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348160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 “十一五 ”时期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 “八八战略 ”、全面建设 “平安浙江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规划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专项规划之一,是 “十一五 ”时期我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五 ”以来,我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八八战略 ”的总体要求,坚持 “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实施 “百亿

2、信息化工程 ”,加快推进 “数字浙江 ”建设,全面完成信息化 “十五 ”计划的预期目标,全省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为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宽带信息网建设稳步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网络规模、频率资源利用率居全国前列,网络基础设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05 年末,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能力达 160G,省内骨干传输能力达 600G以上,长途光缆总长度达 90万芯公里;固定电话 2 用户累计达 2232万户,主线普及率达 45.6线 /百人;全省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 100%;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 2686万户

3、,普及率达54.8部 /百人;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全省互联网网民数 707万户,普及率达到 14.4%,其中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宽带用户数达到 33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普及率为 7.13%。 建成以光缆为主,无线、卫星、微波为辅,全省联网、遍及城乡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省建成有线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137278 杆公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 98.37%、98.84%;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数接近 900万户 ,入户率达到 60%,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约 70万户。 2、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 80%以上的企业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 80%

4、的连续工艺过程实行计算机网络化控制, 有力地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进程。 依托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特色明显,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互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专业市场基本建立了网站,并培育了一批著名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一批骨干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逐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促进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结合的现 代服务业的发展。 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初步建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建成了一批大型信息资源数据库,培育了一批信 3 息内容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在工商、税务、公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浙江 ”政府

5、门户网站开通运行,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基本建成子网站,初步形成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网上办事应用系统。 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信息化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数字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公安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管理、民政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业务信 息系统已经覆盖城市街道、社区。 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和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基本建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省 9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 90%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技110 服务站)。 3、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信息产业保持 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6、 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 3400 亿元,销售收入 2846 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2450亿元,通信运营业 396亿元),利税总额 220亿元,出口创汇约 103亿美元,工业增加值 733亿元,占全省 GDP的比重达 5.5%。 优势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全省共有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信息产业企业 3家,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9家、软件百强企业8家,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 28家,元器件百强企业数连续四年居 4 全国第一。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 3个、省级名牌产品 46个。 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杭州先后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

7、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宁波等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信息化推进机制初步形成 建立了与信息化建 设要求基本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标准、安全、知识产权等管理规范,大力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全民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信息化的良好氛围。 制定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 2003 2007)、关于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在

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 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等领域,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化推进机制。 “十五 ”时期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省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信息化推进的广度和深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信息化整体 5 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有效开发与共享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背景 “十一五 ”时期是我省信息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信息化也将面临着由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

9、设向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和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转型。 1、信息化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速推进 信息化仍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网络成为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信息安全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安全大局,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深度融合趋势初步显现,信息技术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网络趋向宽 带化和融合发展,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知识扩散的新载体,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成为未来信息化的

10、主题。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环境的优化,我国信息化建设也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更加强调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加突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 6 将形成相互呼应、互为动力的信息化新格局。同时,国际信息产业继续进行重组,逐步出现将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链向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的我国沿海地区转 移的趋势。这为我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信息化提供了有利机遇。 2、信息化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 ”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

11、键时期,全省将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为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这是我省信息化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 随着进入人均 GDP达到 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转向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更加突出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 合发展,更加注重社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和区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信息化需求。实现 “全面应用、普遍服务 ”,全面提升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面对不断加剧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必须发挥信息化的技术

12、含量高、渗透性强、作用力持久、效果显著等特性,走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浙江经济又 7 快又好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我省必须十分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自主创新形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优势行业,切实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思路与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

13、照深入实施 “八八战略 ”、全面建设 “平安浙江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继续实施 “百亿信息化工程 ”,加速推进“数字浙江 ”建设,突出信 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我省发展模式转型;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大幅提升我省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十一五 ”信息化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为: 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协调推

14、进城市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发达地区信息化和欠发达地区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促进全省信息化全面发展。 8 以人为本,普及应用。 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迫切需要出发,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公益性和公共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应用为导向,加强深度开发,开展普遍服务,促使信息化成果惠及全民。 整合共享,安全可靠。 建立完善共享机制,推进网络融合发展,促进国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快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以 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15、 加强合作,强化创新。 紧密跟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加强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强化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二)总体目标 到 2010年,建成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规模与产业层次迈上新台阶并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城市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广 泛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日益深化,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信息化环境显著改善。 组织体系和推

16、进机制不断健全, 9 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普遍提高,高端信息化人才显著增加,区域信息化交流与合作机制逐步完善。 信息化普及应用日益广泛。 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80%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额相当于生产总值的25%。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政务信息 日益公开,政府行政许可项目网上提供比率超过 80%。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广泛开展,城市信息化全面深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普及,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化在扶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发

17、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000 亿元,占 GDP比重为 10%。其中,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 2000 亿元,年均增长 20%以上。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软件、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掌握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布局合理、有机联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集群。 信息基础设施保持全国领先。 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社会网络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持续推进,新技术适时引入, 10 大容量信息网络的覆盖率

18、、利用率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装备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省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 54线 /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85部 /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 17%。全省城区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农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 ”水平进一步提高,广播、 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超过 99%。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企业信息化 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向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突破,从单一企业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及行业信息化突破,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产品信息化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融合,推广应用各种嵌入式系统,大力发展各种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推进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等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我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研发 信息化 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产品数据管理( PDM)等研发工具,加快普及产品研究、开发与设计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支持建立行业公共产品设计研发平台,整合资源,逐步应用网络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