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摘 要: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把握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合理构建、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和辐射模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凝聚模式阶段。为了提高当地旅游资源核心竞争力,确保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出构建城市旅游发展轴、佛汤山综合旅游轴、民俗历史文化旅游轴和山水游憩旅游轴四条旅游轴线,同时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统筹能力、加大景区宣传和市场联合营销、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策略。 下载 关键词: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优化 中图分类号:F5
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8-0076-04 作者简介陈伟霞(1985-),女,河南许昌人,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青年基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PDSU-QNJJ-2013008)。 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旅游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长期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积累结果,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旅游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一、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回顾 国内学者对旅
3、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典的旅游地理区划研究与旅游地域系统研究。如吴必虎在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研究中,提出“环城游憩带”这一概念,吴必虎、苏平等在此基础上分别以上海、北京为例,对影响环城游憩带形成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特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4-5。卞显红概括出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并提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模式有单节点、多节点及链状节点三种。李刚等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对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确立了“点”、“轴”、“面”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薛领、翁瑾研究了沿海、内地旅游空间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以及动态过程。齐
4、邦锋等以山东省为例提出构建“两核、两带和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并给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陈建设等认为分形理论和方法是优化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的有效工具。 二、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改革开放之初,河南省正式对外开放经营的景区 18 处,平顶山市为 0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平顶山城市自身发展背景相关,丰富的煤炭和井盐资源的发现和挖掘,使平顶山市迅速发展成为资源与工业城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旅游业被忽视。直至 1993 年,对尧山的开发利用拉开了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序幕。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平顶山市基本上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随着工业资源的逐渐衰竭,
5、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中凸显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受政策、资源、地理区位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备、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通过对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细化研究,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平顶山市旅游发展走向,从微观上查找问题对症下药。 (一)平顶山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平顶山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带,是河南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有旅游资源单体 4205 个,居河南省第二位,旅游资源类型全,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涉及 8 个主类、29 个亚类、133
6、 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分布见图 1。 (二)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化 平顶山市因煤立市,以煤而兴,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下辖五县(市)及四市辖区。旅游资源分布、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旅游发展在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的不均衡。山水资源丰富的鲁山县、舞钢市旅游业起步较早,凭借资金投入、经验积累、管理提升等优势,现阶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宝丰、郏县、等则起步相对较晚。从时间脉络看,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和辐射模式两个阶段,现处于凝聚模式阶段。 1 点状模式阶段(19931998 年) 1989 年平顶山市成立旅游局,1993 年鲁山县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开发尧山旅游资源,带动全县经济全面发展
7、,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拉开序幕。尧山景区的成功带动了周边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以山水型景区开发为主(见图 2),山水景观旅游开发也与当时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市场需求相吻合。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旅游活动属于自发状态,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区域内旅游景区开发数量有限,竞争激烈程度弱,同时客源市场吸引力也弱,区域经济带动微乎其微。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一阶段修路架桥、修通拓宽区域内主要旅游道路,构建区域旅游道路网,探索学习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经验,为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初步基础。 2 辐射模式阶段(19992009 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日益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需求的高
8、涨刺激市场旅游供给,企业开始在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开发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政府也将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平顶山市旅游业步入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原有已开发的山水景区(点)功能日臻配套和完善,经营管理也逐渐成熟,顺应市场需求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整体旅游吸引力增强,旅游市场半径扩大。在已有景区的辐射作用下,周边新建了部分景区景点。同时,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也得到了重视,如“叶县县衙”和“广阔天地知青园”的对外开放,但总的来看,辐射作用相对有限(见图3)。 3 凝聚模式阶段(2010 年至今) “凝聚”一方面是通过旅游路径系统和规划策划将各旅游景区(点)联结在一起形成旅游圈,另一方面是
9、旅游企业间相互联系扩大,在区域内形成旅游产业链的凝聚。在此阶段,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进入大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旅游景区数量迅速增长(见图 4)。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景区数量来看,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并且景区从空间上呈凝聚状态,景区的聚集一定程度上能够共同分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但由于山水型景区的产品提供存在相似性,共享客源易造成恶性竞争;从景区类型来看,体验型景区逐渐增多,并且为迎合市场需求,原有景区也增加体验型项目,景区旅游产品逐渐多元化;从旅游营销来看,政府层面进行重要城市的旅游推介会,树立平顶山市“佛、汤、山”的旅游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
10、优化的必要性 历经近 30 年的发展,平顶山市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旅游空间得到延伸与扩展,鲁山县、舞钢市作为热点旅游目的地,为其他区域发展旅游业发挥了标杆作用。随着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大力扶持,旅游交通网的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形象的统一营销,鲁山县、舞钢市的旅游热将会持续,平顶山市辖区、郏县、叶县凭借自身文化底蕴,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人气也将持续上涨。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方向之一,平顶山市应根据旅游整体发展的需要,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线路及对外通道为纽带,构建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 根据旅游“点轴”系统模型理论,旅游经济客体经过较长时间发展后大都会在旅
11、游节点上集聚,通过旅游交通线路与旅游线路连成一个有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旅游发展轴线是旅游交通、旅游资源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对周围地区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平顶山市境内的郑尧高速、宁洛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在平顶山市西郊呈“十”字交汇, 2015 年开工建设的连接郑州至重庆的重要通道郑万铁路在平顶山西亦为重要节点,依据旅游“点轴”系统模型理论,平顶山市未来发展形成如图 5 所示两横一纵的“士”字形的旅游发展轴线,各条轴线及主要特色见表 1。 随着区域内外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士”字形旅游发展轴线对于推进平顶山市旅游业成为重要产业、缩小农村城镇经济差距、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发
12、挥重要作用。 四、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推动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政府层面应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改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构建沟通省内外、覆盖全市和各主要旅游景区之间便捷、快速、立体的旅游交通网络,确保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衔接,提高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达性。加快建设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发布系统,提供公益性、基础性旅游资讯服务,如建设平顶山市旅游咨询和散客服务中心。同时鼓励、支持和发展适宜城市旅游的新业态。(二)提升政府统筹能力 平顶山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把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旅游业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3、计划,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开发模式,在旅游开发初期能够引导、扶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政府主导型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平顶山市政府应从“主导型”向“引导型”统筹管理观念转变,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进行总体布局,考虑旅游特色、空间区位、客源市场以及未来旅游发展趋势,同时加快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旅游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三)加大景区宣传和市场联合营销力度 平顶山市旅游景区数量较多,但 4A 及以上的高品质景区仅占 30%,大多数景区在市场营销方面处于势单力薄状态,宣传力度小,宣传效果甚微。通过采取
14、政府与企业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形成整体的旅游形象,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构建旅游客源市场的梯度框架。一级市场为河南省内及河南省周边省市,如郑州、洛阳等;二级市场为周边省份重点客源城市,如北京、武汉等;三级市场为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等。 (四)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的,不能以牺牲生态、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开发来发展旅游经济。平顶山作为旅游资源大市,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在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的形势下,应自觉抵制急功近利的利益诉求,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旅游空间结构
15、优化时,应从大局、长远出发,开发景区、设计旅游活动做到合理有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李雪,董锁成,李善同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研究综论J旅游学刊,2012(9):46-55 王丽丽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的忻州市旅游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08:18 吴必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3):97-103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001(4):354359 苏平,党宁,吴必虎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地理研究,2004,23(3):403-410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
16、3,19(1):105-108 李刚,吕芳,卢莹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238-240 薛领,翁瑾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8):26-33 齐邦锋,江冲,刘兆德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5):98-102 陈建设基于分形理论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J旅游学刊,2012,27(9):34-39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六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26 程晓丽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 J人文
17、地理,2012(6):145-150 商丽华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33 王云娜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2-65 喻萧萧山东省旅游结构整合及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53 Abstract:Tourism is an industry which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space, the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is the projection of tourism activity in the geographical spac
18、e, grasp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it is a necessary wa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rienc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dot pattern and the radiation pattern, it is currently in the stage of
19、condensation mtourism resources, to ensur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xis, the Fotang mountain comprehensive tourism axis, the folk custom history culture tourism axis and the landscape recreation tourism axis four travel axis,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co-ordinate, increase the joint marketing of scenic spots and marketing,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ucture; evolution; optimization (责任编辑:郭丽春 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