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324066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名称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项目名称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项目名称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项目名称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项目名称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项目名称: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申报奖种:2018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完成人:周又和、郑晓静、黄宁项目简介:本项目属力学学科,与物理、环境等学科关联。沙漠化与沙尘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大环境灾害,其产生主因是大量散体沙粒在风场作用下的集群运动,即风沙运动。由于沙粒运动的随机性以及与风场湍流和与流动沙床表面间的互馈所导致的多重非线性、两相流与热对流和风沙电场的多场耦合性、沙粒碰撞地表的击溅过程与风沙流形成演化过程交织的跨尺度性,使得对风沙运动规律的认知和揭示一直成为风沙物理学和沙漠化研究的难点。2005 年Science列出125 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唯一与力学直接相关的 “能

2、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统一理论”,风沙运动研究作为这类重要科学问题的一典型对象是力学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创新点:1)在基础性实验方面,提出了改进实验测量可靠性的新方法,开创了风沙电效应的风洞实验。提出了对风沙流单宽输沙率测量数据进行高精度处理的一种新方法,由此给出的解析公式解决了包括已有著名公式在内的 50 余种预报公式的预报值相差达 2 倍的适用问题;率先开展了风沙流中沙粒带电与风沙电场的风洞实验,揭示出沙粒所带电荷极性的尺度效应和荷质比的变化规律,并研制出抗风沙干扰性强且测量精度高的风沙电场测量仪; 2)在基础性建模方面,建立了描述和表征风沙运动关键力学过程且实现定量化预测的

3、新的理论模型。建立了预测沙粒起跳初速度分布函数这一关键统计物理量的颗粒-床面随机碰撞模型、风沙流中沙粒空中碰撞模型以及综合反映多场耦合效应的风沙流形成演化过程等的理论模型及其定量求解方法,显著改进了预测风沙运动的精准度;3)在新现象新规律揭示方面,定量给出风沙电对风沙流形成演化过程和微波通讯的重要影响和规律,丰富了对风沙电现象的认识。发现沙粒带电导致风沙流输沙率增大形成演化过程加快的影响规律、沙粒带电是导致沙尘暴中微波衰减明显加剧的重要原因、沙粒所带电荷是在其表面局部分布的等特征,由此解决了已有理论预测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甚至达 20 倍)的问题。上述工作形成了由基础性实验和基本模型建立以及高

4、精度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一条合理、完整、可行的研究路线,创新了两相流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手段,增进了对复杂系统随机性、非线性、多场耦合和跨尺度等特性的认知。由此拓展建成的沙尘暴野外观测站实现了包含风沙电场等多物理量的同步实时测量、建立的沙丘场形成演化跨尺度模型已应用于防沙治沙工程有效性评估与优化设计,并为某型国防产品试验的“故障归零”提供了成功的咨询指导。本项目发表 SCI 收录论文 63 篇、出版专著 1 部,他引 1200 余次(含 SCI 他引 540 余次)。8 篇代表作他引 590 余次,其中 SCI 他引231 次;获 9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 2 项美国发明专利;研究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

5、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主办 IUTAM“气候变化的极端事件动力学”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有关工作分别被著名学者的Nature和Rep. Prog. Phys.论文评价是“出奇之少中的仅有的明显例外”、“最重要的模型”、“取得了显著进步”和“非常重要的贡献” 等。本项目于 2017 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客观评价:本项目是从力学的角度对自然界的风沙流开展基本实验观测、理论模型建立和定量分析预测的交叉性研究,研究成果除部分发表在力学期刊外,大多发表在在国际地学权威期刊,如地球物理学报 (J. Geophys. Res.) 和有关颗粒物理的期刊,如Phys. Rev. E和Eur. Phys. J.

6、E 等,并得到包括一些著名学者在内的同行发表在著名期刊,如Nature 和Nature physics和一些相应的专业期刊如Int. J. Pharm.、 Sedimentology 、 Planet Space Sci. 、Phys. Rev. Lett.、Rep. Prog. Phys.、 J. Electrost.等上的文章的肯定性评价,和对本项目所建模型的大篇幅直接采用。尽管由于定量研究风沙运动的难度大、研究人员偏少,但仍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在内的近百位学者正面引用了本项目工作,这些学者涉及的领域除地学外还包括化工、药学和空间科学等。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项目研究引领的

7、公认程度的广泛性。1、代表作 1 被著名学者列为风沙物理学创始人 Bagnold(1941)工作的后续典型进展。如:发表在气象学科 1 区期刊Atmos. Chem. Phys.(IF:5.114) 的文章“从 Bagnold 给出的 u*3 关系开始,目前有许多与摩阻风速有关的输沙率公式。Zhou 等 (2002) 讨论了其中与临界启动摩阻风速 u*cr 有关的经验公式” (见附件 7-6-引文 5);又如Int. J. Mod. Phys. C和Granul. Matter主编、颗粒物理著名学者、Max-Planck 奖获得者 Herrmann 在Phys. Rev. E、 Eur. Ph

8、ys. J. E 、Phys. A和Phys. Rev. Lett.的 4 篇论文也是如此,且是唯一的中国学者工作 (见附件 7-1);而德国学者 Christopher 在New J. Phys.(IF:3.570) 除了将代表作 1 作为与 Bagnold 的工作并列的该领域代表性工作外,并强调 Zhou 等人“在风洞中利用集沙仪和颗粒追踪的测量手段针对风沙输运问题的颗粒动力学给出了深刻的见解 (give insight into)”。2、代表作2与Schimidt等 (1998) 并列为风沙电方面最早的研究 (前者是风洞实验和理论模拟结合,后者仅为野外观测) 。例如:由英、美、意、法、丹

9、麦、印度等多国科学家撰写发表在Space Sci. Rev.的综述文章多处大篇幅介绍了代表作2,如: “揭示了出乎意料的 (unexpected role) 沙粒带电对跃移沙粒运动轨迹影响的效应,这一效应最早 (first suggested by) 由Schimi等 (1998) 和郑等 (2003) 提出” ;又如“地球上对尘卷中电场的实验研究支持了 (support) 由Schmidt 和Zheng等人提出的这一观点 (Schmidt等1998;郑等2003)” ;再如:其后续工作“Huang等 (2008) 可得到与Farrell等 (2004) 观测结果最接近 (the closes

10、t fit) 的模拟结果”等。3、在Nature 上的代表性引文2中3处引用代表作2,如“with few notable exceptions8, surprisingly little fundamental analysis has been done on how charge affects granular flow” (电荷影响风沙流的基础性分析出奇之少,仅有极少的明显例外 8) 和“Further progress will require a concerted combination of careful measurements and simulations rarel

11、y attempted to date 8 (后续工作将需要精细测量与模拟的有机结合,迄今,这种尝试8很少)” (这里8 为代表作2 )。4、与代表作3与4 相关联的本项目研究组的沙粒-床面斜碰撞研究,其所获得的火星陨石坑尺度分析的定量研究受到了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例如,M.Nishida发表于颗粒物质权威期刊 Granul. Matter 的论文在指出与众多研究垂直冲击颗粒床面的情况相反 (In contrast,),有关斜冲击的研究非常有限 (have been limited in number) 之后,将本项目组的这一工作作为斜冲击的代表作予以了特别介绍。在流体力学顶级期刊Annu.

12、Rev. Fluid Mech. 中,也将这一工作列为在冲击坑形成的物理机制研究方面“最有意义的工作” (the most significant ones) 的4篇工作之一,其中第 1篇是垂直冲击的工作,而第3、4 篇的工作则均是在这一工作之后开展的、并均引用了本项目研究组这一斜碰撞的研究工作。法国学者在Phys. Rev. Lett.评价这一工作为“这类方法有可能对这一复杂过程的研究带来曙光 (may shed some light on the complicated process)”。 5、在将代表作3与4 的粒-床随机碰撞研究相关联的另一研究是将其推广到风沙流的沙粒空中随机碰撞研究

13、,其模型结果被国际风沙物理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Kok教授多次大篇幅正面引用 ,同时也被英国牛津大学Peter Read教授等人评价为 “Huang et al. (2007) 考虑空中碰撞的成果可以进一步改进对火星上风沙跃移运动(be further modified)的研究” 。美国学者Berger教授引用本项工作时指出 “有学者 (Huang et al., 2007) 的研究揭示出沙粒的空中碰撞对地球系统中的风沙运动有重要的影响(play a large role)”。法国学者Dupont在引用这一工作时指出“近期的研究显示在高风速下接近床面处沙粒的空中碰撞是非常重要的” 。6、风沙物理学

14、著名学者、美国密歇根大学Renno教授和美国知名学者Kok 教授在Rep. Prog. Phys. 、 J. Geophys. Res.和Space Sci. Rev.等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多次引用了代表作2和6 , 指出“正如Schmidt等 (1998) 和Zheng 等 (2003) 最早 (as first suggested by) 提出静电力对于跃移沙粒的运动轨迹是有影响的” , “Zheng等人 (2006) 在考虑了电场力的影响基础上对风沙跃移运动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 (detailed numerical simulations),得到了与Shao and Raupach (19

15、92) 以及Rasmussen and Mikkelsen (1998) 风洞实验值更为吻合的结果 (showed better agreement with)”, “郑与她的合作者们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型(developed a numerical model),可以再现沙粒跃移的本质特性 (essential features) 并首次 (the first to account for) 将静电力的影响考虑其中”等。7、Abdulwaheed Musa教授在Prog. Electromagn. Res.的综述文章用较长篇幅单独介绍了代表作6给出的包括模型方法以及计算结果;并肯定了代表作7,指

16、出 “除了已经被考虑的因素之外, Zhou 等人将沙粒带电作为对微波衰减的因素之一” ,在介绍了代表作7的方法后,又指出代表作7 “所得预测结果与 Haddad等人给出的散射实测结果相一致,这更好地弄清了实测衰减值与早前计算值之间的差异 (This accounts better for the discrepancies)”。德国学者Thomas Ohde指出代表作7给出了“当沙粒带电的荷质比以及带电角度分布被考虑之后理论模拟的衰减值才能和实测值在同等量级上 (was in the order of measured values)”。此外, 代表作 7还被J. Quant. Spectro

17、sc. Radiat. Transf.等国际期刊上的多篇论文多次且大篇幅引用。8、由美、法、德、巴西学者一起在Rep. Prog. Phys.(IF:12.755) 的综述文章在列举风沙研究 3 个领域的标志性工作时,将代 表作 8 作为沙粒输运力学 (“the mechanics of sand transport”) 方面的代表性工作,与风沙物理学领域杰出学者 Nickling W G 的专著一并列出引用,并认为是风成地貌“最重要的模型” (“the most important models”)。不仅如此,他们还多处引用本项目组的其它 8 篇论文,在一篇综述中评述一个研究组的 9 项工作

18、是不多见的。日本学者 Tsukahara 等在Exp. Fluids文中正面引述了代表性著作 8,认为是“许多亮点性进展 (some highlights of the progress)”。另外,大气著名学者曾庆存院士认为代表作8“对近地层风沙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开展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是对风沙物理学研究的非常有意义的贡献 (a ver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和“为其它复杂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a valuable example)”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 8 篇)序

19、号论文专著名称/刊名/作者影响因子年卷页码(xx 年xx 卷xx 页)发表时间(年月日)通讯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含共同 )国内作者SCI他引次数他引总次数论文署名单位是否包含国外单位1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wind-sand flux and sand transport for naturally mixed sands / Physical Review E / Zhou Y H, Guo X, Zheng X J2.3662002 年66 卷:0213052002.08.22 周又和 周又和周又和郭翔郑晓静28 87 否2Laboratory mea

20、surement of electrification of wind-blown sands and simulation of its effect on and saltation movement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Zheng X J, Huang N, Zhou Y H3.1382003 年108 卷 : D1043222003.05.30 黄宁 郑晓静郑晓静黄宁周又和70 132 否3Exploration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velocities of saltating sand p

21、articles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particle-bed collisions / Physics Letters A / Zheng X J, Xie L, Zhou Y H1.7722005 年341 卷 :107-1182005.05.11 周又和 郑晓静郑晓静谢莉周又和13 34 否4Particle dynamics method simulations of stochastic collisions of sandy grain-bed with mixed size in Aeolian sand saltation / Journal of

22、Geophysical Research / Zhou Y H, Li W Q, Zheng X J3.1382006 年111 卷 :D151082006.08.11 周又和 周又和周又和李万清郑晓静11 24 否5Vertical profiles of mass flux for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at steady state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Zheng X J, He L H, Wu J J3.1382004 年109 卷 :B011062004.01.24 武建军 郑晓静郑晓静何丽红武建军31 8

23、1 否6The effect of electrostatic force on the evolution of sand saltation cloud /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 Zheng X J, Huang N, Zhou Y H1.4642006 年19 卷:129-1382006.02.21 黄宁 郑晓静郑晓静黄宁周又和22 61 否7Atten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in Sandstorms Inconsideration of Charged Sands Particles

24、/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 Zhou Y H, He Q S, Zheng X J1.4642005 年17 卷:181-1872005.05.23何琴淑郑晓静 周又和周又和何琴淑郑晓静18 41 否8Mechanics of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Springer-Verlag, Germ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ries”学术专著丛书) / Zheng X J/ 2009 年 2009.04.16 郑晓静 郑晓静 郑晓静 38 132 否合 计 231 592

25、主要完成人1. 姓名:周又和排名:1行政职务: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2005.05.-2017.12.)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12.-2016.11.)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兰州大学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兰州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组织并确定了本项目的研究选题与研究路径。主要创新点有:1)提出了关于单宽输沙率实验数据处理的新途径,给出了实验数据处理的高精度有效经验公式;参与完成风沙电的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2)建立了风沙跃移运动中的沙粒-床面随机碰撞的唯像理论模型和自然沙粒的粒- 床随机碰撞的定量模拟方法,实现了沙粒起跳初速度分布函数这一重要物理量

26、的理论揭示;3)建立了沙尘暴对无线电波传播衰减影响的散射模型,使其实测值长期高于理论预测值多达 20 倍的问题获得解决,并揭示出沙粒是局部带电的。2015 年 8 月应相关部门邀请,针对其某型国防产品在强沙尘暴条件下工作异常的原因排查进行了风沙电的专业指导,进而使这一“故障归零”得以完成。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05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1/8) ;2、2008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2) ;3、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10) ;4、2017 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3,公示中)2. 姓名:郑晓静排名:2行政职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

27、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兰州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组织实施了本项目的研究途径与研究内容。主要创新点有:1)研制出了能抗风沙干扰的新的高精度风沙电磁测量仪器,实现了风沙电场三正交分量的测量,发现沙尘暴水平电场分量与铅直分量同量级,且高于晴天电场值百倍以上;指导完成了可控风洞的风沙电实验,揭示出了风沙电场、荷质比等基础物理量随可控条件的变化规律;2)提出了风沙运动的风场 -散体沙粒-电场多场耦合跨尺度模型,建立了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揭示出了风沙运动发展过程及其风沙电场的变化特征及规律;3)揭示出了风沙带电及其电场对风沙运动的影响规律,解决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不相吻合的问题;参与完成了沙尘暴对无线电传播衰减影响的理论建模与定量分析研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05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8) ;2、2008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2) ;3、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10);4、2017 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3 ,公示中)3. 姓名:黄宁排名:3行政职务: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兰州大学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兰州大学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组织并实施了本项目部分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主要创新点有:1)开展了风沙流中的沙粒带电与风沙电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