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1768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ERSP: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HERSP 首页教育资源教师发展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杨云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多元化结构和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 农村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具有不良行为习惯,不但会扭曲他的性格,还会影响他的行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反复,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地还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浸染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既有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客

2、观因素的作用。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呈现了大量留守儿童的现状,学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教育的说服教育在其面前显得空洞而无力,致使有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屡教屡犯,而且这类学生数量在呈上升趋势。我乡地处偏远农村,属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及信息的相对闭塞、人文意识的偏差、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给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滋生泛滥的环境。那么,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本人就上述二个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一、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1、怠惰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

3、做事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感,无毅力、无上进心、无耐心和恒心等。2、攻击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打入、骂人、蛮横无理、欺负同学,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干扰同学听课等。3、欺骗性行为方面:表现为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欺骗他人,偷 窃。4、逆反性行为方面:表现为不服从老师、家长管教,有错不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5、破坏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有意破坏公用物品和公共设施行为,如破坏绿地,花草树木,乱扔废纸、垃圾,乱写乱画乱刻,破坏教室桌、椅,损坏书本。6、其它不良行为方面:表现为吸烟、早恋、心理承受力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二、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受到来

4、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长期不良影响。(一 )家庭的影响。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及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管理方式方法欠妥,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农活或长期外出务工,对子女的教育无暇顾及、疏于监督,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影响差,为孩子树起了坏榜样;二是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引导不够,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造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三是家庭结构缺损,孩子缺少父爱或母

5、爱,得不到家长的细心调教和关怀,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四是居住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五是家庭经济富裕,对 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把子女当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 小皇帝 ”;六是家庭成 员经常闹矛盾,孩子 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正是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和不利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促成了学生行为的怠慢、攻击、欺骗、逆反及破坏心理,养成了早恋、酗酒、吸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习惯。(二 )学校的影响。在口号大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依然有急功近利的做法,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发展,忽视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不良因素影响

6、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的缺陷,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评价依然以分数论英雄,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依然仅凭考取了多少重点学校;评价一位教师的业绩,依然是看这教师教出了多少高分的学生,评价一个学生好不好,依然是看这学生考了多少分,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的培养;二是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极不文明,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 作用;三是教 师教育方式不当、教学方法陈旧,不关心、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 鞭策”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四是个别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

7、理。(三)三社会的影响。俗话说:十人教学好不如一人教学坏。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校园周边一些不法经营应运而生。中、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律观念不强, 经受不住诱惑,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抽烟喝酒、聚众赌博、滋生是非,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影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对中、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影响,诱发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致使大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不思进取奉献;二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当代中、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

8、能力差,容易造成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四是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网吧、游戏厅秩序混乱,违法经营,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三、农村中小学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对策: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他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 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 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 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势必败坏校纪校风,给学校形象造成伤害。在此,本人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1、探索建立学校班级和学生的考核机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农村中小学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是复杂的、系统的

9、、又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把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细化和实化。譬如把学生的良好习惯分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行 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然后再把这三方面再细化,如学习习惯方面,我们又把它分为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考试习惯及课外阅读习惯等,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分别订出不同的习惯培养目标。在把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构成细化、分化、目标化后,再对每个同学进行习惯养成的量化考核,每周进行统计反馈、公布上墙,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表现进行扣分,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表现进行加分奖励,这样使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经常化、制度化,不因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注意力的转移而转变。在学生良好习惯里养成进行细化、量化考核的基础上

10、,学校对班级的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工作进行考核,把它作为班级创建优良班集体的主要内容。2、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的教育网络,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有了多方面教育力量的保证。 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行为,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矫治都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农村中、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我们还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应经常性地与派出所、综治办、司法、工商部门保持联系,不断地整顿学校周围的环境。邀请有关人员到校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这一些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

11、不良习惯的矫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3、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习惯矫治和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机制。 科学量化管理策略。即科学也认识学生的习惯结构,把学生的习惯要求分化、细化、量化,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家校 联系策略。促进家校沟通,使教育同步一致,也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再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强教育效果。教育家长,不仅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子女习惯的养成。学科定位策略。学科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设计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并贯穿在课堂内外,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必须把学生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小步子策略。对于所有期待的 习惯难于一

12、举实现的,就采取不断时接近法。如学生的写字习惯一下子很难达到彻底的改变,那只能先从字迹端正、清楚开始,逐步地要求其美观、成体。抓具体、抓经常策略。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常抓不懈,不要因某些特殊的事情而影响习惯的继续。如早锻炼习惯、不能因下雨、考试等而放松要求,其它如打扫卫生,认真作业等都是如此,否则将功亏一篑。在习惯问题上还应抓实、抓具体,学校要精心规划、具体部署、分步训练、逐条评查,不经过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形成习惯,那是空话。常督促、勤反馈策略。对于学生的各方面习惯的表现应经常督促、评查,及时地批评或表扬。离开评查、监督,那么再好的计划都将落实,而评查监督的结果对反馈给学生、家长和老师、督促的人员可

13、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把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公布上墙,这是提高效率的可行之举。、年级差异策略。对于不同年级的农村中、小学生在习惯要求上可提出不同的目标,低年级可着重考虑如何矫治以前的不良习惯,培养适应新学校、新年级、新学科的良好习惯;三六年级可着重培养学生的提高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一些习惯,如交友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七九年级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习惯,如:复习习惯、与异性交往的良好习惯、自主选择决策的习惯等。总之,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工作中细调查、多研究、勤处理、讲方法,以自身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走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好充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