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会计准则在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探讨一、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 (一)新会计准则功能定位需改进 从新会计准则整体看,我国新会计准则仍采用基本准则的形式作为指导会计实务的行为规范。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部分地充当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色,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基本会计准则功能再定位的问题,我国会计理论界一直有争论,但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和实际情况,在对原有基本准则修改、补充和完善的基础上,新准则体系仍采用了基本准则的形式。从国际会计惯例上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独立于会计准则予以发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应与财务会
2、计概念框架相分离,新会计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二)公允价值运用过于谨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公允价值模式符合会计发展的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本次会计准则的制定虽然再次引入利润公允价值,但在运用公允价值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对公允价值的计价原则运用得相当谨慎,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会计处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兼用公允价值模式,而国际会计准则中则以公允价值为主导,兼用历史成本,新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方面还需
3、要完善。 (三)某些具体准则扩大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 虽然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一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失灵,对其产生规范作用,同时也能诱发盈余管理,滋生出一些新的手段,例如。公允价值的难以可靠计量,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过程中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中核算方法的选用等都给企业带来了利润的操纵空间,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而盈余管理的存在一再使信息失真,新会计准则在规定某些具体准则的操作时应注重对盈余管理的限制,新准则还需要在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上下功夫。 (四)新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足 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其中原则性的规
4、定太多,而具体的规定不够,因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应用指南对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还是太粗,不便执行。例如,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对公允价值怎么确定则规定得不够细致,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这就必然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五)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挑战 新会计准则提出了为信息使用者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思路,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令人担忧,对新会计准则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
5、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是否具有恰当的职业判断成为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因为会计目标的就是要客观真实的反映经济现实,会计准则本身不可能提供具体答案,对于如何确认、计量、报告等问题都需要会计师进行职业判断,这些问题都给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 (六)我国公司治理不完善 我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是国有股“一股独大”下的“内部人控制”,导致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等监督制约机制失灵:其次,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我国尚未能发挥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作用;再次,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对经
6、营者业绩的合理评价机制,又没有适当的管理报酬契约,经营者的控制权和享有的剩余索取权明显不相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不能发挥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作用,从而导致了管理当局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 二、完善会计准则的举措 (一)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成果,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快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功能的准确定位,按照国际惯例,构建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使之代替现
7、行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允价值真正得以运用不仅仅要靠会计界的努力,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完善,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及人文环境。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我们应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同时,加快各种金融价格的市场化进程,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为公允价值更广泛的运用创造条件。 (三)增强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公正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建立在真正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采取公布研究阶段的讨论稿、举办大型的公开听证会、公布反对意见和结论基础等
8、手段,使会计信息得到有效传递,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来,及时的获取反馈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听取多方意见,避免个别利益集团对制定部门的游说,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四)不断修改完善新会计准则 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对准则的实施情况跟踪调查,根据反馈的意见,及时修订那些前后矛盾、容易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差的准则条款,适当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以防止企业的利润操纵。准则的制定还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尽量减少在新经济现象发生后会计准则出现未规定的真空地带,避免企业在无章可循时自行选择会计政策以操纵利润的情况发生。要结合中国国情和特色,出台详细的实
9、施细则和权威的解释文告,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更高层次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因此,需要建立体系完整的会计人员素质和后续专业技能教育机制,并使这一机制更加有效地运行。如针对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会计的不同特性核算要求,提供相应对口的后续教育,并将后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终身化教育,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同时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行与遵守有关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应尽
10、早开始,并和专业教育同时开展。 (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要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其次,应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各利益相关方或独立董事对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有权要求其做出解释或予以调整,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和管理当局机会主义选择行为;再次,应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使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最后,要努力完善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建立股东诉讼制度,从企业外部发挥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作用。只有在健全的治理机制下才可能有效地实施新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王伟,浅谈新会计准则变更及其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 年第 18 期 向华,新会计准则在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探讨,财政监督,2008 年第 2 期 赵盟,新会计准则中实施“公允价值”面临的问题与建议,科学咨询,2007 年第 10 期 陈敏,陈金艳,新会计准则变化及案例说明:会计科目的转换、变换、使用,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