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49996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章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为贯彻落实“全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会议”精神,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兹制定学校教育教学三年发展规划:一、工作目标:积极实践和推进新的课程和教材教学改革,完善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关注差异,分层导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工作措施:(一)、为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探索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我校的教研和教学质量,加强教研组建设,特制定我校质量监控体系如下:1、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教务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

2、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2、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A、随时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等教学常规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与教研组长沟通,随时推广或督促改进。B、定时监控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及时推广或改进。3、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A、听评课制度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及教师相结合的听评课制。B、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C、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4、教学质量的评价: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过程性评价依据随时监控的信息由教研

3、组长和教务处进行评价,学期结束依据学校考评由教研组长和教务处给出终结评价。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效果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做好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建立四级跟踪表或曲线图。5、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1)一级监控教务处A、教务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B、定期(期初、中、末)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C、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

4、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D、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各教研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外出听课学习。)E、每两月或一学期召开一次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F、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批改情况。(2)二级监控教研组,A、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B、组织制定本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控执行。C、加强教研组的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月集体备课次,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D、由教研组长牵头

5、,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汇总本年级各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名单,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出基本练习题,对本年级学习本学科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质量追踪分析。E、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F、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3)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A、教师是具体执行、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B、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C、积极参加市县、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D、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

6、反思和想法。(二)、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特建立我校教学资源库。1、资源库的内容:A、同步教学(包括电子教案、相应课件、课堂实录)、B、试题宝典C、教学研究(包括教师论文、评课、教研组建设)D、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跟踪表或曲线图。2、建立、充实资源库的方法:A、建立、充实资源库与教研组的考评挂钩,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别负责本学科、本年级的资源库建设。B、开学初,由各学科、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统一到资源库管理人员处领取本学期的材料,在本学期使用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三)、聚焦课堂教学,在课改中积极实践,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策略;

7、探索中小学衔接的操作体系;构建符合学校特点、体现德育渗透、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方法。以课改为抓手,以教科研为引领,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某一课型的研究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结合文本教材,有意识地注意渗透德育目标,期末写出切实可行的结题报告或校本教材。三年形成一整套适合我校校情的、针对每一课型的教学策略。加强学校特色的教学,教研组集体参与,共同打造。2016、1-2016、6 初步形成校本课程2016、9-2017、6 充实完善上述校本课程2017、9-2018、6 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三、科研工作目标:营造专家指导、自主研究、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的科研氛围。建立和完善立

8、足校本的学校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研骨干队伍。以教育科研的过程、成果和经验,有效推动学校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工作措施:(一)、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体系校本教研要长期健康的开展下去,既要依靠思想认识的发动,也要靠必要的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保障。首先要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体系,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在聚焦课堂中努力为教师的研究指明方向,创设空间和搭建平台。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如果学校管理还是以前那一套,那么,教育发展和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9、。 (二)、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立学校领导的教研常规。要明确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整合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 2、建立教研组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处和教科室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教务主任和教科室主任是主要责任人。要科学地设置教研组,建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既按学科设置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又要交叉设置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教研组,以及跨校教研协作组,以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3、加强教师教学研究。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加强

10、教师教学研究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学生评价与考试、教学质量分析等。(1)理论学习。研究认为,教师对学习的态度及效果有四个层次:(a)迫于任务(完成学校规定的读书或其它学习任务);(b)为了生存(各类学历进修、考核);(c)一种生活(读书、思索、探究成为一种习惯);(d)视为享受(我学习因为我快乐)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能从第(a)、(b)种状态中走出,尽快步入第(c)、(d)种状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

11、,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2)教学反思。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所以,我们要经常反思,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叙写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3)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同步建立一种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

12、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研究能力。4、建立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常规。为了使教师互助得到落实,学校要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主要应有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教师帮带、听课评课。(1)集体教研。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校内跨学科备课、同学科跨学校备课;再集中时间说课、交流;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3

13、)教师帮带制度。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4)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四、教师队伍建设目

14、标:塑造师德高尚,关爱学生,敬业奉献,自主发展,善于沟通和合作的教师群体形象;通过理论研究、系统培训以及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实践,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既而形成一支“双又型”(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近期目标争取到16 年,实现四个以上:(1)有 15以上的教师成为县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2)使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有以上在学校的中层岗位锻炼,并从中选拔优秀者充实学校干部队伍。、远期目标形成一支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出一定比例的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品牌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5、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主要工作措施: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敬业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推动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的提高。坚持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全校教职工学习制度,采取“学习、讨论、活动”三步走的方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从时政、法制、道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教师依法治教的水平,使教师切实感受 “教育无小事,事事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是典范”。通过师德优秀评选、宣传栏弘扬先进等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人心,努力在校内营造讲奉献、重合作、乐创新的和谐氛围。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

16、展提问题、讲看法、出设想。丰富和完善教职工参政议事的渠道,引导教职工热爱学校,与学校同甘苦、共命运。加强我校教师自培基地建设,多渠道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依靠学校自身力量,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着力建设校本培训课程,努力发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色校本培训体系。普及性培训:一是对全体教师开展暑期和寒假的集中培训,二是不定期的组织科研、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讲座和培训,三是教师学期中参加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活动,使教师具有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且在计算机运用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有突破。带教性培训:合格性带教:对教龄 1-2 年的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带教及班主任带教,重点

17、是班级管理常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通过以老带新、结对互学使职初期教师快入门、早合格。成长性带教:学校经过综合考虑,安排教龄年以下的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校内、校外拜师,促使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发展性培训:“引路子” 。确定专人对骨干教师或选定的培养对象进行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并积极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压担子” 。骨干教师的成长主要靠 “实”,对他们适时安排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任务,通过项目引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架梯子” 。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

18、植,努力为他们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根据他们自身发展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搭台子”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以“教师发展为本”,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成果评审机制,健全教育教学奖励评价制度。通过评审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实行好“两个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项目奖励与常规激励相结合。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善在一线优秀班主任、优秀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管理干部的机制。开展民主推荐学校中层后备干部;选拔“双强型”(即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到学校的管理岗位,使学校管理队伍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和学位进修,制订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管理条例,在经费上予以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