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探析 摘 要: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最为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围绕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现状,进一步探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下载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 2016)15-145-2 0 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践行者,承担着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 “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法治社会要求每个公民
2、都能知法、守法,大学生更应是法治社会的典范和楷模。当前,随着新经济思潮的进入,大学生的人文思想在不同程度经受着碰撞,精神世界和生活需要逐渐背离了宪法精神,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日 益凸显出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逐渐被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把法律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标准,使他们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栋梁,已是高等教育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1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 如近几年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 “ 泼熊事件 ” 、马嘉爵的 “ 杀人事件、 ” 药家鑫交通肇事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黄洋被害案、中国传媒大学周
3、某某被强奸未遂杀害、陕西科技大学女大学生被杀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学生因赌球陷 “ 校园贷 ” 巨 债跳楼案等都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令人扼腕痛惜。所以说,当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着实令人勘忧。 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时期,思想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并没有真正地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仰程度很低,有人曾对某高校学生对 “ 法律的公正性 ” 确信程度做过调查,表示有信心的占 41%,而 54%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 5%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从上述调查数据的结果看,法律并没有在大学
4、生心目中占据崇高 的地位,而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法律不被信仰就形同虚设,而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则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2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第一,大学普法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自 1986年 “ 一五 ” 普法至今已开展普法工作 30 年,每个规划都强调 “ 普法教育工作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 ” 。然而,许多高校没有真正将普法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日程, 没有专门部门和人具体实施此项工作的开展,在普法工作上不善于创新,疲于应付
5、,校园普法氛围不浓,逐渐由总结和汇报取代了普法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 第二,大学生捍卫自身利益和权利的主动性强,遵守法律的意识淡薄。作为 1820 岁的大学生而言,主观意识形态下是非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价值观在较大程度上也是不健全的,虽然了解过一些法律常识,但也是零碎的,片面的,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了解和学习,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当关注的事态发展与自己规划的路径发生改变时,捍卫自身利益和权利的主动性必然占据理性思考,故 而造成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 第三,注重德育教育,忽视法律知识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认为,德育教育可以说占据整个学生生涯,无论是教材编纂还是世俗观念,德育
6、在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重中之重的,关乎着学生能否成人成才。当前,大多高校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忽视了法律知识的教育,即使是涉及到一些法律知识,也不是必修有课程设置,只重视结果,不重视授课效果。同时,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法律常识的灌输也是欠缺的,把成才教育放到了首位,忽略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成人教 育。 第四,互联网 +带来的法律问题日益严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空间传播有违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涉黄、涉暴文字、图片及游戏等内容比比皆是,由于大学生心智发育不够健全缺乏辨别的能力,主观上对虚拟的网络世界的新奇度是有依赖性的。他们在汲取网络 “ 营养 ”
7、 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的被网络上有违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的内容所侵蚀。 3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可视为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单是学校的问题,也不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在塑造和培养一个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社会、家 庭、学校都肩负着培养的责任。 第一,高校应当将法律知识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加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在 1986 年 9 月,其性质是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国家教育部还将它列为德育三大主干课程之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法律知识教育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 “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要达到既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又提
8、高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 新形势下,高校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上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强调手段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二,强化家庭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阵地作用。家庭教育,是指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受家庭环境、成员、气氛,在伦理、道德、情感生活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受到的熏陶和影响。虽不与学校传授知识及专业化教育的功能不同,但也是宣传法律法规,道德遵守的重要阵地。因此,良好家庭教育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
9、格。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氛围则 会导致大学生人格心理缺陷和品性低下,这往往会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 第三,发挥新媒体、自媒体优势,拓宽法律知识传播通道。在互联网 +时代,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大众视野不再陌生,它具有信息多元化,表现形式立体化和传播互动化等优势,能够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互联网渠道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特别是新媒体传播工具更新较快的大学生们,他们是新媒体传播的实际执行者和收益者。所以,可针对其群体特点开发法律知识平台, APP 等,拓宽法律知识传播通道,扩大宣传法律知识覆盖面,营造全国普法的良好氛围。 第四,完善法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以社会为背景的法律意识培养
10、的 “ 土壤 ” ,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塑造的过程中,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直接来源于社会中的法律事实及现象。在新的经济思潮的冲击下,培育法律意识 “ 土壤 ” 的影响,对新的法律问题的约束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所以,应当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 4 结束语 大学生健康成长是社会、家庭和高校共同教育的目的,在全民共同推进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大学生被赋予实现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无论高校、社会还是家庭,都要立足实现全民学法,守法,传承法律精神的视角下,共同加大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力度,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参 考 文 献 王滢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法律意识培养 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 年 06 期 . 孙倩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 J.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年 01 期 . 李彬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个途径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年08 期 . 王莉娜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研究 J.山西财经大学, 2005 年 . 艾国 .“ 基础 ” 课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年 07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