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理论物理 专业代码:07020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 坚实的理论物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数学功底,了解本学科 发展的前沿动向,并能够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科学研究,或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 具有 进取、创新、唯实、 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二、研究方向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及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三、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
2、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 80 4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80 4现代等离子体技术 80 4等离子体物理理论 80 4托卡马克先进运行模式 40 2等离子体动理学 80 4计算物理 80 4高等电动力学 80 4高等统计物理 80 4学科基础课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80 4现代数学物理方法 80 4非线性动力学 80 4量子场论() 80 4量子多体理论() 80 4原子分子理论(I) 80 4弦理论(I) 80 4粒子物理(II) 80 4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 80 4规范场理论(I) 80 4高等统计物理专题 A 量子统计理论 80 4高等
3、统计物理专题 B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理论 80 4量子多体理论(II) 80 4原子分子理论(II) 80 4弦理论(II) 80 4量子信息理论基础 80 4规范场理论(II) 80 4高等量子场论(I) 80 4高等量子场论(II) 80 4统计场理论 80 4超对称理论 80 4学位课学科专业课标准模型与中微子物理 80 4测量误差分析 60 3离散数学 60 3并行算法 60 32并行程序设计 60/20 3.5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72/40 4电磁场数值解法 54/20 3.5数字信号处理 60 3网络数据库系统 60 3.5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 60 3.5聚变等离子体数值计算 4
4、0 2非学位课跨学科课程 2-4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七、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等离子体物理 专业代码:070204)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 坚实的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掌握 现代等离子体实验技能和基本诊断技术,了解等离子体物理的前沿 领域和发展动态,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 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 级科技人才。二、研究方向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2、等离子体诊断;
5、3、微波工程及等离子体物理;4、等离子体控制和实验;5、中性束物理和实验;6、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 用;6、等离子体物理理 论研究。三、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表格可添加)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 80 4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80 4现代等离子体技术 80 4等离子体物理理论 80 4托卡马克先进运行模式 40 2等离子体
6、动理学 80 4计算物理 80 4高等电动力学 80 4高等统计物理 80 4学科基础课高等电磁场理论 60 3高等量子力学 80 4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80 4物理电子学导论 60 3近代物理进展 80 4惯性约束等离子体原理 60 3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 60 3物理电子学逻辑设计与仿真实验 60 2学位课学科专业课(超高)真空物理与技术 20/20 23核安全学导论 60 3核科学与技术概论 80 4粒子探测技术 80 4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40 2等离子体的粒子模拟方法 60 3特殊环境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60 3微波激发等离子体原理 40 2非线性磁流体力学 60 3等离子体目标
7、物理 60 3微波电路原理与设计 60 3小波变换及应用 40/20 2.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题 40 2信号统计分析 60 3现代微波测量 40 2固态电子学基础 60 3微波系统与工程 60 3测量误差分析 60 3离散数学 60 3并行算法 60 3并行程序设计 60/20 3.5尘埃等离子体基础 40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72/40 4电磁场数值解法 54/20 3.5数字信号处理 60 3网络数据库系统 60 3.5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 60 3.5聚变等离子体数值计算 40 2非学位课跨学科课程 2-4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
8、关规定执行。七、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等离子体物理 专业代码:070204)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 坚实宽广的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 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二、研究方向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2、等离子体诊断;3、微波工程及等离子体物理;4、等离子体控制和实验;5、中性束物理和实验;6、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 6、等离子体物理理 论研究。三、招生对
9、象具有硕士学位的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半。4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2、学科 基础课和专业课由 博士生指导小组或导师,根据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等离子体专业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进行设置,报研究生部 备案。学科基 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以综述性前沿讲座为 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结合研究 课题所需阅读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
10、新方法等。 (可列出课程名称)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七、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等离子体物理 专业代码:070204)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 坚实宽广的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 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二、研究方向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2、等离子体诊断;3、微波工程及等离子体物理;4、
11、等离子体控制和实验;5、中性束物理和实验;6、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 应用;6、等离子体物理理 论研究。三、招生对象本单位在学的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5四、学习年限五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学位论文时间三年半。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其中博士生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由博士生指导小组或导师,根据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的要求, 结 合等离子体专业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进行设置,报研究生部备案。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设 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
12、性,以综述性前沿讲座为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 结合研究课题所需阅读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方法等。 (表格可添加,其中课程为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的叠加)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 80 4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80 4现代等离子体技术 80 4等离子体物理理论 80 4托卡马克先进运行模式 40 2等离子体动理学 80 4计算物理 80 4高等电动力学 80 4高等统计物理 80 4高等电磁场理论 60 3博士生基础理论课 40 2学科基础课博士生专业课 40 2高等量子力学 80 4非线性
13、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80 4物理电子学导论 60 3近代物理进展 80 4惯性约束等离子体原理 60 3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及应用 60 3物理电子学逻辑设计与仿真实验 60 2(超高)真空物理与技术 20/20 2核安全学导论 60 3核科学与技术概论 80 4粒子探测技术 80 4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40 2等离子体的粒子模拟方法 60 3特殊环境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60 3微波激发等离子体原理 40 2非线性磁流体力学 60 3学位课学科专业课等离子体目标物理 60 3微波电路原理与设计 60 3小波变换及应用 40/20 2.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题 40 2信号统计分析 60 3现代微波测量 40 2固态电子学基础 60 3微波系统与工程 60 3测量误差分析 60 3非学位 离散数学 60 36并行算法 60 3并行程序设计 60/20 3.5尘埃等离子体基础 40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72/40 4电磁场数值解法 54/20 3.5数字信号处理 60 3网络数据库系统 60 3.5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 60 3.5聚变等离子体数值计算 40 2课跨学科课程 2-4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七、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