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7116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民生满意度指数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情况,并以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调查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分析体系的构建以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民生满意度的意见和建议。 下载 关键词 民生;满意度指数;结构方程模型 一、民生满意度指数的由来 从理论上讲,民生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民生就是指公民的生命、生存、生产与生活;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现行民生政策相吻合。目前,从我国政府的很多政策制定到理论界学术探讨再到老百姓所谈的民生大多

2、是从狭义的民生概念去理解和执行的。广义的民生不仅包括公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公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及公民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和尊严价值等内容。 现实生活中,民生是一个持续和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 化和延伸。我国经历了满足人民低层次温饱需求的阶段后,现阶段的民生问题不再是简单的衣食无忧,而是要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乃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覆盖物质和精神的高层次和全方位的民生问题。 国外并没有直接的 “ 民生 ” 问题的概念,但是他们对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远早于我们。例如,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下属

3、的哈马斯科尔德基金会于 1975 年发表题为现在怎么办:另一种发展专题报告中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 “ 另一种发展将是以需求为 导向、内生性、自我依赖的、生态完好的,完全建立在社会结构的转换上。 ” 它强调当人类需求分为物质需求与非物质需求时,食物、健康、居住和教育等基本需求应当得到优先满足。1976 年世界就业大会倡议国家发展战略不仅要把就业放在优先地位,而且应该把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置于首要位置。基本需求便处于发展政策的前沿。国际劳工组织主席在报告中对于基本需求做了如下定义:基本需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包括一个家庭在个人消费上的基本最低要求,如充足的食物、居所、服装、家庭设施

4、和服务;二是包括由社会提供并使社会受益的基本服务,如安全饮用水、环 境卫生、公共交通、健康与教育设施。同时,还增加了人权、就业、决策参与等。 关注国民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早在 20 世纪 70年代,不丹王国的第四代国王吉格梅 ?辛格 ?旺楚克就提出了 “ 幸福指数 ” 的概念。 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 4个方面组成,形成了独特的不丹模式。不丹模式中的 GNH这一衡量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指标体系一共涵括了 9 大评估领域,涉及了 72 个变量。不丹模式认为,国家政策制定应该以国民的幸福为根本依据,以实现

5、国民幸 福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将环境保护、宗教和传统文化置于追求经济发展之上。 1958 年,美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J.K.Galbminth 在其发表的富裕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 “ 生活质量 ” 的概念。他指出生活质量是人们作为主体对生活满意度的一个主观感受和体验,包括外在的生活环境、内在的基本生理需要及精神上的满足。对 “ 生活质量 ” 评价是对幸福感测量提出的更具体的衡量标准。 1975 年 Gurin、 Vemff、 Feld 等人在美国首次进行了一次以 “ 生活质量 ” 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婚姻、生 儿育女、工作情况等,以此来研究美国民众的精神健康及

6、幸福程度。国际上关于民生相关指标测度,早期还有哈根、尼维阿罗斯基和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反映发展的指标, 3种指标大致相同。主要有:( 1)耐用品 -服装 -住房;( 2)交通 -设施;( 3)基本工业产品;( 4)卫生与营养;( 5)教育;( 6)就业;( 7)其他(人均 GDP、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比重、人均出口量、城市人口百分比等)。最权威的是阿德尔曼和莫里斯( 1977)的 “ 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 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990)的 “ 人类发展指数 ” 。 满意度是对特定的评价对象 属性的满意程度的评分。民生满意度指数则是基于民众对基本民生事项状况与民生环境的态度、看法做出的评价,通

7、过指数化方法计算的一种社会舆论综合指数,以此来反映民众对当前基本民生领域各类事项的舆论现状。这种舆论评价与民众亲身体会和感受相关,但又区别于 “ 个人感受 ” ,因为它包含了民众对整个社会各类群体所处的民生环境的综合评价。满意度评价是民众对社会事实的心理映射,是受访者对社会事实的感知和评价,并不直接代表社会事实或相关机构团体的主观作为情况。 二、国内相关的研究综述 2005 年 12月刊登在科技日 报 “2005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将出台 ”报道中首次提出了 “ 民生指数 ” 的概念。该指数是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在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绿皮书( 2005)中提出的。该指数的基本指标采用民

8、意调查的方法取得,旨在量化我国公众对环保的认知程度、参与能力和评价能力。 2007 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开始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开始针对民生问题展开民生发展评价,并构建相关的 “ 民生指数 ” 。时任深圳市统计局局长的邓平( 2007)在 “ 效益深圳 ” 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 “ 中国民生指 数 ” 的建议,希望通过客观数据反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状况。他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涉及面广,相关领域复杂,强调民生指数的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吸取国内外经验和结合中国国情,灵活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构建一套客观科学

9、、可行性强、能有效评价和监测民生发展的指标体系。 杨志刚( 2008)在浅谈民生统计指标体系一文中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涉及就业和收入、教育、医疗、社保、居住、稳定和谐六大领域的民生统计指标体系 的基本框架,并具体设置了 35 个统计指标。 2009 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发起了对于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的研究。该课题在制定上着力解决了以前各地政府编制的 “ 幸福指数 ” 中相关民生指标缺乏操作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构建了一整套操作性更强的政府评价体系。该民生评价体系中设置了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4 个一级指标,以及下属的11 项二级指

10、和 44 个三级指标。为了减少中国现实国情中存在的客观指标被扭曲而影响评价结果,课题组确定的 44个三级指标中分为 30项客观指标和14 项主观指标。该民生指数可以说是中国民生评价指 标体系的雏形。 2011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 课题组提出了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总体设计框架。指标体系构建强调民生发展质量与政府管理、服务相结合,强调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突出了政府职能的不同层面,强调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与公开性。该指标体系层次清晰,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指数通过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加权综合得到。编制与分析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是对中国民生区域发展差异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

11、与理解,旨在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 2011年下半年开始,广州社情民意研究 中心正式编制了 “ 广东省城镇基本民生评价指数 ” ,并于每季度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该民生指数主要以满意度为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分为民生生活、民生服务及民生安全,各一级指标下分别含四个二级指标。民生生活包括居民就业、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居民住房,民生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交通出行、文化娱乐,民生安全包括消费安全、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生态环境。 三、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及其分析体系的建立 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及其调查研究是由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和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联合开展的。该指数的编制参照 了国内外消费

12、者信心指数及国内相关地区民生指数的编制方法,立足于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 Peoples Livelihood Satisfaction Index,PLSI)从 2013年 1季度开始编制,主要被用来反映居民对改善民生及提高消费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状况。 民生领域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主要借鉴了国内相关民生指数编制的思想,并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四川居民生计满意度、公共服务满意度、民生环境满意度、文化消费满意度 4项一级指标及 14 项二级指标,见 表 1。 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于 2013年第二季度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调查的数据。此次调查的基

13、本情况如下: 从地区结构来看,选用的数据为四川省 21个市及自治州 2273 个有效样本。根据调查收集的个人信息对问卷样本分别进行分类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有效样本中,常住地城镇占总样本比例( 57.37%)略高与农村的 42.63%,符合既定比例要求和现实情况,男性调查对象( 1195人)占总样本数的52.57%,比例略高于女性的 47.43%( 1078 人);在年龄、收入水平、学历分布方面也符合四川省人口总体的 结构,而且样本在每个分类方面都有有效样本,保证了样本代表性的要求。 运用 SPSS20.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分别对一级指标变量和二级指标变量逐个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克朗巴哈

14、a值。问卷民生满意度量表的信度超过了 0.8,表明此量表可靠性较高。各二级指标变量克朗巴哈 a系数在 0.6左右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各研究变量具有一定的信度,但也反映出问卷设计可能存在改进的余地,可以考虑指标的重新编制使量表信度有所提高,具体见表 2。 问卷的效度( Validity)被定义为对象之间调查值的差异所能反映的 对象之间真实的差异程度结构效度的分析常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基于已确定存在几个因子,以及因子和各实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再用实际数据拟合特定的因子模型,根据模型拟合优度,评价实测指标性质与设计目标是否匹配吻合。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每个指标提取内在公因子,所提取的

15、公共因子相当于组成 “ 结构 ” 的高层领域,那么因子负荷反映了变量对高层领域的贡献,因子负荷值越大说明变量与提取的公因子的关系越密切,则说明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经检验,问卷量表的整体效度检验效果还是很好的,但结合因子分析旋转成分矩 阵的结果,可以对量表结构进行一定调整。首先,商品房的购买、居住等已成为影响居民生计的重要因素,应将商品房满意度情况纳入居民生计;其次,综合考虑指标的含义和性质,建议将 “ 教育 ” 与 “ 医疗 ” 、“ 养老保障 ” 一起归于第 4个主因子,纳入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服务的范畴。 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指数研究 基于以上效度检验中对量表提出的改进意

16、见,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民生满意度评级量表进行进一步验证性分析。这里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因为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于抽象的模型(概念)进行估计与鉴定 ,基于上节提出的量表框架,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在设定的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的相关模型下验证理论框架与实际数据是否适配。 根据前一部分对问卷效度分析的结果对量表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采用采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 second-order CFA model)进行进一步研究。我们构建该结构方程模型如表 3 所示。 运用 AMOS17.0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的画图规则画出验证模型图(图略),由此可初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模型适配度检验方面,卡方值

17、为414.208,显著性概率值 p=0.0000.5,达到 了显著性水平,应拒绝虚无假设,表示样本数据与模型无法契合。需考虑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 经模型修正,最后得出现有条件下的最优模型,各变量间的路径关系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检测最优模型适配度指标,可得知适配度卡方值为 67.661,显著性概率值 p=0.137,表示接受虚无假设,即样本数据与假设模型可以适配。再由卡方自由度比 =1.2082.000,表示此二阶模型可以被接受。另外,模型的 GFI值、 AGFI值、 RMR值、 RMSEA值、 ECVI值等其他适配度指标也符合适配标准,说明本模型的数据拟合能 力较好。 根据以上结构方程模型的

18、结果,做模型的假设检验如表 4所示。 从表 4可以看出,模型估计出得参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意义。标准化路径系数(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也称为因素负荷量)代表的是共同因素对测量变量的影响,如 “ 收入满意度 居民生计 ” 的标准化系数值为0.535,其预测力 0.5350.535=0.29 。一般来说,因素负荷量在 0.500.95 之间表示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该模型结果只有 “ 工作满意度 居民生计 ” 、 “ 交通出行 民生环境 ” 、 “ 食品安全 民生环境 ” 略低于 0.5,该因素负荷量 也反映了各预测变量在各潜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表 4中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前 4 个 “ 居民生

19、计 民生满意度 ” 、 “ 文化消费 民生满意度 ” 、 “ 公共服务 民生满意度 ” 、 “ 民生环境 民生满意度 ” 表示外在潜在变量与内因潜在变量间的关系。根据标准化路径系数,高阶因子(民生满意度)对于低阶因子(居民生计、公共服务、民生环境、文化消费)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 0.77、 0.886、 0.85、 0.779,表明各测量维度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四川省民生满意度的整体情况,且与其呈正相关关系。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测量变量和初阶因素的因素负荷量、 初阶因素在高阶因素构念的因素负荷量的均非常理想,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居民生计满意度评价、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民生环境满意度评价、文化消费满意度评

20、价对四川民生满意度评价具有解释性,即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合理性。 五、相关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以 2013年第 2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可以看出,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总指数略高于中值,说明四川省民生满意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 “ 居民生计满意度 ” 指数为各项 民生满意度指数最低且低于平均水平及中值( 50),而其中 “ 收入 ” 、 “ 就业 ” 和 “ 物价 ”是影响居民生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同时, “ 公共服务 ” 、 “ 民生环境 ” 、“ 文化娱乐 ” 满意度水平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不一致性也反映出民生建设

21、与民生保障的不平衡性。 (二)农村居民的民生满意度高于城镇居民 通过本次四川省民生满意度的调查,我们看到,当前农村人民民生满意度总体来说是高于城镇居民。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2013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 893.9元达到 7895.3元,比上年增长了 12.8%,增速位居全 国 12位,比城镇居民增收快 2.7 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平均增速快0.4 个百分点。 但城镇和农村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调查数据显示在 “ 文化消费方面 ” 农村居民的民生满意度低于城镇居民,这就反映出农村相比城镇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薄弱。其次,农村居民收入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收入水平也城镇仍

22、有较大差异。根据四川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3 年度 1 2季度累计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1707 元,增幅为9.4%,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7857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819 元,增幅 12.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为 3467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收入方面不仅是绝对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支出占收入比也具有一定差异,这也就从一个方面说明城镇与农村仍存在的不平衡状态。最后,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覆盖率和投入农村也远远低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也远远落后于城镇,所以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制度改革与建设刻不容缓,强化农村民生保障与建设还需不断努力。 (三)不同年龄人群的民生满

23、意度有显著差异 本次四川省民生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表明: 30 39岁年龄段和 40 49 岁年龄段的人群学历大多处于中专水平,少 数属于大专及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居民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主要劳动力群体以及消费群体,也是承担最大社会责任的群体。他们不仅面对工作方面的压力,更有赡养老人和抚养下一代的重要职责。这部分人群对民生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较深刻和全方面的理解,这也与他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在民生评价方面他们的满意度评价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发现这部分群体在民生满意度各方面的评价都较低,尤其在居民生计方面。同时, 20-29岁年龄段中的大部分正好是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其民生满意度也较低,这与目前大学

24、生就业难以及生活负担重视分不开的。因此,如 何为就业者提供就业帮助与支持,以及提高收入和控制物价仍是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收入水平对民生满意度影响显著 一般讲,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高收入水平不仅直接反映了人们的财富状况,背后更隐含了居民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间接反映了居民感受到政府惠民生带来的实际成果,进而提高居民的民生满意度。 持续的经济发展有助于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在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生活安全感和公共服务水平,才能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特别 是在农村,要坚持与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新时期扶

25、贫开发,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农民工就业培训等,为农村居民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对提升四川省居民的民生满意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四川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四川省正处于努力实施 “ 三大发展战略 ” ,奋力推进 “ 两个跨越 ” 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过程中,四川省重点需合理引导和带动城乡居 民就业,为更多劳动者提供更实际的就业培训,以及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以提高城乡居民对工作和收入的满意度。 第二,在收入分配方面,需适当调节过高收入,促进低

26、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壮大,形成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人群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落实和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进一步制定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规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形成各类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与此同时落实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 市场、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健全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等。此外,还要完善政府公务员工资制度与福利保障。 第三,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保水平,并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农村一

27、些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疾病、年老的农民就业和基本生活,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以及通过开发旅游等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 第四,大力发展城乡居民娱乐休闲健身等公共文化,开展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和全民健身 的建设。具体可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文化和体育保障的长效机制,增加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配置必要的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积极鼓励发展当地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第五,在提升民生环境方面,完善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企业卫生标准的监督管理。加大对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改善交通设施和道路环境,公众要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并对危害交通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推进建立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治理机制,完善社会治理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共建平安和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