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优化研究 摘要 :甘肃省中药材虽然种植面积大 ,但由于组织化与标准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少等问题 ,导致其产出较低。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植模式是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 ,甘肃省中药材的种植应从提高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和严格实施 “GAP” 规范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中药材 ;种植模式 ;优化 ;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0)33-0119-02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 甘肃省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 ,拥有植物类中药材资源 2 000 余种 ,藏药材500余种 ,可资开发的资源蕴藏量约 27万吨 ,在国家确定的
2、382个中药材重点保护的品种中 ,甘肃省就占了 276 种。中药材种植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2009 年 ,中药材种植面积已位居全国第一。目前 ,大规模种植的品种有当归、党参、红 (黄 )芪、大黄、甘草、板蓝根、柴胡 、半夏、杜仲等十余种 ,其中当归、甘草、党参、大黄、黄 (红 )芪五种大宗药材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95%、 75%、 60%、 60%、50%,道地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据调研材料显示 , 在陇南和定西等中药材主产区 ,中药材种植年平均纯收益可达 1 200 1 500 元 /亩 ,是同类地域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 2 3倍以上
3、。然而从总体上来看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的规模效益并未显现出来。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 :甘肃省中药材单位产出比云南省低 6.33%; 这说明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虽然很大 ,但产出效益相对较低。 二、中药 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来分析 ,造成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 1.组织化程度低 ,管理滞后 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虽已将中药材生产作为当地重要支柱性产业 ,而且主要品种如岷县当归、陇西黄芪、白条党参等名品的种植已形成较大规模。然而 ,就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来看仍然偏低 ,虽有数量众多的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和种植户自发成立的农业合作组织
4、及各类专业协会 ,但大多流于形式 ,实际上仍以家庭分散种植和销售为主 ,这使得中药材主产区经常出现 “ 产能 过剩 ” 和 “ 产能不足 ” 交替的局面。除组织化程度偏低以外 ,中药材种植环节上的管理滞后也是造成种植效益偏低的原因之一。这种管理滞后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到目前为止 ,省、市、县各级政府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没有统一的专职管理机构 ,中药材种植被当做普通农产品仍属农业部门管理 ;二是没有全省统一的中药材种植规划和计划 ,主产区的中药材种植规划与计划仍然是各自为政 ,产品结构高度雷同 ;三是市场管理滞后 ,各类市场参差不齐 ,既无统一的管理规范 ,各市场之间也未形
5、成有机的协调。上述问题导致中药材种植长期处于盲目种植和无 序竞争状态。同时 ,片面追求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提高 ,导致中药材生产过剩和市场价格不稳定 ,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2.中药材的 GAP 实施程度低 2006 年 6 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是对中药材品种、产地、种植、采收、加工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规范与管理的国家级法规 ,它不仅是中药材生产的总指导原则 ,而且使中药材的种植具有适地性和可控性。但由于甘肃省约 80%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地分布在相对较为落后的山区 ,不仅单片种植规模小 ,而且组织化程度低 ,管理滞后 ,再加 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6、指导 ,从而导致 GAP 的实施程度偏低 ,品质下降 ,农药超标等问题层出不穷。 3.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种植过程缺乏专业化指导 就目前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而言 ,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雏形 ,而产业化的运作必须以良好的管理和充足的专业人才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甘肃省目前尚没有一家专业技术机构和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对中药材种植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从而导致中药材的规范种植、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农药的使用和初加工较为混乱。专业化指导的缺乏不仅使已有的品牌产品质 量参差不齐 ,效益难以体现 ,而且限制了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 三、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优化探讨 综上所述
7、 ,组织化程度低、 GAP 实施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和管理滞后是导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不合理 ,规模大产出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因此 ,要切实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种植效益 ,促进甘肃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就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中药材种植模式进行优化。 1.尽快建立和健全管理体系与管理规范 ,提高管理水平 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农产品 ,其药用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实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的管理。同时 ,就农 产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而言 ,也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专业化管理 ,才能有效地提高其产出效益。从整个中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考虑 ,甘肃省应尽快建立和健全包括行政管理 ,技术管理、市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有关中药
8、材种植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 ,按照市场需求对中药材种植从品种选择、空间布局、种植标准、质量检测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和严格管理 ,使中药材种植真正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 2.进一步加大 GAP 的实施力度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效益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 GAP 实施程度偏低。 从调研情况来看 ,定西市 GAP 基地种植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19%;同时 ,由于近年来中药材市场的繁荣 ,导致农民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 ,在中药材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 ,使中药材品质不断退化 ;在初加工中采用硫磺熏蒸药材 ,使砷、汞等有害重金属成分超标 ,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 ,有效成
9、分不稳定 ,这些因素造成中药材加工销售乃至中成药生产方面的诸多困难。因此 ,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 GAP 亟待加强。在实施 GAP 方面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 ,应根据 GAP 的要求具体制定道地药材种植全过程的技术规范 ,所有的中药材种植必须按技术规范 进行 ;其次 ,尽快组建专业机构对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过程进行全面的专业技术指导与监督 ;最后 ,尽快制定中药材质量检验标准 ,对中药材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并对检验合格的中药材颁发质量检验证书 ,凡未取得质量检验证书的中药材一律不得上市交易。 3.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目前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计划主要是种植农户根据上年市场行情安
10、排来年种植。虽然地方政府和各类协会组织在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而且一部分中药生产企业也在主产区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 ,但家庭分散式的种植模式仍然主导 着中药材的种植。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模式不仅对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不利 ,而且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 ,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完善 :一是通过财政、金融的手段 ,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省内外大企业集团和各类投资者在地道药材产区建设种植基地 ,并通过基地加农户的方式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各类中介服务体系 ,如各类专业协会和专业机构 ,向
11、种植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有关市场信息 ,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 4.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专业人才吸引力度 科学规范的中药材种植模式需要高效的管理、科学规范的生产模式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专业人才的工作。为了促进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乃至中药产业的发展 ,首先 ,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以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其次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资源 ,通过设立专业和扩大招生等方式 ,加快中药材种植乃至整个中药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药材种植乃至整个中药产业的管理、生产规范及市场交易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 刘刚 ,曹方 ,方伟 ,王志扬 ,陈垣 .甘肃中药材
12、产业化发展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J.开发研究 ,2002,(1). 黄璐琦 ,姚乃礼 .如何促进西部的中药产业发展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S1). 蔺海明 ,安文芝 .甘肃省中药产业现状分析 J.西部论丛 ,2005,(2). 魏永红 ,胡建萍 ,杨清 .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探求 岷县当归生产经营现状、前景及对策 J.甘肃农业 ,2004,(12). 魏进堂 ,沈剑虹 .浅析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 J.甘肃农业 ,2003,(10) . 钱卫 ,元四辉 ,吴忠 .论中药产业的 发展方向 J.中药材 ,2001,(7). 任德权 ,周荣汉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实施指南 J.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9):128-134. 蔺海明 .中药材 GAP 及其基地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J.甘肃农业科技 ,2003,(1).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