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359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都在同步增长,资源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以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又好又快发展为鲜明导向,以结构调整为关键环节,以自主创新为主

2、要驱动力,以节能减排为倒逼机制,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安全、创新的关系,走资源推动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创新支撑型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一、强化生态理念教育,培养全民的文明观 生态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只有强化生态理念教育,大力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观,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生态理念教育,一是重视生态文化的教育。要运用一切可以宣传教育的资源和阵地,烘托出生态文明这一

3、主题,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切实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修养,引导公民个体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善待、尊重、敬畏生态的价值取向,激励对个体、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起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使全体公民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强对自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做到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二是开展生态教育的各项活动。要积极开展诸如生态园区的建设活动、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组织风景园林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宣讲绿地系统规划的

4、基本任务、规划原则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功能。帮助人们了解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了解景观规划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规划的认同感。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使公众“自然地”关心环境,把地球当成人类的家园。三是利用风景园林系统优势,开展全民生态教育。健全风景园林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加设各种生态说明牌、标牌、警示牌,播放生态科教广播及影像、举办生态展览、报告会、咨询会,通过实物和宣传工具,介绍生态形势、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文化,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设计并带动公众参与各种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育活动,提升教育效果。通过有专业人员辅导的参观、生态旅游、种

5、植实践、绿化设计及家庭养花实习等活动,帮助人们丰富自然体验、建立热爱自然和关怀生态的态度、学习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生态教育中心、生态博物馆、儿童园艺活动中心、爱好者俱乐部,配置生态宣传车,开展各种综合性教育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生态科普工作。承担各种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商店建设活动的专业指导;配合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组办生态教育专栏及网站,开办“绿色论坛”和绿色咨询服务等等,广泛地开展国民生态教育。四是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

6、建设的社会氛围。五是多层次地搭建政府与公众座谈的对话平台,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和生态环保信息知情权、传播权和有关决策的参与权、监督权。六是创建和巩固生态教育基地。要不断总结生态教育先进的经验和规律,加以推广。要注重问题研究和课题引领,开展有深度和有力度的生态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要形成相对规范的生态教育教材,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要创建和巩固一批生态教育基地,来带动更大范围内的生态教育工作。 二、构建环保长效机制,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构建科学完善的节能环保长效机制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和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排放标准,严格限制新上污染项目。坚决淘

7、汰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引导布局分散的化工企业进入园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治污。二是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要把河湖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污、铁腕治污,确保完成根治河湖的阶段性目标。完善环境价格体系,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强化“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利益机制,实行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要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环保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标准。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环保,加快以节能环保为中心的技术改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加全球环

8、境科学综合研究,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建设环保科技示范工程,培植一批环保产业,骨干企业。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把节能环保的要求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全过程,努力做到择优引进,科学引进。四是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环保建设的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重点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等市场化条件较好的领域推行政府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企业成为节能环保的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形成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多方并举合力推进的投入格局。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为公众参与环保创造条件。改革环境保护监管体制,逐

9、步完善“中央监察地方、地方监管单位、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的监管机制。 三、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则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以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和服务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为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生产或者少生产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

10、端处理。因此,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坚持政策导向、价格调控和科技支持,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二是要坚持开发并重、节约优先。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发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等生态产业,加大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选力度,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三是要坚持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实施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为重点的资源节约战略,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

11、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四是要搞好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彻底摒弃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建立一批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若干循环城市和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及再生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搞好农家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残留物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四、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破

12、坏农业可再生资源、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把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生态合理和持续发展之目的。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生态优化的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一是要调整农业结构。要在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靠农业新技术革命,按照品质优良、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目标要求,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供需平衡的基础上,逐年提高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比重,重点培育和发展无公害的水果、蔬菜

13、、食用菌、花卉等经济作物,并形成优势产业。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充分考虑和利用种养业之间的链条循环关系,致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庭院生态农业,逐步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现代农业。二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起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化粮田、优化气象和病虫害测报系统、建立农业生产信息网络等措施,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在依法保护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做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作,改善农村能源供给,治理工业“三废” ,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污染,减少农业灾害。三是发展无公害农业、特色农业。重点围

14、绕提高食物生产质量、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控制常规化肥、农药的用量,扩大和推广生物良种、生物肥料、无残毒农药的使用面和技术应用;按照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山野菜的生产和系列加工,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四是要全面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围绕建设生态农业的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企业和农民投身于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开发,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同开辟农民就业新渠道、实现农产品价值和增值结合起来,鼓励采取“公司+农户” 、 “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生态农业建

15、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与生态农业建设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依靠生态农产品的物流,带动起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工农两业相互渗透和相互推动,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走出一条生态农业产业化和城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兴业富民同时启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生态农业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五、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战略,加快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把文化旅游产业建成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一是要完善基

16、础设施。要优先投资建设交通网络和主干线与旅游区(点)连接线的游道,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在公路建设中,优先建设旅游区(点)所在的乡村。突出抓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突出抓好景区景点建设。要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抓好星级酒店、景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要优化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旅游投诉网络体系。二是要打造旅游精品。突出打造旅游品牌,在资源、要素和产业整合上做文章,把一些景区景点建成国家级知名旅游景区。要努力开发满足境外游客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吸引境外高端游客

17、。加快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发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大力开发旅游商品,要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流通销售工作,以传统旅游商品为基础,开发一批特色鲜明,便于携带且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重点旅游区和旅游城市的游客集中购物场所,促进旅游购物快速发展。三是要突出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加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加大旅游市场开拓力度,打造经典民族歌舞,充分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要始终坚持繁荣当地特色文化与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并重,切实统筹规划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旅游

18、与文化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要坚持把完善文化设施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和发挥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完善博物馆、文化宫等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和文化产业基地。要重视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对旅游景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要创新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学习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文化旅游实际,大力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要围绕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艺术方式,为游客提供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主题文化旅游晚会,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式旅游业,逐步形成具有地方风格的文化旅游品牌,使广大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亲身感受

19、古代文化、民俗文化、长寿养生文化,体验民俗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四是要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把最好的旅游资源用市场手段配置给最有实力、最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六、建设绿色商业流通,带动合理经济消费 生态文明必然会带来适度消费模式的选择,要大力发展流通产业的生态文明,把建设绿色商业流通、和谐商业流通、生态商圈作为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流通业要在“三绿工程” (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消费)的基础上,不断推行绿色商品、绿色包装、绿色商业流通

20、、和谐商业流通、生态商圈、未来商店等,使绿色商业的发展符合现代流通的发展方向。一是在制造业聚集区内,构建协同绿色物流配送中心。在充分发挥其生产制造方面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将绿色资源集中配置放在核心业务上,促进企业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绿色物流外包,使制造商降低因拥有运输设备、仓库和其他绿色物流过程中所必须的投资。二是采用供应链管理,实现绿色流通业与制造企业的有效对接。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及商品销售到顾客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高效协同工作,实现高品质的用户服务,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要利用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绿色商流、绿色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

21、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开展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打破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机制,实现横向一体化扩展企业策略。三是建设一批中高级绿色批发市场,构筑中高级绿色大市场格局。要规范发展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全国的绿色商业、绿色流通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商品集散中心;切实改进经营方式,把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引入绿色商业、绿色流通批发业的经营创新中。要推动现代批发业与绿色商业、绿色流通业的整合,通过降低绿色商业、绿色流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四是着力打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消费结构,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首先是引导企业开展节约电、水、煤、油和燃气等资源活动,严格执行各地制定的公

22、共建筑室内温度标准,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其次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建设和改造中广泛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引导节能环保厂商推介技术和产品,支持企业对耗能大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降低消耗。再次是创造条件促进住房、汽车合理消费,大力开发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经济消费项目。加快推进连锁超市、放心店建设。加大绿色商业、绿色流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力度。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城市绿色商业、绿色流通的大商场、大市场、大超市向农村延伸网络,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鼓励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业网点及家政、医疗、理发、洗染、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向社区延伸。加快推进便利经营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 。 七、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