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6323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职业院校课程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对接地方产业的 “ 双基 +X” 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和策略,这对提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下载 关键词:职业院校 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开发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职业教育要 “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 。以服务为宗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同时,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是职业院校本身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像恩施州这样的经济欠发达民族地

2、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强烈的机遇性和挑战性需求:一是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需求;二是产业在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等技术支持需求;三是新型农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服务需求。恩 施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大健康等“ 七大产业链 ” 建设。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为恩施州惟一的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服务于恩施州经济建设,内涵建设是关键,专业建设与改革是基础。在此,笔者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从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对接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课程体系的

3、思路和策略进行探讨,供其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交流和借鉴。 二、职业院校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 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于当地主导 产业的需求,专业的生命力代表着职业院校为产业服务的能力。但由于多种原因,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精准。欠发达地区往往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较落后,规模以上企业群体不多。因此地方的专业背景不强,专业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势头较弱。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也就习惯性着眼于发达地区的需求,忽略了地方产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变化,导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精准,不能突显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技能型、实用型和针对性。

4、 二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不够。专业目标定位的不 精准,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有效的校企合作要求不相适应,工学结合也就主要限于校内,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工学结合难以实现。 三是教师队伍资源不够。师资力量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地方性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和谐度不够,教师队伍的实践锻炼也就不能落地,造成生产实践技能强尤其是前缘技术能力强的专业教师缺乏。 四是以上主要问题的存在,使得开发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成为难题。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内容不符合培养规律和实际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也就直接受影响; 人才质量不合要求,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市场,职业院校就会成

5、为人才培养孤岛,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就会越来越差,最终恶性循环,影响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课程开发的思路与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课程开发的大前提是构建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于培养目标这个核心的。所以,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实施课程开发的首要基础。 (一)基于产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恩施州已逐步形成以 “ 绿色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烟草工业、矿产工业 、建材工业、医药化工产业 ” 六大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格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结

6、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的系统化的交叉技术,适应范围广,涉及工业、农业、国防等众多领域。作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和支撑,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 因此,结合地方产业人才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确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服务制造业,适应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操作、销售与售后技 ?g 服务等岗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知识和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及机电产品初步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7、才。 (二)对接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要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必须与地方产业、学生和谐发展,要能实现三方的和谐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对接产业,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的培养,使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体面地就业于地 方产业、能为企业所用。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因地制宜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双基 +X”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资源和地方产业情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采用 “ 双基 +X” ( 2+0.5+0.5)人才培养模式较合适。 “ 双基 +X”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三年制高职学生,通过在校内 2 年公共基础能力(通识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在企业 0.5

8、年 X 专业方向实践能力培养和 0.5年顶岗实习职业综合能力(预就业)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其中:“ 双基 ” 即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 “X” 即 X 专业方向, X 专业方向包括:X1 机电设备维修方向、 X2 工业机器人方向、 X3 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方向、X4自动化生产线运维方向、 X5机电设备操作方向、 X6电梯维修方向、 X7新能源设备维修方向等。 2.“ 双基 +X” 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构建与地方产业和行业企业清晰对接的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X 方向专业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组成的 “ 双基 +X”课程体系。下面以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9、专业为例,阐述如何构建对接地方产业和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企业的 “ 双基 +X” 课程体系。 ( 1)公共基础课程的构建 公共基础课的功能是用于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关键能力的,其构建与其他专业的要求相同。 ( 2)专业基础课程的构建 专业基础课程的功能是为 X 方向专业课的开设打基础,培养 X 方向的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单项能力。其构建是根据 X方向专业课的服务要求进行。对于有 X个专业方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而言,专业基础课是一个课程库,包括 X个专业方向都需要的相同的基础课,即通用专业基础课,设置为必修课;还有部分课程是跟随 X方向走的 X方向基础课,即 X方向专业基础课,设置为选修课,供选 择

10、 X专业方向的学生选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库包括:通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X1(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方向)基础课、 X2(工业机器人方向)基础课、 X3(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方向)基课础、 X4(自动化生产线方向)基础课、 X5(机电设备操作方向)基础课、X6(电梯维修方向)基础课、 X7(新能源设备维修方向)基础课。 ( 3) X 方向专业课的构建 X方向专业课的功能是培养 X方向的专业综合能力,这类课程多为 X专业方向的项目课程,依据相应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构建。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 X1 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专业课可对接到恩施州 “ 绿色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烟草

11、工业、矿产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化工产业 ”六大工业支柱产业的企业,按机电设备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去开发构建一门 “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 课程,该课程的内容由典型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项目组成; X4(自动化生产线方向)专业课可对接到恩施州支柱产业中有自动生产线的企业,按自动生产线运维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去开发构建。由此构建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 X 方向专业课程库:由X1(机电设备维修方向)专业课、 X2(工业机器人方向)专业课、 X3(机 电一体化设备营销方向)专业课、 X4(自动化生产线方向)专业课、 X5(机电设备操作方向)专业课、 X6(电梯维修方向)专业课、 X7(新能源设

12、备维修方向)专业课组成。 ( 4)顶岗实习课程的构建 顶岗实习课程的功能是培养上岗能力即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此类课主要是根据 X 方向专业课的应用要求提出学习目标要求。有了在企业进行的 X方向专业课的学习实践基 ?A,顶岗实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预就业,为毕业后的正式就业奠定直接的基础,对今后就业的稳定性的重要帮助作用。 “ 双基 +X” 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四)构建 “ 双基 +X” 课程体系的效益分析 一是促进 X 专业方向与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的对接更加紧密,与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更加清晰;二是学生按个人的优势与职业走向更加充分体现,学生按个体优势及个性特点精准选择专业方向有利于

13、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即使是改行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因为有牢固的 “ 双基 ” 作为基石保障,基础能力扎实,适应快;三是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发挥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不再为学生无目的的顶岗实习矛盾和就业困难或就业不稳定所困扰;四是人才需求方更精准地录用到或参与培养自己所满意 的人才;五是使学生个性更易得到发展,专业特色更易突显,人才档次的提升更易实现;六是使专业教学团队更易得到更多的培养机会和更快的成长;七是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更容易得到有效的建设与利用,减轻学校资金困难,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互惠共嬴,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 “ 双基 +X” 课程体系的实施条件

14、“ 双基 +X” 课程体系的实施,一是专业必须实行学分制,每门课程有对应学分,所修课程总学分达到要求即为 X方向专业总学分合格,方可达到毕业要求;二是需要有一支符合要求的 “ 双基 ” 教学团队和 “X” 专向教学团队;三是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智库专家团队、校企合作管理团队和校企合作制度等保障机制。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构建 “ 双基 +X”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对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求发展和促进产业、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R , 2010. 恩施州人民政府 .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Z,2016. 恩施州人民政府 .2015 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R .2015. 恩施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N.恩施州工信月报, 2016( 07) .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