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1137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 一、扩大内需的含义 研究扩大内需,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内需。内需: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内需还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AD=C+I+G.其中, AD为总需求,C 是消费、 I 是投资、 G是政府支出。消费就是消费者对食品服装耐用品服务等等的消费 ;投资是企业的投资 ;政府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设,职员工资,转移支付 (补助,救灾 )等支出。如此说来,扩大内需就是要在上述这三方面做文章 . 现阶段,扩大政府支出是有条件的。因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 ,国库充裕 ;出口形势喜人,利润持

2、续增多,有丰厚的外汇贮备 (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 )。所以我国政府加大公共建设投资、为职员加薪、扩大社会救济规模和总量是不成问题的。 企业投资这一项也有着充分的利好条件。多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股份制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民营企业更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它们已经是国际经济竞争团队中的佼佼者,扩资并购正成为今天的中国企业主旋律。那么,只有消费内需是明显的弱项。 因此,扩大内需,实际上主要是扩大消费内需。既让中国广大公众消费者,有足 够的现金支配,让他们成为市场上积极的消费大军。如此才能使我国市场活跃起来,经济后劲鼓动起来,内需刺激投资,反过来投资继续刺激消

3、费 ! 二、我国扩大内需存在的难点 我国具有扩大内需的重要基础,我国若能实行扩大内需与扩大对外贸易密切结合的战略,将会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我国扩大内需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难点: (一 )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较低在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中,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较低。国民可支配收入分配主要是在政府、企业、居民个人三者 之间进行。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动,一方面,从总量上看,随着我国经济收入的逐年增加,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另一方面,

4、从分配结构上看,三者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依然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 (2010)指出: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政府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 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据统计,从 2000年到 2010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 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 1.2倍。在我国,超过 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 25%的资产。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扩大之势,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

5、统计数据显示, 2010 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累计完成 3255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0.5%,增收 7606 亿元。而同期的 GDP 增速为 10.4%,税收增长速度是 GDP 增速的 3倍。 与之 对应是的劳动报酬分配所占国民可支配以往比重过小,工薪阶层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据有关资料,我国的人工成本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还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国家和不少发展我国家的水平。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 50%左右,而在我国则不到10%.近年来,我国 GDP 以 9%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 GDP 的比

6、例,则从 2000 年的 16%下降到 2010年的 12%. 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是分配率,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 占 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 54%-65%之间,如美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总产值的 70%,而我国则在 15%-20%之间,这说明我国的分配率是比较低的。 (二 )收入差距过大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我国社科院等编写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 (2010)中指出:最高收入 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 45%,而最低收入 10%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 1.4%.财富差距

7、达到 32倍,估计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飙升,目前的财富差距至少超过 40倍了,而2009 年对应的居民收入差距大约是 23倍。 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财富分配是否平均的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根据国际惯例通常把 0.4作为贫富差距过大的警戒线,认为超过这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的动荡。我国基尼系数从 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 0.28已上升到 2009年的 0.47.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 2009 年的基尼系数是 0.47,说明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在我国的现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其突出特点又是,高 收入

8、者增长较快,低收入者增长较慢,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会降低消费倾向,因为富人只将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消费,而将大部分储蓄起来 ;而贫困人口会把新增加收入的大部分消费掉。 一般来说,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反之,收入越低,消费能力越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增加的收入当中消费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 ,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贫富差距大

9、到一定程度时,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会出现。 (三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且分层次、保障水平有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以养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正在全国加快进行。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等诸多问题。以养老保险为例,近年来,国有企业已实现基本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 75.39%,但其它类型企业覆盖率较低,当然占全国人口 80%的农民更不在保障的范围之内。城乡居民户口不同、工作单位性质不同等,在社会保障方面出现了城乡巨大的差别,而城镇居民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保障待遇。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且分层、保障水平有限,一般家

10、庭除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消费外,不敢过度消费,更不敢超前消费,而选择储蓄,这就是长期以来投资需求不断增长、消费需求相对下降的症结所在。 2010 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 29.7%,与人均 GDP3000美元以下和 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 13个和 24.3个百分点。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房价的过快增长也是抑制民众购买力、制约内需启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房价连年持续快速上涨,偏离民众的实际购买力越来越远。房价的暴涨,基本上绞杀了一切终端消费,我们从社会层面观察到,房奴增多,一个房奴往往影响的是 3个家庭的消费,男方父母、女方父母

11、和小两口的新家。 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消费难以启动,内需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缩小, 2010年消费率降到了 50%以下,其中居民消费率只占到 GDP 的 35.3%.同比世界各国都是最低的。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 本质极不协调,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不相符。 三、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 2010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的经济工作重点提出,力图通过拉动内需,使国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因此,培育国内市场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是当前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举措。 (一 )增加民众的可支

12、配收入 十七大提出的目标是,到 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分配格局。我国可支配收入的弊端首先是政府、企业和居民对于社会生产剩余的分配结构不合理,其次是在居民收入中又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 政府收入有更强意愿投向能在任期内见效的拉动 GDP的投资项目 ;企业收入几乎全部构成投资扩大产能 ;本来比重就不高的居民收入由于分配差距较大,占有大量财富的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而消费倾向高的大部分低收入者没有消费能力。 所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越来越减少政府的分配,增加居民的分配,也就是通过藏富于民,让整个社会生活

13、水平提高,这也有利 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1960 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准备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让国民收入倍增,从而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1.6%和 11.5%,远远超过了计划规定的目标。 1967 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到 1970 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其次的工作重点是缩小贫富差距,有效地克服两极分化。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扩大消费比重的基础上,应当提高按劳分配在按要素分配

14、中的比重,着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保证其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并纠正平均数掩盖不平均之窘局,逐步向全民中产化发展。 (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社会保障在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极强的效力。这种效力一方面表现为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通过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 发展过程中因意外灾害、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均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 由于医疗、住房、教育等相继走向市场化,部分成本被转嫁

15、到公众身上,而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却相对滞后。这就是老百姓生活虽然明显改善,而压力反而增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内需屡拉不动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必须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 73%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行政开支只占 10%,而我国政府 开支只有 25.5%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教和科研事业。我国需要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领域。国家把财政收入用在社会保障上,才真正称得上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2.确保公众分享公共产品的公平性。国家要加大对医疗、教育、住房的投入。 3.削减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为社

16、会保障节约出更多的资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于经济建设,而且对于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的社会影响是历史性的。它是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关键环节。温家宝说 :在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 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相应法律制度的支持。扩大内需是对传统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调整,它从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利益的是一个变革,它要求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秩序,而这种秩序的建立仅靠市场的调节而予以建立是根本不可能的。 它的建立首先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转变政绩观,将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列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在指标,明确消费考核在

17、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数。其次,它还运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制度建设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政策不能代替法律。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以扩大内 需为中心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从而把扩大内需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 )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目前,随着全面小康建设、共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进一步调整城乡关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深化制度改革,弱化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异要从国家政治和管理制度的层面上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尽快实现城市和乡村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在就业上应使农民享有

18、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加快户籍 制度改革,实行统一户口,取消城乡户口差别,取消城乡居民入学求医等各方面的户籍歧视,加快实现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 2.加大农村投入力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把农村建设作为投入的重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对农业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交通、农民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水平。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继续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4.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义务教育支持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农民生产科技实用性技能知识的培训和指导,重点加大乡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力度,强化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促进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