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362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摘要:针对中国土地粗放利用的现状,以诸城市为例,通过对诸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找出诸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土地潜力分析,对近远期用地规模进行预测,最后得出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对策,以期对中国土地用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诸城市;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基本农田;城镇建设用地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s extensive use of land, to the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

2、n of the city land use, find out the city land use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land potential, land scale prediction of short and long term, the l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land in China the model provides a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city; urban and rural

3、 l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basic farml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概述 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泰沂山脉和胶潍平原交界处,总面积 2167.2 平方公里;2007 年末全市总人口 106.33 万人。全市下辖 9个镇,一个乡,3 个街道办事处,1 个经济开发区,448 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胶新铁路、青莱高速、206 国道以及正在筹建中的潍日高速公路为城市对外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烟汕、泰薛

4、、平日、朱诸、央赣、胶王等六条干线公路穿越市境,与 22 条市乡公路纵横交错,组成密集的交通网络,以城区为中心呈网状向四周延伸,成为周围地区的枢纽。 2 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现状 诸城全市土地总面积为 2182.7 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14,其中耕地总面积 1200 平方公里(1799 亩)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4.97;建设用地总面积 186.72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69%。市域范围内,河 流水系较为丰富,水域面积约为 185.32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49%。市域范围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起伏较大的低山丘陵地带,中部向北潍、渠两河沿岸,多

5、为波状平原和少部分洼地,中有残丘分布。 2.1.1 耕地利用现状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自 2001 年以来,由于新开垦耕地的面积与被占用耕地的面积不相当,全市耕地总体规模有所波动。被占用耕地大多被用做国家基建、集体基建和农民个人建房,也有部分耕地被改为果园、蔬菜大棚等。由于部分耕地功能被转化,以及人口规模的逐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 从各镇耕地规模占市域面积比重(图 1)方面分析,其中,由于舜王街道、贾悦镇、石桥子镇、林家村镇为典型的农业镇,其耕地面积占市域耕地总面积的 10%以上。桃林镇处于市域南部低山丘陵地带,农业土地利用条件较差;辛兴镇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枳沟镇镇域面积相对

6、较小,所以农业用地只占市域总用地面积比重的 4%。 从各镇人均占有耕地(图 2)方面分析,由于各镇用地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工业化水平等因素的差别,土地资源的分布相对不均衡。贾悦镇、石桥子镇、百尺河镇、辛兴镇、林家村镇,人均耕地面积大于 1.7亩/人;另外密州街道、龙都街道、枳沟镇、相州镇、昌城镇、桃林乡、皇华镇人均耕地较少,均不高于 1.60 亩/人。 2.1.2 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目前,诸城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186.72 平方公里,占市域用地总面积的 11.69%,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95.09 平方公里,约占市域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50.93%;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91.63 平

7、方公里,约占市域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49.07%。 (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 诸城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 4492.58 公顷,城市人口 29.1 万人,人均城市用地 154.38?/人,中心城区现状人均用地规模较大。另外,人均城镇居住用地面积为 56.60?/人,那么,人均总体居住用地面积则为115.41?/人;现状城市人均工业用地面积为 46.99?/人;可见现状城市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土地利用率较低。 现状人均居住用地占有量较大,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58%,远超过国家规定;现状道路广场占城市用地的比例为 4.59%,绿地所占的比例为2.98%;这两类建设用地与国家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8、,可见现状城市用地结构欠合理,尚需进一步调整。 (2)建制镇建设用地现状 据资料统计,3 个街道办事处驻地、9 个镇驻地、1 个乡驻地建设总用地规模为 42.74 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为 204.72?/人。根据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要求,规划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最大不得超过 140?/人,建制镇现状建设用地规模总体较大。由于大多城镇居民仍没有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条件,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 (3)农村分社区建设用地现状 诸城农村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91.63 平方公里。目前市域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162.95?/人,根据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规划村

9、建设人均用地面积最大不得超过 100?/人。现状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均远远超过相关标准,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偏大。 现状建设用地特点: (1)建设用地规模过大,人均建设用地远大于相关标准。 (2)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亟待进一步调整。 (3)城中村和镇驻地村大多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土地开发强度低。 (4)城镇企业用地粗放,不少企业存有大量的闲置地,土地利用率较低。 (5)农村存在大量空闲宅基地,而且“一户多宅”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土地利用存在浪费。 (6)农村工业“遍地开花” ,土地浪费,污染面广,且不利于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间的分工合作。 2.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部分耕地被转变

10、为其它用地,人均耕地逐渐减少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被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住宅用地、林地等;另外,新增耕地面积相对较少,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2)耕地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耕地不平衡 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市域南部的城镇耕地占镇域用地的比重较大,北部则较小;由于市域南部人口密度较大,人均占有耕地较少。 (3)耕地经营规模小 大多耕地仍沿用分户经营的传统模式,经营规模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推广,不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 (4)建设用地规模过大,人均建设用地超标 目前市域人均建设用地 258.90?/人,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46

11、.16?/人,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267.53?/人,远远超过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 (5)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 城乡公共设施、道路广场、基础设施、公共绿地等公共用地占有比例和人均占有量较低,而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规模较大,农村工业用地较大,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 (6)建设用地利用率较低 城中村和驻地村大多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城镇企业用地粗放,不少企业存有大量的闲置地,土地利用率较低;农村企业和居民点大部分规模较小,不少农村存在大量空闲宅基地,而且“一户多宅”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土地利用存在浪费。 (7)村镇企业规模较小,分布涣散 农村工业规模较小, “遍地开花” ,

12、土地浪费,污染面广,且不利于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间的分工协作。 3 主要用地规模发展预测与土地潜力分析 3.1 耕地规模发展预测 随着诸城市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建设区域的不断扩张,农业生产用地将不可避免地被占用。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国家基本农田制度的落实,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用地的管制,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基本农田的土地用途。于此同时,加强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土地整理和部分农村建设用地的复耕,至少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的现有的土地规模不变。结合诸城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和农村用地的需求,至 2030 年末,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诸城市耕地规模至少保持 67

13、.11 万亩不变。 3.2 建设用地规模发展预测 3.2.1 中心城建设用地 诸城中心城区 2010 年现状建设用地为 26.98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198.98?,考虑诸城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对城市用地面积需求量高,中心城区未来发展范围内河湖水域众多,须尽量保留这种自然特色,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此本规划选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近期为 150?/人,远期为 120.0?/人。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中心城区近期(2015)人口规模为 21 万人,远期(2030 年)人口规模为 35 万人。因此,预测城市用地规模如下:规划近期(2015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31.5 平方公里;规划远期

14、(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42 平方公里。 3.2.2 镇区建设用地 诸城各个镇区 2010 年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15.11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234.58?,根据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规划期内,规划指标要求调整到 140.0?/人以内。考虑各镇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对用地面积需求量高,因此本规划选用的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 140.0?/人。另外,考虑到近期大部分镇的经济仍处于较低水平,各类建设用地整改的难度较大,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取 200.0?/人。根据人口规模的预测,各个镇区近期(2015)人口总规模为 8 万人,远期(2030 年

15、)人口总规模为 14 万人。因此,预测镇区用地总规模如下:规划近期(2015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16 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30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19.6 平方公里。 3.2.3 农村建设用地 诸城村庄 2007 年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85.02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288.02?/人,根据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规划期内,规划指标要求调整到 100.0?/人以内。考虑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条件的需求,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农村各类设施建设的需要,农村建设用地面积需求量较大,因此本规划选用的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 150.0?/人。另外,考虑到近期农村经济条件有

16、限,农村居民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村庄合并与新农村社区建设比较困难,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取 240.0?/人。 根据人口规模的预测,农村近期(2015)人口规模为 24 万人,远期(2030 年)人口规模为 16 万人。因此,预测农村用地总规模如下:规划近期(2015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57.6 平方公里;规划远期(2030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24 平方公里。 3.3 土地潜力分析 根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计算,诸城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为 26.98 k?,到 203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将增加到 42 k?,净增加 15.02 k?;建制镇现状建设用地为 15.11 k?,到 2030 年,

17、建制镇建设用地为 19.6 k?,建设用地净增加 4.49 k?;农村现状建设用地为 85.02 k?,到 2030 年,农村建设用地为 24 k?,建设用地净减少 61.02 k?。通过土地整理,到2030 年,全市可节省建设用地 41.51 k?。 (表 1) 按照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原则,节省的这类土地可以发展旅游、高效农业(反季节蔬菜、花卉、瓜果等) ,部分用地也可以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或者转化为耕地、林地等。 表 1 建设用地占补平衡表 4 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对策 (1)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按照近远期用地规模的预测结果,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统筹管理,科学布局,优化配

18、置土地资源。 (2)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依据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诸城土地利用现状,调控土地供应分配,防止建设用地供给空间配置的结构失衡。控制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规模,保护耕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手段使市域耕地占补平衡。如果能够有效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资源,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到规划期末,诸城市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3)统筹农业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 按照国务院 1994 年颁发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结合诸城市的现状条件,统筹农业用地,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尽量少占普通农田,实现占补平衡。 (4)统筹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19、 进一步提倡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机械和各种科技产品的利用率,改进耕地的基础设施,统筹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5)统筹城镇建设用地分配,保证城镇协调发展 针对诸城市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明显偏大和各类用地失衡的的问题,完善土地的监管机制,合理分配建设用地的规模,提高土地开发强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分配,保证城镇协调发展。 (6)统筹各类建设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机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统筹各类建设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把诸城建设成为山东半岛

20、蓝色经济先行示范区。 (7)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实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实行扩权强镇,强化以城带乡和以工促农,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的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以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目标,创新土地利用、社会保障、城乡管理、公共投入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原理(第 4 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诸城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3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职业制度管理委员会 . 城市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蒲松林.城镇体系构建与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