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个体的人。移民背景、无封建羁绊和民主文化,是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产生背景;“ 人是万物的尺度 ” 的人本主义传统,构成了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个体本位教育观之下的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研究型教学和个性教育,使得美国引领了世界创新潮流;增加课堂讨论、施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给个人更多的尊重,是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创造型人才 引言 个体本位,作为美国的核心教 育价值观, “ 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
2、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为我国高校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无封建羁绊和民主文化: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产生背景 个体本位起源于欧洲大陆,却在遥遥相望的美洲大陆绽放绚丽夺目之花,结出累累硕果。美国,作为世界历史上的新起之秀,它的诸多要素无疑为个体本位在美洲的产生提供了深刻的背景。 移民背景。为摆脱宗教压迫和封建束缚 ,第一批欧洲移民远渡重洋来到美洲,并建立了殖民地。他们本身就有一种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如今,美国的移民数量和规模令人叹服。这些移民虽有诸多不同,但有一点相同:他们个性
3、独立,渴望主宰自己,敢于同命运抗争,而正是这些特点成就了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独特的移民背景为美国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无封建羁绊。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从独立至今,仅二百多年的历史。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这里是人人平等的原始氏族社会。而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清教徒移民就将个体本位的萌芽根植于这片 土地,因而,美洲自发现之初就杜绝了封建贵族的生长,从而使美国社会发展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羁绊。这使得个体本位在美国的发展畅通无阻。 民主的制度和宽容异己的文化。美国式民主的突出表现:一是天赋人权。个人有权利并能处理好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二是自由和法制。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
4、,所谓 “ 美国梦 ” 充分说明了其自由程度。但自由是基于法制基础上的自由,法律为保护个人权利和履行个人义务应运而生。三是平等。合法的美国公民权利平等,这与个人财产、身心状况、年龄、地位等无关。美国式民主,充分体现了对个体的尊重。 在民主制度的前提下,美国表现出了宽容异己的文化特点。所谓 “ 宽容异己 ” ,即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美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的人们有着异乎寻常的包容性,使他们得到自由发展,并保持了他们的独特性。这种宽容异己的文化为个人创造性提供了释放空间。 二、人是万物的尺度: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个体本位价值取向在西方历史长河中走过了漫漫长路,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5、 5世纪,以普罗泰戈拉的至理名言为标志: “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 在这一命题中, “ 人 ” 是个体的人。历 经众多学者研究,这一命题含义如下:人是本体、认识及价值的尺度,即事物的存在与否,存在事物的特性及 ?r 值都以人为尺度。在个体本位文化确立的过程中,该命题是人要求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初次呐喊。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派的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主张教育应以弘扬人性、发展人的个性为根本目的。 文艺复兴时期,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以人道主义和人性论为基础,将摆脱宗教束缚、求得人的解放,培养独立个人作为根本目的; 1819 世纪是个体本位价值观理论上的全盛时期,这
6、一时期,以自然主义的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为主导,相关学者主张 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 “ 自然人 ”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福禄培尔认为, “ 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进行勤勤恳恳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须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 ” 裴斯泰洛齐认为, “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人的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 。 20 世纪以来,个体本位价值取向 “ 重视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倡扬人的主体精神和各种需要的满足,主 张教育以
7、人为本,把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性、个性的自由发展、满足人发展的需要等作为教育的根本所在 ” 。 三、个性教育与 “ 以学生为中心 ” :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与美国创造型人才 个体本位教育价值观是美国之所以拥有全球数量最多、最具创造力人才的重要原因。它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表现如下: (一) “ 以学生为中心 ” 的课堂教学理念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生平等对话。在美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真正平等的 师生关系。学生可质疑教师,教师非权威,权威是真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 “ 心灵的思想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而获得解放,从而
8、建立起独立的人格 ” 。学生勇于质疑,思维才能活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第二,教师的助学者角色。所谓助学者,即 “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 , “ 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 , “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 教师的核心作用在于引导和激发,从而将学生推向课堂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 第三,启发性 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思维僵化,刺激思维的灵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通识教育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所谓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它是 “ 非专业性教育 ” ;就目的而言,“ 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 ” ;就内容而言,它是“ 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