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Edited by martzepingOctober 12, 2008 什么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投 资:外国 资本、中国民 间资本、政府直接投资。消 费:13 亿人口形成的消 费市场。出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提供廉价商品。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现状如何?投 资:由于强制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力成本上升,压缩了外国资本的利润空间;由于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上涨,也 压缩了外国资本的利润空间;加之,中国政府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实施严格控制,利润空间缩小,整个外国资本的投资呈现下降趋势。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楼市
2、、股市低迷,中国民间资本也在逃离,也就是说中国民间资本投资也不如以前活跃。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础建设,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等领域的投资也逐渐饱和,中国政府正在寻找新的投资领域。消 费:普通城市居民大多透资购房,几乎成了房奴,为银行打工,而教育跟医疗的潜在压力也存在,他们捂紧口袋,不敢消费。新兴中产阶级对于住房、汽车、教育、医疗等大宗开销,他们几乎为未来买了保险,他们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并不强烈。广大农民还在温饱线上下徘徊,他们为了改善生活,追逐梦想而涌向城市,农村出现大量的空巢现象。他们有消费需求而无购买实力,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总之,中国人口虽多,有需求,但这种需求因购
3、买力原因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出口:中国企业贞操已失,假冒伪劣充斥,在国际市场上威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减缓,国外市场需求也大不如前。故,三架马车驱动乏力,中国经济有陷入减缓甚至危机的可能。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在何方?我以为答案应该是农村。为什么?且听我慢慢分析。历史证明,农民问题解决得好,可以得天下,也可以兴邦。毛泽东从地主手头夺回土地,分给农民集体所有,他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从而帮助他打下江山。遗憾的是,毛一旦得天下,不得不重新重视城市建设,农民的日子没有根本改善,反而以税收和工农产品价差等隐蔽形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原始资本。邓小平看到问题的实质,搞农村联产承包制
4、,把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释放出了农民的能量,农村改革大获全胜,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布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这一波农村改革取得的成果再次奠定了城市改革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日子不得不承认有较大进步。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薄弱,没有从体制上彻底解决问题,随着中国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三农” 问题再次凸显 出来。历史的责任落到胡 锦涛这代人身上。位卑未敢忘忧国。以下是我代为中南海做的政策设计。首先,大力投资农村基础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筹措,可以吸纳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不过资本以逐利为目的,民间资本也好,外国资本也好,不太愿意在此领域投资。政府筹措的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交通、通讯、住房
5、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这样做,一则投资本身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二则基础条件创造好后,农民的力量会再次释放出来,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以建立公民社会为目标,尽快消灭城乡二元结构,至少尽可能缩小城市跟农村的差距。让农民免税,让农民享受医疗保险,让农民享受养老保险, 让农民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等,总之,去农民化。这样可以缓解农民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让农民不仅享有土地经营权,而且享有土地流转权,这样既可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矛盾,也可以帮助农民尽快富裕,因为农民有了恒产才会有恒业。如果这样做,既减缓农民生存压力,又增进其富裕的动力,农民这只消费大军的能量释放出来是惊人的,可以大大增加内需,促进消费,消费来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可以利用价格手段,提高粮食价格。这样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促进社会节约粮食。另一方面,也可以悄悄地实施城市反哺农村。第四,大力投资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这是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在需求。这样做,可以提高中国的整体文明程度。或许,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