成为俱乐部发展的动力。 (三)创造机会,实现俱乐部股份化。俱乐部的股份制化有助于其获得更好地信贷机会,增大俱乐部资金使用的灵活性。相较其他融资方式,股份制化方式具有成本低、快速、连续 的特点,使得俱乐部能更有条件引进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后续人才及改造硬件设施等。同时,俱乐部证券化信息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新媒体不断向社会发布,提高了俱乐部的知名度,也加快了其市场化进程,加强了俱乐部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赵豫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公司化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0):56-57 梁建平 .对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思考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 2):24-27 多模式多元经营多重矛盾 管窥中国式职业俱乐部 .2006年 7月 21日,中国体育报 作者简介:李紫瀚( 1994 ),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