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关系研究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四川省 21 个地市州 2010 年的统计数据,考察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关系。研究发现,四川省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呈现“东密西疏” 、 “东强西弱”的特征,二者有着紧密的空间关联;区域人口分布对区域各产业发展都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区域各产业发展对人口分布也有着明显的人口聚集效应。最后指出,政府必须根据各地州自然及社会条件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实现区域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人口分布 产业发展 皮尔逊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人口分布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力资本)的需求能否得到基本满足;
2、同时人口的分布状况会影响到对房地产、交通、文化、商业等的需求状况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也会随之引起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进而影响到各地区乃至各产业的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动态均衡的演化过程。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间产业和人口的集中或扩散也呈现不同特征。按照克鲁格曼的理论,区域经济在未实现一体化时,产业和人口倾向于分散在不同区域;随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产业与人口的集聚也随之成为主导;当一体化达到高级阶段时,集中与扩散往往同时发生。所以,研究人口分布与区域产业发展是否协调,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调整区域人口布局
3、、产业分布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辖区面积 48.6 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 5 位,辖 21 个市(州) 、183 个县(市、区) ,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 4 种地貌类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非常丰富;同时,在人口分布上看,四川省是多民族聚居地,有 55 个少数民族。揭示四川省人口分布与产业分布的相关关系特征,有助于促进四川人口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文运用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 2010 年 21 个地市州数据,考察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关系。其中人口分布运用了狭义的人口分布
4、定义,即人口数量的分布:常住人口数和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区域常住人口数/区域土地面积(单位:人/km2) 。产业发展用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和各产业产值密度作为替代指标;产业产值密度=区域某产业产值/区域土地面积(单位:万元/km2) 。一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四川省人口和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应关系;二是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考察产业发展与人口分布的空间相关性;三是运用回归分析考察产业发展与人口分布的相互影响关系。 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从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看来,四川省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根据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年四川省辖区面积为 48.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为
5、 8041.8 万人,人口密度为 165.8 人/km2;而地处四川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州分别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7.11%、31.55%、12.37%,累积达到四川省总面积的 61.03%;若加上处于西部的雅安、攀枝花的 3.09%和 1.44%辖区面积比,则总计达到全省总面积的 65.57%;然而阿坝、甘孜、凉山州三地的人口规模仅占四川省总人口的 8.11%,加上雅安、攀枝花的 1.87%和 1.51%,人口规模也仅占11.5%。从人口密度看,阿坝、甘孜、凉山州三地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0.8、7.1、75.5 人/km2,位居四川省的最末三位,分别排名 20、21 和19 位。攀枝花和雅安人
6、口密度在全省分别排名 16 和 18 位,如表 1 所示。四川省产业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第一,四川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特征。一是从三次产业产值可以看出,2010 年全省第一、二、三产值分别为 2470.88 亿元、8845.04 亿元和 6118.18 亿元,全省 21 个地市州中除巴中市、甘孜州、成都市以外,均呈现出第二产业产值高于第三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高于第一产业产值的现象;二是从三次产业产值密度可以看出,2010 年全省第二产业产值密度为 182.56 万元/平方公里,远高于第三产业产值密度(126.15 万元/ km2)和第一产业产值密度(50.95 万元/km2) ,全
7、省 21 个地市州中除巴中市、甘孜州、成都市以外,均呈现出第二产业产值密度高于第三产业产值密度,第三产业产值密度高于第一产业产值密度的现象。 第二,四川产业发展总体呈现明显的“东密西疏” 、 “东强西弱”的特点。从三次产业产值来看,除凉山州之外,阿坝、甘孜、雅安、攀枝花等地第一产业产值均在 50 亿元以下;甘孜、阿坝两州的第二产业产值均在 60 亿元以下,排名全省的 20 和 21 位;第三产业产值在 100 亿元以下的也是地处四川西部的雅安、阿坝、甘孜,分别排名全省最后三位。从三次产业产值密度看来,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雅安五地的第一产业产值密度分别为 1.88、3.03、28.68、3
8、0.7、33.31 万元/km2,排名全省最后五位,而其他地区绝大多数产值密度都在 100 亿元以上;甘孜、阿坝、凉山在第二产业产值密度和第三产业产值密度均排名全省的最末三位。其中三地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密度分别为 2.94、7.05、61.84 万元/km2 和 3.21、5.92、40.18 万元/km2,而全省其他地区有 15 个地区第二、三产业产值密度均在 200 和 100 万元/km2 以上,成都市则高达 2067.42 和 2321.12 万元/km2(见表 2) 。 四川省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度分析 (一)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从前文的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布的
9、空间特征看来,二者均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这说明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有着紧密的空间关联。为了进一步考证二者的空间关联度,对 2010 年全省 21 个地市州三次产业与人口分布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见表 3) ,结果如下:无论是各产业产值以及产值密度与人口分布均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这说明产业发展与人口分布确实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一方面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到人口的空间集中化;另一方面人口的空间集聚效应也反过来推动着产业发展。 (二)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空间影响效应分析 运用 2010 年全省 21 个地市州三次产业与人口分布数据,一是以产业发展作为因变量,以人口分布作为自变量,考察人口的空间集
10、聚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效应(见表 4) ;二是以人口分布作为因变量,以产业发展作为自变量,考察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见表 5) 。其中产业发展分别以产业产值和产业产值密度作为代理变量,选择不同代理变量进行结论的稳定性检验。 首先考察人口的空间集聚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效应,发现:无论是以产业产值还是以产业产值密度作为因变量,人口分布对各产业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其中人口分布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正向影响效应明显高于其对第一产业的正向影响效应。就人口分布对产业产值的影响看来,一单位的人口分布变动会带来第一、二、三产业0.145、1.253、1.343 单位的产值变动。就人口分布对产业产值密度的影响
11、看来,一单位的人口分布变动会带来第一、二、三产业0.267、1.466、1.345 单位的产值密度变动。 其次考察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发现:无论是以产业产值还是以产业产值密度作为自变量,各产业发展均会带来显著的人口聚集效应。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呈正向影响效应,且效应大小依次递减。就各产业产值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看来,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每变动一单位会带来人口分布 2.777、0.412、0.326单位的同向变动。这一方面说明产业发展确实能带来人口的聚集,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发展的人口聚集效应存在产业差异。 四川省人口分布和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四川省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都
12、有着“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二者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一方面,人口分布对各产业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另一方面,各产业发展均带来显著的人口聚集效应。这势必会加剧四川省各地市州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非均衡的态势。四川各地市州如何实现人口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呢?四川省人口分布和产业分布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川西地区多为山地、高原,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土地可垦殖率低,交通不便,这直接导致其农业和工业发展受限,经济发展落后,进而导致川西地区人口需求和人口承载力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而川东地区多为盆地、丘陵地区,耕地占全省耕地的 85%以上,农业和工业发
13、展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口需求和人口承载力大;同时,川东地区的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在地缘、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在人口和产业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天府新区的规划也势必带动川东地区的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这些都直接导致川东地区消费群体、市场潜力远远大于川西地区,强大的市场潜力促进了该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并进一步吸引产业和人口向该地区集中。所以,政府必须根据各地市州自然及社会条件因势利导,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一,利用川西地区山地、高原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和畜牧业。其中川西地区的甘孜州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天然草场面积占总面积的
14、 61.7%,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面积占全省的 20%;所以,积极发展畜牧业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川西地区的甘孜州、阿坝州等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并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以,川西地区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此外,该地区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国第二大藏区和羌族的主要聚居区,有着独特的彝、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适合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和“特色旅游城镇” 。所以,充分利用该地区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把旅游与文化、历史、生态结合起来,有助于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促
15、进民族文化繁荣。同时,也有助于吸纳和留住更多的川西人口,减轻川东地区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协调人地关系。 第二,川东地区需要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成渝经济区” 、 “天府新区”建设为契机,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加强城市化建设,实现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聚集。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地缘优势。利用该优势可以大力打造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金融业等。结合“成渝经济区” 、“天府新区”建设,以成都为龙头,沿长江、成绵乐、成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进行建设;同时,依据川东各市的实际发展“生态农业” 、 “白酒之乡” 、 “汽车产业” 、 “四川美
16、食”等相关产业,实现川东地区各城市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第三,根据区位特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四川人力资源优势。四川省人口基数大,是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多是优势也是劣势,一方面,人口多,有效需求大,人力资本成为发展经济的优势;另一方面,人口多,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环境、资源承受压力大。因此,结合四川省情,要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对人口分布的聚集效应,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其中,工业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中高端产业,更要意识到低端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如加工制造业、鞋类、服装、纺织业等,建立西部地
17、区制造业高地。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一方面应积极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好山水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做好旅游景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餐饮娱乐、商场购物、休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等就业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通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人口的聚集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实现劳动力本地消化吸收”提供可能,进而实现四川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四,顺势而为,实施非均衡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人口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聚集。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产业发展对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同
18、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所呈现的人口聚集效应存在很大的区域和产业差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利用政府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成都、自贡、德阳等地区在二三产业的人口聚集效应,重点支持这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超前发展,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效吸引落后地区劳动力和人口向这些地区迁移,加速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薛莹莹,沈茂英.成都市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人口,2009(4) 2.李红梅,卢慧明.海南岛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 3.李鹏,徐跃通.山东省人口空间
19、分布特征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 4.冯玉平,沈茂英,王庆华.四川省人口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J.西北人口,2006(3) 5.李铁立,徐建华.“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J.地理科学,2006(4) 6.沈续雷,王桂新,孔超.中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性对比研究J.人口与发展,2009(6) 7.孙建光.人口分布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时空效应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4) 8.郭文炯,安详生,王尚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4(4) 作者简介: 张凤(1977-) ,女,四川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白斌飞(1980-)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