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当前我国土地征收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量集体土地被政府征收 ,进而引发了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失地农民与政府一系列矛盾。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对土地征收监管 ,对土地主管部门系列进行改革 ,实行由中央政府垂直领导国土资源的执法监督 ,建立和完善土地征用听证制度 ,做好土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逐步建立起决策有程序、行为有规范、办事有章程、失职有追究的管理体制。当土地行政工作人员违法行政时,让农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使其被侵害的权利得到补救,要加大对违法批准征地人员的惩罚措施,完善对违法批准征地人员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 关键词: 集体土地;失地农民;土地征收 本文就
2、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在征收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农村当前集体土地征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 公共利益 ” 概念模糊,土地征收范围过宽 土地管理法第 2 条第 4 款规定: “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也就是说,征收土地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是某些经济组织利益的需要。但是,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建设项目用地是为了 “ 公共利益需要 ” ,造成了法律上对 “ 公共利 益 ” 的解释模糊,导致许多个人、单位与地方政府打着“ 国家公共利益的名义 ” 以低廉的价格征用土地,进行商业开发,进而创造商业利润。 (二
3、 )土地补偿费用过低 根据土地管理法及有关规定,我国土地征收补偿中分为四部分:一是土地补偿,二是青苗补偿,三是地上附着物,四是被征地人员的安置。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 610 倍,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46倍,征用土地的其他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补偿规定。显然,这种补偿方法带有计划经济的特征。以土地 过去年产值作为确定补偿费用的标准,不能反映市场对土地及附着物的真实评价,尤其未考虑到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土地价值的升值潜力,该标准明显偏低,而廉价的土地征收补偿费用难以维持失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难以准确体现地块的区位差异及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
4、水平等,侵害了广大农民的权益,导致农民对征地的不满,容易引起农民与政府的冲突。 (三 )失地农民安置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合理的保障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 47 条第 6 款规定: “ 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 可见,我国土地征用的补偿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保障集体土地的财产性权利,而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存权利。可目前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采用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土地征收后,一部分失地农民由农村涌入城市,但由于缺乏技能和知识,又没有政府有力的就业培训政策的支持,基本处于失业状态;另一部分实现 “
5、农转非 ” 的失地农民,即使安置了工作,但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也成为企业单位裁员的首选人员。他们的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也没有被纳入城镇失业保险保障的范畴,这 样就造成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门的 “ 三无 ” 农民。 (四 )征地费用分配混乱 ,分配没有具体细则 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了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原则,没有规定具体的分配标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认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对于外嫁女、上门女婿、回迁户、空挂户、超生子女户、户口迁出的大学生、服役士兵、劳教人员、死亡人员家属等能否享有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权、享有多大分配权都无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对征地的补
6、偿安置费缺乏一个分配到农户的具体细则 ,造成各村、组对征地补偿安置比较混乱。比如在发 放的时间上有的一次性发放,有的分若干年发放;在分配对象上有的不分老少按人头发放,有的按被征地面积分配等。这样就导致没有享有分配权或没有享有完全分配权的村民引起对分配制度的不满! (五 )地方政府官员滥用权利,利用征地差价创造利润 去年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相关人员透露: 2000年 2006年,全国因为土地违法违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是 8 698人,另外还有 1 221 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2007 年 1 8 月,在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当中,仍有 893 人受党纪政纪处分, 245 人被追究
7、 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因土地而滋生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某些地方人民政府官员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以畸低的价格征用农民集体的土地,然后转手以高价出让给建设单位,他们则从中吃差价,囊入腰包,损害百姓的利益。 二、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完善的建议及对策 (一 )完善土地征收法律法规,正确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只有把为公共利益而实施的征地与一般经营性用地严格区分开,才能有效防止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被侵犯。因此 ,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中的 “ 公共利益 ” 作出司 法解释 ,明确界定 “ 公共利益 ” 的相应内涵。笔者认为,可考虑逐步将土地征用限定在以下公共利益性用地范围内:( 1)国家机关
8、用地和军事用地;( 2)城乡基础设施用地;( 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如煤矿、机场、大坝等;( 4)特殊用地,如监狱、治安拘留所等;( 5)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用地,如经济用房建设用地、迁移户用地等;( 6)公益及福利事业用地,如学校、医院等;( 7)其他公认或法院裁定的公共利益用地。 (二 )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土地在补偿的标 准上,一般以市场价格作为主要参照依据。这个市场价值要通过规范的价格评估体系公平确定,由于失地农民是整个征地过程中真正的利益群体,相关专家在土地补偿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让失地农民也介入其中,根据土地的不同地域 、不同类型
9、以不同的评估方法确定补偿标准,目的是使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致因政府的行为受到实质的损害。对于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 ,除了按价格补偿外,还要考虑为失地农民维持今后生活提供额外的经济补偿 。 (三 )增加补偿渠道,完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 由于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土地补偿安置费 只够农民维持几年的生活所需。这使得农民就业、养老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性工程。首先可以采用在土地转让收益中提高一定的比例,用于建立土地基金,并且把基金的增殖部分用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安排相应的工作岗
10、位,为失地农民提供一个培训、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的一体化免费就业服务。再者,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与用地单位协商,可以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 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利益。 (四 )完善分配细则,加强分配管理 关于征地补偿费分配的问题,既涉及法律 ,又涉及到相关政策;既涉及集体利益,又涉及到公民权益。在制定补偿分配政策与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村民自治原则。征地补偿如何分配应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依据重大村务民主决策程序,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哪些人享有征地补偿费分配权及怎样分配等事宜,分配
11、方案拟订后要及时向全体集体成员公布,经大家讨论无异议通过后才能形成决议由村委会 执行实施。( 2)坚持依法公正、加强监督的原则。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在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首先,指导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征地补偿款分配方案,而不能一味地遵守风俗习惯 ;其次,组织联合成立监察组,以检查各镇、村、组对被征地补偿安置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加强征地后对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五)完善土地征用监督机制 ,加强土地违法管理 由于各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在地方政府系列之中 ,土地行政主管工作人员难以违抗地方政府非法的圈地行为。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对土地征收监管 ,对土地主管部门系列进行
12、改革 ,实行由中央政府垂直领导国土资源的的执法监督 ,建立和完善土地征用听证制度 ,做好土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逐步建立起决策有程序、行为有规范、办事有章程、失职有追究的管理体制。当土地行政工作人员违法行政时,让农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使其被侵害的权利得到补救,要加大对违法批准征地人员的惩罚措施,完善对违法批准征地人员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伍利蓉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中相关问题及对策 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4):27 2刘 民培,姚建忠 . 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1):52 54. 3崔杰 . 土地承包及征地补偿案件的法律适用 M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4廖小军 .中国失地农民研究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