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探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7316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探析 摘要 :本文首先对汽车供应链柔性进行了界定,接着分析了供应链柔性系统的构成要素,结合供应链的流程及经营管理的角度将供应链柔性分为研发柔性、生产系统柔性、物流柔性、资金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组织柔性六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供应链柔性控制一些措施。 下载 关键词 : 供应链 不确定性 柔性 控制 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带动钢铁、电子、橡胶、玻璃等多种行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1 世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汽车供应链是一个由各级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用户等结合而成的很复杂的网络性结构

2、,随着消费者需求、供应链结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等方面不确定性的增加,传统供应链管理日益显示出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及其变化等方面的不足。面对汽车供应链之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提高汽车供应链柔性,增强供应链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因素的应变能力已成为未 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供应链柔性的界定 1987 年, Slack.N 首次提出了供应链柔性这一概念。他认为,供应链柔性指供应链响应顾客需求变动的能力。而后,大批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把供应链柔性作为评价供应链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Beamon 在研究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时也认为柔性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对于供应链柔性的研究,

3、主要是从制造柔性的研究中延伸出来的,随着供应链中现实不确定性因素的逐渐增加,学者们对供应链柔性也作了一些研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在制造柔性的基础上,结合供 应链的特点,对供应链柔性进行研究,认为供应链柔性的定义应该包括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满足顾客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柔性,供应链柔性在制造柔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内部和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柔性,包括产品从供应链始端的原材料到供应链末端的最终客户所经过的所有活动,即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和监控这些活动顺利进行所需要的信息系统。 供应链柔性,简单地说,是指供应链的弹性、灵活性,即供应链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供应链柔性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而

4、且比制造柔性要复杂的多。笔者认为,供应链柔性,即供应链的灵 活性,指供应链通过改变自身的组织结构或者输入来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二、供应链柔性系统的构成 Vickery 等认为供应链柔性由目标市场柔性、新产品柔性、产量柔性、产品柔性、分销柔性构成,而且认为供应链柔性应该从一个整体的、顾客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而 Viswanadham与 Srinivasa则认为供应链柔性由新产品柔性、混合柔性、产品柔性、路径柔性和交货时间柔性组成。Garavelli 则将供应链柔性划分为无柔性、有限柔性和完全柔性三种来分析研究供应链柔性。 Duclos 等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 ,他们认为供应链柔性应该包括市场柔

5、性、运作系统柔性 (包括制造和服务 )、供应柔性、物流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组织柔性。本人结合供应链的流程及经营管理的角度将供应链柔性分为研发柔性、生产系统柔性、物流柔性、资金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组织柔性六个子系统。 1.汽车供应链柔性系统与各子系统的关系 不同的学者对供应链柔性的分类不同,本人结合供应链的流程及经营管理的角度将供应链柔性分为研发柔性、生产柔性、物流柔性、资金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组织柔性六个子系统,这六个子系统构成了供应链柔性系统。供应链柔性所 包含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在图 1 中,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供应链的源头企业即供应商必须研发出相应的零部件,然后经过

6、供应链的加工过程后输出产品给消费者,而且在这一研发过程中,供应商(也包括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尽力争取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研发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零部件,即应该提高其研发柔性;当然,由于柔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所以应该控制其柔性以达到柔性适度。 供应商所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应该在供应链中快速流动以便尽快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即应该提高并控制供应链柔性系统的子系 统 物流柔性。汽车供应链中的整车厂在用供应商的零部件和自己企业的零部件生产组装汽车时应该提高其生产速度,以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应该提高并控制生产系统柔性。在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各项规章、企业的激励方式以及

7、企业文化等会影响到组织柔性,从而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因此企业资金的数量的多少、渠道的多寡、现金流的快慢等影响资金柔性的因素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及运输过程及其速度。必要的信息是人们进行决策的基础,供应链也是如此,供应 链上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节点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等会影响到信息系统柔性从而影响到供应链的决策速度与质量。 2. 供应链柔性子系统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不同的柔性子系统之间也会发生协同作用,例如信息系统柔性的提高会使供应链更准确地监测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状况,根据需要和可能调整供应链的结构,使供应链能更迅速地研发并生产出所需

8、要的产品,并以较高的速度交付给消费者,供应链的利润也随之增加,即信息系统柔性的提高促进了组织柔性、研发柔性、物流柔性和资金柔性的提高;而资金柔性的提高使企业有了更充足、更 灵活的资金,可以购置更先进的生产机器设备、信息基础设施、物流运输工具、雇佣更高素质的员工,因此资金柔性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系统柔性、研发柔性、信息系统柔性、物流柔性、组织柔性的提高;组织柔性的提高会使供应链上的项目研发小组及时有效地组建并有效地运行,研发进度加快,从而提高研发柔性;物流柔性的提高会降低库存量、降低成本,加快零部件在车间及企业间的传送速度从而提高利润率和生产制造速度,提高资金柔性和生产柔性;具有较高的研发柔性的供应

9、链可以及时快速地开发出物美价廉的新产品和改造升级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加快资金周 转速度,增加利润和价格的变动空间,从而提高资金柔性;生产系统柔性的提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决定生产量的增减,从而减少浪费,提高利润,还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整合生产工序等方式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因此生产系统柔性的提高会促进资金柔性和研发柔性的提高。 三、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系统分析 供应链柔性在近年来的文献中关注逐渐增多,供应链柔性的研究热点也逐渐从供应链柔性的内涵、分类、度量等向柔性系统、模型、影响机制等发展。而汽车供应链柔性的研究文献更少。对于汽车供应链的柔性控制问题有着重要的 意义。汽车产业对我国

10、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汽车生产企业的规模急剧扩大,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但这些表象无法掩盖我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粗放式的扩张都要被更激烈的精细化竞争所取代。增强供应链柔性的控制是培育汽车供应链面对更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新的思路。 1.柔性控制的目标 从世界各国的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来看,供应链的最终的目标是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已经跨越了单个企业的概念,供应链已经成为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平台。供应链柔 性控制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柔性控制总的目标就是通过适度的柔性以实现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对汽车供应链而言,供应链柔性控制基本涉及成本

11、、质量和时效三大要素。而从供应链柔性实现的功能来看,供应链柔性控制的目标可以分为供应链缓冲目标、供应链适应目标、供应链创新目标。 供应链缓冲目标是通过供应链各要素和环节增强吸收、缓解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实现供应链能够继续有效的运行。 供应链适应目标是通过 “ 以变应变 ” 的手段,在环境变化时,供应链在不改变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能做出相应调整,迅速适应变化,从而 表现出稳定性。 供应链创新目标是通过 “ 主动求变 ” 的方式,不断增强供应链创新能力,进而能够主动影响外部环境。 2.柔性控制的层次 从供应链控制范围来看,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有着明显的层次性。Davis(1993)和罗赞 (2002)

12、等认为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根源于 3 个方面:供应过程、制造过程和客户需求过程。供应链柔性控制可以分为:供应链上节点的柔性控制、供应链的柔性控制、供应链网络的柔性控制。如下图 2: 供应链上节点的柔性控制主要致力于发现、度量和优化供应链各节点上的柔性。 如供应环节的零部件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制造环节的组装能力、库存水平;需求过程的销售能力、服务水平等。供应链节点上的柔性控制主要是在这一环节上提升要素控制水平。如产品生产能力、成本水平、质量水平等与计划的匹配性。 供应链节点间的柔性控制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产品流等要素与市场需求间的平衡。供应链节点间的柔性控制不仅涉及技术层

13、面的 ERP 信息技术、 JIT 生产计划、弹性库存等,也包括供应链供应商、销售商的激励与控制、延迟制造技术、快速响应策略等战术层面控制方式。供应链节点间的柔性控制 注重供应链线性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供应链网络的柔性控制是柔性控制不仅在范围上,更是在内涵上向更高层次拓展。在现实世界中,汽车供应链是典型的复杂网络系统。其柔性控制也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供应链间产权、知识、技术、文化、绩效等要素的协同机制、演化机制、自组织过程等将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供应链间的柔性控制理论与方法将随着复杂系统科学、计算机仿真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柔性控制系统因果图 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涉及

14、多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供应链柔 性控制系统因果图,如下图 3。 运用 SD 软件 Vensim 对供应链柔性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供应链柔性的影响因素树形图 4 如下: 可以形成三个反馈回路: 表 1 供应链柔性系统供应链柔性反馈回路表 四、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的途径 对于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而言,汽车供应链柔性的控制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大量的研究。从研发柔性、生产柔性、物流柔性、资金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组织柔性六个柔性系统来分析,我国汽车供应链柔性控制常用的途径如下: 1.采用第三方物流 20 世纪 80 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了第三方物流这个概念。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在 1

15、988 年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第一次提到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卖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买方物流)而言的,它是由物流劳务的需求方和供应方之外的第三方去提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运作模式。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控制供应链的物流柔性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2.构建柔性的组织结构 组织柔性控制主要表现在变革供应链及其节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培训方面。新的组织结构是以网络式的扁平化组织代替金 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传递信息的效率,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在新的组织架构里,当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出现时,在某一组织机构中有固定位置的人便会以其特长加入项目工作小组,并在小组中扮

16、演团队成员的新角色,与其他小组成员组成虚拟团队协同工作,直到项目工作小组任务完成为止。这种虚拟团队以柔性管理为特色,把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能有效地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市场机会中。网络式的组织结构延长了企业与市场反馈的触角,提高了企业的反应灵敏度,从而使得企业能更快速地抓住市场机会并获得竞争优势。 3采用信 息共享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从市场需求反向流入供应链系统再到各个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运作进度的控制以及最终顾客的使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的始终。信息的传递、共享、使用和反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来支持。柔性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包括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信息

17、系统指系统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订单信息、运输情况、库存量信息和生产技术革新等,要求节点企业内部通过采用 JIT、 ERP、 ECR(有效客户反应 )、 QR(快速反应 )、 TQM 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建立相 应的完备的数据库,采取开放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来消除信息瓶颈,借助于 Intranet 实现信息共享和事务处理。外部信息系统主要指节点企业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和供应链以外的其他供应链信息的渠道,这可以通过 Internet 来实现外部信息的收集、使用、沟通和控制。 4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对于企业、对于供应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资金链断裂,则会给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带来巨大

18、的灾难,甚至毁灭性的打击。资金的数量固然重要,资金的多样化渠道同样重要,正如一句谚语所说: “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因此 ,不管是企业还是供应链,都要注意应该多渠道融资,可以通过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企业自由资金和利息等内部筹资渠道;可以通过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金融机构资金、民间资金、外资和其他企业资金等外部筹资渠道;也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租赁、吸收股份发行股票的方式筹资;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申请政府的财政补贴。不同的筹资方式有不同的优点与缺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筹资方式及其组合。 5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各柔性的协同作用 在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而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带动了 工业园区的发展。供应链上不同的零部件企业集中到一起,企业之间的交货速度提高,即物流柔性水平提高;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完善、信息沟通速度提高,信息系统柔性也得以增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可以根据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多样地组建项目工作小组,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其组织柔性和研发柔性均得以增强;伴随着企业之间和不同供应链之间交流机会的增多,一方面,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之间或者不同供应链之间都会在别的企业或者供应链的资金链出现危机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随着成本的降低和研发能力的增强,利润率 也随之提高,从而资金柔性水平也得到提高。 在工业园区内,各

20、柔性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会增强,因此政府需要搭建桥梁,让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科研院所、外资企业及社会资源更好地沟通合作,总结现有工业园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Benita M Beamon Measur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0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 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onfigurations for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41

21、153 Duc chain flexibility 吴冰 ,刘仲英 . 供应链柔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2):191 荣烈润 . 敏捷制造 21 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 J. 机电一体化 , 2005(6): 8 耿红山 . 从供应链看制造企业物流外包 J. 电子商务 , 2011(1): 52 林兰芳 . 柔性管理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应用探索 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12): 36 张守凤 , 葛金田 . 关于构建柔性供应链的战略思考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4(1): 113 吴延云 , 张伟 . 以工业园区为导向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J. 中国集体经济 , 2009(9): 52 (责任编辑:李孟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