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旅游活动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地文化的影响摘 要:1983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指出“海南岛有条件逐步建成国际避寒冬泳和旅游胜地” ,明确提出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规划蓝图,使海南旅游业步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经过三十年的旅游发展和接待活动,特别是在当今将海南旅游提升到战略高度的今天,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快速发展,使海南旅游地文化受到了很大影响。海南本土的文化正在这些旅游活动的冲击下慢慢改变,尽管有的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得以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有的却在这种生机勃勃的产业活动逐渐地被扭曲甚至逐渐消失。 关键词:海南;旅游;旅游地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F
2、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42-03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准确把握文化概念和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依赖文化进步,人类自身的成长靠文化教化,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都借助于文化包装,可以说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与文化之间的连接是无法割舍的。把握文化、认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把握人类、认识人类。实际上,
3、“文化”一词早已有之,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文化”的字样,可以追溯到周易 “责”卦象传中所说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作为一个整词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刘向说苑指武中有“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1871 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阐释。他提出,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 ” 中国文化学者许嘉璐指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成果;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无所不在,只要有人
4、的地方就有文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 旅游文化是一个比较内容比较广泛的叙述。一般的论述更多的是:“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以及它们不同组合方式的边缘内容。1990年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提出:“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
5、明的总和。 ” 海南的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都是海南人民三千多年生产和生活等活动过程的产物。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黎苗族服饰、神奇的木偶戏、千变万化的乐东大安镇剪纸等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还有那蓝蓝的大海孕育着不同特色的民族风情水上人家“?民”文化;海南的四大名菜、琼菜风味、海南粉、陵水酸粉、文昌抱罗粉、黎族风味“南杀”等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及悠悠的民族文化。海南岛正是以其独特的本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二、旅游活动对海南旅游地文化的积极影响 (一)旅游者活动为海南带来新的文化 旅游者是旅游的
6、主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主体是旅游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旅游者的文化身份一方面会影响到旅游接待地东道主的文化即“主位文化” ,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主位文化”的影响,因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扮演了“文化交往使者”的角色。 随着旅游者的进入,给海南当地的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气息,并在与海南当地居民的接触中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甚至达到文化的相互渗透。以海南少数民族旅游地区为例,随着外来的主流、次主流文化群体的游客的进入,外来文化对当地各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和促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旅游者活动提升海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丰富了海南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旅游地和
7、旅游产品要对旅游者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就需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增加文化含量,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增添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如在国内外影响比较广泛的海南琼剧、儋州调声、海南千古情、世界美丽之冠文化演艺等,文化内涵就是它们的存在价值。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旅游文化价值的首要体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赋予旅游资源生命,旅游文化不仅从内涵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深度,而且从外延上也增大了旅游资源的价值。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了某种文化内涵,那么其知名度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成为人们竞相游历的地方,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三)旅游者活动提升了海南带来新的生活
8、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各个方面。生活方式是文化身份里最表面、最显而易见的,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的不断接触和融合,海南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容易受到影响、变化也比较迅速。而这些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包括了社会身份、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 三、旅游活动对海南旅游地文化的消极影响 (一)旅游者活动对海南地方语言的影响 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冲淡了当地的方言,当地方言被旅游者慢慢“侵蚀”着。旅游虽对促进语言的统一大有贡献,但却不利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
9、舶来品的过多,会冲淡本土语言的纯洁性和严密性。 经过三十年的海南旅游活动,海南接待了数以亿计的游人,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内陆地区、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已经开始实施的“国际旅游岛”大环境下,海南的本土方言(海南话、黎话、临高话、军话等等) ,或多或少地都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包括影响最大的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对海南的影响都比较深远,随着当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现在许多当地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外语(主要是英语、俄语、韩语、日语等) ,在平常的旅游接待甚至平时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都不时夹杂着这些外来语。这对于承传传统语言、文化和民俗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者活动对海南当地行为方式的影响 行
10、为方式是旅游者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强烈地受到了客源地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那部分生活、行为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因为这种生活习惯往往是一个人从幼年时代起,就在长时期的客源地文化的熏陶下养成了。 海南岛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承传了世居海南的少数民族黎族的生产方式,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当地居民过着休闲安逸、易于满足的生活方式。然而,经过与外来旅游者的不断接触,受出发地旅游者思维方式、生活节奏、消费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受国际旅游岛政策条
11、件下的影响,当地居民受外来生活方式、工作特点、居住需求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逐渐在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三)旅游者活动对海南精神文化的影响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活动,在对异地空间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然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不同文化身份(文化修养、知识修养、学识修养)旅游者的进入,给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精神文化消极影响,也可以称为“文化污染”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海南当地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产生的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他们最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年轻人善于吸收各种不同的文化,他们通过与外来旅游者的交往,感受到了
12、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他们从文化的各个层面吸收外来文化,包括从表面的服饰、语言的模仿,到内在的思想、观念的去趋同。过去海南人们仅仅认为过着封闭的生活足矣,赚钱是为了持家。而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他们逐渐意识到工作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便娱乐和享受,并且更加注重消费。有些海南的原住民还萌生了走出本我文化、感受异质文化的念头,想要从一个当地居民转化为“旅游者”的身份,亲自感受旅游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旅游体验。 (四)旅游者活动对海南社会道德准则的影响 海南原住民一直秉持着本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种传统道德观念在他们身上已经根深蒂固,面对旅游者带来的巨大冲击不知如何是好,新旧生活方式和价值
13、观相混杂,思想上出现混乱,心理发生变异,此时他们道德感下降,会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自身的落后、无助感,转化为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产生报复行为。旅游对道德标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毒与色情娱乐业的出现、犯罪率上升和赌博成风。旅游者的高消费以示范的形式引起了接待地的消费欲望,出现社会心理平衡,从而引发犯罪。 旅游业的发展为性工作者及其顾客提供了条件,并创造了良好的场所和环境。从旅游地社会的角度来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也沦为一种“吸引物” 。色情活动为妇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以高收入吸引着大量妇女加入到卖淫的行列中去。而出于旅游发展的考虑,旅游地社会对色情活动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虽然海南旅游
14、地并没有受到如此深入的影响,但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发廊” 、 “按摩店” 、 “游戏厅”等在海南的各旅游接待点都有存在。 四、消除旅游活动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地文化消极影响的途径 (一)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提升海南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 144.5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16.7%,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白沙、陵水、乐东、昌江等 6 个民族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东方 3 个享受民族地区政策待遇的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的文化
15、旅游资源。 在开发中突出海南地域文化特色,发现和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开发中的重点,文化资源更是如此。海南旅游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注重民族文化基础建设,积极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二)保持海南旅游地文化的原生态,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挖掘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 海南特色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汉族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黎族文化,2009 年 10 月,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正式批准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
16、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黎族织锦) 、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民歌、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竹木器乐、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等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大量黎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亡,比如延续了几千年的黎族文身习俗,尽管承载着黎族独特的民族记忆,但随着纹身老人的离去,纹身的工具、工序、技法等都将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尘挨中。黎族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黎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也亟须有所突破,建
17、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势在必行。 (三)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护海南旅游地文化 文化生态的多元性决定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越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与生命力。因此,要充分挖掘、保护、开发、弘扬好海南本土文化资源,切实将海南本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让优势真正“优”起来,让特色真正“特”起来,以文化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品味和内涵。 在国际旅游地大环境的前提下,以 2010 年 1 月 4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依托,制定完善有关于海南文化保护的法律,使得海南旅游地的文化环境保护做到有法可依,将文化环境保护利用情况纳入当地经济社
18、会发展的综合指标里,建立和健全文化环境保护利用的有效机制,使海南丰富的旅游文化流传万世、永续利用。 (四)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海南本土文化 繁荣发展海南当地文化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大民族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大力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文化水平、高级体育人才,积极开展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发展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
19、设做出新的贡献。 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中国第一部旅游法规旅游法 ,结合海南当地旅游和文化结合点,开发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旅游产品。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琼剧、黎锦、儋州调声、崖州民歌、黎族传统乐器等乡土文化,黎族“三月三” 、军坡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一批文物古迹,加以包装推销,形成海南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总之,旅游活动的发展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地文化的影响,从大的方面讲是积极的,但是旅游活动对海南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确实是存在和不容忽视的。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海南本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要受旅游出发地文化的碰撞,尽管文化的碰撞是相互的,但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海南本土的旅游接待地上。作为旅
20、游接待地的海南只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地践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大方案,努力将旅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处理好各方面与海南旅游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就一定能更好更完善地促进海南旅游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立新,左薇薇,顾家琦.旅游文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4-5. 2 冯乃康.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J.旅游学刊,1991, (1). 3 谢婷,钟林生,陈田.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 (5). 4 马波.现代旅游文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1. 5 龚胜生,熊林.旅游犯罪学:定义、领域、方法与意义J.旅游学刊,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