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迷雾”的背后于中宁赵瑜(原载中国经济导刊2002年第11期)关于海尔的传言多年来就不绝于耳。海尔在股市的表现和它在产品市场上的鼎鼎大名似乎也不大相称。今年不同以往的是,媒体加入了怀疑行列。今年4月1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报导“海尔从中国走向世界路途坎坷”。作者认为,海尔近期的兼并、财务、多样化投资策略和公司的保密文化受到许多分析家质疑。文章引述一位美国咨询师的话说:“从国际上来看,海尔必定有现金赤字外流。所以,他们必须从国内运营输出资金,但海尔的国内市场份额在萎缩,海尔的钱从哪里来?”文章指出“分析师们也在问,海尔是否通过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转移资产达到抬高股价(海尔一家子公司在上海上市)的目的。海尔拒绝回应这类问题。”今年6月27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广州特派员的文章,标题是“海尔头顶光环日渐褪色”。文章指出:“在近来一片针对海尔的质疑声中,问题也多集中在海尔去年对外公布全球营业额(人民币,下同)602亿(约130亿新元),数字是否也是假的。同为中国家电巨头的春兰集团总裁陶建幸的一段话,最能够说明让人们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