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政干部正职提升胜任力考核标准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5084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党政干部正职提升胜任力考核标准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镇党政干部正职提升胜任力考核标准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镇党政干部正职提升胜任力考核标准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镇党政干部正职提升胜任力考核标准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镇党政干部正职提升胜任力考核标准的策略研究 摘要:乡镇党政正职是维持乡镇社会生活稳定运行和发展、满足社会各项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职责的工作人员。此次研究以乡镇党政正职为研究主体,运用关于胜任力模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就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的素质要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的策略建议。 下载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乡镇领导干部 胜任力模型 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30.3 文献标识码: A 乡镇党政正职是基层开展工作、贯彻上级精神的组织者、推进者,其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的提升,不仅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实现乡镇党政机构职责明确、工作流

2、程优化和人员匹配,而且对乡镇党政正职的能力素质的提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推动乡镇机关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 1 新形势下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的要求 胜任力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 麦克利兰 1973年提出的,是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包括个性、社会角色、自我认知、态度、行为、知识、技能等,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和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胜任力是决定绩效的关键因素。 乡镇党政正职的胜任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当前,世界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信息化时代袭来,智能化时代日益发展,经济社会日益朝着科学、绿色、节能、智能方向发展,我国也正面临改革的攻坚

3、区与深水区,致力于提升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行产业升级,注重创新发展。此外,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也到了关键阶段。虽然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水平不断在提高,优秀人才队伍也不断在扩大,然而,目前我国乡镇党政队伍能力素养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进一步增强。大多数人对于岗位上的日常工作基本可以胜任,但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难以灵活运用到工作当中。再就是有相当部分人还习惯于采取照搬照套的方法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满足岗位需求。笔者曾经以某县的乡镇党政正职作为研究样本,经访谈与问卷调查研究,提出过有关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模型,认为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模型第一个维度是立德修身,包括责任心

4、、事 业心、正直、博爱、勤奋、领导魅力;第二个维度是知识结构,包括:经济新常态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公共管理知识、农业产业知识等;第三个维度为工作能力,主要包括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党政正职要有更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有更完备的知识体系,要有更高的洞察能力,对于国内国际或者当前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的变化有较强的觉察力,能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有很多的因素都影响到乡镇党政 正职胜任力的提高和发挥,从内部看有乡镇党政正职自身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从外部看有组织的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等因

5、素。 2.1 知识结构与实际需要脱节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在互联网 +的时代,国家、国际社会形势瞬息万变,需要乡镇党政正职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抓住机遇,对当前的工作迅速做出合乎时宜的处理。部分新入职党政正职人员对社会形势缺乏敏感性,解决问题能力和建立关系能力较弱,特别是现代管理、市场经济、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知识短缺,加上大多数人长年在基层工作,容易形成思想僵 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的倾向。 2.2 个性特征与工作情境不适应 领导者的行为、态度、目标、动机、个性特点等都是影响胜任力的关键因素。目前乡镇工作矛盾多,工作量大,责任重,工作的具体性、综合性、执行性很强,乡镇党

6、政正职需要有饱满的工作激情、创新的工作思路、果敢的处事风格、扎实的工作作风。但是有少数乡镇党政正职对工作信心不足,服务意识太弱;有的干部纪律松懈,放松自我要求和约束;有的干部争先意识不强,习惯于上级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缺少在工作上的创新精神。 2.3 激励机制与工作绩效不相 称 2.3 用小的成本与手段带领社会大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中央曾经提出关于公民参与政治的观念,然而当前的社会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社会大众无法有序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所以,充分利用网络执政模式,既可以保证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框架, 晋升空间不足、工资待遇不高是影响个体工作的一大因素。乡镇领导干部工资待遇与市直公务员相比整体偏低

7、,而且由于职数有限,工作业绩突出也难以获得晋升机会。乡镇党政正职开始投入工作时,满怀希望,在工作中精力充沛,但随着工龄的延长、年龄的增长又看不到晋升的希望,工龄 较长的乡镇党政正职面临着退休的情况,升迁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也就更加减弱了成就动机,心理上感到极不平衡,进而影响其胜任力的发挥。 2.4 培训体系与能力提升关系不紧密 目前对于乡镇党政更多只是注重岗位适应性培训,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而且培训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内容相对较为滞后,导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因为无针对性的培训容易导致人们对培训缺乏兴趣,不能自觉主动地吸收知识,影响培训的效果,导致培训不能有效促进工作绩效提高和胜任力的发展。

8、3 提升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的策略建议 提升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要管理部门与岗位工作人员一起努力,从制定政策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健全监督体系、促进自我提升等途径来进行改进。 3.1 加强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建设的政策支持 首先,建立和完善乡镇党政正职职位的分类和评定,人员分配与岗位要求相适宜,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契合。并且要根据工作性质以及现在岗位的责任大小和难易程度,来揭示那些具有优异绩效的工作者的特质,为提升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打好基础。其次,利用 ?偃瘟 徒 ?行乡镇党政正职选拔以及职务调整、晋升、轮换、降职或者解聘的决定,关 注候选人的能力与胜任力模型的匹配度可以有效地改善乡镇党政正职职位之

9、间的匹配程度,真正地实现人尽其才。第三,在绩效考核当中应适当加入对胜任素质方面的考核,如可以通过关键事件技术法进行考核,关注行为改变和能力提升。最后,考虑在薪酬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加入胜任力模型的运用,让具体的胜任素质成为薪酬影响因素。 3.2 完善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提升的培训机制 一是对每个岗位要求的胜任力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建立岗位胜任力要素档案。要定期对岗位上人员胜任力现状进行摸底,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修改当前人员胜任力要素档案。 通过两个档案相互比较得出详细的胜任力培训计划,有重点地针对某一弱势要素项或者核心要素项进行培训。 二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在培训体系设计中不仅要

10、兼顾其他素养,更要重点针对胜任素质中真正薄弱的地方,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知识与能力有效结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领导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处置突发事件等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三是在培训过程组织中、培训体系设计应注意时间的连贯性,并且不拘于内容和形式,利用各类培训的新方法,新手段,要 重视对实际操作的培训,以及影响人们的 ?念和思维。 四是培训后要对各培训部分进行具体测验,以此确定培训效果,以便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培训安排。也可以定期对乡镇党政正职各方面素质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人员予以适当鼓励,使乡镇党政正职间互相监督、相互学习、互相竞争,让培训切

11、实提高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 3.3 健全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提升的监督体系 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提高乡镇党政正职胜任素质的重要保证。提高乡镇党政正职胜任素质一方面要靠其自觉性,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预防教育,有助 于乡镇党政正职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提高自觉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和群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谈心制度以及巡视检查的制度。另外,监督方式上也要创新,适应新时代,使监督更易于被接受且更具实效性。例如开展网上考评、岗位知识竞答等活动。 3.4 促进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的自我提升 大力提倡个人自学,激发乡镇党政正职提高自身胜任素质的强烈愿望。管理部门要提供相应的学习

12、平台、学习渠道,结合人员自身实际情况,提倡人们利用零余时间学习。也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行在线自主学习。同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励乡镇党政正职人员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例如建立学习积分制,通过对学分的统计记录来考核学习绩效。也可以建立乡镇党政正职学习检查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会、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来检验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效。乡镇党政正职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结构化知识体系、增强知识存量、强化知识运用,并大力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成果切实运用到工作当中,切实提升自我胜任素质。 参考文献: 伍小涛,刘正美,彭蓓蕾 .乡镇正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 思考 以贵州省为例 J.岭南学刊, 2015( 6): 71- 78. 李铁斌,何琛姣 .欠发达地区乡镇党政正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以原中央苏区某县乡镇领导干部为例 J.赤峰学院学报, 2017, 38 ( 4) :60-63. 杜兴洋,田进 .基于公务员胜任力的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11): 105-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