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0305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是重庆市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重庆市人口城镇化近几年发展较快,基于经济总量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就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对重庆市城镇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重庆市;城镇化;影响因素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主要是指城镇人口增长、城镇地域空间扩张以及经济活动类型转化的过程。城镇化水平即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据有关资料表明,城镇人口提高一个百分点, GDP 增长1.5 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递增 1%,经济就增长 1.2 所以,城镇化率是

2、个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重庆近几年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城镇化建设上,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城镇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 我们分析解决。 1.重庆市城镇化率发展现状 重庆市城镇化率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 1990 年全国第四次人 -口普查时,重庆市城镇人口有 842.11 万人,城镇化率为 29.17。在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重庆市城镇人口有 1013.88 万人,城镇化率为35.6,十年内提升了 22.04%。 2005 年全国人口 1%人口抽样调查时,重庆市城镇人口为 1265.95 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 45.

3、2,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重庆市城镇人口为 1529.55 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 53.0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6的资料显示,与全国平均和大部分省、直辖市人口城镇化水平相比较,重庆市人口城镇化速度发展比较快,一直在持续增长,从 2005 年到 2015 年,城镇化率由 2005 年的 45.2%上升为 2015 的的 60.94%,年平均涨幅 1.43%,在放在全国的范围来看,全国平均人口城镇化率为 43%,重庆市为 45.2%,在全国 31 个省市(区)中排名第 21 位,从增长率来看,全国城镇率近十年的平均增长幅度为 1.17%,重庆仅高出 0.27个百分点。 201

4、0 年,全国平均人口城镇化率为 49.95%,重庆市为 53.02%,在全国 31 个省市(区)中依然排名 21 位。 2015 年,全国平均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重庆市为 60.94%,在全国 31 个省和直辖市中排名第 23 位,但是在西部地区的 12 个省市(内蒙古自治权、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排名第 1,排名较高,这也印证了重庆是引领西部发展的经济中心的地位,但是在全国四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中,排名第倒数第一,离城镇化最高的上海差 26.66个百分点,相比

5、2014 年上升了 4 个百分点,说明重庆市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增长速度较快。 2.影响重庆市城镇化率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 影响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区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等。本文重点探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和区域发展这四个因素对重庆市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2.1 经济快速发展助推人口城镇化发展 本文采用人均 GDP 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了重庆市部分年份的数据,研究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人均 GDP 的增长关系。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人均 GDP呈同步提高的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数量递增的相关关系,人口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低,人

6、口城镇化水平就低,经济水平高,相应地就会带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近十年期间,重庆市人均 GDP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年平均增长 3544.6 元,单 2015 年,人均 GDP 较2013 年增长了 21.04%,而城镇化率增长了 2.6 个百分点。重庆近几年经济的经济转型较为成功,钢铁,煤炭等过剩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低,而主要依靠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业推动重庆 GDP增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些都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集 中,客观上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2.2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 ?尤丝诔钦蚧 ?提高 本文采用重庆市三次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代表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选取了重

7、庆市 2005年至 2015年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数据,研究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重庆市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越来越低,由 2005年的 13.4%下降为 2015年的 7.3%,年平均降幅为 0.5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11年内相差不大,始终在 45%之间,第三产业产值在十年间略微上升,由 2005 年的 41.5%上升为 2015 年的 47.7%,年平均涨幅 0.5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呈同步提高的状况,根据钱纳里的研究结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差距不大,在工业化中期以后,城镇化水平将会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8、,而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将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结合重庆市的两化现状,重庆的工业化应该处于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高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高达 70%以上。在工业化的后期,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资金和 劳动力,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使工业中的富余人员不至于回流到农村及农业第三产业比重占比越高,多数第三产业是劳动或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工业化发展阶段上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为工业和城市提供服务和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并且通过其较高的就业弹性,促进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推动城

9、镇化的进程,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重庆市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的逐年提高说明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好,而产业结构越合理,越能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3 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影 响人口城镇化 本文选取了重庆市 2005 年至 2015 年三次产业中就业人口的比重和城镇化发展的数据,研究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的发展趋势关系。第一产业中就业人口慢慢减少,由 2005 年的 46.6%降低为 2014年的 30.8%,第二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在 10 年中呈现增多的趋势,由 2005年的 19.4%增长为 2015 年的 27.8%,年增幅 0.76%,第三产业中就业

10、人口比重慢慢变大,由 2005年的 34 0%增长为 2015年的 41.4%,年增幅 0.67%,从2012 年开始,到 2015 为止,第三产 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并且高于第一,第二产业。根据很多学者的研究,城镇化率与一次产业就业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城镇化率与第二、三产业呈现正相关关系,才能促进城镇化的正常发展。随着第一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的下降、第二、三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的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吸引劳动力能力及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在提高。重庆市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但是从就业结构来看,很多人口依然从事第一产业,从事第三

11、产业的人口也不多,增长幅度也不快,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呈现持续上 升的态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不相符,明显滞后。 2010-2015 是重庆的十二五规划阶段,重庆工业作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走内陆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而带动了非农就业人口的极大增长,所以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较快。现阶段对信息化、技术化的重视,使得重庆工业发展迅速,长期以资本密集型的能源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忽视了就业吸纳率较高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导致工业本身的就业吸纳率偏低,无法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能够大量增加灵活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数量少、素质差,这样会使西部地区农民 非农化的主要路径受

12、阻,加剧了农民就业难的状况。结果是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辐射力还没有体现出来,第三产业发展所带来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并不足够,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大大低于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就业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4 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城镇化发展 重庆属于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区域,是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2015 年,一小时经济圈经济占据了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77.13%,城镇化率也 高达 71.22%;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产总值仅占地区总产值的5.55%,城镇化率也仅仅 37.24%。造成这些差

13、距的原因之一是重庆近些年来大力主张发展城市经济为主,而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却无法自由转移到城市,同时农村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这些小城镇城市功能不足,缺少产业支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企业进驻意愿较低,阻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使得人口集中在农业上,城镇化发展滞缓。因而造成城乡二元性显著。二是这些地区虽然重视工业化发展,但是没有区域特色有选择的发展适合进城农民的产业。有 些地区没有明确各片区域的发展方向,从而不分条件、不分地域地片面强调高技术,过多地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导致就业门槛较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 3.结论与启示 近几年,重庆经济总量的提高,产业机构趋

14、于合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展,城镇化率在西部排名第一,这与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的经济地位相符,但是相对全国来讲,排名不高。就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镇化水平滞后,未来重庆城镇化应该发展由工业拉动的 “ 土地扩张型 ” 转向市民化推动的 “ 品质提升型 ” 进程,重视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拉 动作用。重视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建设、管理,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增长,城市与区县社会的公平、和谐和稳定以及城市环境的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并且以更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解决大量富余劳动力问题,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促进重庆城镇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