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9727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小儿无乳糖奶粉喂养指导的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2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455( 2011)12-0200-02 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 80%左右的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人轮状病毒( HRV)是秋季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可破坏肠黏膜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使腹泻迁延。多年来我们对腹泻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Secondary Lactose Intolerance,SLI)认识不足,对腹泻病患儿仍鼓励进食含乳糖丰富的母乳及奶制品,导致腹泻加重或迁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是婴幼儿腹泻时极为常见 的现象,是造成腹泻持续的一个

2、重要因素,明确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腹泻的控制。因此,临床上对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患儿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辅助治疗,对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无乳糖奶粉在腹泻病乳糖不耐受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腹泻病 1.1 概念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 个月 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 ,也是我国卫生部倡导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种之一。 1.2 病因 :腹泻病的病因多样,主要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非感

3、染性腹泻包括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吸收不良综合症、结肠过敏、低(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失氯性腹泻等,其中我们对非感染性腹泻的认识不足,凡有腹泻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这样易引起菌群失调,并且易引起细菌耐药,并加重患者负担。在肠道感染时,尤其轮状病毒肠炎时,易合并乳糖不耐受。这是由于轮状病毒选择性侵袭小肠黏膜成熟的绒毛上皮细胞,而陷窝上皮细胞不受影响,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受损及 受损后坏死脱落(造成乳糖酶活性降低或丢失),陷窝上皮细胞迅速增生覆盖小肠腔表面,但陷窝上皮细胞不能很快分化成熟,而无消化吸收功能而造成水样泻,并因此产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加重腹泻症状,腹泻时间延长。 1.3 分型 :我国

4、儿科学教科书根据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将腹泻病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 3型。急性腹泻病是指病程不超过 2周者;迁延性腹泻病是指急性起病后,病程迁延至 2周以上,但不超过 2个月;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经久不愈,病程迁延至 2 个月以上。世界卫生组织( WTO)将腹泻持续14d 或 14d 以上称为迁延性腹泻。而 有的国外教科书将腹泻持续 2 周以上称为小儿慢性腹泻病( chronic diarrhea disease,CDD)。 1.4 后果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腹泻病的发病率每年高达15 亿次。腹泻导致肠黏膜损伤,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肠腔渗透压升高,加剧腹泻程度,形成腹泻恶性循环。同时

5、,腹泻也引发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加剧腹泻恶性循环。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时,常迁延不愈,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机体防御功能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轮 状病毒肠炎时,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可出现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或有心脏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部分患儿由于未及时治疗,从而迁延不愈。临床多见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症以称糖源性腹泻,是由于肠黏膜受损乳糖酶暂时性缺乏或活性减低,使乳糖的消化发生障碍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内形成高渗,致使大量水分被吸收到肠腔内。同时乳糖又经细菌发酵,分解为有机酸二氧化碳,患儿表现为吐乳、水样便

6、或泡沫样便,便次频繁,大便 PH 值越低,治疗难度越大。 2 乳糖不耐受( lactose intolerance,LI) 2.1 概念 :LI 指由于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 lactase deficiency,LD) ,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2.2 分型 :根据发生原因, LI 可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2.3 LI 的机制 :乳糖在小肠内由乳糖酶 -根皮甘水解酶将其分解为葡萄糖与半乳糖(单糖)后被吸收。如缺乏乳糖酶 -根皮甘水解酶则未被分解的乳糖滞留于肠腔内,由于其渗透作用导致水、 Na 及 C

7、l 向肠腔内转运,肠内液体增多促进肠蠕动 引起水样便。未被消化的乳糖在回肠内被细菌分解,产生乳酸、乙酸及氢气( H),以上有机酸使肠内渗透压增高,加重腹泻。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Secondary Lactose Intolerance,SLI)引起腹泻的机理:乳糖的消化吸收在小肠上部,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分泌乳糖酶,水解乳糖为单糖,通过细胞的主动转运而吸收,肠乳糖酶活性低或缺乏时,使未吸收的乳糖停留于肠腔内,由于其渗透作用,导致水和 Na+、 Cl- 向肠腔内运转,直至肠内容物与细胞外液的渗透梯度达到平衡,肠腔液体的增加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肠内容物通过,引起水 样便。未消化的乳糖到达末端回肠和结肠

8、,一部分被细胞代谢为乳酸、乙酸和氢气,这些有机酸进一步增加了肠腔的渗透压力,促进腹泻发生,严重者有脱水酸中毒。 2.4 LI 的临床表现 :肠道内未被消化吸收的乳糖增加肠腔内渗透压,肠壁水分渗出形成腹泻,同时乳糖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分解生成短链脂肪酸、气体如( H、甲烷),并产生乙酸、丁酸及丙酸盐,短链脂肪酸可被吸收作为代谢能量。患者可发生腹泻、腹胀、腹痛、腹鸣及排气增多。 3 LI 引起腹泻互为因果 乳糖果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不能充分地分解母乳及牛乳中 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 SLI 是小肠黏膜损伤或功能障碍导致肠乳糖酶减少、活性减低或乳糖酶与乳糖接触时间过短而造成乳糖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

9、可发生急性胃肠炎、早产儿、炎性肠病等,主要为肠道细菌、病毒感染。乳糖酶在小肠黏膜双糖中成熟最晚,含量最低,最易受损,恢复也最慢,位于肠绒毛刷毛缘,位置表浅,任何原因所致肠黏膜结构破坏均可导致黏膜水解酶及载体蛋白减少,继发乳糖不耐受。有学者认为,位于小肠绒毛最表面的乳糖酶是轮状病毒的靶酶,国外作者指出,一般婴儿的乳糖水平高于成人,这可能是婴儿易感染轮状病毒的原因。轮状病毒 感染使小肠双糖尤其是乳糖酶活性降低,而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导致渗透性腹泻张晓红等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容易损伤肠黏膜表面绒毛造成乳糖酶缺陷而出现 SLI,加重腹泻病情或使病情迁延,发生率高

10、达 83.11%。有报道,婴幼儿腹泻中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占 61.6%, 1 岁婴儿发生率明显高于 1 岁小儿,这可能是 1 岁婴儿食物以乳类饮食为主,肠道面积相对小,代偿能力不足,肠道内乳糖酶缺乏相对明显有关。 4 无乳糖奶粉 4.1 无乳糖奶粉特点 :无乳糖奶粉是在保留其 他营养成份的基础上,采用无乳糖配方,具有营养齐全,降低乳糖负荷的作用。其蛋白质等成分与其他乳类相同,可以阻止肠黏膜乳糖酶下降,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降低肠黏膜渗透性,避免诱发肠黏膜萎缩。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为麦芽糖糊精,易消化吸收,渗透性低,避免肠黏膜对高渗透性食物的敏感,有利于减轻腹泻症状;无乳糖奶粉为优质牛乳蛋白配方,

11、确保蛋白质的足量供应和良好利用,而且有天然奶味,更易为患儿接受,并方便以后转为母乳和普通配方奶,且有婴儿正常所需的全部矿物质和维生素。 4.2 临床研究 :2002 年以来已有文献报道新 生儿 SLI 使用去乳糖奶粉喂养,既可以保证蛋白质、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又可以避免乳糖吸收不良而加重腹泻。朱生东等人采用短期(安儿宁)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可使腹泻症状明显缓解,病程缩短,总有效率达 95.8%,且在恢复正常饮食后无反复。有观察表明,乳糖不耐受患儿与乳糖阴性患儿比,患儿大便次数、脱水程度、酸中毒及低钾血症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临床症状较重,并认为此时患儿继发进食含

12、乳糖丰富的食物会使腹泻加重或迁延。赵青等人研究对 200 例 LI 患儿进行无乳糖奶粉干预,结果初次干预 3d,先天 性 LI 组治愈率高因此,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避免含乳糖饮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饮食调节是治疗的关键。有研究证明乳糖不耐受给无乳糖奶粉治疗有效,文献报道治愈率为 93% 100%,其方法简单廉价易被家长接受。 综上所述,小儿慢性腹泻病的治疗已成为当前儿科消化专业的重点研究之一,健康儿童在罹患感染性腹泻病后易并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致腹泻迁延或为小儿慢性腹泻病。有研究证明乳糖不耐受患儿经过无乳糖奶粉喂养后可使腹泻症状明显缓解,病程缩短。其方法简单

13、廉价易被家长接受,值得在临 床广泛推广。它有效地避免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减少了耐药性的产生,对于改变原有的经验模式,更好地推广和提倡循征医学倡导对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五慕逖 .儿科学 M .第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63-271 刘军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症的相关探讨 J .中国民康医学,2010, 22( 13): 1705-1749 张强英,招钜全,余咏文,黄惠清,陈爱贞 .200 例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探讨 J .中原医刊, 2005, 32( 1): 3-4 孙璇,何文涛,崔波 .腹泻病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饮食治疗探讨 . J中国

14、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21): 79-80 汤玉龙 . 去乳糖奶粉治疗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疗效观察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2): 1478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 M .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1242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 M .第 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00-301 World Health Organizat-88 Nelson WE.Chronic diarrhea M .15th ed. Philadelphia:W.B.Saun-dens Co.,1996:1101 Ko

15、sek M,et al.Bull World Health Orr 2000;76( su;41 Suppl 1:5-15 余清,荫士安 .有关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J .卫生研究, 2006, 35( 3): 360-362 Lewinsky RH,Jensen TG, Moller J, et al. The T-13910 DNA variany associated with Lactase persistence interacts with Oct-1 and stimulates lactase promoter activity in vi 郑直,虞人杰 .早期新生儿乳糖吸收不

16、良与乳糖不耐受筛查及影响因素探讨 J .新生儿科杂志,2003, 18( 6): 244-246 王爱华,张维东,黄宝润 .小儿乳糖不耐受临床探讨 J .临床儿科杂志, 2000, 18( 3): 154-156 陈彩莲,郑更 生晴,王亚飞 .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儿腹泻的观察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5): 350-354 王晖,张玲,王秀玲,等 .婴幼儿腹泻与乳糖不耐受关系的研究 J .Chinese Jounal of Microecology,2007,19( 4) :2-3 张志敏,主编 .实用小儿腹泻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98-99 叶飞跃,詹学

17、,刘作义,等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研究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 19( 3): 183-184 张 晓红,饶钒 .尿半乳糖测定在新生儿继发乳糖不耐受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应辅助治疗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16( 5): 563-564 韩冬梅,于丽英,陈霞 .去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30( 12): 7280-7281 赵青,范三丽,张镁硒 .乳糖果不耐受患儿无乳糖奶粉干预的临床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 7): 653-654 许凤鸣 .去乳糖奶粉喂养佐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效果观察 J .护理学杂志, 2002, 17( 3): 201-203 朱生东,陈萍 .无乳糖奶粉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2) 160-161 潘斌 .去乳糖饮食对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疗效观察 J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 2( 1): 42-43 杨月欣,程五凤 .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调查 J .卫生研究,1999, 24( 3): 116 王宝西 .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对策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19( 10): 1286-12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