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党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区域发展 论文摘要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的协调性很大程度表现在区域的协调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统筹区域发展问题。中国当前的发展环境决定了统筹区域发展的根本方针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则应以加快中、西部发展但不妨碍东部发展为主要战略目标;以政府为主导,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以强化规划引导和法律约束来健全保障区域政策有效实施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 “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 大关系 ” ,统筹 “ 区域发
2、展 ” 。可以看出,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党的主要领导对统筹区域发展问题的论述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主张区域发展必须统筹兼顾。为此,实施了以平衡全国经 济布局、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为直接目标的均衡发展战略。毛泽东指出: “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 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
3、业必须大力发展。 ”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统筹两个大局发展,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思想,实施了加快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指出 “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 个大局。 ” 针对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后存在的问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必须以邓小平 “ 两个大局 ” 思想为指导,调动东部、中西部两个地区积极性,统筹区域发展。为此,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首次
4、把 “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 作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列入其中。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先富帮后富的思想,指出 “ 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 ” 二、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新 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原则,充分激发社会各个方面的创造活力。 (一)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区域非均衡发
5、展战略促进了全国经济整体上实现持续高速发展,但是,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首先,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区域之间 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差距越来越显著。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都呈现出加速扩大的趋势,东部膨胀病、西部长期落后、中部边缘化、东北衰退等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整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在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同时,区域经济的结构问题也凸显出来。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市场机制逐渐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区域都以竞争的姿态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争相发展市场上销路
6、好、附加值高的产品,导致各个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再次,地 方保护主义现象增多,区域经济秩序紊乱。各区域通过对本地市场进行分割,或者通过行政手段硬性限制或加价、征收附加费用等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外地同类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同时,限制本地的资源流出;在涉及区域之间的经济纠纷时,不顾有关法律规定,袒护本地的经营者,失去了解决纠纷的公正立场;在区域之间的合作中,不遵守协议,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结果导致合作流产的事情经常发生。地方保护主义不但导致区域经济秩序紊乱,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紧张,而且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二)统筹区域发展的根本方针 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
7、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之所以要遵循统筹兼顾原则,是因为统筹兼顾是有效缩小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协调各方利益的根本方法。在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展和扶持的重点和难点是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国目前已具备东部帮带中、西部的能力,必须从规划、政策、法规、科技、资金、市场、体制等 各方面统筹考虑,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改善国民收入的结构,政策、资金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薄弱环节倾斜,确保改革
8、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以加快中、西部发展但不妨碍东部发展为主要战略目标 东部 10省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却相对缓慢,粗放式发展的负面效应正逐步显现,因此,东部地区绝不能放慢发展, 而应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要加快中西部发展,绝不能简单地采取 “ 均贫富 ” 、 “ 抽肥补瘦 ” 的办法来拉平,拉平的结果会导致区域间在新的水平上的不平衡。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求中央对中、西部给予
9、太多的倾斜和 “ 输血 ” 也不太现实,中西部地区要缩小同东部的差距,惟有增强自身的 “ 造血 ” 能力,加快发展,力求达到比发达地区更快的发展速度。 (二)以政府为主导,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 “ 累积性因果循环 ” 理论认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 个,即 “ 回波效应 ” 和 “ 扩散效应 ” 。其中, “ 回波效应 ” 是指落后地区的劳动、资本技术和资源等要素因受到发达地区较高收益率的吸引而向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 “ 扩散效应 ” 是指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由于产生聚集不经济效应而使资本、技术等要素为了寻找更高的边际效应,而向周围落后地区扩散并带动其发展的现象。中国在
10、经济水平较低时采用区域非平衡的发展战略,使 “ 回波效应 ” 大于 “ 扩散效应 ” ,从而带来了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在东部崛起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却形成了一个恶性的累积性因果循环,难以受到东部地区 “ 扩散效应 ” 的影响,其经济发展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这时,政策制度是一个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的有效途径。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须在尊重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发挥政府这一“ 有形的手 ” 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使 “ 扩散效应 ” 大于 “ 回波效应 ” ;弥补市场机制的缺憾,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市场网络,提高资源的配置效
11、率。 (三)以强化规划引导和法律约束来健全保障区域政策有效实施的制度 提高区域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三项工作。一是区域规划 编制。编制和实施区域规划,有利于统筹兼顾、综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区域法律法规,进一步解决规划和政策有效实施的问题。从区域关系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较长时期区域利益格局考察,要处理好 “ 效率 ” 和 “ 公平 ” 的关系,以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要适应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和工业区、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制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措施,实行有区别的土地计划管理
12、,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毛泽东 .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邓小平 .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0 年修订版 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6) 胡宝元 . 从统筹兼顾到 “ 五个统筹 ”A. 辽宁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于今 .中国区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A.前沿论坛, 2009( 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统筹兼顾发展方法研究 A.理论建设,2009( 3) 秦柳 .中国区域协调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A.经济与管理, 2008( 7) 李斌 .试论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A.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