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5076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届论文题目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所在学院法学院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大学生犯罪问题在我国是文革结束以后恢复高考才开始产生的,本身的研究时间较短,但是随着近年来我过高校改革扩张,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犯罪率升高,大学生犯罪问题才被真正引起重视。大学生犯罪问题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治安,还直接关系着我国今后人才素质和文化素养。因此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符合现实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本文主要通过越轨理论,运用例证法、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七种越轨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的犯罪进行归因的研究。笔者通过现状和原因分析

2、,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解决办法,首先,正确发挥政府功能,加强政府对大学生的控制影响力;其次,深化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让大学生在知法懂法的状态下守法;第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最后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规则上减少一些亚文化的产生。关键词大学生、犯罪、越轨理论ABSTRACTUNIVERSITYSTUDENTCRIMEPROBLEMINOURCOUNTRYISTHECULTURALREVOLUTIONENDEDINTHEUNIVERSITYENTRANCEEXAMBEGANTORECOVERFROM,ITSELFRESEARCHTIMEISSHORT,BUTINRECENTY

3、EARS,WITHMETHEREFORMEXPANSION,THENUMBEROFCOLLEGESTUDENTSGROWINGRAPIDLY,WITHTHECOLLEGESTUDENTSCRIMEISUP,ANDCOLLEGESTUDENTSTOBEREALCRIMECAUSEATTENTIONUNIVERSITYSTUDENTCRIMEPROBLEMNOTONLYAFFECTSTHESOCIALSECURITY,BUTALSODIRECTLYRELATEDTOTHEQUALITYOFTALENTINTHEFUTUREINCHINAANDCULTURALLITERACYSOTHEATTENTI

4、ONANDSOLVETHEUNIVERSITYSTUDENTCRIMEINTHEREALISTICNEED,ALSOISOURSOCIALDEVELOPMENTNECESSARYTHISPAPERMAINLYTHROUGHTHEDEVIANTTHEORY,USINGTHEEXAMPLEMETHOD,ANALYSISANDSOONMANYKINDSOFRESEARCHMETHOD,FROMTHEPOINTOFVIEWOFSEVENDEVIANTTHEORYOFTHECRIMEOFATTRIBUTIONOF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ANDRE

5、ASONANALYSIS,PUTFORWARDFOURASPECTSOFSOLUTION,FIRSTOFALL,THECORRECTPLAYTOTHEGOVERNMENTFUNCTION,STRENGTHENGOVERNMENTFORUNIVERSITYSTUDENTSCONTROLFORCESECOND,DEEPENINGTHEUNIVERSITYSTUDENTSLEGALEDUCATION,LETSTUDENTSUNDERSTANDLAWSINTHEKNOWLEDGEOFTHESTATELAWTHIRD,STRENGTHE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

6、ON,IMPROVEUNIVERSITYSTUDENTSMORALLEVELATLASTTHEWHOLEMANAGEMENTLEVELASCENSIONUNIVERSITIES,FROMRULESONTHEGENERATIONOFREDUCESOMEOFTHESUBCULTUREKEYWORDSCOLLEGESTUDENTS,CRIME,DEVIANTTHEORY目录一、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背景和现状5二、越轨视角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及原因分析6(一)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财产型犯罪或者以获取财产为目的的其他类型犯罪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大学生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团伙性、智能化、报复性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7、家庭和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犯罪影响很大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对防治大学生犯罪的具体措施的建议11(一)进行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让大学生在知法懂法的状态下守法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强政府对大学生的引导,增强社会控制网络致密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从规则上减少一些犯罪亚文化的产生可能性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语14参考文献16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一、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背景和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的入学率快速升高,学生基数剧增,截止2011年7月份,我国在校大学生数约2500

8、万人,并以每年13到16的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现今我国高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统计显示1976年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占整个刑事案件的70,大学生则占其中的25;到1992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案件总数的87,大学生在其中犯罪的比率则上升到4;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犯罪数量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率已经将近20。另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当前大学生犯罪率为126,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不仅是犯罪率和犯罪数量的升高,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严重性、恶劣性也不断增大,严重危害了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先有“马加爵杀人潜逃案”,近两年来“胡斌飙车撞人致死案”、“药家鑫撞人杀人案”和“清华学子刘海洋

9、硫酸泼狗熊案”等也在社会影响极坏。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或者抑制这个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犯罪存在着贪利性、团伙性、报复性、突发性、智能性和知法犯法性等特点,这样的越轨行为是教育者、家长和社会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1尽管单说大学生越轨犯罪只是个案,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庞大的人数基数,以及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地位,这个问题已经被彻底放到了台面上。面对这样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政府和各类大专院校都施行了各种防治措施,但始终无法改变大学生犯罪率逐年增高的现实。其实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学者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过研究,他们

10、指出,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分为主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的原因有追求绝对“民主”、“自由”的政治观;贪恋享受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价值观;流氓无产者的荣辱观,客观方面的原因有“十年动乱”的影响,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2这样的解释符合那个时代的背景,但是当代我国大学生处于相对安定的社会,显然不会有类似“十年动乱”的影响,相对开放的社会也不会引起大学生对“民主”、“自由”这样政治观的盲目追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新考虑大学生犯罪数量增加和严重性增大的现状。同时,西方的越轨社会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青少年越轨犯罪的这个问题在国外也早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析。3堪纳斯(LGCAIRMS)曾经指出,“对

11、1盛跃明、毕霞、刘江、唐国红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对江苏省65名在监大学生罪犯调查的思考,载社会2004年1月,第61页。2袁纯清大学生违法犯罪浅析,载法学杂志1983年第2期。3史清华再度西方越轨社会学理论,载理论界2009年6月,第98页学生不端行为的性质、范围和各种影响以及教师对学生不端行为可能做出的反应进行的研究,已经成为本世纪应用教育的重要研究和写作领域,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威森(WWAYSON)等人也指出,“自本世纪60年代初起,纪律和操作问题已经成为公众讨论的主要问题,这种关心是世界性的”。4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12、早有的认识,但终究国外的研究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笔者通过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数据分析,以越轨理论作为依据,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资料收集,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和资料分析,对大学生越轨犯罪进行归因并对这个问题的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策型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二、越轨视角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前,我们需要了解本文的越轨视角。所谓的越轨,包括社会成员(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所有行为。5简单来说越轨理论就是解释群体中的少数个体违反群体常规的行为,依据社会规范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促

13、进或抑制作用,可以把越轨行为分为创造性越轨行为和破坏性越轨行为,不过,人们在论及越轨行为时多狭义地限定为破坏性越轨行为。6在越轨理论视角中解释犯罪的原因主要分为生物学原因、心理学原因和社会学原因,前两种主要解释了先天或者后天造成与常人的区别而造成的越轨行为和性格与周围的人不一样而造成的越轨行为,而第三种社会学视角中的越轨就是本文准备主要解析的内容。结合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现实,我们发现我国大学生犯罪主要存在着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财产型犯罪或者以获取财产为目的的其他类型犯罪上海市检察机关统计到在2000年到2002年三年的时间中,由公安机关申请、经检察院逮捕的大学生共48人,

14、其中财产型犯罪占到其中的75。同样在一项对大学生犯罪类型的研究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犯罪涉及的五类十种,但是其中70以上的大学生犯罪的案件类型是属于侵犯他人财产利益,可见盗窃、抢劫、诈骗、绑架等财产型犯罪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学生犯罪的主流。导致大学生财产型犯罪的原因主要是贫困和盲目的物质追求。首先,贫困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4郑学刚当代大学生教育活动中的越轨行为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2008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5熊娟浅谈越轨理论,载法制与社会2009年6月(下),第206页。6乐国安越轨行为诱因辨析,载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5期,

15、第104页。截止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可是“国富民穷”、“贫富悬殊”这样的问题仍然在社会中客观存在着。新华网上的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也就是说我国的大学生中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属于家庭困难,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急需社会援助的,可见大学生贫困问题在我国仍然相当严重。造成大学生出现贫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家庭负担过重,缺乏稳定足够的经济来源。绝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造成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负担过

16、重,缺乏稳定足够的经济来源,这些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十分有限或不稳定,尽管举家节衣缩食,但还是难以缴付上学费用。第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较低。一些大学生居住的区域经济发展落后也是造成其贫困的原因之一,一些西部偏远地区与东部及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家庭相比,收入偏低而且差距太大,城乡间经济差异也包含在内。第三,其他一些原因。尽管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但教育经费只占总得GDP的不到5无论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还是与国家其他方面的投入相比较都是明显不足的,各种考证、就业费用繁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也使一些本来就比较贫困的大学生雪上加霜。第四,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会资助。由于我

17、国比较内敛的民族特性,一些贫困大学生羞于申请贫困大学生补助金,另一方面又由于我国大学生助学金门槛高,一些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贫困大学生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资金的补助。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上的道德价值观念尚不完善。青少年本身受到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等因素的控制效果就低,作为贫困大学生在自身道德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状态下相对直接的接触转型期的社会,往往更容易造成心态失衡的状态。一些贫困大学生自身经济能力与总体的经济环境相差明显,在同学大吃大喝的情况下自己可能连每年的学费都捉襟见肘,久而久之这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面对物质的诱惑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弥补这些差异,从而容易形成偷窃、抢劫这样的财

18、产型犯罪。美国社会学家肖(SHAW)和麦凯(MCKAY)在对美国青少年罪犯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犯罪的青少年往往是处于一个解组了的社会体系中,而造成社会解组的原因是贫困、种族异质和居民流动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内,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并存,角色规范模糊不清,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缺乏一个明确有力的社会规范来指导他们应该如何行动;生活中有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规范和规则同时并存,使他们无所适从;传统的主流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也受此影响而无法内化到他们的行为模式中去。其次,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的现状也对一些大学生有负面的影响。我国处于转型期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以功利取向为主导,人们沉

19、迷于物质的消费,从而使得一些信仰与道德的制约作用逐渐被消减,表现为道德功利化,如道德理性的丧失、价值观发生扭曲和利己主义极端化。7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超过自身经济能力加上道德约束力降低之后,便用以引起犯罪行为。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占有率最大国家,仅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境外奢侈品消费就高达72亿美元,2010年我国国内奢侈品消费量增长了30并有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奢侈品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大量的奢侈品进入了大学校园,越来越多LV、GUCCI、ROLEX、CK这样的奢侈品牌出现在了大学校园中,这些奢侈品少则近千、贵则上万,对于大学生这类一般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群体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些奢侈品在校

20、园中形成攀比之风,相对比较不太在意这些东西的男性来说,女性则成了攀比的主流,在一项高校校园消费调查中,有超过50的女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一些时尚名牌的服饰配件,一些女大学生在受到消费主义刺激之后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下,希望快速获得物质财富,于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男女比例已经达到10,远远高于之前的比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盛行,一些女大学生为此走上了卖淫的道路。在一项犯罪类型的调查中发现,在女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中,性犯罪占到了其中的90以上。近些年来我们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常常看到女大学生被包养、女大学生卖淫这样的报道,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天上人间”事件的涉案人员据

21、报道有很多就是女大学生。这里的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自我约束能力弱,在受到外界物质导向的情况下动摇了自身的道德标准,美国社会学家赫希(TRAVISHIRSCHI)认为,制约人们犯罪的重要因素就是社会纽带,犯罪则缘起于薄弱的社会纽带。社会纽带主要由四个因素构成,即来自四个方面的社会控制力依附、承诺、参与和信念。8其中,信念就是个人所具有的自我观念,一个人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在外界环境的改变中始终坚持着这样的观点,这就是信念。如果信念受外物影响而迷失,就容易产生越轨行为。(二)大学生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团伙性、智能化、报复性在我国大学生犯罪数量增多的情况下,大学生犯罪的形式也发生了一

22、些改变,从过去单个的偶然的大学生犯罪到现在大学生犯罪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团伙性、智能化、报复性。首先,由于在学校与外界接触较少,作为大学生经常处在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中来进行自身个7陶重任当前我国违法犯罪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2011年5月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4页。8毕晓宇、袁泓赫希社会控制理论对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启示,载法制在线,第30页。人的日常生活,所以造成一些大学生犯罪也往往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其次,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13亿,其中超过50的网民年龄在24岁以下,75以上的网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超过80的在校大学生拥有电

23、脑,于是在我国互联网行业急速发展的状况下,大学生人群作为我国使用互联网最大的人群,其越来越多的类似网络犯罪的高智能犯罪也增长迅速,网络犯罪的类型也大多数集中于诈骗和黑客;第三,大学生暴力犯罪事件往往是由于报复性的原因发生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马加爵,在个体意识强化的时代里大学生的自尊心相对较强,在一项对大学生心理调查的统计中发现,有415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抱着“谁要惹我决不轻饶”的态度,187的大学生不能接受他人超过自己的现实,这样的心态往往会引发报复性犯罪,我国大学生由于报复原因产生的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我国的大学现状决定了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的求学过程中必须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人

24、,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人是一种群体动物,离开了人群,一个人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于是一般大学生来到大学校园以后都会根据自身爱好、特点或者区位优势组成一个让自己融合在其中的团体小组,就像我们常常在校园中看到的一大帮男生一起吃饭、玩耍和三两女生特别喜欢在一起逛街购物,这些团体小组就具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其中一些团体的文化特点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或者与社会主流文化不同,则构成了亚文化团体。如一些大学生会因为都鄙视学习、贪图享受、思想堕落而受到主流群体的排斥,但他们会因为自身的这些特点自然吸引组成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文化就是大学生中的亚文化,这样的亚文化本身并不构成一种犯罪,只能说是不良的习惯。亚文

25、化论认为群体成员在密切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与主流文化有差别的文化特征,例如贫困人群形成贫困亚文化,吸毒人员形成吸毒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自我再生产和自我维持功能,群体成员高度效忠于这种文化,并且难以摆脱亚文化的控制,任何新的群体成员都会很快认同这种亚文化,持反对意见者则难以在这个环境中生存,这也造成存在亚文化的群体往往会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某种行行为,当这些行为违反法律的时候就产生了团伙犯罪现象。9大学生由于本身拥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因此相对社会群体的亚文化行为会显得比较智能化,一些擅长电脑技术的大学生成为黑客犯罪,一些分析、运筹能力出色的大学生会产生经济犯罪。例如,2000年6月28

26、日晚四川某大学刘某某使用自己编程的破坏性电子邮件,9董金权、李红星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一个整合性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载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69期21卷,第4页。向四川省交通厅信息中心发送两封电子邮件,该厅179个用户收到上述邮件。该邮件无需打开只要点击到标题荧屏就会出现一个人头和骷髅交替的窗口,直至系统资源耗尽死机。还有,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黄某曾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次制造病毒,最后于2002年被公安部门抓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文化知识较高的大学生的智能化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严重性比起一般的犯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报复心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原因,其中又有大部

27、分的报复犯罪夹带着突发性。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报复心理产生是多方面的首先,错误的爱情观引起的报复心理。大学生校园恋爱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等原因造成大学生的恋爱常常是不欢而散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恋爱双方或一方产生报复心理;其次,因批评产生的报复心理。大学生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仍旧需要遵守学校的日产行为规范和遵从老师的要求,但是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往往还残留着青春期的叛逆,于是不免会违反一些规定条例,受到批评教导之后也会有报复心理产生;第三,社交中引起的报复心理。大学生处于学校的集体环境中,日产生活中会与各种各样的同学打交道,也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样的矛盾便会产生一些报复心理;第四

28、,因为经济纠纷引起的报复心理。一般以上这样的报复心理不会构成实质性的行为,但当这样的心理压抑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爆发,从而构成犯罪。(三)家庭和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犯罪影响很大国际犯罪学家法林顿(DAVIDPFARRINGTON)在经过了对365位青少年罪犯进行调查后发现,有高达37的孩子的父亲也有过犯罪经历,同时母亲有过犯罪经历的孩子犯罪比例更高。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个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有2000多人的未成年犯和1000多人的普通未成年人参与了此次的调查,其中发现在家经常被打骂的未成年人中,有257的人心理自卑,221的人心理冷酷,565的人表现为暴躁,在仅对这

29、2000多人的未成年犯的调查中,有725的未成年犯表示生活中亲人或者朋友有过犯罪行为。根据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家庭和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是否会发生犯罪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对一个大学生未来的犯罪行为起到影响的,很可能是他青少年时期直接间接接触到的暴力信息。青少年时期受到过家庭暴力或者家庭有暴力发生会对个人心理留下阴影,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正确方式,就同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一样,在心智刚刚形成或者成长的青少年时期,如果长期接受到家庭暴力信息,家人家庭暴力的行为就会映照在镜子里的自己身上,久而久之真实的自我会以暴力行为来作为自己的行为模式,暴力和犯罪的倾向也会注入个人的思想内,成年

30、后容易引发犯罪行为,这就是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影响。同样的青少年时期观看过量的具有暴力行为的电视、电影、小说、漫画也会由于这样的原因产生一种盲目的暴力倾向,会错误地认为这些虚构的暴力行为是真正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这也是衍生出了现今我国严格的电影电视、书籍审查划分等级的制度的原因。其次,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形成与其身边的朋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个观点通亚文化有些类似,不同的是亚文化理论是相对个人与组织,而这个观点更多的是指个人与环境的影响,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EDWINSUTHERLAND)认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日常交往中下意识的模仿学习。他还对青少年越轨

31、行为进行了三个命题性的解释时间先后性命题;互动频率和强度命题;互动延续时间命题。10其中后两个命题可以解释大学生犯罪与身边朋友环境的关系。互动频率和强度命题说明了大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周边事物影响较大,所以如果处在一个“坏”朋友的长期接触影响下,不自主得就会或多或少习成一些那个“坏”朋友品性。互动延续时间命题则说明了大学生在一个身边的人经常发生越轨行为的环境里,作为大学生本人即使没有刻意注意,但是经过长期积累,便会渐渐接受甚至认同越轨者的行为,从而影响自身在处理事件时的决定做法。这个命题的成立首先也是建立在青少年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的基础上,由于不健全的人格长期受某种错误的指导,会渐渐产

32、生动摇,心理观念从“这么做是错的”渐渐改变为“这么做很正常”到最后变成“这么做是对的”。比如2009年5月发生在杭州文西二路南都德加西区门口的飙车撞死行人的案件,驾车的胡斌当时是在与朋友飙车的过程中,但是发生车祸之后胡某并没有立即减速,之后的也表情和表现也相当漠然,与其他飙车的朋友在一旁抽烟讨论甚至嬉闹,虽然案件最后胡某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案件其中胡某和他的朋友们对生命的漠视是令人汗颜的。其中胡某和他的朋友们长期的在市区内飙车这样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撞死人之后表现出的默然都可以认为是朋友之间的长期互动造成的,他们在事发后的表现也证明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和严重性。三、

33、对防治大学生犯罪的具体措施的建议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产生,是由外因和内因两方面造成的,因此,防治工作也应从大学生自身和环境两方面来想办法。11从自身来讲,防治大学生越轨行为需要对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法律知识和心理素质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从环境来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社会,然后加强政府对大学生的控制力,确保主流文化的正确性,最后要从学校规章上进行改进,尽可能减少出现亚文化的可能性。10刘能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载青年研究2003年第11期,第34页。11庄国波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载青年研究2000年第8期,第20页。(一)进行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让大学生在知法懂法的状态下守法大学生犯罪很大原因

34、上是由于自身法律意识的缺陷。在一项对八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我国的法律体系相当了解的仅占28,完全不了解的占了四分之一,另外,调查中居然有44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回报便可能会不依法行事。可见大学生虽然被社会视为有文化有理想的有志青年,但是在法律意识上仍然相当薄弱,我们要加强校纪校规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12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现行法律基础教育模式的固有缺陷所致,当今我国的大学生大多是从电视和行为模仿中获得法律知识,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很难获得法律知识。13我国现行的大

35、学教育有一些政治思想方面的课程,但是除了法律专业以外并没有真正面向其他专业学生的法律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想学习法律知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或者自学,这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但是法律的普及效果明显不够。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尝试开设一些有关普及法律的必修课类似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形式,这样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可以对法律有所了解,只有在知法懂法的状态下才能够更有效得守法。此外,学校可以在校园内的橱窗里或者横幅上贴上法律教育的故事警语,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最后,学校还可以利用本身特有的性质,安排一些法律知识普及的任务下放到学生家庭中,以家庭作业的形式把法律知识的普及推广开来,这样在相对懂

36、法守法和谐的大环境下必然会有效抑制大学生犯罪行为。(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给人一种思想上的信念,让大学生坚持守法,抑制越轨行为的产生。当前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比较全面的,包括了每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和一些讲座活动,只是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和这些思想课程的考核内容往往片面化、形式化,造成最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结果是含有一定水分的。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化对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减少也会起到一些所用。首先,学校可以改进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育办法。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普遍比较形式化,内容生硬。学校需要改变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采用一种类似自身心理道德研究的

37、模式,让学生以自身作为课程内容,在课上对自身心理道德进行剖析研究,并与大学生应有的心理道德进行比较以达到对自身道德素养的了解和强化的目的。12杨明光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行为失范研究评析,载南开学报2006年第3期,第58页。13庄菁、陈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载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8月,第78页。其次,社会、家庭需要真正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起来。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是从小形成的。不能单单的指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浑然天成或者在一朝一夕之内改变,真正优良的品德是延续出来的,所以必须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和工作,让家长和社会人对此得以重视,并言传身教。第三,设立道德风尚类奖项。学校可以模仿一些

38、小学、中学这样的初级教育将思想品德的考核结果来设立一些奖项,并以奖学金或者一些优厚待遇作为鼓励。让学生在校期间内可以有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持之以恒习惯便会成为自然。(三)加强政府对大学生的引导,增强社会控制网络致密度政府作为政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构,它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规则的改变来对大学生起到控制作用。14在当前的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市场经济情况下“社会达尔文理论”的体现,都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大学生人群中的主流文化。很多大学生过度看重金钱权利的作用,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惜通过犯罪的途径来达到自身的目的。首先,政府作为国家的统治系统需要起到正确的引

39、导作用,尽可能得消除贪污腐败现象,以一种正面得良好得形象去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只有政府的形象正直,才有可能引导出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其次,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援助一些贫困学生。贫困是引起越轨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困会造成大学生迫于生计而不得不走向犯罪的道路,贫困也会使一些大学生被整体排斥形成一种亚文化,政府需要在这样的时候,保证在大学阶段这些贫困学生不会因为生计而影响学业和生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由于贫困引起的犯罪行为。需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的硬软件条件,如加大贫困大学生贷款和奖学金额度。第三,政府需要利用舆论宣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典型,引导社会风气向着对大学生来说积极向上的方向发

40、展。政府控制着大量的传媒平台,可以利用不断的宣传得到控制舆论,引导社会风气的目的,以进一步起到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和心理依附的效果。最后,政府还需要为学校建立更完善的安保系统。使社会不良因素无法直接影响学校内大学生,更直接保护了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控制了大学生的犯罪数量。(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从规则上减少一些犯罪亚文化的产生可能性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和学校的管理方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校管得太严,会造成学14黄晶晶、乔中国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析及教育对策,载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年2月第一期第25卷,第98页。生逆反心理的增长;如果学校管得太松,就会引起学生不务正事,可见学校需要有一个合

41、适的管理度,来营造最佳的学习生活环境。首先,学校必须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规则秩序,做到奖惩分明。作为大学生在学校的第一目的就是学习,可以说要避免大学生产生越轨的行为保持其一直处在一种学习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一个人处在一个正常的可持续的体系内便不会轻易地越轨。学校应该明确自身的规章制度,原则上不允许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课程考核符合规范,不允许发生打闹斗殴等现象,不可以传播不良的信息等,违反这些规则的就视为初级越轨者,必须进行处罚。其次,学校应该多多开展一些课外的兴趣活动,动员大学生参与进去,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这样的接触可以消除一些学生中原本具有的隔阂,将越轨的想法消除在萌芽阶段,还可以

42、构建一种学生、师生间的情感纽带,这样的纽带对大学生保持自己在社会规则中生活相当有作用。而且,一些运动不仅可以强健大学生的身体、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强化作用,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往往是由于某种外部刺激使心理无法承受而爆发产生的冲动的行为,例如,开车撞倒行人并将其刺死的药家鑫的行为就明显是一种心理病态的表现。最后,学校需要制定出一整套引导一些初级越轨的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办法。在“马加爵案”发生以后,各大高校都在班内设置了心理委员这个职务来解决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将心理委员调动起来安排他们定期对各个寝室的走访和对班里每个学生沟通,并对这个职位予以一定的奖励和优

43、势,让这个职位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虚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并不是一朝一夕成长的,越轨行为的产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多数的越轨行为都早有征兆,那些违反学校规则的初级越轨者就是产生这样征兆的群体。学校需要对这样的学生言传身教,不仅仅是惩罚,一味惩罚会使其越来越远离正常的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初级越轨者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挽救失足大学生,努力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15学校可以尝试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方式,将这样的初级越轨者交给社会工作者,了解越轨的原因,根除其产生越轨行为的思想,并在社会

44、工作者的带领下进行一些实务性的社会工作,让其渐渐将自己的思想行为融入社会中。结语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直接关系着我国今后人才素质和15张国兴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2008年10月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7页。社会的安定,社会的各方面都希望尽力改变大学生犯罪率日渐升高的现状,但是终归还是要从实际做起,一步一步来解决。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各尽所能,互动起来一起营造一个和谐守法的大环境,学校必须加强教育和改善管理,家庭需要尽力给大学生一个美满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社会则需要营造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标准,作为大学生自身更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希望在

45、全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下早日将大学生犯罪的问题解决,给大学生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参考文献专著1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晏德君犯罪社会学M群众出版社,19913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学位论文4郑学刚当代大学生教育活动中的越轨行为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5陶重任当前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6刘丹犯罪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暴力犯罪以我国为视角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7张国兴越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6、,2008(10)期刊8熊娟浅谈越轨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9(6)下9袁纯清大学生违法犯罪浅析J法学杂志,1983(2)10董金权,李红星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一个整合性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8)11刘能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3(11)12莫瑞丽,袁泽民关于女性犯罪的社会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9)13史清华再度西方越轨社会学理论J理论界,2009(6)14陈晗婧,张昌荣,何松国越轨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偷渡活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15毕晓宇,袁泓赫希社会控制理论对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启示J法制在线16杨明

47、光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行为失范研究评析J南开学报,2006(3)17庄菁,陈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8)18黄晶晶,乔中国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析及教育对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1(2)19盛跃明,毕霞,刘江,唐国红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对江苏省65名在监大学生罪犯调查的思考J社会,2004(1)。20乐国安越轨行为诱因辨析J社会学研究,1994(5)21庄国波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J青年研究,2000(8)报纸22吴玲梅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不容忽视N赤峰日报,2005(6)23康树华中国犯罪学会调查N北京晨报,2001(11)电子文献24HTTP/HEXINFU

48、DANEDUCN/HEXIN/COURSE/BBS_DETAILPHPID208也可以解释某些大学生“发泄性犯罪”现象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大学生对学校、社会极度不满,在一种亚文化的熏陶下,从事犯罪活动以宣泄自己的情绪。第四,萨瑟兰的差异交往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犯罪研究,其思想与中国的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契合。第五,女权主义理论关于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在导致大学生走向越轨和犯罪方面的重要性的论断,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父权制原型观念和实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来说,也具有相当的适用性,尤其是它为我们关注大学生性越轨和以女性为对象的暴力犯罪,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六,对于

49、中国社会这样一个较为保守、宽容度较低,且原型观念盛行的社会来说,标签理论恰恰指明了我国社会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斗争方面长期存在的重大弱点即整体社会对初级越轨者的排斥,和社会控制机构对越轨者的敌意回应,将使越了轨的大学生很难重返正常世界。而在黄晶晶,乔中国撰写的大学生犯罪的社会解析及教育对策一文中提出解决目前问题的一些对策,对于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一)正确发挥政府功能,加强政府对大学生的控制影响力。政府作为政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构,它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职能。(二)深化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首先,在家庭法律教育中,作为一家之长的家长的法律行为,是大学生法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效的行为教程。其次,社会在宣传各种舆论新闻的同时,也应适时适宜的宣传法律,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也是让大学生认识到法律为何物及其现实意义的一条途径。(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加强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外,更要开发利用更多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四)加强高校校规校纪的执行力度,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为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严格的适合大学生需要的宿舍管理制度、作息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保卫制度、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