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浅谈 摘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搞好村庄规划。本文章通过在通化市东昌区环通乡长流村进行的建设规划设计实践,总结出: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村庄的规划设计,应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从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打造村庄特色,才能实现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新农村 产业 环境 文化 村庄特色 0、 引言 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
2、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节约用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加强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等,均需要以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因此,新农村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及人文环境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长流村,是通化市的近郊村,位于通化市的 北出口,距市中心仅 2 公里,地理位置北纬 4147 ,东经 12556 。 东南与通化市区相连,北与通化县葫芦套乡接壤,南与石棚子村相连,西与通化县二密镇毗邻,东与葫芦套乡、治安村隔哈泥河相
3、望,幅员总面积 16.14平方公里。长流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矿产储量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充足,水质极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利。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二密河自西向东流经长流村,流入哈泥河,最终汇入浑江。长流村现有 8 个行政组,总户数 863 户, 2760 人,劳动力 958人。村耕地面积 162公顷,农作物生产以玉米、大豆、蔬菜、葡萄、药材、苗木等为主。天然林地面积 713公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住宿及餐饮业为主。畜牧业发展迅速,主要以本地鸡、猪、牛为主。全村的蔬菜、动植物业优势明显,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村域经济创造了资源条件。村域内野生动物
4、、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和食用菌对发展医药和绿色食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农特种植、加工和生猪养殖已成为长流村的特色产业。 我们在进行长流村规划设计时,立足长流村的资源条件和已具备的发展优势,坚持以促进产业特色形成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延续乡村人文特色,促进长流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为实现 “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打造村庄特色构建基础平台。 一、 加快产业特色形成和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因
5、此,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坚持从区域范围着手,分析长流村产业发展的前景,协调好长流村自身经济发展与通化市、环通乡的经济关系,从提供新的经济功能和就业机 会、确保农民增收和受益、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出发,对长流村的产业发展项目逐一进行落实,加强了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适当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强化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的规划,如汽贸商服业、运输车辆停放等用地和设施。同时,在住宅设计中,认真考虑农村家庭产业的特点及发展的空间需求,适当增加住宅的面积,设置相对独立的具有庭院生产功能的产业用房,以适应家庭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长流村的产业发展
6、,根据长流村现状及发展趋势,空间布局结构确定为一街、四区、三 基地结构。(一)一街:以村庄内村委会前东西向主干路为轴,逐步形成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餐饮一条街。(二)四区:空间上形成生活居住区、畜牧养殖区、产业工业园区、汽贸商服区四个功能分区。(三)三基地:二密河北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心组生产基地和东山生产基地。在村内,一是重点发展餐饮、休闲、娱乐,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沟河、林地等自然资源,建设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发展餐饮一条街等项目,使其成为城镇居民节假日休闲的场所。二是重点发展产业工业园业、汽贸商服业,加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村域经济。三是充分利用当地优势, 种植业重点发展种植绿色蔬
7、菜,压缩普通玉米、大豆的种植面积,加大蔬菜、药材及食用菌种植面积;养殖业重点发展畜牧业,着力加强培植养殖大户,逐步形成具有规模的牧业小区。并以生态农业为依托,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因此,规划了一处旅游休闲 “ 餐饮一条街 ” 旅游项目区,形成畜牧养殖区、产业工业园区和一处汽贸商服区。在发展好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规划,在长流村主干道逐步形成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餐饮一条街, 着力培育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观光农业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建设发展层次,达到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处理好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在
8、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保持村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实现村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我们充分尊重了长流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生态和谐中求发展 绿树成林、果园成片,湖 (塘 )光山色、鸟语花香,六业兴旺、文明和谐,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1、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本着不同地段土地赋予不同使用功能的原则,保证土地的集约利 用,使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通过迁村并点,将原有的规模较小、不适宜居住的行政组进行迁并,适当控制其容积率、建筑密度及日照间距系数等规划技术指标,提高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对于节约的土地,按产业发展的需求,适当集中产业园区。
9、通过这些措施,调整土地利用功能,做到地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的价值。 2 合理地注重资源节约 利用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继续推广使用沼气。既避免山林砍伐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解决了清洁能源问题;又有效地处理了养猪所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在规划中落实环保措施,注重新技术 的科学利用,重点加强对居民点、生猪养殖基地的废水、污水控制。村民住户改厨、改厕、改栏、要求达到 100。立足于省水、省电、省燃料,降低农民生活成本支出。将主要居室置于南向,满足住宅的日照要求:采用明厨明厕;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热水及雨水收集系统等。 利用并适当扩建已经形成的池塘,在进行水产养殖的同时使它成为可供观赏、锤钓的公共休闲
10、水面。保持水面洁净,改善沟渠亲水环境,保护原生植被。 3 保持村庄环境友好 按照长流村规划方案,结合村庄地貌及建筑特点,新建的集中居住组团引导村民按照规 划提供的户型设计建房,并进行庭院绿化,要求观赏树木与花草有机地形成立体结构。与道路或出口相邻的院墙采用内层铁护栏、外层绿篱结构,为院落内外创造很好的景观环境,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前院是观赏树种和花草相结合,后院是果树及其他树木。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建设村庄小游园。同时结合道路边沟布置绿化带,绿化品种选择体现村庄特色、适宜当地生长的经济林木或常绿植物 (如松柏、丁香等 )。让村庄在美化、绿化的同时,凸显环境特色。 三、 继续延续乡村
11、人文特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 谐社会,文化和谐和历史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要旨之一。因此,在前进村规划中,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民情风俗和居住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努力改进结构体系,实现小康住宅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和可改性。 我们在长流村规划中,注重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协调好与旧村的关系,使新村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功能设计与旧村能有机衔接,实现新旧村落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注意保留并整治原有水系、山丘、植被,将绿化、广场、水系等多种空间元素以与旧村相似的尺度和肌理,有机地嵌 入新村建筑群,与原有村落机理有机整合,组成变化有
12、序的开敞空间。对村落建筑的形式、色彩、材质等进行控制,对村民对住宅、生产建筑空间的传统需求特点予以理解,并对由此产生的新建筑空间需求进行设计,引导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使新村既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出延续地域乡土文化的积极作用。 在考虑迁村并点时,还注意在挖掘出自然形成的村镇秩序安定、人情较浓的社会伦理观念特征的基础上,体现原有村镇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为保持原有居住结构特征,在并点的新村规划中将原村民小组以组团形式相对独立布局,分设出 入口及活动场所等;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完善配套。使迁入新村的农民,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沿袭了熟悉的生活氛围,延续了原有的邻里关系,
13、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 继续发扬长流村重视教育的传统,规划建设好幼儿园、小学及村图书室、文体活动场所,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在住宅墙面及休闲广场等地方,配以鼓励形成良好乡风民俗的宣传画,并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弘扬先进文化,倡导比增收、比致富,鼓励文明理事、科技兴家,团结村民,鼓舞士气,歌颂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幸福生活。既彰显前进 村的文化特色,又有利于建设和谐新农村。 四、 最后小结一下 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因其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的差异,应进行分类指导,做到村村有特色、有品位,避免求新求洋、千村一面。通过在通化市东昌区环通乡长流村进行的建设规划设计实践,我
14、们认为,要打造村庄特色,突出村庄优势,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村庄的规划设计,应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始终贯彻村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 2 从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坚持以促 进产业特色形成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延续乡村人文特色为原则,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注重合理配置产业发展空间和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并通过节能等新技术的利用,降低村民生活成本的支出:注重总体布局体现农村的生活特点、方便村民开展生产活动,并设计符合村民生活习惯和村民家庭生产的需求的农宅,延续地域乡土文化等,是打造村庄特色的基本手段。 4 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突出地域特色,防治环境污染。加 强村容村貌改造,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加强绿化和环境卫生建设。有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并在这一规划指导下,统筹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便可解决当前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建设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