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乡城传统藏族民居聚落中的宗教环境观摘 要:本文以宗教文化为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已有的相关资料,对四川乡城的聚落选址理念、空间格局、布局形态这几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宗教文化对四川乡城藏族人居环境的影响。 关键字:康巴藏族;聚落;宗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52 文献标识码:A 乡城宗教文化背景 四川乡城县根据 1990 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其总人口为 23923 人,其中藏族为 22323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93.31%。以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为主。藏族全民信教,宗教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藏族聚落民居建筑及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本文从宗教角度来探讨乡城聚落选址布局理念。 聚落选址布局
2、中的宗教环境观 (一) “万物有灵”的聚落选址理念 藏族宗教信仰决定了一切否定性的行为规则,认为凡事都以某种神秘的力量或联系。在聚落的选址时,讲究顺应自然、因山就势,尽量减少对地形的改变。此外,出于对高原严酷环境的敬畏,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的原始自然崇拜思想,到处都会有神灵在徘徊,所以动土之前还需完成一些祭祀仪式,表示向土地神借用土地。在乡城的村落中,即使是乡城县政府驻地的香巴拉镇上,建筑遵循平行等高线布置的原则,主街的曲率也大致等同或垂直于等高线,以横向舒展的组织形象巧妙的体现了与自然相适应的观念,整体聚落顺应山势高低起伏,鳞次栉比。 (二) “背山面水”的聚落空间格局 乡城民居聚选址遵循
3、“依山傍水”的大原则,这和我国古代风水学中用“取势、纳气”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理念来选取建村立寨的“风水宝地”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求得村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如图1.1) 图 1.1 村落选址与生态的关系来源:风水理论研究 图 1.2 乡城县村落来源:自摄 此外,藏族民间古老的信仰观念认为,地美则神灵安,神灵安则子孙盛。基于此,藏族聚落选址会最大限度地选取优美环境,并且附会“吉祥”的含义。乡城的政府驻地香巴拉镇就选址于乡城著名的巴姆神山脚下,以作庇佑之意。乡城的村落空间形态多为背靠山,面朝河。在乡城硕曲、玛依、定曲三条河流由北向南众贯全境。条件合适的山麓河滨,村落散落其间,宛如一串串佛
4、珠,乡城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如图 1.2) (三) “神圣中心”的聚落布局形态 图 1.3“曼陀罗”示意图 来源:http:/ 乡城县城以桑披岭寺为中心形成向心型的布局形态。这种向心型布局则主要是受藏传佛教“曼荼罗”理想世界的影响。 “曼荼罗”梵语为Mandafa,汉语译为“坛城” ,这种宇宙图示代表着佛教密宗的宇宙观和正法所在的理想国度。 (如图 1.3)在空间意义上, ,以中心为主导向外辐射,以边界为约束向心凝聚,由此构成内聚外屏的神圣场所。乡城桑披岭寺占据最高点,俯视民宅,形成统帅。为了朝佛方便,也为了更好地获得来自神圣世界的庇护,所有藏族住居存在着向桑披岭寺这一“神圣中心”趋近的
5、倾向。 三结语 藏族社会在长期的政教合一的体制下,藏传佛教影响渗透到藏民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在聚落布局上, “万物有灵” 、 “神圣中心”等思想伴随着聚落的选址与发展的全过程,这些宗教教义隐含着一种原生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形成了今天四川乡城藏族特有的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观,塑造了一道独特的古朴的聚落景观。 参考文献: 1戴志中,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毛刚.生态视野?西南高海拔山区聚落与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立.寻找文化的身份:一个嘉绒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军环.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城市建筑.2011.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