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之比较研究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将选择怎样的发展之路,还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都是我们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和日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异同,比较中日经济,探讨日本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克服它他们的缺点,也许能够揭开我国经济发展之谜,为我国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下载 关键词:中日经济;比较;科技;内需;启示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04-0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
2、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国际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 2010 年 8 月 21 日大众日报报道:“日本 17 日公布的第二季度 GDP 数字显示,二季度其 GDP 已被中国超越。” 消息是令人振奋的,可是也让人担忧。首先,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中国 GDP 超过日本,只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并不意味着经济实力的超越。如果从人均产值来看, 中国只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我国与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中国经济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日本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日本在经过了快速发展之后,房产价格快速上涨,日经指数扶摇直上,呈现了一派繁
3、荣的景象,但是,在上个世纪末,随着日元的快速升值,泡沫很快破灭了,结果造成日本经济出现较长时间的停滞,直到今天也没能走出衰退的泥沼。中国房产价格在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快速上涨,金融危机前,股票指数也曾疯长,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我国和日本虽然有着不同的政治体经济体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国民素质,但是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如果将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作一个比较,也许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指明方向。 一、中日两国不同的发展环境,相同的发展机遇 1.冷战的世界格局,给日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
4、东亚,美国为了和苏联抗衡,加大了对资本主义力量的培植,把日本当作了自己重点发展目标。为了把日本变成它抵抗社会主义的“桥头堡”,促进日本发展成为自由资本主义的一部分,美国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加大了对日本的扶持,帮助日本肃清军国主义力量和封建残余,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时期,美国发动了对朝和对越战争,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美国本土又远,这些就要由日本来供应。因此,美国在技术上和资金上给予了日本大力的支持。冷战的世界格局,使得美国对外政策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给日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二战后日本,在建立军事强国的愿望破灭之后,日本的对外和对内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确立了建
5、立经济大国的奋斗目标。为了经济的快速崛起,日本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改革,50 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把个人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日本形成了“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2.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随着苏联的解体,日本和发展中的国家不断崛起,美国在世界的霸主的地位也摇摇欲坠,世界进入了由两极向多极化格局的过渡阶段,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缓和,各方力量处于相对平衡时期,世界范围的战争危险在消除,暂时处于相对和平时
6、期。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亚洲也成为了世界上较有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这些都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八十年代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建立经济特区,采取免税、减税等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世界 500 强中大部分在中国落了户。同时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重视科学创新,提高生产率,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各项措施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形成了 30 多年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下,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和美国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是市场经济
7、,但是,美国和日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除了涉及到国家安全等重大项目外,其它,美国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由市场自由调节。日本采取的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开放程度上远比不上美国,许多项目都要由国家来主持。中国目前正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虽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目前也是国家主导,和日本有着一定的相似,但其内涵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1.日本“注重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 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内生增长是指不依赖外力推动而实现的持续增长,这种增长的关键是内生的技术进步。日本在发展过程中,走的是一条“注重内生”
8、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资本运用角度来说,日本主要靠国内资本,日本并没有吸收大批的国外投资,国外资本占得比例很小。日本同美国不同,也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但是,日本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储蓄转化成了产业资本,大大提高了资本的使用率。 从企业运作模式来看,日本有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他们坚持独立自主,大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对国外依附程度较低,就是那些已走向国外的企业,他们也把大部分生产流程留在了国内,比如,日本的汽车、电子等行业。日本基本上不直接从国外引进机械设备,而是引进先进的技术。二战后,在亚洲,美国为了和苏联抗衡,大力扶植日本,日本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后,再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生产出产品,向国
9、外销售,这样既缩短了科技研发的时间,又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为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中国“以外促内”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外促内”是指通过吸引外资和扩大外贸来拉动就业与内需。中国对外资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 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先进技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可以延长三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要“以外促内”带动扩大内需。中国要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外需带动就业和收入增加,进而扩大消费内需。我国在改革初期走的就是一条“以外促内”的经济
10、发展之路。 从资本运用角度来说,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说:“综合国内外各有关机构、研究团体及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国过去 30 多年的经济增长,65%左右归因于资本投入;8%左右归因于劳动力增加;6%左右归因于人力资本增强,即教育;20%左右归因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包括技术进步、结构改善和管理提升等等。”可见,中国同日本相比对外资依附度较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国投资,由于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时间,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外来的投资带动了出口迅猛增长。但是,由于对外依附度较高,这种资金链比较脆弱,一旦外围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
11、不良的影响。 从企业运作模式来看,我国的许多外向型企业,一类是加工企业,技术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一类是合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大量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设备,虽然使得出口大幅度增加,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但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别人手里,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造成企业利润低下,缺少竞争力,如我国的汽车和电子行业。这种企业运作模式,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赶超世界的时间,但是,企业活力不强,出口大多是靠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外围环境发生变化,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例如,2007 年金融危机,就有许多的企业破产倒闭。 三、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中国从改革
12、开放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人民的生活已今非昔比,有了极大的改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极大地提高,成为超过日本的第二大经济实体。日本在二战后至上个世纪末,也经过了多年的快速发展,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帝国,在上个世纪末发展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一个国家的富裕,最主要的体现在国民的富裕上。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日两国同样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带来相同的发展结果。 1.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总值的协调发展,实现全民真正的富裕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很快地意识到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把提高国民收入当做一项基本国策来抓。在五、六十年代改革了分配制度,较大幅度
13、地提高了工资,加强了社会保障的投入,采取了扩张性的经济策略,如削减税率,降低利率,鼓励消费信贷,促进民间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等。强劲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国民工资的增长速度甚至大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人民很快地富裕起来,极大地刺激了内需,为日本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富裕。就是现在,日本经济处于滞涨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2.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总值的不协调发展,贫富悬殊较大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城市和农村,经济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城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可是,如果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相比,人民的收入增长明显落
14、后。今年,国民生产总值虽然超过了日本,但是人均收入却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距离一个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人民收入偏低,内需就缺少动力。同时,城乡差别、贫富悬殊也逐渐加大,我国目前,20%的人口已经拥有了 80%的财富。有些人,刚解决温饱问题,子女教育和医疗对他们来说还是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但是,有些人,已经极为富有,他们的消费能力让一向以高消费为自豪的欧洲人也乍舌,我们在媒体经常看到,几百、上千万的汽车,一踏上中国的国土,就被抢购一空,中国的炒房团可以涉足香港甚至美国。可是大部分人,没有房子住,如今还住在“蜗居”里,他们关心国家的廉租房、保障房,他们关心柴米油盐的涨价,甚至为了一
15、袋碘盐而去抢购,这不是因为他们的素质差,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钱,经不起涨价。贫富悬殊已经到了红线区域,人民并没有实现和国家发展相协调的富裕。 四、吸取日本的经验,发挥我国的优势,确定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日本经济和我国的经济相比虽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也提供了可以供我们借鉴的经验。笔者认为主要是:首先,日本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许多独立的知识产权。其次,日本重视内需,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感强。第三,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是资源利用率非常高。 同日本相比,我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我国人口众多,这既是缺点,也是优点。我国潜在的消费市场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国家把和我国列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如
16、果我国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就会给经济注入强大的活力。其次,中国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美国对全世界的控制在逐渐减弱,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人民币的地位也迅速提高,中国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由此看来,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迫切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1.建立创新机制,鼓励科学创新 日本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日本这种以国家主导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也有它的弊端。在重大科技发明上,日本并不落后于美国,也不乏物理和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在实用性的科技发明上,日本主要是对别人的模仿,缺少创新,和美国相距甚远。这主要是由于
17、它采取的国家主导占主导地位的科技创新政策。实用性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受市场影响比较大,由于企业面临市场,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更能赚钱,应该发展什么。但是由于日本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没有给予重视,国家笼的过死,使企业丧失了创新的活力。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出口,随着日元的大幅升值,日本的许多企业陷入了困境,也使得日本经济走上了衰退之路。 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在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一文中说:“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大多处于组装加工的末端,形成了对外部技术和市场的严重依赖。” 我国科技力量薄弱,许多企业缺少独立的知识产权,这个要吸取日本的教训,
18、从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在我国既是紧迫的,又是必要的。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企业的创新,建立科研机制,提供风险资金,鼓励科学创新,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提高国民收入,增强国民幸福感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具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中国主要是靠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强大的内需做后盾,中国的经济在世界危机面前是软弱无力的。如今偏低的国民收入,已经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贫富悬殊的加大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提高国民收入,刺激内需,增强国民幸福感,已经是当前国家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19、成了各级政府未来五年执政的重中之重。这是务实之举,也是明智之举。“进入新世纪,日本经济进入成熟期,开始表现僵化、腐朽的一面,尤其在危机后,日本经济失去了活力。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表现着积极的进步的一面。经济增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日经济的位势转换,反映了全球球化时代的必然进程。”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如今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产业面临着要升级,城乡差别要缩小,有许多挑战,也有许多机遇,如果我国能够充分吸收日本以及其它国家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扩大内需,那么,我们就能少走弯路,再来一个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也不是没有可能。 注释: 郭树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0(06).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 8 条. 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第 9 条,1986-10-11. 郭树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0(06). 梅永红.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J.求是,2009(03). 刘军红.中日经济的进与退N.大众日报,2010-8-21. 参考文献: 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 1945-2004)M.人民出版社,2006,8. 张健.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调整与起飞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12. 余洪亮.中日经济比较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