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只有尽快增加农牧民收入 ,农牧业才有发展 ,才有稳定。本文就如何抢抓新机遇 ,采取新举措 ,突破制约农牧民增收的 “ 瓶颈 ”, 实现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下载 关键词:农牧民增收问题思考 一、制约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1.规模经营所需要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后 ( 1)生产性固定资产少。西部落后地区农牧户家庭平均每户固定资产原值大约为全国水平的 60%不到 ,农牧户家庭平均每户拥有诸如拖拉机、农用水泵等机械化的数量低于全国平均值。 (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主要问题是农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设备老化、失修问题 ,每遇
2、洪涝灾害 ,粮食减产严重。 ( 3)农业科技技术薄弱。因西部落后地区地广人稀 ,农牧民居住较分散 ,再加上科技人员短缺 ,不能及时将适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切实送到村、送到户、教到人 ,农牧业生产落后 ,科技含量低。 2.缺 乏引导农牧户走向市场的力量和渠道 ( 1)农牧民的市场观念仍很淡薄 ,缺乏按照市场规律种植的思想 ,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老的老、少的少 ,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偏低 ,对市场的经济信息知识了解的甚少 ,难以把握市场规律。农村经济发展的或快或慢 ,农牧民收入或多或少 ,都取决于市场 ,取决于是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种养。 ( 2)有许多农民种植不看市场 ,“ 一厢情愿 ” 地从本
3、地资源出发 ,确定种植结构 ,结果走入了 “ 死胡同 ” 。不能够以市场为导向 ,多方面调查、细心地分析、科学预测 ,不能将种植结构调活、调优、调出成效。农畜产 品在市场上没有占有率 ,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不能够融为一体 ,农牧民的 “ 钱袋子 ”终究鼓不起来。 ( 3)与农业强省相比 ,落后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对农村生产模式转变的影响力仍有限。 3.农村信贷供应机制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 1)支农政策不断弱化。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已基本从农村市场退出 ,其支农功能主要体现在扶贫贷款方面。但由于扶
4、贫贷款的扶弱性与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经营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致使农业银 行在扶贫贷款的发放上慎之又慎 ,其扶贫功能受到很大限制 ,支农乏力。 ( 2)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支农资金严重短缺。目前 ,农村资金外流主要通过两个渠道 :一个是商业银行 ,另一个是邮政储蓄。从农村资金的可用度看 ,只有少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 ,支农资金只好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因此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两个矛盾 :一是基层金融机构的存款大幅上升与支农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 ;二是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层金融网点的快速撤并与邮政储蓄机构网点不断增加的矛盾。 ( 3)农村金融主体信贷服务与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农村
5、经济的发展 ,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而目前农村市场的金融主体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却落后于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是农贷利率偏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 ,贷款利率上浮占相当比重。二是期限短。贷款的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脱节 ,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周转 ,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金融工具单一。一些新的信贷品种 ,如助学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等没有系统运用 ,金融服务效率较低 ,与 “ 三农 ” 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 4)高利贷 直接制约农民增收。由于金融机构贷款在额度、项目、期限以及时效性上都很难保证农民的
6、有效需求 ,一些求贷无门的农户 ,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来解决生产和生活资金。而民间借贷的月利率就高达 20 。由于民间借贷的高利率 ,使农牧民的利息支出速猛增加。高利率的民间借贷 ,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蚕蚀了农民的部分收入。 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1.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促增收 按照 “ 产业调优 ,质量调好 ,规模调大 ,效益调高 ” 的发展目标 ,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选育和推广市场前景好 ,经济效益 高的名优品种 ,培育品牌 ,提高产品档次 ,扩大绿色安全产品 ,增加市场销售份额。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一是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二
7、是突出特色商品基地建设 ,推进农畜产品区域化。重点扶持发展适合我省农牧业产品优势资源 ,如油菜、马铃薯、无害蔬菜、豆类、奶牛、牛羊肉等 ,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化优势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2.靠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促增收 要着力发展那些市场前景好 ,技术起点高 ,出口潜力大 ,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从资金、信贷、土地、进出口经营权 等方面 ,给予特殊扶持 ,并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有效形式 ,壮大优势骨干企业 ,增强带动功能。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高产高效的原则 ,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逐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
8、营转变 ,实现产与销的相促并进。龙头企业还要从维护农牧民利益出发 ,建立基地风险保障基金制度 ,抗御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双重风险 ,避免农牧民收入下降。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问题 ,为农牧民排除后顾之忧。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 ,抓好农科新 技术的推广应用 ,开展对农牧民的科技文化培训 ,走科技增收的路子。 3.靠拓展市场流通空间促增收 要构建一个上下贯通 ,内外呼应 ,预测及时 ,准确无误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 ,为政府宏观决策 ,农牧民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服务 ,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盲目性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建立各种购销联合体 ,使
9、其真正成为搞活流通的生力军 ,确保农畜产品货畅其流。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建立农产品交易购销合同 ,有效化解农畜产品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使农牧民获得较好的收益。 4.靠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增收 积极引导发展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乡镇企业 ,并通过深化改革 ,对那些技术工艺落后 ,产品档次低的乡镇企业 ,通过增加科技投入 ,加快技术改造 ,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 ,大胆引进、启用优秀企业家 ,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农牧民进城和引导社会各方投资建设小城镇的优惠政策 ,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 ,积极引导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合理流
10、动 ,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配套制度改革 ,实施百万农牧民劳务输出培训工程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加 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和管理 ,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增收 现阶段主要以交通、水利、教育、生态等为重点 ,统筹规划 ,保证实施。要加快县乡、乡村道路的建设速度 ,解决农牧民行路难的问题 ,拓展增收渠道。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问题 ,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抓好灌区挖潜配套和节水改造 ,发展小型农田水利 ,提高用水效率 ,改善地力条件 ,实现蓄水保土。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实施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生态修复等工程 ,恢复原生植被 ,积极指导农牧民合理 使用农药化肥 ,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减少种养业面源污染 ,努力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李凯年 . 中国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J. 中国禽业导刊 , 2004,(17) 科技促进农牧民增收调研报告 J. 中国农村科技 , 2007,(07) . 东珠加措 . 加大科技扶贫力度 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J. 发展 , 2007,(09) . (责任编辑: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