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乡地区差异的比较论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43554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城乡地区差异的比较论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城乡地区差异的比较论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城乡地区差异的比较论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城乡地区差异的比较论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城乡地区差异的比较论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城乡地区差异的比较论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摘 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严重失衡。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主要从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等方面来剖析,进而寻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适当途径。 【关键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和切入点所在,江苏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要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始。那么,何为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主要包括促进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卫生

2、、科技、文化、体育、人口和公共事业等内容。根据公共服务本身属性的重要性和民众需要的迫切程度以及财力保障的可能性程度,公共服务可以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我们目前所讲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江苏目前城乡地区差异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经济水平与总量显著上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因而城乡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与缓和。但是,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等尖锐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坚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社会发展悬殊,农村成为落后地区。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在就业、教育

3、、卫生、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进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影响到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就社会保障而言,江苏省农村的社会保障率只有 53%,而城镇居民则达到了 95%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2.城乡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差距明显。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城镇居民。 3.工业与农业差距扩大,农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工农业二元结构已经有了明显的缩小,总体上来说,农业的相对收益也有提高,工农业关系得到改善。但是,农业的投资不足,农民的增收缓慢依然不容忽视。 因而,解决城乡地区差距扩大,实现江苏省的跨越式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如何

4、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1.大力发展公共教育事业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久 之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之一。而公共教育事业则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部门的资金、人员等的投入。江苏苏北、苏中、苏南差距的不断扩大,在公共教育事业上也是有很大体现的。 例如,苏南的苏州市,2006 年在全省就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2007 年,苏州下辖五市七区全部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

5、009 年,苏州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2010 年,高等教育依旧如此。苏北 5 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4.5%,但普通高校总数仅有 19 所,占 20.2%。由于苏北高等教育总量的严重不足,江苏 70 年,苏州被列入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而苏北的徐州市 2006 年秋季入学起,才开始推行了对六县(市)和贾汪区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群体免收学杂费的政策的试点工作。88%的高校集中在苏中和苏南地区,因此在苏北,许多优秀的高中生只能选择离开苏北求学,从而造成了苏北人才的流失。江苏省不同地区,公共教育事业相差如此之大,城乡之间的由于传统观念、家庭投入与重视

6、程度的不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等,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均衡更加严重。 那么,如何解决江苏省地区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事业不均衡的问题便成了促进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之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缓解江苏省公共教育事业不均衡的困境: 江苏省政府要明确目标导向,实行政策倾斜,向苏北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增加教育投入。江苏农村的落后在苏北,而教育的落后也在苏北。如前所说,苏北五市人口占全省的 44.5%,高校仅占 20.2%。高等教育的落后和经济的落后是相互联系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会给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人才的支持,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与重视,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

7、发展。因此,江苏省政府要实行公共教育政策倾斜,向苏北倾斜,立足苏北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同时,要加强苏北的人才自我造血系统,从而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当地,切实为当地的发展起到作用。 2.切实推进就业服务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 障。户籍制度是维系城乡分割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存在大量需要向城市工业转移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中也存在着许多适合农村劳动力岗位的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但城乡劳动力分割制度阻碍了这种正常的流动。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新的就业机制,必须完善和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这是客观的要求。 但是,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的问题是大量存在的。这里

8、,笔者选取了苏北的淮安市和江苏整体的进行对比分析。2010 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37147 元,与 2009 年的 32736 元相比,增加了4411 元,同比增长 13.5%,增幅提高 1.5 个百分点。但是 2010 年淮安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 28175 元,与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相差达 8972 元,这相差是巨大的。可以想象,苏北的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苏南的差距,这是非常不利于和谐江苏的建设的,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另外,2011 年全省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1168 万人,有 547 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

9、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165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90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而作为苏北的淮安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加就业人口36.7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5.3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3.4 万人。这与淮安市人口 534.1595 万人比例是较低的,与全省总体水平比较更是相差巨大的。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行: 第一,加强普及职业介绍,切实疏通劳动力供需渠道。随着就业市场调节的比重增大,职业介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沟通劳动力供求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劳动部门进行就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它是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和衡盘就业服务发达程度

10、的标志。要充分发挥它调节劳动力供求的作用,根据一定时期就业工作任务和宏观管理目标,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 第二,扩大就业培训的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就业培训工作,是就业服务体系中最活跃,最能启动内劲的环节,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就业使企业选择劳动力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去年,省劳动局已明确提出就业培训工作,要实现培训基地建设布局合理化,培训基础设施规范化,培训计划的编制和专业设置市场化,培训层次、方式多样化和就业培训与其他服务手段协调发展制度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因此,要切实按照省劳动局的要求,积极扩大就业培训的规模,积极提高就业培训的质量,切实推进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1苏州教育局网站.http:/ 2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 index.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