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怎样看待时代主题的变与不变? 时代主题是指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最活跃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国际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段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时代主题属于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判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影响。 时代主题变与不变的含义 ( 1)不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主题没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当年邓小平所讲的“和平”主要是指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冷战结束后,由于打大战的结构不复存在,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更小了,“大和平”的局面可继续保持 。 二是就发展问题而言, 当年邓小平主要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
2、任务十分艰巨,南北差距拉大,富的愈富,穷的愈穷。冷战结束后,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 , 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类国家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 。 三是两极局时期,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就十分密切,邓小平明确指出,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障。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发展表明,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更加紧密 ,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所有这些都是“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 内涵不变的表现。 ( 2)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人类共同安全
3、问题日益突出。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同冷战时期或冷战结束之初相比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也在扩大。 就主题中“ 和平” 内涵而言, 它不仅与传统的军事战争相对,也越来越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 、 信息安 全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问题相辅相成。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 在当今世界 , 即使不发生军事战争 , 一定规模的经济 、 贸易 、 金融 、 信息战也会破坏“ 大和平” 局面 。此外“ 和平” 不仅从“ 大和平” 的角度而言,也要越来
4、越多地关注“ 小和平”的态势 , 即局部冲突 、 动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因为与冷战时期不同,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局部战争和局部冲突是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社会无秩序状态有所加重的战略背景下发生的。 同时也必须承认,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发展” 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变化 。变化之一是,“发展” 的紧迫性比过去大大增加了。以经济 、 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竞争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 21 世纪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的残酷事实,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变化之二是 , “发展” 既能推动和平 , 但也可能破坏和平 , 发展的双刃剑特征
5、日益显现 , 这是过去所没有的现象 。 由于发展问题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 发展紧迫性的加强 , 发展本身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 发展中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 、 领土导致的冲突 和战争明显增多。同时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消极因素凸显 , 对经济转型国家 、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十分突出 , 已经并仍有可能对地区稳定和繁荣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 。 “发展” 与“ 和平” 的关系已经不单单是相互影响 、 相互促进 、 相互作用 。“ 发展 ” 本身就蕴藏着 “ 和平” 的含义 , “和平” 本身也具有了“ 发展” 的内容 ,不应将两大主题割裂 , 而应把它视为一个整体来理
6、解和把握 。 其实,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并不是说当今世界已经和平、已经发展了。和平与发展 ,既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世界亟待解决的两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今天,我们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应发掘其新的内涵。我们已经不再如当初那样,限于世界大战在短期内打不起来,从而抓紧可能时间搞经济建设,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巩固国际和平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之,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既要看到整体的、基本的不变因素,也要看到局部的、具体的变化因素,在量变与质变的有机联系中更为准确地把握时代主题。 2、
7、世界大发 展大变革调整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格局的变化,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产生重大影响。 1、世界经济大调整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第一,出口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压力加大。第二,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与资源能源安全的困难增加。第三,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四是周边战略与安全环境复杂化,影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 2、世界经济大调整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将给我国带来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机遇。 第一,引进高端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的机遇。第二,整合全球资源,推进技术与产业升级
8、的机遇。第三,提升我国出口结构的机遇。第四,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机遇。 3、应对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政策建议 未来五年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大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抢抓机遇,在对外开放领域做几件大事与实事,才能真正实现化危为机,趋利避害。 第一,着力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继续拓展出口市场空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出口产品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未来一段时期虽 然外需增长放缓,但随着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出口增长和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空间。 第二,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打造几十家我国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
9、国公司与全球行业龙头。 第三,积极主动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 谈判,探讨与美、欧建立自由贸易安排的可行性,力争 5 年内与重要经济体谈成一个大的区域贸易安排。 第四,加强周边经贸合作,发展“铁杆”朋友。一是要与周边国家发展互惠互利可持续的经贸关系。二是让周边国家充分分享我国的市场机遇,通过单边降低关税、 重点分配进口配额、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等扩大自周边国家的进口。三是加快周边大通道建设。四是加强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作为单极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呈现出相对衰退趋势,日本、欧盟与美国的实力
10、差距不断拉近趋势,中国的崛起加速趋势,俄罗斯的不断恢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上升趋势等。具体表现为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的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日本、欧盟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不断加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走上上坡路,并在自主选择中走向 联合。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改革开
11、放以来,国民经济一直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应该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 头”的战略方针,坚持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变动中要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实行正确的外交政策,就能够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稳定,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进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 来巨大推动,而且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 30 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
12、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 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同时,当代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
13、技创新越 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认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 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当今世界正处
14、在“三大”使其即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深刻复杂,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舆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我国仍然面临着思想文化领域发达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现代传媒迅速发展、人们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为推销其意识形态获得了极大的便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进行文化渗透扩张与政治控制提供了便利,对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等思想 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思想文化对外交流也更加活跃。例如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就成为孔子在当代世界最直观、最引人
15、瞩目的思想文化现象。 所以,总体而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16、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 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
17、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五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受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太步伐加快,中国崛起势头强劲、周边国家借美抑华意图加深等内外因素影响,中国周边安全 环境日趋复杂。其中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不断上升,尤其在恐怖主义、核安全、网络安全、水源争端、能源安全、毒品走私等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妥善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对中国未来维护周边稳定、赢得战略主动意义重大。 1、恐怖主义威胁上升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事成效有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等极端势力虽受重创然势力犹存,恐怖袭击频发,其外溢效应极大刺激了中国西部地区“三股势力”再趋活跃。同时,暴力倾向日益加剧的“藏独”势
18、力也加紧与境内外分裂势力串联,以“藏青会”为代表的激进组织极力主张,在中国境内开展包括自杀式袭 击在内的恐怖活动。东南亚的恐怖主义土壤依然存在,活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的“伊斯兰团”等极端组织与“基地”相勾结,不时制造恐怖袭击大案,影响中国南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环境。 2、核安全日益突出 中国周边核武器分布密度全球最高,随着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周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一是核材料流失和扩散风险有增无减,核恐怖主义威胁不容忽视。地区紧张局势使恐怖分子获取、非法贩运核材料,甚至制造核恐怖事件风险加大。二是核能开发利用风险增加。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已敲响民用
19、核设施安 全警钟,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在加强核能安全上面临能力、技术、合作等难题,这将给周边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水资源矛盾增多 全球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而中国水源短缺且跨界河流较多。近年来,中国对跨界河流境内部分的开发利用,引起周边一些国家的争议和担忧。当前主要的水资源纠纷有:一是中印水源争议。二是湄公河流域水源争端。三是中哈俄水资源分歧。同时,俄罗斯认为中国对额尔齐斯河的取水量不断增加,将危及欧姆斯克市的水源供应及航运。俄罗斯还十分关切黑龙江流域的工业生产污染对其境内城镇用水的影响 其他方面:能源安全特别 是马六甲海上通道和中亚石油管道受海盗和战乱影响严重;“金三角”和“金新月”毒
20、品基地使毒品走私及跨国犯罪活动猖獗;海啸、地震引发生态环境危机;“走出去”战略带来人员及资产的安全保障问题等,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的周边非传统安全挑战摆在中国面前。 应对: 各国应该认识到只有加强相互协调,开展区域合作,才能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中国在加强周边区域合作中,应注意扩大地区国家间利益的交汇点、促进地区性机制建设和身份认同,以打消周边国家既希 望从合作中获益,又担忧自身利益因合作而受损的疑虑,减少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戒心。“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多边组织都可促进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
21、能源安全、网络安全、反恐缉毒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与周边国家加强文化交流,开展公共外交,增强纽带关系,从而营造“安全共同体”的良好氛围。 3、 怎样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 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在对外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予以说明。 2) 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有 13 亿人口,居全球第一; 2011 年中国经济总量 7.4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中国国土面积 960 万平方
22、公里,居世界第三。仅从这三个方面看,中国就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重要一员,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 30 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 ,成为诸多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备的产业配套格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 ( 2)中国的国际
23、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未来前景最好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2)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解决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中东问题、北非问题、苏丹问题等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
24、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全面、深入参与多边军控和裁军事务。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加强同周边 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中国通过开展双边合作并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繁荣。 3)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坚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25、,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上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4)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救援队,为打击海盗行为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海军护航编队。中国参加了 100 多个 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 300 多个国
26、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5)中国目前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这一属性是由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具备了一个大国所应具备的基本禀赋和要素,任何时候都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更大。 4、 如何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新的国际观? “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的国际观,是我们把握和认 识当今国际社会重要而精准的视角。这种国际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客观现实
27、的充分反映,是对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和运行规律、本质及其走向的深刻揭示。概而言之,提出“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所谓合目的性,是指“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当今人类追求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价值目的,也包含着世界各国所必须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交往准则。只有立足于当今宏大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想。当今之世,作为时代主题之一的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 由自我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逐步向共生主义的发展模式的转换。正是在这种人类发展实践的转换中,才促成了“命运共同体”思想,而“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反过来又积极地指导着这种发展转换。 对世界大势的把握、对人类
28、命运的思考、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家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经济全球化:利益相互交融 社会信息化:地球安危与共 世界多极化:国家兴衰相伴 5、 我国当前对外方针政策是什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 1)坚持独 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 (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
29、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6、 “一带一路”对中国周边外交有何积极意义? “ 一带一路 ” 是经济全球化 新 形势下深化对外开放的构想,它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对于提升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互利共赢为宗旨的发展内涵,具体地说,就是坚持合作共
30、赢,弘扬丝路精神;加强“五通”建设,推动互联互通;健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兼顾相关各方 的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的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国人民,打造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构建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从而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 建设 ,是实现互联互通的物质基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一带一路”为国内相关
31、龙头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新契机,这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提升 。为了打破互联互通的融资瓶颈,由中国主导成立了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助于这些金融机构的资本运作,我国与沿线国家将以互联互通为起点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经济合作,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将获得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一带一路”有利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构筑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平衡改革开放总体呈现的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拓展了对外开 放的辐射
32、面和对外交往的领域。 “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利用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的优势,实现经济、贸易互补。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实现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有利于增强中国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与“新型大国
33、关系”一起填补了“中国梦”在外交领域的空白,是“中国梦”战略的合理延伸。 7、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周边外交有哪些影响? 美国之所以重返亚太,既有它的客观原因,也有它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就亚太地区在整个世界的地位的上升,已经达到了任何国家都重视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很正常;主观原因就是,美国重返亚太确实有针对中国的成分。中国现在的崛起、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超出了美国甚至是世界的想象。而 美国历来都奉行霸权主义,倡导单边社会,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而如今亚太地区的局势已经不同于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的头 20 年,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中东等,无论从力量对比
34、、国际关系,还是亚太地区各国的关系等,都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导致美国不得不重视亚太问题。 美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可能进入一个复杂的时期。这些国家中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等与中国存在复杂利益关系纷争的国家,可能会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纷争。对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周边国家的同盟关系,给中国周边 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 “机遇大于挑战 ”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他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们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
35、是与中国对抗,是为了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和崛起进程。目前最引关注的问题是中菲黄岩岛问题。菲律宾在中国大使馆外游行示威,但效果并不佳,而且导致了本国旅游业的危机。那么,菲律宾为什么要对抗中国,就是因为其后由美国的支持。但当问到美国是否会支 援菲律宾时,美国的回答是非常保守的。这就说明了,美国对中国还是有所顾忌。 中国对美重返亚太的态度很明确,即冷静对待。 2011 年 11 月,胡锦涛主席会见了奥巴马。胡主席表示,亚太事务应该成为中美合作和协调的重点。中方尊重美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欢迎美方在亚太事务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处理好彼此的利益关系,共同促进亚太地区
36、的和平、互信和合作。 总体来说,没重返亚太一定会对中国周边的外交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以中国的实力,一定会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毕竟,中国在亚太地区 是 “机遇大于挑战 ”。 8、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意图主要有二:一是借此振兴美国经济的同时摆脱外交上的困境;二是在亚太地区平衡和制约中国,赢回战略上的主动和主导权。 重返亚太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 1)经贸方面,美国希望通过未包括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分享亚太地区的“发展红利”,重振美国经济并维持美国在全球经贸、投资、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 2)军事安全方面,美国加强了与日、韩、澳等亚太地区盟国、与
37、东盟其他伙伴国以及印度等国在军事基地、军事演习、武器出口和其他军事方面的合作 ;( 3)美国还积极介入并影响亚太地区多边国际组织,主要是东盟首脑和部长级会议、东亚峰会以及亚太地区安全论坛等,力图在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等方面与东盟各国建立统一战线。 对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中国应当做到: ( 1)利用中美之间在战略上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力求合作共赢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一个新兴大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非友非敌”,既要对美国战略运作加强警惕、戒备与防范,也要看到中美之间的高度和深度融合,可以因势利导、以静制动地选择对美战略,保持和平交往。 中国应当大力倡导由亚洲国家自己来主导和控制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模式
38、,共同分享区域经济增长的红利。以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客观影响力使其他亚洲国家明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与中国对抗没有益处。 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归根结底还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当看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扩展海外市场的布点。尤其是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培育和支持中国的跨国企业、创新企业,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只有把 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把握时局、稳住阵脚,在中美战略博弈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 2
3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紧扣机遇大于挑战的战略态势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面对美国重返亚太形成的战略威慑,既要看到是“来者不善”,必须作出准确的战略判断,制定反制战略,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方针。在国际事务中,在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同时,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展现出既有实力又负责任的大国风范。要让亚太地区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既无意也无力在亚太建立一个排他性的地区秩序。 ( 3)加 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战争本身并不利于中国的持续发展,中国强调的是和平发展。但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有
40、效应对美国战略调整后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国防建设,具备稳固的军事优势,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能力,显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坚定性;才能在国家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针锋相对,在军事较量不可避免时取得主动和胜利。 ( 1)中国要稳住阵脚,深化巩固和扩大改革开放的成果,继续保持自身的发展潜力,确保国内因素不会影响我国综合国 力的发展,不能因为美国的重返亚太打乱原有的发展计划。 ( 2)中国应该坚持睦邻友好原则,努力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利用地域优势保持对东盟的经济影响力,建立更多的合作机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互相信任,加大对其经济扶持,
41、淡化亚太国家对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危机感。 ( 3)对于领土争端问题,中国应继续坚持以和平方法解决,并加强与争端国家的对话与合作,并要坚决反对外来势力的插手,坚决反对将双边问题扩大化,国际化。以免被其他国家利用破坏亚太和谐发展。 ( 4)在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的同时,要加强与日韩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合作机制,加强互相之间的经济联系,建立真正属于亚太的经济体系,反对外来势力对亚太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控制,尽早实现亚太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 5)建立亚太安全共同体,由于亚太地区的安全威胁与各种争端越来越多,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强国大国,有必要与亚太各国家合作成立亚太安全机制,对于亚太问题在机制下进行
42、协商解决,最大程度上排除外部因素影响,真正做到维护亚太整体利益与安全。 ( 6)加强国防建设。中国并不使用武力对他国实施侵略或者武力威胁,但是在亚太地区日益增多的安全问题面前,中 国有必要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自身的国土安全与领土完整,同时也可以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抵抗外部军事力量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与威胁。而且,一旦发生无法使用和平手段解决的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国家争得主动与胜利,免除其他国家的武力威胁。 9、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43、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 ,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 ,既鼓励先进 ,促进效率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又防止两极分化 ,注重社会公平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 ,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
44、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若想发挥这种优势,宏观调控须科学化,政府的治理须高效。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有效的政府治理就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自身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切实对人民负责,科学的宏观调控要求政府规范其行为,不越位、不缺位,正确履行 职能。 为此政府需做到: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5、,坚持对人民负责,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强化管理与服务,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打造权威政府。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权力滥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 民。 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树立政府威信。 10、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是努力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 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明确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优先发展地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把立德
46、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
47、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 共享;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全覆盖、保基本、多层
48、次、可持续方针,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 ; 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 ; 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 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 。 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
49、的基本国策。 六是改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百度精简版本答案】 有六大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 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1、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如何?如何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 6 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 3 倍 ,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 个较高的水平; 2.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